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2  综合计算技巧

2019-03-01

专题32  综合计算技巧
    综合计算题形式多样,种类繁多,难度大。中考中的综合计算题一般为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两两或更多的综合而构成,也有混合物的计算,为了帮助同学们迅速而准确地解答这类题目,在此介绍两种方法供参考。
一、解题方法指导
1、图解分析法
将复杂的题意化为图示,使数量关系反映在图上,化学原理隐含在其中,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1  在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2.8g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4.3g,在此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硫酸,沉淀的质量变为4.66g,计算4.3g沉淀物中baco3的质量分数。
分析:简明图示  

由上图可知,沉淀质量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试用两种方法计算4.3g沉淀物中baco3的质量? 能否计算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质量分数? 怎样计算?

例题2  把一块表面被氧化的锌片21.1g,投入到81.3g的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共收集到气体0.4g。试求锌片的纯度和生成溶液的质量分数。
分析:先将题意化为图示(如图),能比较快地形成思路。     稀盐酸    81.3g
锌                
氧化锌                        
                                81.3g+21.1g-0.4g  
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分层解析法
有些计算题比较复杂,条件又多,条件之间虽有联系,却各有其独立性,此时可用分层解析法。将试题剖析为几个层次,层层分析,分层突破,然后抓住各层题意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解法。
例题3  73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跟8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后的溶液蒸发掉108.8g水后,冷却至20℃,溶液正好达到饱和。
求:①20℃时此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②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应综合运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多种计算方法,逐步展开解题思路。
第一步:由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确定生成物及其质量。同时可计算出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二步:先由题意“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只有       。再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在此应注意什么?)
第三步: 由题意再计算出最后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出生成物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例题4  将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放入45.1g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的密度为1.175g/cm3。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从一份中取出4ml,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不能继续产生沉淀为止,得到14.35g沉淀物,另一份蒸发掉10g水后,其溶质质量分数为29.25%,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