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
知识与能力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了解本文字句的意思。培养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2、掌握文言文实词,积累词语。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4、理解文章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本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理解“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能从生活中举证“熟能生巧”的道理,能亲身实践“熟能生巧”的道理。
2、体会谦虚的美德,能了解为何要谦虚,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谦虚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难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突破
通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习题训练,强化对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举办飞镖比赛,看看谁的成绩最好,谈谈取得好成绩的秘诀。
2、提问:谁能说出形容射箭技术高超的两个以百字开头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
3、文中陈尧咨非常善射能“十中八九”,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卖油翁》这篇课文,看看这是为什么。
(二)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从读音、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来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三)设问质疑,归纳课文主旨
1、课文中“而、以、乎、尔”的用法分别是什么?
2、找出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语句,想想陈尧咨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3、这篇课文的主旨是批评陈尧咨的骄傲自满,还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探讨写作方法
1、讨论发言
(1)详略的安排
(2)对话的描写
(3)人物的对比
(4)寓道理于故事的手法
(五)拓展活动
1、分别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怎样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
2、写出两句此类主题的名言警句。
(六)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不要骄傲自满的道理。此外,同学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敢于质疑的精神非常好。以后,我们就要懂得运用这个道理去学习和做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2
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二、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4.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5.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6.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板书设计 :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教案点评: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带领学生稍加串讲即可,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组织学生当堂表演课本剧。
教案示例二
《卖油翁》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
颔之酌油杓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因此。尝:曾经。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而钱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3
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二、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三、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2.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3.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4.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5.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6.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板书设计 :
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教案点评:
本文故事生动,文字浅显,可由学生自读,教师带领学生稍加串讲即可,然后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基础比较好的班级,可组织学生当堂表演课本剧。
教案示例二
《卖油翁》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
颔之酌油杓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是文坛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因此。尝:曾经。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而钱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讨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讨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讨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掌握实词:矜、颔、释、徐、以、但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要获得超群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多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熟练有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情况。
2、学生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读音:
矜、圃、睨、矢、颔、忿、酌
3、指名学生试读后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3、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4、看了卖油翁的当场献技,又听他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会想些什么?
5、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6、概括课文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熟能生巧?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整理文言实词
3、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5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卖油翁》课堂实录
执教:辛均志 点评:龙永忠 整理:龙永忠
一、课前读书活动
学生在教师进课堂前齐读《木兰诗》
二、课前检测
《〈论语〉六则》名句背诵检测,学生回答:
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来表示;
⑤《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⑧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新课学习
板块一:作者介绍
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
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
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
咨 矜 圃 睨 矢 颔 杓
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
学生提出的字词有:
以 尔 之 尝 善
自矜 家圃 释 发矢 但 忿然 轻 乃 置 覆 因 徐 沥 惟 遣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三:节奏划分
1.学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①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
②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
教师点拨规律:
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
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
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
3.学生再齐读全文。
板块四:学生译文
学生自由举手,试译全文。有两个学生举手发言,各译一段完成了全文的翻译。
学生分组分段竞读课文。
板块五:人物评价
1.文中人物各有什么特长?
2.陈尧咨对待卖油翁前后态度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完成板书:
陈尧咨: 善射 自矜
卖油翁: 酌油技精 惟手熟尔
前后态度:忿——笑
板块六:拓展深化
1.他们二人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有何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谈谈。
学生甲:成功经验只要反复练习,就能成功。
学生乙:即使成功了,也不能骄傲。
学生丙:做人要谦虚。
学生丁:自己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有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结果学习成绩就退步了,后来总结经验,反复多练,成绩就又提高了。
…………
2.说说你从这个故事联想到的名言警句。
强中还有强中手。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板块七:巩固练习
1.全班再齐读全文。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点评]
一、体现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说,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舞台!
