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1] [2] [3] 下一页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一、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方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 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概念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一、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第 1 2 页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1] [2] [3] 下一页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一、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方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 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概念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6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稀释计算。 3.体积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3.疑点:溶液的稀释问题。 4.解决办法: (1)结合溶液的概念,以一定的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在了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以后,结合实验7-7,以一些简单的数据代入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而且海为下一步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好铺垫。 (3)对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这个难点,可以将它分为三部分来把握:第一部分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计算,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3例1和p144例3。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然后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就可以了。第二部分是涉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首先通过学生填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表,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然后阅读例题以及教师就讲解,可以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解决这类型题的一些要点,并进行巩固练习。第三部分是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首先由教师世道学生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如何变化?在分析请吃稀释实质的基础上,由学生结合书上例题做练习,练习后讨论并总结规律。在此之后再由教师讲解例题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部分。三.教学步骤[导入]:在本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碰到溶液的“浓”与“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板书]:一.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讲解]: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含多少溶质才能满足杀虫的需要,节约农药又不伤害农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2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学生活动]:阅读并思考:溶液的“浓”与“稀”是由什么决定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自己的思路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总结板书]:溶液的“浓”与“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即: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就被定下来了。)[讲解]:例如,已知50克氯化钠溶液里含有2克氯化钠和50克氯化钠溶液里含有4克氯化钠,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学生活动]:由教师指导,以上述例子为基础讨论: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 1.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浓。 2.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稀。 3.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稀。 4.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浓。[目的]: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引出打好基础。[讲解]: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选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板书]:二.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活动]:指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7,把5克食盐溶解在95毫升水里。[学生活动]:讨论并填表。[练习]:填表
氯化钠溶液
水
氯化钠固体
溶质质量分数
100克
95克
5克
5%
200克
190克
10克
5%
135.7克
100克
35.7克
26.3%
150克
126克
24克
16%[目的]:使学生理解概念,初步了解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板书]:1.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3例1、p144例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例题,理解例题后做练习然后由教师指导讨论并总结规律(可以让两位同学上黑板上来做,并要求注意书写格式)。[目的]:使学生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练习]:1.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若将溶液均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向另外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用4克锌和适量20%的硫酸溶液恰好反应,则需此硫酸溶液多少克?多少毫升(20%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4克/毫升)?反应后生产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总结板书]:在解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1)所涉及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2)溶质指的是已经溶解的那一部分。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比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填表:[填表练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比较表: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分数
意义
温度要求
溶质要求
溶液是否饱和
单位
[板书]:3.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教师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稠粥加水后米的量不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活动]: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是如何变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4例4、例5。[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后做以下练习。[练习]:1.若800ml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稀释成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实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和水多少各多少毫升?[学生活动]:通过阅读例题并结合练习讨论:对于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结论板书]:在计算中要把握: (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条原则。 (2)对于涉及体积计算的题,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将体积转化为质量。[目的]:通过计算,及时让学生掌握所得出的结论。[板书讲解]:把80克98%的浓硫酸溶液和70克30%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0克98%的硫酸溶液
70克30%的硫酸溶液
(分析)混合前:
150克x%的硫酸溶液
混合后: 解:设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80×98%+70×30%=150% 解得:x%=66.2% 答: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6.2%。[学生活动]:讨论: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溶液稀释的过程?[总结板书]:(3)稀释公式:浓溶液质量×浓溶液%+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学生活动]:做巩固练习。[练习]:1.实验室要配制20%的硫酸溶液60克,求:需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多少克? 2.实验室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30g/ml的硫酸溶液200ml,求: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ml的稀硫酸溶液多少升?[目的]:通过各种题型练习,开拓学生的思维。[板书]:(3)体积分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45有关体积分数的内容。[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提问:“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表示什么意义?[总结板书]: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的溶液。四.总结扩展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稳定3.组成:溶质和溶剂4.分类: (1)给定条件可分为: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2)不给定条件可分为:a.浓溶液 b.稀溶液5.量度: (1)溶解性的量度——溶解度(固体、气体溶解度) (2)含溶质的量的量度——液体组成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体积分数6.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145-146练习。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一、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方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 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概念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无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一、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设计方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 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概念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9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
?
200克
?
10克
?
150克
?
?
16%
?
