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2023-12-08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新部件,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第书写4个生字,感受汉字美。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展示的美好意境,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诗文画面)、朗读录音带。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与背诵课文。

  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看动画片!(播放江南荷塘美景)

  2、观察表达,你看到了什么地方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初读全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相互比赛读生字。

  3、教师检测掌握生字情况。

  4、齐读全诗。

  三、再读全诗,了解诗意

  1、抽学生读诗句,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2、请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画面,心情怎么样。

  四、指导朗读、背诵

  1、自由练习读诗,一边练习读一边想画面。

  2、采用多种形式比赛读。

  3、背诵诗歌。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特别指导学生写好“采”和“鱼”两个字

  附:板书

  12

  江南

  鱼

  鱼

  莲叶

  鱼

  鱼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2

  【教材分析】

  《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3课。它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而发明橹板的故事。课文叙事具体明白,通过朗读要让同学感受到鲁班爱观察、勤考虑、能发明的优秀品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和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规范提出:“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语文课程规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别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同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充沛激发同学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以“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力求让学生“以读求悟”,“读中见悟”,并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情境利用读议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鲁班爱观察、善思考、敢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鲁班爱观察、善思考、敢创造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

  【教法、学法】

  教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听读法、朗读法、演读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一)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完后,请谈谈你的感受?”(播放鲁班发明锯子的视频故事)(学生谈感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再来学习鲁班的其它故事

  板书:23。鲁班和橹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鲁班发明锯子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创新随时在我们身边,为下文理解人物品格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问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多读几遍。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

  2、检查生字(出示)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

  ②开火车读

  ③学习生字笔顺,指导书写“力”“已”“身”

  ④识记生字

  ⑤描红

  3、读下面的.词语。(出示)

  lǔbǎn dīngzhe mòxiě jiàshǐ

  橹板 盯 着 默写 驾 驶

  bōshuǐ huáxíng yuánxíng hòu tuǐ

  拨水 滑 行 圆 形 后 腿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生字词,为朗读和学习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三)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并且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

  交流:①同学们读得真快!你知道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②读了课文以后,你的脑袋里一定有许多小问号吧!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的问题?

  教师梳理归纳:(边梳理边出示)

  1、为什么发明橹板? 2、是怎样发明的?3、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脉络,通过思考,加深对课文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再走进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2、同桌相互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充分读、思考,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过渡: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思考: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

  (出示句子,生读)鲁班坐船的时候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很吃力

  板书:竹篙吃力

  ②你从哪些词看出老艄公很吃力?

  指名读词:十分吃力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③谁能把“十分”换成其它词语?(指名交流)

  有一天,鲁班坐船回家,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 )吃力。

  ④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老艄公的吃力。

  【设计意图:以问题入手,结合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使用竹篙的种种弊端,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鲁班发明橹板是因为看到老艄公用竹篙撑船很吃力,那他是怎么想到用橹板代替竹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班为什么要发明橹板,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

  三、多元导悟、合作解疑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盯”是什么意思?做动作理解。

  ①还有一些词也表示“看”,你知道的有哪些?

  ②选词练习(出示)

  看 望 盯 瞧

  a。我爬到山顶,向远处去。

  b。小兰正在专心致志地书。

  c。!月季花开了。

  d。小强正着小蚂蚁,一动不动。

  3、鲁班盯着小船在想什么?

  出示: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认识到有了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进一步体会鲁班发明橹板是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得来的】

  (二)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呢?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1、自由读三、四自然段。

  2、鲁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勾画。

  3、小组内说说发明橹板的经过。

  交流学习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发明橹板经过,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过渡:正在这时鲁班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嘎嘎,扑通扑通”都表示什么的词?(表示声音的词)

  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你还能说出一些象声词吗?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

  3、“轻快”换词理解。

  你能读出小鸭子那轻快地板子吗?(板书:脚蹼轻快)

  【设计意图:突出鸭子脚蹼的实用性,为后面认识橹板做铺垫。】

  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鲁班看到这一切后,想到了什么?

  读第四自然段。思考:鲁班想到了什么?