二、教学环节清晰。由课前的读书活动,到作者的介绍,到学生方法的点拨,再到字词的积累,文章的理解,人物的评价,课文主旨的理解,再到最后的延伸拓展,不断由浅入深,不断推进,教学容量大。
三、学生的字词理解,相当扎实。从课堂实践中可看出,学生在课前是做了充分预习的,这里也启示我们,学生的充分预习,可以在课堂上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大课堂容量。
四、学生找疑环节是整堂课的亮点。我们老师选定的字词,往往不是学生的难点,所以说,放手让学生质疑,这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啊。
五、朗读得到了全面重视。一节课,学生朗读全文多遍,在不断深化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值得倡导。
六、教学过程就是学习方法的暗示。而整堂课的教学结构,又何尝不是一篇文言文学习过程的完整演绎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了学习方法,从而习得了学习文言文一类文章的一种学习方法。
七、拓展温故联生活。学习一篇文章,对一篇文章字面意思的理解是浅层次的过关,如能让一篇课文的精髓精神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本课例的拓展与延伸部分,即很好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联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可以说,学生的感悟是相当深刻的。
不足: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没有到位的点评,学生一回答完,往往是很精彩的回答,可教师没有进行简要的鼓励与点评,其实,这很有可能会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即便有这一点不足,整堂课的教学目的完全达到了,师生的课堂互动相当活跃。
一句话:教师的教学设计任务就是怎样设计有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展示,从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而不是像有的课堂,倒成了教师表演口才与才艺的练兵场。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6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传神。]
3、 掌握实词:矜 颔 释 徐 以 但等。
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是要获得超群的技艺必须经过反复多练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跟熟练有关。(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熟悉课文。
1、结合注释,了解作者情况。
2、学生交流预习中解决的字词读音:
矜 圃 睨 矢 颔 忿 酌
3、指名学生试读后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三)疏通文章,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2、学生逐句解释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1、默读课文,思考:陈尧咨的心理经历了一个怎样变化的过程?哪些语句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2、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先简要介绍陈尧咨因善射而矜持,对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的不以为然的态度自是不满,质问声中“自矜”之太跃然纸上。而卖油翁从容对答,点出“无他,但手熟尔”。但陈尧咨一时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认为是“轻吾射”,“忿然”一词表现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而卖油翁现身说法“以我酌油知之”,当场献技,在事实面前陈尧咨无话可说,只好尴尬地笑着让卖油翁走了。
板书: 自矜
↓
不满而质问
↓
忿然
↓
笑而遣之
3、卖油翁的过人之处又有哪些?
明确:通过对其酌油动作的描写“取”“置”“覆”“酌”“沥”和“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结果,突出其高超的酌油本领。
4、看了卖油翁的当场献技,又听他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时,陈尧咨会想些什么?
5、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陈尧咨与卖油翁两人的不同语气。
6、概括课文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五)总结课文
1、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
明确:因为故事要说的道理是熟能生巧,并不是说陈尧咨的善射,所以只用“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来描写他的箭术的精湛,而对卖油翁情况的记叙较详细,这样使叙事清楚,同时又重点突出。
2、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应该 怎样看待熟能生巧?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积累整理文言实词
3、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文中两个人物的看法。
《卖油翁》复习指南
一、 字句解释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关键字:善:善于;擅长。当世:当时。当:处于(某个时候) 世:时代。
句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2.公亦以此自矜。
关键字:公:指陈尧咨。以:凭。此:这(一点),这(个本领),指“善射,当世无双”。自矜:自我夸耀。矜:夸耀。
句译:他(陈尧咨)也凭这一点自我夸耀。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关键字:释:放下。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去:离开。
句译:有一个卖油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
4.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关键字:其:代词,他,指陈尧咨。矢:箭。中:射中目标 但:只。颔:点头。
句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音dì,目标),只是微微点头。
5.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关键字:汝:你。亦:也。知:懂得。射:射箭的技术。精:精妙,精湛。不亦……乎:反问句式,不也……吗?
句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也很精妙吗?
6.无他,但手熟尔。
关键字:他:别的(奥妙)。但:只。熟:熟练。尔:同“耳”,罢了。
句译:(这)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7.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关键字:忿然:气愤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小看。
句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8.以我酌油知之。
关键字:以:凭。酌油:倒油。知:知道。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句译: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9.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关键字:乃:于是,就。取:拿。置:放。以:用。覆:覆盖,盖。徐:慢慢地。沥:向下灌注。
句译:于是(卖油翁)拿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口,用勺子慢慢地将油向下灌注(到葫芦里)。
10.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关键字:自:从。 而:但是
句译:油从钱孔中注入葫芦,但是铜钱却没有沾湿。
11.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关键字:因:于是。亦:也。唯:只。尔:同“耳”,罢了。
句译:于是他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12.康肃笑而遣之。
关键字:遣:打发。之:代词,指卖油翁。
句译: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二、内容理解
1.作者欧阳修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2.段落大意:
第一段:陈尧咨射箭。
第二段:卖油翁酌油。
本文篇幅短小,含义深刻,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陈尧咨恃技而骄,盛气凌人,卖油翁技高一筹,却谦逊沉稳。人物性格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得以展现。
3.中心归纳: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给我们以做人的启发:即使拥有技艺才华,也应谦逊。
《卖油翁》原文和译文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情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1、初读
①播放朗读视频
②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③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④分角色朗读(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⑤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2、解读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朗读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
②学生质疑,师生解答。
③教师针对字、句理解质疑,学生回答,巩固基础知识。
④翻译全文。
3、品析
1、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2、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忿然—笑遣
熟能生巧
卖油翁—微颔—笑答—酌油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文言虚词。
2、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培养掌握学习技巧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二、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解决办法: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2、难点: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解决办法:学生自读、讨论、教师点拨。
3、疑点: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发生的问题。
解决办法: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组织学生讨论。
六、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单元,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同学们想知道这个人生道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2、阅读(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①师范读课文,正字音,正断句。
②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
③分角色朗读(先小组中分读,然后请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
④评价朗读情况(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师指导,从普通话、语气、情感、神态等方面评价)。
⑤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
3、解读课文
通过阅读环节,学生已初步理解了课文。怎样懒得得更好?学生已明白,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正确朗读。由此,开始解读文章内容。
①分组讨论,疏通课文大意。(要求有讨论,有记录)
②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即翻译)。
③同桌检查翻译情况(互译)。
④师检查翻译,请同学发言。
⑤学生评价翻译,师订正。
⑥质疑,学生提问。
问题: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而”字用法。
问题:课文中描写的两个人物,写得很形象,我们怎样在自己作文中去实践?
