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023-10-06

人教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难点:

  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练习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六、课堂作业

  1、将下列词语分为两类。

  狡猾果断机灵武断夸奖勾结夸耀得意扬扬鼓励

  褒义:

  贬义:

  2按要求写句子。

  我敬仰我的父亲。

  (1)、改为反问句:

  (2)、改为双重否定句:

  (3)改为感叹句:

人教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一)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爱的力量平衡

  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a、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b、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c、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二)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a、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b、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c、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d、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