100克
25克
?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当堂训练
1、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小于10%
B 等于10%
C 大于10%
D 无法判断
2、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四、 反思评价:
1、 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 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 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0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
?
200克
?
10克
?
150克
?
?
16%
?
100克
25克
?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当堂训练
1、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小于10%
B 等于10%
C 大于10%
D 无法判断
2、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四、 反思评价:
1、 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 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 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1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3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稀释计算。 3.体积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3.疑点:溶液的稀释问题。 4.解决办法: (1)结合溶液的概念,以一定的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讨论: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在了解了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以后,结合实验7-7,以一些简单的数据代入进行讨论,可以使学生理解概念,而且海为下一步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做好铺垫。 (3)对于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这个难点,可以将它分为三部分来把握:第一部分是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础计算,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3例1和p144例3。注意解题时的书写格式,然后由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就可以了。第二部分是涉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计算。首先通过学生填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表,使学生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然后阅读例题以及教师就讲解,可以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解决这类型题的一些要点,并进行巩固练习。第三部分是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首先由教师世道学生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如何变化?在分析请吃稀释实质的基础上,由学生结合书上例题做练习,练习后讨论并总结规律。在此之后再由教师讲解例题并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部分。三.教学步骤[导入]:在本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碰到溶液的“浓”与“稀”的问题。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板书]:一.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与“稀溶液”的关系。[讲解]: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含多少溶质才能满足杀虫的需要,节约农药又不伤害农作物,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2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学生活动]:阅读并思考:溶液的“浓”与“稀”是由什么决定的?[目的]:使学生掌握自己的思路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总结板书]:溶液的“浓”与“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即: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就被定下来了。)[讲解]:例如,已知50克氯化钠溶液里含有2克氯化钠和50克氯化钠溶液里含有4克氯化钠,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学生活动]:由教师指导,以上述例子为基础讨论:溶液的组成变化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是怎样的?[板书]: 1.溶质质量增大,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浓。 2.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稀。 3.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则溶液质量增大,溶液会变稀。 4.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小,则溶液质量减小,溶液会变浓。[目的]:使学生充分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引出打好基础。[讲解]: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选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板书]:二.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活动]:指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7,把5克食盐溶解在95毫升水里。[学生活动]:讨论并填表。[练习]:填表
氯化钠溶液
水
氯化钠固体
溶质质量分数
100克
95克
5克
5%
200克
190克
10克
5%
135.7克
100克
35.7克
26.3%
150克
126克
24克
16%[目的]:使学生理解概念,初步了解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板书]:1.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3例1、p144例3。[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例题,理解例题后做练习然后由教师指导讨论并总结规律(可以让两位同学上黑板上来做,并要求注意书写格式)。[目的]:使学生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练习]:1.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若将溶液均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向另外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用4克锌和适量20%的硫酸溶液恰好反应,则需此硫酸溶液多少克?多少毫升(20%硫酸溶液的密度为1.14克/毫升)?反应后生产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总结板书]:在解决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时,一定要注意: (1)所涉及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2)溶质指的是已经溶解的那一部分。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比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填表:[填表练习]: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比较表: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分数
意义
温度要求
溶质要求
溶液是否饱和
单位[板书]:3.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教师活动]: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稠粥加水后米的量不变,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活动]:讨论:稀释过程中溶液是如何变化的?[目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论]: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44例4、例5。[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后做以下练习。[练习]:1.若800ml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稀释成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实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配制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和水多少各多少毫升?[学生活动]:通过阅读例题并结合练习讨论:对于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结论板书]:在计算中要把握: (1)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这条原则。 (2)对于涉及体积计算的题,在计算过程中,一定要将体积转化为质量。[目的]:通过计算,及时让学生掌握所得出的结论。[板书讲解]:把80克98%的浓硫酸溶液和70克30%的稀硫酸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0克98%的硫酸溶液
70克30%的硫酸溶液
(分析)混合前:
150克x%的硫酸溶液
混合后: 解:设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 80×98%+70×30%=150% 解得:x%=66.2% 答: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6.2%。[学生活动]:讨论: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溶液稀释的过程?[总结板书]:(3)稀释公式:浓溶液质量×浓溶液%+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学生活动]:做巩固练习。[练习]:1.实验室要配制20%的硫酸溶液60克,求:需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多少克? 2.实验室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密度为1.30g/ml的硫酸溶液200ml,求: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密度为1.14g/ml的稀硫酸溶液多少升?[目的]:通过各种题型练习,开拓学生的思维。[板书]:(3)体积分数[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45有关体积分数的内容。[教师活动]:指导阅读,提问:“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表示什么意义?[总结板书]: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混合后所得的溶液。四.总结扩展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征:均一、稳定3.组成:溶质和溶剂4.分类: (1)给定条件可分为: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2)不给定条件可分为:a.浓溶液 b.稀溶液5.量度: (1)溶解性的量度——溶解度(固体、气体溶解度) (2)含溶质的量的量度——液体组成 a.溶质的质量分数 b.溶质的体积分数6.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145-146练习。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2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
?