  2、出示:鲁班出神地看着,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找来一根粗木棍。

  ①“出神”是什么意思?(专注地)

  “出神地看着”还能说成“( )地看着”

  ②“眼睛一亮”说明什么?(有了新发现,想出了好办法)指导朗读

  3、他的好办法是什么呢?找出相关的语句用“—”画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问题来自文本,又回归到文本,并培养思考及动手习惯】

  出示句子: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圆形,就像鸭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鸭子的脚蹼。

  板书:橹板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橹板与鸭子脚的练习,体会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同时体会鲁班是在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发明橹板的。】

  4、这样的船桨有什么用处?

  练习用“不光…也…”说话

  5、老艄公用了这样的船桨后,会对鲁班说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朗读指导训练。】

  从鲁班发明橹板的过程,你认为鲁班是个怎样的人?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看拼音写词语。

  mù bǎn yòng lì qián hòu píng ān

  ( ) ( ) ( ) ( )

  2、把下列一段话补充完整。

  过去,农民割麦字子用( ),常常累得( )。现在农民割麦子用( ),干起活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你知道哪些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的东西呢?

  课堂小结:鲁班善于观察、思考、发明橹板。希望大家也能像鲁班一样爱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别人。

  板书设计:

  23、鲁班和橹板

  看到: 竹篙吃力 脚蹼轻快↓

  想到: 有什么办法 橹板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3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字母教学板块

  (1)读准音

  在读音方面,正确读准anɡ enɡ inɡ onɡ四个后鼻韵母的发音以及整体认读音节yin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例如:注意后鼻韵母enɡ onɡ的发音容易混淆,可借助情景图中“钟表”“台灯”提示学生正确发音,也可以借助口形编顺口溜“口形扁扁enɡ enɡ enɡ”,“口形圆圆onɡ onɡ onɡ”进行辨析帮助学生读准后鼻韵母的读音。

  (2)识记形

  在识记形方面,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正确识记anɡ enɡ inɡ onɡ的字母形和整体认读音节yinɡ的形。例如:anɡ的字母形可以运用a加上后鼻尾音-nɡ来识记,也可以用前鼻韵母an加ɡ的方法来识记。

  2.拼读板块

  正确拼读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是本课的难点,如:声母与anɡ相拼的三拼音节zhuanɡ、chuanɡ可以迁移声母与前鼻韵母相拼的方法,借助动作、实物或图片来读准音节。

  3.词语和儿歌板块

  (1)识字

  字音:

  在识字方面,“路”的认读是难点,如:“路”的声母是l注意与n加以区分。可以借助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认读,通过在场景图中指认和多次复现识记好生字。

  字形:

  正确识记“车”、“路”、“灯”、“走”四个字的字形。如:“路”“灯”可以借助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认读。出示:万红路、朝阳路、五路居、灯市口、灯具城等生活场景指认生字,“车”“走”可以借助字理识字来识记,有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儿歌

  儿歌教学以准确认读音节、正确朗读儿歌《过马路》为主要任务,如:声母与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可以借助词语读准字音。借助拼音、通过拍手读、表演读等方式感受儿歌的节奏,帮助学生读好儿歌的同时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4.书写板块

  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mínɡ liànɡ,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紧凑、写匀称,将所有字母写完后再标声调,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可以借助教师范写、仔细观察、独立描红迁移上一课的书写经验来写好音节词。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评价

  四、资源链接

  古诗《村居》,汉字字理溯源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复检导入

  看!韵母列车又来了,只要把韵母和音节读对了,我们就可以乘上列车继续出发了,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复韵母列车,复检前面学过的韵母)

  an ün ei in ie ui en iu ao un ou er üe ai

  今天我们要到哪里出呢?请看情境图。

  学发音

  1.活动一:看图表达

  (课件出示

  :

  情境图)

  猜猜看,这是哪里?(预设:这是小宝宝的家里)

  谁能完整地说说你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从图中看到了晚上八点,阿姨在卧室的床上哄小宝宝睡觉,窗外月亮露出了笑脸。)

  【设计意图】

  情景图中隐含着后鼻韵母的读音,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发现情境图中的线索先整体观察情境图用完整的句子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在表达中会用到由本课韵母组成的音节。

  2.活动二:智勇冲关(小组合作)

