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2023-09-13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习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习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山美可爱、慈善、秀气

  南无风

  的温晴无重雾对比宝地

  冬无毒日

  天水美绿、清、亮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温暖)(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山雪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近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品读。

  1.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疑读:自读,质疑。

  四、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时数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如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冬天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他的眼里,冬天是萧条的、冷清的、孤寂的。

  大家学过地理,济南的地理位置在哪?北中国

  你认为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特点?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到底是一种何番情致呢?就让我们在著名作家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老舍及其创作:

  (一)作者简介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

  (二)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用一两句话简介各个作品的内容。

  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写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人力车夫祥子,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三、字词找出文中比较难读、难写的词语强调重点,在黑板上注音。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教师范读课文。

  用“冬天的济南像_______”说一句话来概括出济南冬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可能回答:冬天的济南像春天,摇篮,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母亲,秀美的图画,优美的山水画,美丽的少女,透明的蓝水晶等等。

  2、学生自由朗读,圈点勾画,掌握字词,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

  同桌,前后桌讨论,说明划分的理由并归纳段落大意。

  总分的写法。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2、思考: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

  济南冬天的"没有风声"、“响晴”、“温晴”

  再读第一段

  写“温晴”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五、你认为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老舍的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回答)

  再次吟咏体味第1语段。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为什么用“响”。

  明确:“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

  上文中的描写是“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写得却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得却是“温情”,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响晴的意思是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五、总结

  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那么老舍先生到底是如何具体描述济南的冬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作分析。

  5、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课堂机动环节:为什么用“温晴”而不是“响晴”作为济南的特点呢?让我们来一起品味一下第二段。

  六、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试收集描写雪的诗词,体会其意境

  二课时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明确: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又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

  课前回顾,读课文,重温第三自然段。

  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充满温情。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3、作者又是怎样描描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朗读第五段,要求:

  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因为深切的领教过北平“寒冬”的淫威,领教过雾都伦敦的昏暗,当老舍先生置身于温暖,晴朗,如画般的济南冬天时又应当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朗读、讨论后明确: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那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语气来读这篇优美如画,情感深浓的文章呢?(喜悦,赞美,恬静,宁静,怀念……)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朴素笔墨写景抒情,并抓住景物特征来写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写景,选用恰当比喻,朗读并背诵。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谈谈所见过的北方的冬天的印象,再用老舍赞美之词引入

  二、简介老舍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三、正字音(见书、课件)

  Jǐděizhuóchǎngzhùchénghuójìzǎo济南得着落

  宽敞贮蓄澄清暖和髻水藻

  响晴(很晴朗,晴朗无云。)响亮(很明亮)。慈善(温和,合乎人心意。)

  秀气(美丽而柔弱。)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分析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济南冬天?

  ——先写异地之冬与济南的冬天对比(天气),再写冬天的济南(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分别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3、分析对比作用(三种感受之对比)

  ——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情,“宝地”表达爱济南的感情。

  4、朗读分析第2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及自己对山的感受。

  ——济南冬天的山在阳光照耀下给人感觉特别舒适温暖,作者用“晒、睡、醒”、“小摇篮”为比喻写出小山特别可爱,充满温情。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这段是紧扣“响晴”和“温晴”来写的,并分析形成这种特殊气候的原因是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5、怎样描写人们的感受。

  ——不仅描绘笑容,而且突出心理活动(含笑、冬天慈善)

  6、朗读分析第3段薄雪覆盖的小山,妙在哪里?

  ——作者按空间顺序描绘,用了系列比喻、拟人,把各处细部雪的光、色、态一一展现出来,有层次地写出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

  7、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山景?

  ——顶着“白花”的“看护妇”比喻雪光,“带水纹的花衣”比喻雪色,“山的肌肤”“镶银边”比喻雪态,“露出粉色”“害羞”拟人手法写出雪态。从上到下,如工笔画,描写出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特别的娇柔秀气。“顶、镶、穿、露”动词准确生动。

  8、朗读,注意用较轻声和喜爱欣赏的语调读。

  五小结、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济南城山的特点

  二、分析

  1朗读分析第4段济南城外远山的特点

  ——写出小山素淡雅致的特点,有如一幅小水墨画。“卧”写出一种恬静安逸的气氛。

  2济南冬天水的特点(“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可讲讲济南多地下热泉的特点)

  ——第一是暖,不但不结冰,不还冒着热气;二是绿,用绿萍、经水藻、柳影的绿烘托出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三是活,十分清亮通透蓝汪汪,如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3作者感情?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表达作者喜爱、赞美济南的感情。

  4小结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写出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准确而恰到好处,予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既有简笔写意画,又有细腻的工笔画。

  4)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唤起读者体验,仿如身临其境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北平伦敦热带

  (对比)多风多雾日光毒,响亮

  (奇迹)(怪事)(害怕)

  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雾响晴温情

  引出“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空灵的蓝水晶)

  处处围绕“温晴”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