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2023-07-21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

  1.认知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 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 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鸣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首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已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聘。学生思维活跃,都能切合实际。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中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可读全文,也可选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已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找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的学生表演。

  2.准备表演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这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这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本课的导入  ,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  ,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靠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这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文。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第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 :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 ,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2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今天要说的题目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小溪流的歌》。

  一、说教材:

  《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

  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3

  罗山二中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m.diyifanwen.com) 

  (一)、导入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板书设计: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4

  江西万载黄茅中学 龙永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体会并掌握挑读法

  导入  :有人讲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番话比喻生动,意味深长。说明了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何等重要。

  所以今天,就来体味一种阅读的好方法——挑读法。

  一、齐读明大意。

  1、挑出你们认为不认识的字词,大家相互质疑,或自己自查工具书解决。

  2、选出你认为最不好理解的三至五个词,联词成段,说个小片断。

  3、课外用最为工整的楷书摘录这些词语,每个词摘录三遍。

  二、挑词理线索。

  1、从文中挑出关键词,补全下列两个题目的空白。

  分小组讨论后补全空白:

  ①小溪  →      →        →        (小河、大江、海洋)

  ②枯树桩

  枯黄的草→      →        →        (乌鸦、泥沙、沉船)

  2、请思考:在小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四次阻力,你认为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而小溪成长的四个阶段你认为又代表了生活中哪种人?小溪成长的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三、挑句悟主旨。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话题,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请同学们快速挑读全文,挑出文中不断反复出现的一句语话。

  2、请谈谈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妙用?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不断反复的话有何看法。

  四、挑段评妙语。

  1、自由朗读。

  2、挑出喜欢的妙段,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

  五、迁移训练。

  运用“挑读法”阅读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配语文版七年级语文课本的自读课本P147页的童话作品《小螳螂学艺》,并在空白处作出自己的评点。

  后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探究童话的特点,并试写童话。

  一、提供参考料。

  1、阅读教材P112页的第五单元说明。

  2、听读几段材料:

  ①    周扬论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②    贺宜谈童话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式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具有极大的夸张性。

  二、分角色创造演读课文。

  在班上选4位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三、探究发现并简述童话的特点。

  请学生根据以上参考材料,有理有据地讨论童话的特点,准备好后发言。

  四、迁移训练:

  完成片断童话创作《            的歌》。

  1、起草准备。

  2、学生发言教师精要点拨。

  2004-12-10根据教学实践后改进设计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5

  罗山二中

  一、说教材:《小溪流的歌》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是一篇表达新时代主题的童话。这篇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说了小溪流坚持前进,演变成小河、大江、海洋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这篇童话既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能使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基于此,我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能读懂童话、体会本文的主旨、并能结合现实社会理解“小溪流、枯树桩、乌鸦、泥沙、沉船”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3、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不断进取,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其中2、3、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解读这篇童话,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辩、对话、交流,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主题,并能理解其社会意义。为此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创造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

  三、说学法:学生阅读这篇童话时要反复朗读和默读,理清作品的思路,领会故事的含义,并有意识地加以学习和运用。本文宜采用“读一读――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启思(多媒体展示动画)

  文章题记说“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那么,小溪流唱的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二)、读一读、找一找

  1、学生速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并自己动手解决。

  2、找出小溪流逐步成长的4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并完成课后第二题(学生作完后展示多媒体动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有感情的朗读在四个阶段中能表现小溪流精神的句子。

  2.分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如:

  学生甲: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学生乙: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成为一条大江。

  学生丙:(略)

  学生丁:(略)

  (四)、读一读、想一想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量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有变化。力量逐渐变大。

  2.小溪流唱的歌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1)师生交流。

  老师可有意提出有误的主题,激活学生思维。

  (2)得出答案。

  是一首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歌。(抓住两点)

  (五)、想一想、说一说

  1. 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2.由小溪流的形象你联想到了些什么?