  这幅图可不是一般的图,这里面隐藏着我们学习的重要线索,看看哪个小组最有智慧能够发现线索,闯关成功。(课件出示:闯关成功图)

  活动要求:(出示活动要求)

  (1)同伴一起观察、发现复韵母。

  (2)借助插图认读复韵母。

  (3)编儿歌记一记复韵母。

  学生汇报流程:(看——想——读——记)

  预设:我从图中看到了(窗户),我想到了后鼻韵母(anɡ),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读(窗户窗户anɡ anɡ anɡ)。

  3.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

  (1)后鼻韵母的发音有一点难,读好-nɡ韵尾是关键,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发anɡ这个的?嘴巴张大,先发a,再读nɡ,中间不能断开。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左手掌当上颚,右手掌当舌头,右手掌的掌心往上靠着左手掌的掌心时,发后鼻音nɡ,帮助学生读准音。

  (2)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学习的孩子!你也像老师这样试一试,借助动作,指挥我们的小舌头,舌头后部高高隆起,舌根后缩,发出anɡ的音。

  4.同法学习enɡ onɡ inɡ

  学生伙伴合作运用方法自主尝试读好enɡ inɡ onɡ。

  5.观察发现,识记形。

  同学们可真厉害!这么快就从情景图中找到了anɡ enɡ inɡ onɡ这4个后鼻韵母,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anɡ enɡ inɡ onɡ)

  (预设:它们都是由一个单韵母和nɡ组合而成的。)

  你们的眼力可真棒!一下子就发现啦,运用这个规律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住后鼻韵母了。

  6.区分前后鼻韵母

  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区分前后鼻音,重点关注in-inɡ。

  an ----- anɡ

  en -----enɡ

  in -----inɡ

  7.读好整体认读音节yinɡ

  inɡ不能独立成为音节,要想表示这个音,就要请大y来帮忙,yinɡ与inɡ的读音相同,不需要拼读,它是个整体认读音节。(设置动画)

  小伙伴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个整体认读音节。

  在观察教师示范,倾听发音中,在生生互动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四个后鼻韵母的音和形,学到了新的发音方法,增强了学习拼音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能够依据发音方法举一反三,这样的环节一举多得。

  活动一:我们一起拼多多

  过渡:声母宝宝和带调的后鼻韵母手拉着手组成音节,向我们发起挑战了,你们敢应战吗?

  1.活动一:我们一起拼多多

  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自主拼读语文书49页的音节,圈出自己拼读困难的。

  (2)伙伴合作拼读有困难的音节,尝试合作解决。

  2.多种形式拼读,提高正确和熟练的程度。

  自读——伙伴合作读——小老师带读

  3.拼读检测,落实评价。(课件出示:随机出示49页音节)

  (1)小组挑战赛。课件随机出示语文书49页的音节,小组开火车进行赛读,比一比那组用时短,正确率高。

  (2)伙伴互相检测。

  两人一组拼读49页音节,全对在书上音节旁画个笑脸,读错了圈出来反复练习。

  过渡:声母宝宝和带调的后鼻韵母手拉手组成音节跑到我们熟悉的古诗里去了,你能找到它们吗?

  活动二:古诗寻宝

  (课件出示:注音古诗图片)

  出示古诗图学习单。

  请学生在熟悉的诗句中自主寻找由本课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圈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的最多。

  会读音节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组织学生借助有趣的活动认读音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拼读能力;闪视训练赛读音节;看图找音节,丰富多彩的游戏成为学习拼音的有效途径。

  拼读词语,认识“车”

  1.活动一: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50页图片)

  (1)你从图中看到谁在干什么?出示词语看看你说对了吗?

  (课件继续出示词语:)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

  (2)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看到了小熊猫在游泳,小象在骑自行车,两只昆虫在打乒乓球。)

  (3)你能将词语与图中的景物对应起来连一连吗?

  2.字理识记“车”。

  (课件出示:“车”的字理图片)

  车,象形字。其形体像古代的车。本义是车子。

  说说生活中你见过什么车?

