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题第一课时是指示剂的教学,首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知识点为起点,导引出指示剂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用普通花草自制指示剂的实验,并利用学生对化学指示剂变色的神秘感,激起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化学现象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根据本课时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
二、教案
课 题 第十单元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授课人 李仁桂
学 校 湖南省娄底市涟钢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石蕊、酚酞这两种酸碱指示剂,并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及用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望,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践上升到思维,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指示剂变色的原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
仪器药品
老师准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醋酸、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研钵、烧杯、沙布等。
学生准备: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用故事诱导学生提出假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失误”,有的“失误”会成为终生遗憾,但有人因“失误”而发明了新的物质。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一次试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了一会儿,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尔抓住这一意外的发现没有放弃,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验证,终于获得了成功。那么,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现象,你有哪些假设?学生倾听、思考后举手发言1.为什么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色?2.其它的物质能不能使花瓣变色?3.盐酸能不能使其它种类的花瓣变色呢?用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2.提问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有一支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在不借助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它变成红色?学生演示:纷纷用玻璃管向试管中吹气,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红色。用趣味实验设置问题。 3.追问那么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改变了颜色?学生举手发言: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用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作为起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4.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酸和碱?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学生思考、讨论后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们前面学习中用到过盐酸和硫酸是酸;有的说生活中的食醋中含的是醋酸;有的说水果中有酸;有的说石灰水是碱,洗涤剂中含有碱……通过身边的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实用的、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怎么确定某种物质是酸还是碱呢?学生阅读课本[实验10-1],明白实验内容。体验得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实验能力和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的方法。6.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