  (六)、说一说、作一作

  1、说一个具有小溪流精神的人物故事

  2、展开联想,编一则童话“ 和小溪流和对话”(如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

  板书设计 :

  小溪流的歌

  严文井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海洋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6

  余杭实小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8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童话故事和科幻小品)共有四篇文章

  《犟龟》、《小溪流的歌》、《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基因畅想》前两篇是童话故,后两篇是科幻小品,本周学习前两篇。

  二. 学习要点:

  1 了解童话这类儿童文学的一般知识。

  2. 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3. 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学习难点:

  1. 把握《犟龟》的主旨

  2. 理解童话的语言特点

  3. 运用童话知识写作练习,(改写,编写)

  四. 学习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 关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专指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特点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精炼,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同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适于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

  2. 关于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

  童话分为民间口头流传和作家创作两大类。

  童话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常用拟人化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具玩具等都可以写成有思想、有行为、有性格的形象,使它们人格化。以儿童所理解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童话化”。

  童话的根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童话的重要特征是强烈的夸张性。

  (二)作家作品:

  1. 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是小说《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作品都收在《米切尔•恩德作品集》。(何珊译)

  2. 严文井: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文注是当代作家)。原名严文锦。严文井是笔名,湖北武县人。前期创作为散文、小说,散文集有《山寺暮》(1937年),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44年),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47年)。早期的童话作品有《南南和胡子伯伯》(43年),《丁丁的一个奇怪旅行》(49年),82年出版《严文井童话寓言集》,以后其它作品被译为俄、英、捷、日、朝等译本流传国外。

  (三)基础知识

  1. 应掌握的字词

  犟龟 蜗牛 瞌睡 荒漠 蝌蚪

  jiàng wō kē mò kē dǒu

  牢骚 沉淀 兴致勃勃 眺望 泡沫

  sāo diàn bó tiào mò

  2. 应理解的词语:(除文注外)

  庆典:隆重的庆祝典礼。 遗憾:不称心,大可惋惜。

  障碍:阻挡前进的东西。 期待:期望,等待。

  3. 比较字词:

  (1)多音字:

  (2)形近字:

  (四)课文的理解分析

  1.体裁与内容及主题

  《犟龟》是一篇外国童话。叙述了小乌龟在参加狮王二十八世婚礼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阻碍,小乌龟凭它的“犟”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的故事。

  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2. 情节与结构:

  全文以小乌龟的行为为线索,以小乌龟的犟为核心,安排情节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开端。故事的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的谈话决定去参加狮王婚礼。

  这部分交待了狮王婚礼时间(不久)、规模(所有动物)、路程(遥远)、意义(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为下文写小乌龟去赴庆典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3---13):发展和高潮。故事的经过:小乌龟途遇艰难并战胜艰难险阻。

  ①遇到蜘蛛:嘲笑它慢得出奇,腿不灵巧。

  劝阻:路太远,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我会准时赶到那里,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犟

  ②遇到蜗牛: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小乌龟:感谢你给我指路,一步步坚持走会到的。----犟

  ③遇到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狮虎开战了,你回去吧。

  小乌龟:“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继续向前爬――犟

  ④遇到乌鸦:穿丧服,狮王二十八世战死。嘲笑:可怜虫,无知者。

  小乌龟:“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犟

  日夜不停赶路,来到鲜花盛开的草地。

  第三部分(14-17):结局: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3. 小乌龟的性格:

  主要性格特征是“犟”,“犟”本是固执,不听从人劝,在小乌龟身上固执表现为为了一个目标坚持不变;不听人劝表现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嘲笑和讽刺,不动摇。

  作品中通过对小乌龟的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来表现这点,也通过对比来衬托这一点。

  小乌龟典型的语言:“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蜘蛛、蜗牛、壁虎、乌鸦的部分又与乌龟形成对比,衬托出小乌龟的“犟”

  4. 艺术特色:

  ①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②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小溪流的歌》

  1. 体裁与内容

  这是一篇中国童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表达新主题的童话。叙述了小溪成长过程,反映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2. 情节与结构:

  这篇童话作者在创作时已把它分成了自然的段落:

  第一部分:写小溪流无忧无虑不知疲倦、奔流成长、汇成小河。

  第二部分:写小河沙声歌唱、精神旺盛、不知疲倦、奔流成长、汇成大江

  第三部分:写大江低声吟唱,十分强壮、不知疲倦、奔流成长、汇成海洋

  第四部分:写海洋欢歌、不停运动、永不休息

  文章的开头引“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与结尾“小溪流的歌就这样无尽无止,他的歌是永远唱不完的”是首尾呼应,相当于引子和尾声,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3. 艺术形象分析:

