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列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 优雅、勃勃生机”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朗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植物:桃花心木。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
2、理解词语意思。
3、检查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三、深入学文,了解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种树人种树特点的段落。
2、小组内交流,补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了解了主要内容,那么作者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见解呢?
二、深入学习,领悟中心
1、自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 画出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想想种树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把不懂的地方用“?”标出来。
⑵ 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⑶ 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了什么?
2、读后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⑴ 感悟种树人的言行。
① 指名读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请学生谈体会。
② 对于种树人的做法“我”有什么疑惑?
③ 种树人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吗?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适时出示种树人的话,学生自由发言谈理解,体会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指导朗读(种树人的话要读得成竹在胸,语重心长。)
④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⑵ 体会“我”的感悟:
① 指名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适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
② 作者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③ 什么是树木的“不确定”?什么是人的“不确定”?
④ 在不确定中生活有什么好处?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⑤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⑥ 指导朗读(“我”的感悟要读得沉稳而又洋溢着激情。)
三、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题目: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希望学校和家庭如何教育你?
3、你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去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4、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以后将怎样去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谈谈你的想法。
四、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设计 篇2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文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极具教育意义。在本课教学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在读中让学生感悟,同时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
2、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流程】
一、学言语,导入课
1、课件出示词语:汲水、枯萎、依赖、一旦、锻炼、优雅、勃勃生机。
2、看看这些词,哪个同学会读?你对哪个词最最敏感?比较“锻炼”与“磨练”,再齐读。
3、提问:这些词都和什么有关?(板题:桃花心木)
4、口语训练:桃花心木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词语简单地说一说。
5、小结:词语在运用中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学课文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6、课件演示。这就是桃花心木。它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一棵高大的桃花心木可以产生相当于33台1.、5吨冷气机的清凉效果。
7、过渡: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听听他的见解。(板:林清玄)
二、初读文,明做法
1、默读课文,回答:课文主要写谁?写种树人干什么?
2、划出种树人给树苖浇水的句子(“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读后谈体会。
3、他这样做对吗?说明理由。
4、过渡:作者又是怎样理解种树人说的话呢?
三、读语段,思其理
1、出示语段:“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多读几遍,理解“不确定”: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树木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变化无常,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独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这段话?(艰苦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出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证实了种树人说得正确)
四、联实际,话感受
1、故事:《可悲的大学生》。他为什么落下可悲的下场?
2、学了《桃花心木》你有什么启发?(“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为男”、“最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成功不远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你见过“桃花心木”一样的人?联系实际。
4、小结。林清玄就是这样的人。(简介作者)出示:用生命实践书写着起承转合的散文,林清玄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展现出一位东方禅者的风范。谈到文学,也谈到人生,林清玄面对着生命中生老病死等不可管理部分的悲欢离合,心平气和的讲起了自撰的寓言来,勉励自己和他人:“文学家的小艇在海上遇险,惊涛骇浪瞬息万变,这时一架直升机飞过,上面写着‘名利’,一艘快艇驶过,上面写着‘权力’,当文学家孤立无援时,一位老人划着小艇来救他。老人把文学家交给了真理,而小艇上写着两个字——时间。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只有追求真理,才能真正了解人生和文学的本质,人生才能真正通过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好更动人。”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揭题板书,齐读课题。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3、你想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就让我们一读为快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
(1)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2)交流问题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可以用文中的句子来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交流汇报: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教师可通过课件简单补充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以加深学生对此段话的理解。)
4、小结引读:这段话,作者由树的成长想到了人的成长,多么富有哲理啊!你们喜欢吗?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努力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补充典型事例来与文本再度展开对话,使原来远离学生的深刻道理变得鲜活生动,真实可及。)
五、回归课文,深化感受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对文本的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主旨,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读写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填空,完成练习。
1.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 ,有时隔 ,有时隔 ,有时隔 才来一次; 也不一定,有时浇得 ,有时浇得 。
①.抄写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的句子:
②.写出你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
2.他的一番话,使( )非常感动。不只是( ),( )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 ),能比较( )生活的考验,会( )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 )把很少的养分( )为巨大的能量,努力( )。
①.“不确定”指的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什么情况?