  (预设:火车、公共汽车、救护车、卡车、货车、消防车、吊车……)

  拼读儿歌,认读“路、灯、走”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送个大家一首儿歌。(课件出示:50页儿歌)

  1.活动二:韵母宝宝捉迷藏(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要求:(1)借助拼音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

  (2)圈出儿歌里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与伙伴一起练习拼读。

  2.生活中识字识记“路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路”这个字。

  (课件出示:“万红路”“朝阳路”“五路居站牌”的场景图)

  让学生指认。

  小结:看来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也能认识不少汉字呢?小朋友们可别忘了呦!

  3.生活中识字识记“灯”

  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灯”这个字。

  (课件出示:“灯市口小学”“灯具城”“猜灯谜展板”的场景图)让学生指认。

  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灯?

  (预设:红绿灯、台灯、护眼灯、吊灯、车灯)

  4.字理识记“走”

  (课件出示:“走”的字理图片)

  会意字。像人甩臂迈步、再添一只脚,表示人甩动两臂向前跑。本义是跑。走是部首字,从走取义的字大都与行走有关。

  你能用走说词语吗?

  (预设:走路 行走 走开)

  5.把生字送回儿歌,说说你从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6.你能把你知道的读清楚吗?注意读准确,读出节奏。

  7.边做动作边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律。

  书写板块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一课的四个后鼻韵母和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要是能把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词在四线格里写工整、写漂亮就更棒了!敢挑战吗?

  1.观察范写(课件出示音节词mínɡ liànɡ)

  第一步:读一读这个音节词?

  说说生活中你见过明亮的什么?提示孩子说完整话。

  接下来就请你尝试写一写这个音节词。

  第二步:摆正姿势,动笔试一试。(写字时,三个一)

  2.书写音节。注意音节与音节间空出一个字母的位置。

  3.反馈,评价。(规范、端正、整洁三星评价。)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4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字母教学板块

  (1)读准音

  在读音方面,正确读准复韵母 ao ou iu 的发音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例如:ao 的发音,借助情景图中“海豹、小猫”和对比观察发现复韵母“ ao ”发音是从 a 的口型滑向 o 的口型。iu 的发音要注意与 ui 进行比较借助复韵母发音时口型变化的规律读准复韵母的音,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的复韵母的读音。

  (2)识记形

  在识记复韵母的形方面,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正确识记 ao ou iu 的字母形。例如:ao 是由单韵母 a 和 o 组合而成,借助单韵母组合识记复韵母的形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3)四声练习

  在四声练习方面,正确认读 ao ou iu 的四声了解标调规律是本课的重点,例如:ao 的四声,可以借助手势、词语“海豹、帽子、小猫、小岛”以及自编顺口溜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标调儿歌,强调 i、u 并列标在后的标调规则。

  2. 拼读板块

  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是本课的难点,如: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 niǎo、tiào,可以采用迁移单韵母拼读的方法,借助动作、熟字或图片来读准音节。

  3. 词语和儿歌板块

  (1)识字

  字音:

  在识字方面,“桥”的认读是难点,如:“桥”的是三拼音节 ,注意读准字音。可以借助拼音、 观察图片和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进行认读。通过拼读和多次复现识记好生字。

  字形:

  正确识记“小”“桥”“台”三个字的字形。如:“小”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你见过生活中小的事物如:“小孩、小树、小路、小鸟”等,不断复现词语来识记,“桥”可以借助生活中识字来识记,有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台”可以在朗读儿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出示地图指认“台湾省、台北市”,出示学生熟悉的事物如:“领操台”“窗台”“台灯”等图片和词语来识记。

  (2)儿歌

  儿歌教学以准确拼读音节、正确朗读儿歌《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为主要任务,如:声母与本课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xiǎo、 piāo、 shu,借助拼音和教师示范、通过拍手跟读、表演读等方式感受儿歌的节奏,读好儿歌。中国台湾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遥远和陌生,教师可以问问学生你对中国台湾有什么了解,再出示地图,了解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知道中国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出示图片了解中国台湾的风景名胜。

  4. 书写板块

  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xiǎo niú,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写紧凑、写匀称,将所有字母写完后再标声调,养成书写的好习惯,可以借助教师范写、仔细观察、独立描红迁移上一课的书写经验来写好音节词。

  二、板书设计

  三、教学评价

  四、资源链接

  1. 标调儿歌。

  2. 中国台湾岛地图和自然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 口型猜猜猜。

  观察口型猜猜是哪个复韵母,猜对了大声跟读,复习3个复韵母。

  说说你是怎么猜到的?