200克
?
10克
?
150克
?
?
16%
?
100克
25克
?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当堂训练
1、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小于10%
B 等于10%
C 大于10%
D 无法判断
2、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四、 反思评价:
1、 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 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 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五推荐作业
1、
说明:本保健盐主要用于补充腹泻病人脱水而导致盐分损失。
成分:主要是NaCl、 KCl 以及人体必须的矿物盐
质量:0.9克
用法:溶于100毫升水复用。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3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4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5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
?
200克
?
10克
?
150克
?
?
16%
?
100克
25克
?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当堂训练
1、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小于10%
B 等于10%
C 大于10%
D 无法判断
2、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四、 反思评价:
1、 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 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 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五推荐作业
1、
说明:本保健盐主要用于补充腹泻病人脱水而导致盐分损失。
成分:主要是NaCl、 KCl 以及人体必须的矿物盐
质量:0.9克
用法:溶于100毫升水复用。
小明的爷爷因腹泻去医院看病,医生说脱水需要
补盐,拿回的药品中有一包保健盐,其说明如右:
1)小明的爷爷复用保健盐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小明如何帮助爷爷配制保健盐溶液?写出具体操作
和用品。
2、课本145页习题一和146页习题四。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化学计算能力。
难点、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计算。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溶液有稀浓之分,它对化学反应关系很大。请看下面的实验:
【投影实验】取两个培养皿分别放入大小颗粒相同的锌粒各一粒,并分别注入4 ml浓硫酸和1∶4的硫酸溶液。观察两种现象之不同。
【讲解】
溶液的稀浓只能粗略地表明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但这不能准确表明一定量溶液里溶质的确切含量。例如施用农药于农业生产,需要准确地把握一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量。否则过浓过稀都不利于甚至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需要研究溶液组成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思考】观察下图(挂小黑板或投影)并回答下列问题。
a,b,c,d四个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哪一杯最浓?哪一杯最稀?哪两杯浓稀相等?你能说出判断的根据吗?
【讲解】
只有在溶液质量相等时比较溶质质量的多少,才能准确判断溶液的稀与浓。因此,我们用溶液组成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它的具体含义是指溶质和溶液之间的比值。溶质和溶液的量选用不同单位溶液组成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读书】 课本
【板书】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 如果200g 的食盐溶液中有2 g的食盐和100 g的食盐溶液中有1 g食盐。它们的食盐质量与食盐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分别是多少?这两个百分比相同吗?
【讲解】 为什么相同呢?因为它们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百分比都是1%,那么“质量分数”是什么呢?能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读书】 课本“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板书】 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见课本黑体字)
2.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注意的问题: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而不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比。这个比必须用%表示。
【讲解】如5%的食盐溶液表示,每100份质量此食盐溶液,其中含溶质5份(质量),其中溶剂(水)100-5=95份(质量);
【板书】(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
(4)表达式中有三个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利用这个式子可“知二求一”。
【板书】三、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1.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
【投影】 例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蒸干后得2.8g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是多少?溶质质量是多少?如何求它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作例1】
【投影】 例2: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选种,如配制150 kg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需食盐和水多少千克?
【提问】 这题中“已知”是什么?需求的是什么?如何求溶剂的质量?
【板演】 一个学生板演 例2.氯化钠在20 ℃的溶解度是36 g,计算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 已知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质量,因此可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先求出溶质的质量,再求溶剂的质量。
【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看例2,并评讲学生的板书】
【课堂练习】 (挂小黑板或投影)
(l)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把15g 硫酸钠溶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5%。(×)
②20 ℃时,100 g硫酸钠溶液也含11 g硫酸钠,硫酸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11 g。(×)
(2)课本练习中的填空题
【学生限时练习,一个学生板书,教师巡视并评讲】
【小结】
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基本公式;
3.根据基本公式进行的简单计算。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稀释(或蒸发浓缩)和混合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 溶液稀释和混合的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是什么?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如何求溶质的质量?已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质的质量,如何求溶液的质量?