问题:这篇课文的主旨是批评陈尧咨的骄傲自满,还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问题: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但是不是做任何时期都会“熟能生巧”呢?
⑦师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讨论、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A、本文的主旨是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及在生活中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
B、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第一段从神态描写来表现陈尧咨骄傲,卖油翁藐视。第二段从语言、动作来表现卖油翁面对责难从容不迫。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在作文中实践。
4、拓展(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回答)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那么,是不是做事情、干工作时,熟就一定能生巧,一定能提高效率,达到目的呢?
组织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师点拨。
5、小结本课时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不敢于怀疑前人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有见解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9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个人,考试是状元,官做到节度使,大将军,他说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是一个老翁,一个偶遇。这位老人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卖油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同学分享(放幻灯片)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一遍课文,不会读的或者音拿不准的字词请在书上标出来。
2.同桌帮忙解决字音,然后互读一遍。
3、找学生读,(3-5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他的字音或节奏。
4、再分角色读两遍课文,把握一下情感(找两组同学),然后全班齐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就要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了啊!
5.先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文章,把不会的和不懂的划起来,最后同桌解决,同桌也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共同解决。
6.找学生翻译全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然后齐读,思考问题(幻灯片)
实词有:尝、去、尔、颔、杓、射
句子有: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吾射不亦精乎
5、以我杓油知之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内容理解
1.这篇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看注释1,康肃是谥号,(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站在旁观者陈述事实的角度来说,是直接说其名字,他们是(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
2.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与卖油翁倒油的辨别。
工整的对联,这节我们就试试,看能不能把本文的内容总结成一幅对联。
(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
3.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评价,“十中八九”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4.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态度。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
5.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我们还有哪个方面没有分析呢?(精彩的地方是他们的交锋)(幻灯片)
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
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板书:卖油翁,陈尧咨)(自评过了,该他评了,所以换位置)
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写起。(小组讨论)
“睨之”, “睨”什么意思吗?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神态描写
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吗?动作描写
“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亦无他”。(板书“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无他”)
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小组讨论)
“疑之”,问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能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承接?并列?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 “遣”。“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 “笑”是修饰“遣”的。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
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生齐读)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遣之。
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
6.对联也写好了,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哟!(学生讨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说。卖油翁和陈尧咨,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
从这件事情上,他能得到了什么教训或给他启示?他懂得了什么?
懂得谦虚(为对称同义词,心怀若谷),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板书)所以,陈尧咨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刻苦训练,最后射箭技艺更进一步,真正做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曾用一铜钱为靶,十发十中穿钱而过。
这就不难理解文中最后一句“笑”的含义了,这个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尴尬、难看、羞愧、苦笑、不屑?
(或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
四.课堂小结:
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0
课前预习:对照注释或查字典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试读课文三遍。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í)
颔(hàn)忿({fèn}酌(zhuó)斫(zhu6)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学生试读、教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如果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衔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注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注释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注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本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具体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教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后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学生齐诵。
教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露出轻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灵活;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学生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尊敬。)
②要用客观叙述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注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
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表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因为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十分赞许。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学习用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北宋年间有这么一个人,考试是状元,官做到节度使,大将军,他说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是一个老翁,一个偶遇。这位老人是谁呢?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卖油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作者:同学分享(放幻灯片)
二、读准字音,读对节奏,疏通文意。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读一遍课文,不会读的或者音拿不准的字词请在书上标出来。
2、同桌帮忙解决字音,然后互读一遍。
3、找学生读,(3-5人)其他同学注意纠错他的字音或节奏。
4、再分角色读两遍课文,把握一下情感(找两组同学),然后全班齐读一遍,这次读的时候就要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了啊!