  (预设:根据口型变化猜到的)

  是呀,复韵母的发音可以借助口型变化,从一个字母的口型滑向另一个字母的口型来读好它。(课件:出示三个复韵母)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前面学习的复韵母,规范口型,为复韵母的规范发音打下坚实的铺垫,以利于学生迁移学法。

  学发音

  1. 活动一:看图说话

  三个复韵母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情境图,你能完整的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我从图中看到了一只小狗带着小猫在海上划帆船,一只海豹在海里游泳,海面上漂着一个皮球,远处有几只海鸥。)

  情景图中隐含着复韵母的读音,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发现情境图中的线索先整体观察情境图用完整的句子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在表达中会用到由本课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2. 活动二:我是探险家(小组合作)

  这幅图可不是一般的图,这里面隐藏着我们学习的重要线索,看看哪位探险家能够发现线索,找到宝藏。(课件:出示一个宝箱)

  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与伙伴一起观察情景图,寻找线索,发现隐藏着的复韵母的宝藏。

  (2)借助图片和联系生活认读复韵母,探究复韵母的`发音。

  (3)编个打开宝藏的口令记住它。

  学生汇报流程:(看——想——读——记)

  预设:我从图中看到了(小猫),我想到了复韵母(ao),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读(ao ao ao), 我能编口令记住它(小猫小猫ao ao ao)。

  3. 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

  (1)刚才你是怎么发出ao这个音的?请学生再次示范,教师示范,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音时的口型变化。

  同学们的小眼睛都特别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刚开始的时候,嘴巴张开,就像是a的口型,后来嘴唇逐渐拢圆,好像o的口型。)

  (2)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的孩子!教师慢动作示范,你也像我们这样试一试,由a的口型快速地滑向o的口型,中间的气流不断,最后只听见了一个音“ao”。

  (课件出示:a o ao)

  (3)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试一试,注意观察对方的口型变化。

  4. 同法学习ou iu:

  教师相机指导ou iu的发音。

  (1)ou:先拢圆嘴巴摆好o的口型,然后快速地滑向u的口型发出“ou”的音。

  (2)iu:先做牙齿对齐i的口型,然后快速滑向嘴巴突起u的口型,发出“iu”的音。

  (课件继续出示:o u ou i u iu)

  在观察口形变化中,在倾听发音中,在生生互动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学习三个复韵母的音和形,学到了新的发音方法,增强了学习拼音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能够依据发音方法举一反三,这样的环节一举多得。

  读四声

  通过刚才的探险家活动我们记住了这三个复韵母宝宝,还能读准它们的音,这三个可爱的复韵母宝宝重新装扮了一下又来和大家见面了!

  1. 出示标调ao ou iu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它们都带上了声调。)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声调,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标调的位置不一样)

  2. 那你知道为什么这样戴声调帽子吗?

  其实标调是有规律的,还记得我们的标调儿歌吗?

  (课件出示标调儿歌)

  3. 练习: iu

  根据儿歌那你知道iu的声调帽子戴在哪儿呢?

  4. 练习读准四声。顺读、倒读、打乱顺序读。

  5. 借助四声卡片,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都读对了,在四声旁画个笑脸,读错了组内小老师帮助。

  多形式拼读

  过渡:声母宝宝和带调的复韵母手拉着手组成音节,向我们发起挑战了,你们敢应战吗?

  1. 活动一:我们一起拼多多

  活动要求:(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自主拼读语文书42页音节,圈出自己拼读困难的。

  (2)伙伴合作拼读有困难的音节,尝试合作解决。

  (3)反馈:小老师带读

  2. 多种形式拼读,提高正确和熟练的程度。

  自读——伙伴合作读——开火车读

  3. 拼读检测,落实评价。(课件出示:活动要求隐去,随机出示音节)

  (1)小组挑战赛。课件随机出示语文书42页的19个音节,小组开火车进行赛读,比一比那组用时短,正确率高。

  (2)伙伴互相检测。

  两人一组拼读42页音节,全对在书上音节旁画个笑脸,读错了圈出来反复练习。

  过渡:声母宝宝和带调复韵母手拉手组成音节还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呢!