学生板演(列式表示),其他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评讲[新课引入]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常需将买来的农药加水稀释成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后才能使用,那么需要加多少水呢?这就是稀释溶液的计算问题。如例1。
【板书】 2.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稀释(或浓缩)和混合的计算
【投影】 例1: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讲解】 在此稀释过程中,哪些量发生了变化?(溶剂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量未变呢?(溶质的质量)。
溶液在稀释或浓缩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是解这类题题的依据。若某溶液ag,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或浓缩)成为b%的溶液bg。则有关系式:a×a%=b×b%
【板书】 稀释关系:a×a%=b×b%
【指导学生讨论此题解法】
【提问】 例1还有没有其他解法?
【板书】 另解:设需要水yg
则可列出方程:50×98%=(y+50)×20%
解得y=195 g
【投影】 例2: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h2so4需要质量分数为98%h2so4多少毫升?
【讨论】体积、密度与质量的关系式是什么?已知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配制前后什么量不变?
【讲解】解此题的依据是抓住溶液稀释前后其溶质质量不变,由此可列出方程,先求出溶液的质量,再用密度,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式可求其体积。
【练习】 (抽一学生板演,教师评讲)
【投影】 例3:把37%的盐酸100 g与10%的盐酸200 g混合,求混合后盐酸的质量分数。
【讲解】
解此类题应抓住同一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质总质量不变这一关键。若有两种不同溶质的质量分数(a%,b%)的溶液分别为ag,bg昆合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有关系式:
【板书】 a×a%+b×b%=(a+b)×c%
【讨论】 该题的两种解法
【板书】 解(一)设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100×37%+200×10%=(100+200)%
解(二)可得用质量分数的基本公式求解。
答:混合后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9%。
【课堂练习】
1.把m g a%的硫酸溶液和n g b%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列式)。
2.课本。相关练习
【讲评】课堂练习
【小结】
1.解这类题的关键是抓住溶液稀释(或浓缩)与混合前后其溶质的量不变列方程求解。
2.代入关系式的量都应为质量,若是体积应用密度换算为质量再代入关系式。
【作业】(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2.掌握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重难点
化学反应方程式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教学方法 综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各是什么?
【投影】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填写上表
【讲评】上表
【新课引入】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涉及“溶液”,“溶质”和“溶剂”等概念。由上表可看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那么如何进行“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呢?
【板书】 3.“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投影】 例1: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36 g,计算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 溶解度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讲解】
由溶解度表示的意义知道,食盐在20 ℃时的溶解度是36 g,即用100 g水配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量是36 g,溶剂的量是100 g,则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36=136 g。用求溶液浓度的基本公式可解此题。
【教师指导学生用“测读法”看例1。一个学生板书,教师巡视评讲】
【小结】
此题是“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关系应用的例题,要好好掌握。能否将它推扩到一般的换算公式呢?如果用s表示溶解度,在t ℃时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请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写出用w表示s的关系式。
【板书】 4.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投影】 例2: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的盐酸73 g与足量碳酸钙反应,可以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
【讲解】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汁算时,必须换算纯量代入方程式。因此本题应首先由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公式算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纯hcl的质量。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板书】解:73 g盐酸溶液里含纯hcl是73×25%(g)
设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x(g)
caco3+ 2hcl=cacl2+h2o+co2↑
73 44
73×25%(g) x
73∶44=73×25%∶x
x=11 g
答: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11 g。
【课堂练习】
1.在10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4.8%。计算在10 ℃时,氯比铵的溶解度是多少?(答案:33 g)
2.65 g锌跟100 g稀硫酸恰好反应完全。求反应后硫酸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5.l%)
学生限时练习,两个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并评讲
【小结】
1.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互换计算,可由它们各自表示的意义及其基本公式计算。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应注意:
(l)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所需量时,必须换算成纯量代入方程式;
(2)必须找准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再代入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基本公式求解。
选自《新编初中化学教案》
7.5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篇17
教学目标: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掌握的表示方法。
2.掌握溶液的有关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2.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的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已有溶液浓稀的概念,如一杯糖水很甜(比较浓)或不够甜(比较稀),这个“浓”“稀”是不精确的。精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在生活和科研中是非常重要的。农村用氨水施肥,太浓要“烧”死庄稼,太稀就达不到肥效。又如有些反应中,反应物的浓稀关系到反应能不能进行,锌粒跟稀硫酸作用放出氢气,但和浓硫酸作用就得不到氢气。这节课学习怎样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即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板书】 一、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板书】 1.含义:在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
【讲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用来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它的具体含义是指溶质和溶液之间量的比值。
【讨论】
现有三瓶蔗糖溶液,第一瓶是100 g糖水中含5 g蔗糖,第二瓶是100 g糖水中含有10 g蔗糖,第三瓶是200 g糖水中含有5 g蔗糖。这三瓶糖水,有的溶液量相同,有的溶质量相同,请问哪瓶最浓?哪瓶最稀?