  这篇童话中塑造了小溪流的形象,全文塑造了它的成长过程:

  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它典型的语言:到前面去。不能停留。

  它典型的动作:唱歌,哼哼唱唱→沙声歌唱→低声吟唱→向四面欢唱。

  奔流:不知疲倦地奔流、拍拍卵石,摸摸小草,冲过巨石,翻腾泥沙,卷起枯树,推送木排,托起木船,眺望远峰,掀起波涛,举起轮船。

  4. 艺术特色:

  第一,结构清晰明确,首尾呼应,过渡自然。

  因自然间隔表明段落;开头和结尾段间同样“永远唱不完的”来表示呼应和点题;段落间用“于是”,标志过渡衔接。

  第二,适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主题

  文中多处运用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突出了小溪流的成长,赞扬它不息止,不停留,永远向前的精神。

  第三,语言生动传神,富有童趣。

  文中对小溪流成长过程不同阶段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都有不同,小溪流像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儿童,小河似一个长大了些的少年,大江则是长成的青年,海洋就像成年人。

  【模拟试题】

  一. 填空练习:

  1. 《犟龟》选自 作者 是 国 家。本文体裁是 。主人公 

  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代表这一特征的一句话是 。

  2. 《小溪流的歌》选自 作者 原名 是 家。本文体裁是 。

  二. 文字词语练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牢 浮 沉 龟 荒 

  2. 下列各组词中的错别字是哪个?写出正确的:

  ① a 遗撼 b 障碍 c 积蓄 d 蜗牛

  ② a庆典 b 泡沫 c 磕睡 d 挠痒

  ③ a眺望 b 哀悼 c 恐吓 d 享唱

  3. 解词并造句:

  期待: 遗憾:

  4. 归类:把下面词语读音相同归到一起

  兴高采烈 ②兴旺 ③兴奋 ④兴致勃勃 ⑤高兴 ⑩兴起

  三. 课内阅读分析:

  第一语段:《犟龟》3-10段

  问题:

  1. 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的中心。

  2. 从这几段中可见小乌龟有什么性格特点?最能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是什么描写?

  3. 文中对蜗牛、壁虎用什么词语形容?有什么表达效果?

  4. 犟龟听了蜗牛对它说的话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这符合它的性格吗?为什么?

  5. 为什么乌龟听说婚礼暂时取消还不回去呢?为什么听说狮王二十八世已战死还不回去呢?

  第二语段《小溪流的歌》第一部分:

  问题:

  1. 小溪流的特征?

  2. 小溪在奔流中遇到的阻碍者是谁?它们的特征是什么?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 说说语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童话充满童趣的特点?

  4. 指出小溪流的语言描写,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性格

  课外语段:

  (1)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 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2)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a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晓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b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摸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深寂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屋外寒风凛冽,冷风敲窗,小溪的脚步也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不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我许多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3)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c初生的小蜗牛怯生生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她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听听,d这小溪正以多么悦耳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

  (4)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

  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古 伏 连 然 生生

  2、指出本语段的体裁?

  3、指出语段的两个成语,并造句

  4、春天的小溪有什么特点?冬天的小溪又有什么特点?

  5、这篇短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6、①段中的“活泼”一词可否换作“活跃”?为什么?

  7、本文第②段从记叙的顺序上说是 叙,描写的是 的小溪。

  8、指出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四. 写作练习:

  1. 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小乌龟去赴庆典,题目自拟。

  2. 用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小溪流成长的过程,题目自拟。

  【试题答案】

  一、米切尔•恩德 作品集 米切尔•恩德 德 儿童文学 童话

  小乌龟 犟 我的决定是不能改变的

  《北京日报》 严文井 严文锦 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 童话

  二、1、sāo piāo diàn jiàng mò 

  2、①a 憾 ②c 瞌 ③d 哼

  3、期望,等待 不称心,大可惋惜

  造句略

  4、①④⑤ ②③⑥

  三、第一语段

  1. 小乌龟在去参加庆典路上遇到种种困难和阻碍,以它的犟劲继续前行。

  2.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有一股犟劲 语言描写“我的决定是不会改变的”

