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2023-11-07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内容,把握诗的主旨。

  2、感悟黄河的英雄气魄,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培养朗读能力,把握诗的主旨。

  【课前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话说黄河历史:

  学生介绍搜集来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⑴从黄河的概貌来说: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自治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⑵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现在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域,舜之都为蒲圾(今山西永济),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⑷从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来说: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关黄河的诗句、故事、传说等。

  (略)

  2、吟诵黄河颂歌: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播放滚滚黄河的多媒体)

  ⑴首先听老师配乐读(或录音磁带),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②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③喜欢读“啊!黄河!”这一句。具体来说,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这句诗将歌词主体部分分为黄河“养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层次。

  ⑵分三个小组分别读这三节,比一比,看哪组读得更好。

  (1、2、3小组的同学读,4组的同学评)

  ⑶全班齐读。

  3、探究黄河精神:

  ⑴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①从“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中我感受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势。

  ②“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写出了黄河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显示了黄河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发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军事上的屏障,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把黄河比喻成巨人,把黄河势不可当的雄伟气势和力量展示出来了。

  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族的发展与腾飞。

  ⑥诗的最后一节发出了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将黄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诗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诗歌写了黄河的精神,并且发出了自己的誓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我们学习的黄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一往无前、豪情万丈、勇敢无畏、博大宽广、保卫祖国、开拓进取等。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篇2

  [学法导引]

  《风筝》是一篇意蕴深厚,发人深省的散文诗。文中回忆了“我”粗暴地毁掉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一少年往事,抒发了自己忏悔、自责的思想感情,字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这篇散文诗可以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课时训练]

  一、《风筝》选自散文诗集 ,作者 ,原名 ,字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他写的第一部小说集 ,其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为话文小说是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嫌恶( ) 瑟缩( ) 什物( ) 苦心孤诣( )

  宽恕( ) 丫杈( ) 惊惶( ) mú( )样 nüè( )杀 jué( )别 伶dīng( )

  huǎng( )然大悟

  三、在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下划线,将正确地字写在括号内。

  A、绝别 笑柄 尘封 惊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宽怒 苦心孤旨 ( )

  C、肃杀 虐杀 点辍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堕落 惩罚 毫不忆及 ( )

  四、语言运用

  1.根据课文填字(每空填1字)。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 )他风筝,( )( )他放,( )他放,我和他( )( )放。我们( )着,( )着,( )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2.改正下面句中的错别字。

  于是二十年来豪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虏杀的这一暮,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拂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3.按要求写成语(或俗语)。

  (1)表达愉快心情的,如:

  (2)成语中带“苦”字的,如:苦心孤诣

  4.请用下面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词序可以调整)。

  尘封 肃杀 傲然

  课内精读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5.作者为什么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

  6.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我”的心情。

  7.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们”的心情。

  8.“我”为什么向来不喜欢放风筝,不但不爱,而且嫌恶他?

  9.第三段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篇3

  教学目标:

  1、再读课文,仔细思考写“趣”的方法;

  2、归纳总结“记趣”的写作方法;

  3、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物外之趣”。

  教学重点:

  1、再读课文,仔细思考写“趣”的方法;

  2、归纳总结“记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写作方法,写出“物外之趣”。

  计划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幼时记趣》中忆——统领全文(童年生活);小——贯穿全文(神游其中);趣——渗透全文(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再读《幼时记趣》,去想想要写出“物外之趣”,我们要掌握哪些方法。

  归纳方法

  一、请同学们用四字词语概括这篇文章写了哪三件事?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二、这三件事都突出了“趣”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趣”的'?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4)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这四个句子,都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小物大写,劣物美写,低物高写,实物虚写。

  之所以能将“小物大写,劣物美写,低物高写,实物虚写”,是因为加入了作者的

  明确:联想和想象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不拘现实,大胆想象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2)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这四个句子,也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声音和形态,刻画入微,文字极富表现力。神行兼备,情趣横生。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绘声绘形,生动传神

  (PPT)学生齐读下列句子: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这四个句子,直接抒情,写出了“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直接抒情,真情实感。

  (教师板书)写“物外之趣”要——真情实感,由衷抒发

  小试身手

  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童年趣事》的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