  4. 活动二:动物园寻宝(课件出示:动物园场景图片)

  下发动物园场景图学习单,学生在动物名称中自主寻找由本课复韵母的组成音节圈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的最多。

  预设:猴子(ou)、老虎(ao)、犀牛(iu)、熊猫(ao)等。

  会读音节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中组织学生借助有趣的活动认读音节,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拼读能力;闪视训练赛读音节;看图找音节,丰富多彩的游戏成为学习拼音的有效途径。

  拼读词语,认识“小、桥”

  1. 活动一: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图片)

  (1)你从图中看到什么?出示词语看看你说对了吗?

  (2)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你能将词语与图中的景物对应起来连一连吗?

  2. 借助表达和不断复现识记“小”

  联系生活说说你见过哪些小的事物?如:“小孩、小树、小路、小鸟”等,不断复现词语来识记。 (课件出示:小孩、小树、小路、小鸟的图片和文字……)

  3. 生活中识字认识“桥”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桥”这个字?

  (预设:原校名、地名、立交桥的名称……)

  (2)出示生活场景图片指认。(课件:出示下列图片)

  小结:看来生活中做个有心人也能认识不少汉字呢?小朋友们可别忘了呦!

  拼读儿歌,认读“台”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看把谁吸引来了。(出示图片:小白兔)

  它还给我们带来一首儿歌呢!(课件出示:小白兔图片和儿歌)

  1. 活动二:韵母宝宝捉迷藏(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

  (2)圈出儿歌里含有本课复韵母的音节与伙伴一起练习拼读。

  (3)反馈。

  2. 识记“台”

  (1)借助图片多次复现词语识记“台”。

  出示“中国台湾岛”“台灯”“领操台”图片。

  中国台湾岛在我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东海南部,与大陆隔海相望,岛上有著名的日月潭、阿里山、八仙山等自然景观。

  你能用“台”说词语吗?(预设:电视台、讲台、台风)

  3. 把生字送回句子“一只船,扬白帆,飘啊飘啊到中国台湾。”(课件出示句子)

  注意读准确,读出节奏。

  4. 边做动作边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律。

  书写音节词xiǎo ni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三个复韵母宝宝,要是能把声母和它们组成的音节词在四线格里写工整、写漂亮就更棒了!敢挑战吗?

  1. 观察 范写(课件出示音节词和小牛图片:xiǎo niú 接着出示小牛图片)

  第一步:读一读这个音节词?(xiǎo niú)独对有惊喜呦!(读对出示小牛图)

  说说你在哪儿见过小牛?提示孩子说完整话。(预设:我在农村的田地里见过小牛、我在在草原旅游的时候见过小牛……)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写一写这个音节词,我们先来写xiǎo ,注意这是个三拼音节,先写声母x占中格,再在中格和上格写i,接着在中格写ao,两个韵母写紧凑,最后标上声调合在一起就念xiǎo。

  注意在写的时候x和介母i复韵母ao要挨得近一点,写的时候要占满格。

  第二步:摆正姿势,动笔试一试。(写字时,三个一)

  2. 书写音节。第一个音节会写了,相信第二个音节大家一定没有问题,按照刚才的方法自己写niú。注意音节与音节间空出一个字母的位置。

  3. 反馈,评价。(规范、端正、整洁三星评价。)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5

  教学意图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主要引导学生在创设的真是情境中进行交际,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发展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象意识,在交际中遵守交际规则,使学生感受到交流的快乐。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这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来营造自然轻松的交际氛围,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象意识,在交际时学会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谈话引入

  1. 看,智慧王国派来了一位小使者,要在咱们班挑选几位听得清、说得好的孩子去智慧王国做客。都有谁想去呀?你们都想去的话可就有点儿麻烦了,名额有限,那咱们先进行一个班内选拔赛,看看谁最有资格去。(课件出示小精灵图片,有动画效果)

  做游戏说要求

  1. 游戏选拔赛的名字是——我说你做(板书课题)

  2. 老师先讲一下游戏规则,在这个游戏中,有人发出指令,有人按照指令做。发出指令的人要让别人听得见。听的人要听明白做准确,

  谁来说一说你都听到了哪些规则?