【讲解】 因为溶液组成是溶质和溶液两者量的比值,因此要由这两个量来决定其比值的大小,在这三瓶糖水中,第二瓶最浓,第三瓶最稀。
【提问】 在溶质和溶剂的量发生变化时,溶液组成是否发生变化?
【板书】 2.溶液和溶质的量要选取一定的量的单位来表示。
【讲解】 溶液和溶质的量选用不同的单位就有不同组成的表示法,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中还要学习其他表示方法。
【板书】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课本相关内容
2.数学表达式
【讲解】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还可以用下式求得:
【板书】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十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溶质的质量分数)
【讲解】(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和全部溶液的质量比不是体积比。例如8%的氢氧化钠溶液表示10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8份质量的氢氧化钠,92份质量的水。不是100 ml氢氧化钠溶液中含8份质量的氢氧化钠。
(2)因为是质量比,可以任何质量单位均可使用。它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但表示时一般用“%”符号。
(3)溶质均指无水物。如5%的硫酸铜溶液指在100 g溶液中,含无水硫酸铜5 g,不是含胆矾5 g。
【板书】 三、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溶剂、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题1 课本相关部分。
【课堂练习】
(1)将6 g食盐溶于94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将所得溶液均分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取出一份向其中加入100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向另一份加入2 g食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若将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多少?
【分析】 此题包括了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可应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案说明
教学中使用阅读、讨论、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弄清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有关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
2.什么是溶解度?
【讲解】 板书有关公式
【板书】 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换算
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是36 g。计算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
【课堂练习】
1.在10 ℃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7.36%,求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分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 溶剂 溶质(s)
10℃ 17.36% 100g 82.64g 17.36g
100 g s=?(21g)
2.本章复习题的相关内容。
【小结】
(l)一定温度下,若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实际上就等于知道了饱和溶液中三个量,溶质量(s)、溶剂量、饱和溶液量(100+s)的关系,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可以互换。
(2)从上面计算可知,在一定温度下某一物质的溶解度与它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在数值上是不同的,溶解度的数值一定大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因为溶解度是指100g溶剂里所含溶质的克数,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看作是指100g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克数。
【课堂练习】
1.在20 ℃,“100 g水中溶解36 g食盐,则食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对吗?
【讲解】
在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那么讲20 ℃时,100 g食盐溶液里含量36g食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20 ℃时,100 g食盐溶液中最多含有26.5 g氯化钠,不可能超出溶解度范围溶解36 g氯化钠。所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在不超过溶解度范围内,与溶液在量方面的关系。
【板书】3.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时,所需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3】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 kg质量分数为16%食盐溶液,需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提问】 计算出溶质和溶剂后如何配制?
【板书】 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提问】 使用哪些仪器?
