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2017-03-19

点击::第一范文 第一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巴以冲突是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中心,民族争端靠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宽容才能真正挽回和平。

2、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在交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国际社会在中东地区和平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中东和平路在何方。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中东地区的特点。介绍巴勒斯坦的地形、宗教、资源、民族等情况和巴勒斯坦的形成,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中东局面为何错综复杂”。组织学生探究“解决中东危机的渠道是什么”。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中东地区战后频仍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东地区地形图、巴勒斯坦难民营图片、巴以冲突场面、相关人物的图片(如阿拉法特、拉宾等)。学生准备:阅读教材。

(四)教学方案预设

时事新闻导入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注意:教师要对“频仍”两个字作解释)

1、中东的地理位置

提问:中东的范围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2、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教师直接指出:动荡的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师总结:

a.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c.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d.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巴勒斯坦国至今也没有诞生)

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由于以色列统治集团坚持其扩张政策,由于美、英、苏等大国出于不同利益在此进行的干涉,使得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终于酿成了四次中东战争的发生。

3、四次中东战争

学生阅读教材、史料和看地图后回答:

“四次中东战争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是什么?”

巴以间争端从较小规模争斗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一些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国的建立,对它发动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天战争):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