  发指令:让别人听得见;

  听指令:听明白,做准确。

  3. 接下来让我们先试一试,老师来发指令,你们来做。请全体同学起立。(非常快速地说,小声的说。预设:学生反映不出,说听不清。)

  哦,可见这样发指令可不行,那老师这次把话说清楚声音大一点:请全体同学起立。

  4. 这下所有同学都听清了,咱们来总结一下怎么就能把指令说清楚了,第一要说得稍微慢一点,第二要声音洪亮。(板书:语速稍慢、声音洪亮。)

  5. 现在谁记住了发指令的要求,想试一试?(这里请一名同学发指令,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做动作。)谁来评价一下他发的指令怎么样?根据这两点进行评价(手指板书:语速稍慢、声音洪亮。)教师点评,随后再请两名同学发指令,教师点评。

  6. 刚才同学们知道了如何让别人听清自己的指令要求,但是刚才我发现,这几位同学指令发的非常好,智慧小使者要送给你们一枚“金喇叭小徽章”。但是做的同学却有慢半拍的或者做错的',说明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在下面讲话、做小动作。(板书:集中注意力)

  7. 接下来老师来发出指令,你们可要做好准备呦。

  (1)请所有女同学起立,所有穿白上衣的男同学起立。

  诶,为什么有人错了?老师刚才发出的指令是什么?谁能重复?

  说明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听清指令,老师发现你听得特别认真,才能重复的这么完整、准确,智慧使者送你一个“金耳朵”徽章,今天谁得的金话筒、金耳朵徽章多,谁就可以被智慧王国邀请。

  【设计意图】

  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创设大情境,在介绍游戏规则的同时,说清说和听的要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活动、交流。

  游戏升级再巩固

  1. 下发一单元认读字卡片

  (1)现在每人手中都有一张字宝宝,听清要求:请拿“日”的同学起立。

  (2)请拿“目”的同学举手。

  (3)请所有拿字卡的同学打开笔袋,拿出一支铅笔,再把笔袋拉上。

  (4)请拿“上”字的同学起立,给全班同学发一个新指令。

  注意:根据字卡内容叫同学时,把相应的字出示在课件上,以免学生反映不出,另外逐渐引导学生说更加复杂的指令,如果有同学做错,停下来让同学们重复指令,再继续。在此过程中随机颁发“金耳朵”、“金喇叭”奖章,如果奖章准备起来不方便,也可以没人发一张空格的积分卡,让学生自己画★。

  过渡:刚才同学们都特别了不起,很多同学得到了智慧小使者的奖励。下面游戏难度增大难度,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2. 游戏升级

  (1)介绍规则:在游戏时选一人做国王,其他人当士兵。国王在发布命令时说“国王说”三个字,士兵就按照指令做;如果没有“国王说”三个字,士兵就双手交叉致胸前,拒绝做动作。

  (2)师生一对一示范。

  (3)教师做国王,全班游戏。

  (4)随机通过学生手中的字卡挑选国王,淘汰制游戏。

  注意:在以上各个游戏环节均要总结出错原因,引导学生“大声说”、“认真听”,以此进行点评。

  3. 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交际小窍门。评出得到“金喇叭”、“金耳朵”奖章最多的同学,颁发智慧王国入场证。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游戏形式活泼有趣,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知本课交际要求,体验要求的重要性,获得交际的能力。

语文一年级单元教学设计汇编 篇6

  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天地人》是识字单元的开篇,课文以国画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你我他”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鼓励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6个生字。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 识字板块

  字音方面:重点是声母是翘舌音的读音,例如:“人”可以在“找朋友”的活动中正音。

  其他生字例如“你、我、他”可以联系生活读准字音,“天、地”可以借助图片读准字音。

  字形:

  独体字的字形识记,例如“天、人、我”可以借助直观图片在形象记忆过程中对汉字进行区分识记,其中“天、我”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

  左右结构的生活常用字,例如“你、地、他”可以在生活场景中识字。

  字义:

  重点是对“你我他”的区分,借助抽卡片的游戏理解词义。

  2. 朗读积累板块

  (1)表达特点分析

  ①文本特点分析

  《天地人》是识字单元的开篇,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可以借助观察直观图片形象记忆、字理识字法等方法对汉字进行识记。

  ②语言特点分析

  本课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可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二、单元整体架构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评价

  五、资源链接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谈话导入

  1. 导言: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学习汉字、学习汉语啦。我们将认识很多生字宝宝,你们想不想赶快打开书一起学习呀?

