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课时 | |||||||||||||
日期 | 教具 |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等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 |||||||||||||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 1、 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 |||||||||||||
教学重点 | 1、指导学生实验理解可燃物的条件。 2、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出可燃物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 |||||||||||||
教学难点 | 1、指导学生实验理解可燃物的条件。 2、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出可燃物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 |||||||||||||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问题1,有哪些现象? (发光、放热、有新物质生成) 问题2,根据的现象,我们能否给下个定义? (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巩固,凡是发光、发热的现象都是的现象?请举例说明(定义) 活动1,请一位同学来试着做实验 1、 请一生上台,但不给予任何条件 2、 给一块石头,再给一块木头 教师讲述:让一种物质起来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这种物质必需是可燃的,我们把可以的物质叫做可燃物,那么光有可燃物就行了吗?(不行)师:下面让我们对的条件进行探究。可燃物需要什么条件? 请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可燃物的条件的探究(分四人小组设计) 我们的猜想: 1、 ; 2、 ; 3、 。 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教师总结:根据今天的研究以及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可燃物的条件必需符合2个条件,第一,可燃物的温度必需在着火点以上;第二,必需要有氧气。 问题3,对我们有用吗? 问题4,师:这些都是对我们有益的一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对我们都有益呢?当这些有害的产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出示灭火的图片:1、2、3让学生说是怎么灭的火。(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灭火的方法很多,但总的来说就是破坏的条件。(板书:灭火原理: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的二个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问题5,如果你不心被困在火场中了,你应该怎么做呢?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1)什么叫? 有没有比还要剧烈的氧化反应?那叫什么?有何好坏? 那么有没有比要不剧烈的多的氧化反应?那又叫什么?会引起什么后果?怎么办? 2) 可燃物的需要哪些条件?(缺一不可) 3) 灭火的方法 4) 火场自救 | ||||||||||||||
板书设计 1、 定义: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 可燃物的条件: 第一, 可燃物的温度必需在着火点以上; 第二,必需要有氧气。
3、灭火方法: 4、火场自救: | 课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准备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器材时,可以多一点实验器材!(可以是无用的,也可以是有用的,总之多一些,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更多!更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有的可能是你老师也没想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