  3. 迷迷糊糊,正在打瞌睡。突出了蜗牛、壁虎安于现状,懒惰的性格,与小乌龟形成鲜明对比。

  4.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掉转方向,一步一步坚持走。

  符合,它性格是“犟”但不是绝对不听劝,有助于实现追求目标的正确劝阻,它是乐意听并且接受的。

  5. 因为小乌龟认为婚礼只是暂停,并非没有了

  因为它要参加的是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二十八世战死,二十九世继位的婚礼,就是最有意义的。小乌龟参加的婚礼就是从未有过的,最美的,最盛大的庆典。

  第二语段:

  1. 哼哼唱唱,无忧无虑,不知疲倦

  2. 枯树桩,枯黄的草,发牢骚觉得什么都不合适,什么都没意思,叹气。

  衬托小溪流不知疲倦,永往直前

  3. 玩耍,指指,摸摸。挠挠。痒痒,小蝌蚪,怕痒

  4. “到前面去,自然是到前面去呀。”“为什么呀?就不!”不能够停留!表现它象一个可爱的孩子的天真活泼,坚定勇敢。

  课外语段:

  1. gèn zhé lǐn liè qì mò qiè

  2. 童话

  3. 欣欣向荣,风和日丽

  造句略

  4. 春天轻快流畅,冬天脚步迟缓沉重

  5. 拟人,把小溪写得活泼、生动、富有生命力,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觉

  6. 不可以。活泼表现小溪由迟缓沉重而变得有生气,不仅有动作改变,还有性格的改变,而活跃则只有动作上的改变,不能表现小溪性格。

  7. 插 冬天

  8. a对偶,b比喻 c拟人 d 拟人

  四. 略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 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2004-01-26]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生字新词,流利朗读全文,掌握“童话”的体裁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可加以延伸)。

  2、能力目标:分角色懒得兼表演,培养想象力、课堂应变能力、表演才能;准确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帮助理解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使文章主题获得新的生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音乐欣赏帮助了解小溪流成长的特点,初步体验音乐与文学的共通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接受美的熏陶,以小溪流的精神比照自身。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溪流的歌》可以说是一篇散文化的童话,语言比较优美,内容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也有想象表演的空间。教学过程 应兼顾散文性和童话性两大特色,并以童话性为重。根据文体特征、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教学提示,教学重点确定为:1、分角色朗读兼表演;2、通过讨论了解小溪流成长过程及主题。教学难点 确定为:通过音乐欣赏进入情境,激发想象力。

  教具制作

  1、自制音乐欣赏带:包括打乱次序的四支乐曲和按正常次序录制的四支乐曲,取材于《D小调第一号奏名曲》、《故桃钳进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一般截取曲子开头一分钟左右的乐段,第一部分播放时间约5分钟,第二部分开头添加流水声,末尾添加涛声,播放时间约6分钟。

  2、表演头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的角色头冠,共13枚,由学生手工兴趣小组帮助制作。

  课时安排

  二课时至二课时半。第一课时主要是培养想象力、表演能力,激发学习情绪;的二课时分析小溪流的成才过程,各角色性格特征,以及对主题的讨论和拓展。第一课时是基础和铺垫,第二课时是深化和提高。

  以下是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设计和分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想先请大家欣赏四文乐曲,这些曲子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曲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再顺便想想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现在先请大家轻轻松松地欣赏音乐吧!

  二、音乐欣赏

  1、教师放音乐带第一部分(曲子间歇可提示)。

  2、学生谈听完音乐的感想。

  学生各抒己见,自由畅谈,教师鼓励学生随想象驰骋。如果有学生谈到感觉像水流,教师应自然地向课文内容靠拢。

  (学生思维活跃,能切合实际,大部分学生能联想到水流。)

  3、教师放音乐带第二部分,并配乐朗读,朗诵内容为从文申抽取的适合音乐需要的优美文字。

  (学生随音乐进入情境,表情愉快。)

  4、指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中得到的美好感受带入课文。

  三、自由朗读

  要求:大声、流利地明读课文,可读全大,也可抽取喜爱的段落,在读的过程中,遇到生字词或已学过但仍未掌握的字、词,可以自由上台填入教师划定的板块——生字格中,要注意秩序。

  (这一环节基木上每一课的第一课时都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字词积累

  学生自行分析生字格中的字词:哪些较难掌握?哪些容易出错?也可以自由选择预习过程中己掌握的词语造句,教师注意控制时间。

  五、分角色朗读兼表演

  1、选取角色:根据角色性格特征抽取学生表演,最好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及表演技巧。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表演效果较好。)

  2、抽取到的学生协商表演细节。

  3、正式表演。

  六、课堂小结

  教师:刚才,在表演的过程中,你们有时大笑,有时鼓掌,为什么?

