机械效率说课提纲

课题: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十四章第三节机械效率 教材分析: 本章讲述的知识包括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机械效率和功率。这些知识即是物理学的基 础知识,又是高中阶段学习功能原理的基础。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 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所以学习机械效率一节又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新、旧大纲的对比可知对本节的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已经由“知道”层次调整到了 “理解”的层次。这也是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要求的最高层次。 从对几年来中考命题的研究发现,关于机械效率问题所占的分数比例已由2001年的2分变成2 002年的8分。由此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着全面性、重点性、适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师生交互协调的原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 标; 1、智育目标: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2、能力目标: 会计算机械效率问题 3、德育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干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通过对教材分析研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教学难点: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关键: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弄清人们使用机械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所做的哪些功是有用的、哪 些功是无用的(额外的) 三、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学法: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应 该贯彻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在每个环节上应积极地创 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学习。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和学法如下: 教学:结合“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采取探究方式教学。 学法:通过对实例、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探 究的方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课(5分钟) 1、功的计算公式 2、功的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模式,在物理课堂上,首先是提出探 究问题,形成探究假设,选取他们容易引起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在设计上,用多媒体 向学生展示提取物体的方法,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把上述的装置改一下,fs=gh还成立 么?”用设疑的方式顺利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在学习新课前,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的。结合课前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分析出现做的功和需要的功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定义给 出打下铺垫。然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研究简单机械和功的原理时,我们没有考虑摩 擦,没有考虑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动滑轮本身重等因素,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动 滑轮等简单机械提升重物时,由于要克服摩擦以及不得不把动滑轮一起提升,这时我们用的 力(动力)就比没有摩擦时要大。做的功要比没有摩擦时大一些。 ①有用动滑轮提高重物的实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