【讲解】 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讨论】 如何配制250 ml5%的食盐水?(已知5%食盐溶液的密度为1.03g/cm3)
【分析】
此题是由溶液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质量的问题,但题目中给出的不是溶液的质量,而是溶液的体积,应利用溶液的密度求出溶液的质量,再求出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解】250 ml食盐溶液的质量=250×1.03=257.5 g
需食盐的质量=257.5×5%=12.9 g
水=257.5-12.94=244.6 g
【讲解】 配制的步骤,方法及仪器使用等。
【板书】 4.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讲解】 将浓溶液加水稀释成为稀溶液的关键是稀释后溶液的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
【例题4】 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h2so4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一】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二】设需加水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则50 g×98%=(50 g+x)×20%得:x=195 g。
【解三】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分析得:
98%浓硫酸质量是50 g,溶剂=50-50×98%=1 g
溶质=50×98%=49 g 20%稀h2so4质量=(50+x水)
溶剂量=(1+x)溶质=49 g
【小结】 这三种解法中【解二】较简单。
【作业】 1.本节溶质的质量分数习题相关内容。
2.列表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教案说明
在学生已练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题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比较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大,不宜分散教学内容的逻缉顺序,上述问题宜安排在课尾布置作业时采用对学生提示、比较的方法,或用讨论,评讲法解决。为此,教师可用下表进行投影(或事先写在小黑板上展示)。
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本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通过有溶质的质量分数三种类型计算的讲解,学会具体计算方法,教学时例题示范要注意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习一题多解,使学生拓宽思维,开拓视野,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如何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
【板书】 4.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例5】 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h2so4的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h2so4多少毫升?
【分析】此题溶液的量是用体积表示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比,不能用体积单位来代替,另外稀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液体积与加入水的体积之和(一般小于两者体积之和)。因此,一定要通过密度换算成溶液的质量。
【板书】 设需98%的浓硫酸v ml。(查对照表)98%浓硫酸溶液质量=1.84v(g)
含纯硫酸质量=1.84v×98%(g)
20%稀硫酸溶液质量=1.14×500(g)
含纯硫酸质量=1.14×500×20%(g)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不变则
1.84×98%=1.14×500×20 得v=63.2(ml)
答:需98%的浓硫酸63.2 ml。
【讨论】
“将50 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稀释成100 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稀释前溶液中溶质质量的一半。”此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如何改正。
【讲解】此题属溶液混合的计算。相同溶质的浓溶液与稀溶液混合时,对浓溶液来说叫稀释,对稀溶液来说叫加浓,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介于浓、稀溶液之同,解这类题的关键是:
混合后的溶质质量=混合前溶质质量之和
混合后的溶液质量=混合前溶液质量之和。
【并解】 在农业上,医疗上和化学实验室里,还常使用体积分数。
【阅读】 课本相关部分
【例题】 实验室常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来配制1∶5的稀硫酸,求此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讲解】 此题没直接告诉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已知1∶5是体积关系,必须转化为相应的质量。为了计算方便,可先把体积数,设为具体的毫升数。如取1 ml(或10 ml,100 ml)浓硫酸和5 ml、50 ml、500 ml水混合。这样就能算出溶质的质量和稀溶液的质量,再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设用100 ml硫酸与500 ml水混合。
答: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4%。
【讲解】 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而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溶质间的反应,溶液发生反应怎徉计算呢?
【板书】 5.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补充例题】 已知19.5 g锌恰好能跟150 g稀硫酸完全反应,求反应与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由于锌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可根据锌的质量求出消耗硫酸的质量,再求出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锌与硫酸都没有剩余,所得溶液为生成的硫酸锌溶液。硫酸锌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但此题应注意的是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应是参加反应的锌与硫酸溶液质量之和减去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或者原硫酸溶液的质量减去反应的硫酸质量加上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
【解】设19.5 g锌可与x g硫酸反应,生成y g硫酸锌和z g氢气。
zn + h2so4 = znso4 + h2↑
65 98 161 2
19.5g x y z
65∶98=19.5∶x x=29.4(g)
65∶161=19.5∶y y=48.3(g)
65∶2=19.5∶z z=0.6(g)
答:反应前稀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注意:
(1)必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注意溶质是否跟水反应,如能跟水反应则溶质应是跟水反应后的生成物。
(3)求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的质量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进行计算求得。如果反应后有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应从溶液总质量中扣去这一部分质量。
【课堂练习】 本章复习题 相关内容
【作业】 (略)
教案说明
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进一步巩固,深入练习有关化学计算,使学生逐渐掌握《大纲》规定的化学基本计算的教学要求。本书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解题时一是要正确理解概念;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要找准各种量的关系,如溶质、溶液的质量;四是要抓住解题关键。如:溶液的稀释(与混合)必须抓住稀释前后(或混合前后)溶质不变,还要注意稀释(或混合)时溶液体积与溶液质量的换算。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特别是要让学生掌握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分析和课内练习,训练解题思路,要让学生在讲练中总结解题规律。
通过例题书写格式的示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