  学生甲:他们演得好。

  乙:他们有加上自己的话,还有表情、动作。

  丙:他们还说英语,和课文不一样。

  丁:达叫创意。

  教师:这些同学对课文进行了加工创造,没台词的加了台词,有台词的添上表情、动作,这些靠的是什么呢?

  学生:想象力。

  教师:对;童话就是想象的产品,想象力能让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只要忠实于原著,再大胆的思维也是可以的。今天达节课,我们通过音乐欣赏和分角色朗读让课文变“活”了,同学们也能初步感受到达些角色的性格特征,明天我们将深入分析这篇课文。

  七、布置作业 

  A计划——基础题:分角色朗读。

  B计划——提高题:制作连环画。

  要求: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任选一题,自由组合以小组形式完成,连环画可进行改编。

  附:教学后记——关于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的补充说明

  音乐欣赏:在设计达节课的教学思路之前,我从一篇教学论文中看到达么一句话:“有学者指出,先知识后能力的课堂评价次序应改为。‘学习情绪——能力培养——知识掌握’,把。‘学习情绪’放在评价的首要位置,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句话启发了我,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习情绪及能力培养。第二课时则兼顾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小溪流的歌》题目中既然有“歌”,用真正的音乐辅佐这一曲文字之歌不是更好吗?音乐与文学是有共通性的,况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已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字”,它的外沿应该更大更宽。因此,音乐欣赏是木课的导入  ,又不仅仅是本课的导入  ,它是整节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四支乐曲是从几十支曲子中通过不断的对比、淘汰挑选出来的,经过同组教师的试听及认可后,才制作成音乐带,四支乐曲的风格暗暗契合了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的特点,不过,在第一次欣赏过程中,学生能联想到其他

  事物,教师也应当鼓励,也许有的学生感悟能力略差一些,但我相信,通过引导我能为他们打开心灵的另一扇门。引入音乐的目的不是培养理论分析家,只是激发想象,创设情境,并带给学生美的艺术享受。自由朗读,字词积累,这两个环节靠的是日常的水磨功夫。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方法,可以算是“聚沙成塔,积腋成裘”。

  分角色朗读及表演:达一环节原先有两种设想:1、分角色朗读并配背景音乐《海之诗》,这样可以与第一环节衔接更紧密,使优美的情境贯串全大。2、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以表演,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张扬个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文章的体裁,而且为了配合单元重点,我选择了检二种方案。

  布置作业 :配合学生的差异制定的递进式作业 ,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小组完成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

  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进一步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文章脉络。

  2、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的精神。

  3、进一步认识总分段式的特点。

  教学过程 :

  1、复习引入。

  2、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4、阅读课文1—3自然段。

  (1)围绕课后1(1)自学课文1—3自然段,读读划划。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其余思考:

  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课后2。

  A、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

  B、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C、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回答课后1(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5)指名读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二、三段,指导感情朗读。

  2、进一步感受小溪流永不停息,不断进取,热心为人们做事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指名读第1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阅读课文2、3两段。

  1、默读第2段,思考课后1(2)。

  2、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

  (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

  (3)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

  (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

  (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2、3段。

  三、总结全文,问: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2004-01-26]

《小溪流的歌》教学实录 篇13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按要求预习课文

  三、检查自学

  1、生字词

  (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

  2、质疑问难

  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

  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

  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 作业 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的卵石

  ( )的嗓子( )的样子

  ( )的山谷( )的海洋

  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

  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

  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

  2、填空:

  他( )岸边的卵石,( )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 ),一会儿( )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

  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小组讨论)

  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六、学习第三段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板书设计 :

  10、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