②.“养分”、“能量”分别指什么?
③.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二、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自然段至结尾):
三、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积累文中描写树的词,并尝试用文中的词,自己的词来赞美桃花心木。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重点从“从从容容”一词,感悟这是一个怎样的种树人,并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你最喜欢的书?
2、你最喜欢的作家?
今天,我要把这位朋友真诚地介绍给大家,并将他的一篇散文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愿意吗?(真好,有了好东西,能有人与自己分享,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这篇散文的题目是──《桃花心木》。看老师写完题目,心里面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桃花心木:
1、好,听老师来读课文,到文章中去找答案,并把能解答问题的有关词句划下来。
2、现在明白什么是桃花心木了吗?简单点说,一个字,桃花心木是──树,怎样的树?
3、真棒,能马上用文中的词(句)来形容文中的事物。
4、文章中描写桃花心木的句子主要有两处,咱们一起来读读。
5、这是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读,然后我们来说说,你最欣赏它哪个特点?
6、谁能读出桃花心木的这些特点?谁先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7、就这样,读着读着,你心里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与想法?你真希望怎样?
8、刚才,我们是用文中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如刚才那些描述自己感受的词来形容桃花心木吗?)
9、看,这就是桃花心木(看图),让我们漫步在这桃花心木的林荫道中,把这美丽的桃花心木记在心中──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种树人:
1、看到这些美丽的树,你心里还会产生怎样的疑问?──是一个怎样的人种出了这么美丽的树?
2、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细细地去读课文,再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可以用来形容种树人。
⑴个子很高。
⑵奇怪的人。
(种树苗的人三个“不一定”:浇水时隔的天数不一定,浇水的时间不一定,浇水的量也不一定,反正就是“不确定”。)
⑶做事从从容容的人。
(什么叫从从容容?(保留学生的回答)从从容容的反义词在这里可以有哪些?
(慌慌张张、急急忙忙、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甚至伤心哭泣,捶胸顿足……)
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
(种树人不是很怪吗?作者究竟是从他的哪些举动中体会到了这种从从容容?文中没有具体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象!) 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3~10自然段,你一定能看见什么,听见什么。
终于,所有的树苗都种好了,他直起了弯了许久的腰,没有马上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他是上午来的,来的很早,浇的水却很少,只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现了一棵枯的苗,我本以为他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想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风吹过的清晨,或烈日当头的中午,或沐浴着夕阳余辉的傍晚,你还看到了什么?(你一定看到了什么──种树人那从从容容的身影!)──读句。
⑷读到这儿是不是又有疑问了?种树人为什么能这么从从容容?
⑸交流,引出文章的12、13自然段。
⑹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男生读12自然段,女生读13自然段。看看,这两段话分别是从哪两方面来说理的。
⑺发现了吗?12自然段是人正面来说,而13自然段则从反而来讲,这样一正一反就把道理说得深入人心了!如果让你在这两段中挑选一句话来概括种树人的这一番意思,你会选哪一句呢?──齐读:“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3、现在你明白种树人为什么那么从从容容了吗?因为,他知道──(读句)
4、现在你知道什么叫“从从容容”了吗?再读种树人从从容容的句子。
5、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词来形容一下这位种树人吗?
五、再现结尾,写下心语:
1、在种树人独特的照顾下,“现在,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又是一年春来到,昨夜春雨潇潇,窗外传来沙沙的响声,那分明是桃花心木的诉说,它在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交流。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树而及人,又能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出示14自然段中的一段话,齐读。)
老师相信: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会对这番话有更深的感触,而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常想想这句话,又能使我们充满力量!
师: 看,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作家,他善于在生活中观察思考,记叙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哲理,他的文笔清新流畅,总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