  欣赏国画,揭示课题

  1. 观察书中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预设:这幅图中有“天”、“地”、“人”)

  2.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天,什么样的地,猜猜看图中的人们在说些什么?

  3. 这种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国画,简简单单几笔,就让我们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人,而且产生了很多的联想。今天学的课文就叫——天地人。

  认读生字,渗透汉字文化

  1. 一字开花,认识“人”

  (1)谁来读一读?你能给“人”找找朋友吗?

  (2)活动设计:一字开花

  规则提示:教师板书贴花朵图,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把花瓣上的词补充完整。在补充词语的过程中注意倾听,不可以说重复的词语,说对的同学可以得到教师现场书写的词语花瓣。

  2. 形意结合认识“天、地”

  (1)简介“人”与“天地”的关系:人生天地之间,宇宙之中,天地之间,唯人为贵。

  (2)观察图片识记“地”(课件出示图片)

  当大地披上绿油油的小草时,我们就叫它——草地。

  当大地上铺满洁白的雪花时,我们就叫它——雪地。

  当大地上长着新鲜的.蔬菜时,我们就叫它——菜地。

  当大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时,我们就叫它——林地。

  你还能说出和大地有关的其他词语吗?

  3. 联系已有认知,认识“天”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预设:我用想象的方法,大字像个站立的人,头顶一横像天空。如果孩子说不出来直接告诉孩子方法)

  师:你可真会观察,和有智慧的祖先想到一起去了,“天”的甲骨文由人头的象形和“大”构成,“大”表示正面人形,由此产生头顶的含义。(课件出示图片)

  (2)你能给“天”找找朋友吗?(预设:天空、天气、阴天……)

  4. 小结巩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天地人”并理解了它们的意思,现在它们藏到一首 小儿歌当中啦,你们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学学,注意把读音读准确:

  头顶天,

  脚踩地,

  一个人儿立中间。(课件出示小儿歌)

  提示: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配乐加动作读。

  5. 活动学习“你”和“他”

  (1)了解“人”与单人旁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单人旁的演变)解说词如下:

  小朋友,“人”是一个独立的汉字。不过,它会变,瞧,它的撇慢慢缩短,捺慢慢站直,变成了单人旁。小朋友,现在你知道,单人旁是由谁变来的吗?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单人旁可以和其他汉字组成新的字呢!

  提示:动画制有困难的老师,也可教师边讲解边板演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变化。

  (2)卡片对对碰,认识“你”、“他”

  出示教具卡片:

  动手摆一摆,看看单人旁和谁碰撞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新字。(预设:“你”、“他”)

  你能给“你”和“他”组个词吗?

  6. 听故事识记“我”。

  (1)看图讲述(课件出示图片):古人在打仗的时候,两军面对面,将士们手里拿着武器猛戳地面,给自己壮威。古人就根据将士手里拿着的武器形状,造出了“我”字,指很威猛的自己。

  (2)认读“我”,说说带“我”的词语。(预设:我们、我的、我军、我方)

  【设计意图】

  借助“一字开花”、“卡片对对碰”等丰富的课堂活动趣味识字,通过观察图片、观看动画演示、联系已有认知、读小儿歌等形式识记字形,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读准字音。

  创设语境,运用汉字

  1. 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老师奖励你们一个小游戏好不好?

  活动:借助“你我他”介绍姓名。

  规则提示:三个人一组,轮流发言,当课件播放“你”时,第一个发言的同学说:你是。当课件播放“他”时第二个同学说:他是,以此类推,轮流发言。

  读文时正音再认形

  1. 提示:朗读方法要多样,可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读“天地人”,学生读“你我他”;学生齐读等。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成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朗读。由于没有标点,以教师范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