5、先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文章,把不会的和不懂的划起来,最后同桌解决,同桌也解决不了的,再小组共同解决。
6、找学生翻译全文,老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然后齐读,思考问题(幻灯片)
实词有:尝、去、尔、颔、杓、射
句子有:
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无他,但手熟尔
4、吾射不亦精乎
5、以我杓油知之
6、徐以杓酌油沥之
三、内容理解
1、这文章是关于谁和谁的故事?注意,分别用三个字回答!
看注释1,康肃是谥号,(出示PPT)请同学们齐读:
站在旁观者陈述事实的角度来说,最好是直接说其名字,他们是(板书)陈尧咨、卖油翁的故事。
2、我再找一个同学用两个字概括他们俩干了什么事儿?
陈尧咨射箭,卖油翁卖油与卖油翁倒油的辨别。
工整的对联,这节我们就试试,看能不能把的内容成一幅对联。
(板书:陈尧咨射箭,卖油翁沥油)
3、他们的射箭和倒油的水平如何?
陈尧咨射箭当世无双;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
“当世无双”是别人对他的,“十中八九”才是他的真实水平。
4、他们对自我的认识态度。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沥油,熟能生巧。
“以此自矜”是自己的感觉,“熟能生巧”是我们提炼出来的。我觉得换成“唯手熟耳”比较好。
解释一下“矜”和“耳”的意思吗?(板书:以此自矜、唯手熟耳)
5、如果我想把对联继续写下去,大家想想应该写什么呢?我们还有哪个方面没有分析呢?(精彩的地方是他们的交锋)(幻灯片)
彼此对对方的态度,大家看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斗争”有几个回合?
他们俩斗争了“三个回合”。接下来的对联应该是这两个人交换一下位置。
对联陈尧咨部分的后面写上卖油翁,在卖油翁联的结尾写上陈尧咨。
(板书:卖油翁,陈尧咨)(自评过了,该他评了,所以换位置)
那我们先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态度写起。(小组讨论)
“睨之”, “睨”什么意思吗?斜着眼睛看,表示不很在意的意思,神态描写
然后是“颔之”,“颔”是“点头”的意思。有不同意见吗?动作描写
“但微颔之”,因为“颔之”就肯定,而“微颔之”就表示“还行,马马虎虎”的意思。
“亦无他”。(板书“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生读“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无他”)
那么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呢?(小组讨论)
“疑之”,问之,因为陈尧咨看到卖油翁的微颔之后说“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就是对卖油翁的疑问。
忿然对之。笑而遣之。
能解释一下这个“而”的用法吗?承接?并列?大家看看这四个字里面,哪个字是核心? “遣”。“笑”和“遣”这里是什么关系? “笑”是修饰“遣”的。所以这里“而”就是表示修饰。
只要在句子里找到核心词,然后看“而”前面的词语和核心词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确定是不是修饰关系了。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没有表示“修饰”的“而”?
(生很容易地找到了“卖油翁释担而立”)
(生齐读)
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卖油翁睨之但微颔之亦无他;
卖油翁沥油过钱不湿唯手熟耳,陈尧咨疑之忿然对之笑遣之。
对联应该是仄起平收,也就是大约上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是现代汉语的三四声,下联是一二声。
6、对联也写好了,缺个横批。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横批怎么给?横批一定要结合欧阳修写这文章的目的哟!(学生讨论)你可以结合这两个人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来说。卖油翁和陈尧咨,从卖油翁得到熟能生巧,从陈尧咨得出来的就是自高自大。
卖油翁很谦虚,而陈尧咨给人的感觉是自高自大,还不是一般的自高自大。
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读?(有感情地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一个自高自大的陈尧咨出现了。
从这件事情上,他能得到了什么教训或给他启示?他懂得了什么?
懂得谦虚(为对称同义词,心怀若谷),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道理。(板书)所以,陈尧咨经历这次教训之后,刻苦训练,最后射箭技艺更进一步,真正做到了百发百中的地步,曾用一铜钱为靶,十发十中穿钱而过。
这就不难理解文中最后一句“笑”的含义了,这个笑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尴尬、难看、羞愧、苦笑、不屑?
(或横批就是“人外有人,熟能生巧” )
四、课堂:
本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板书: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编成一个现代小故事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材分析
《卖油翁》位于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这个单元课文所选课文主要是写平凡的小人物,或是保姆、小商贩、或是拉车的车夫、或是我们的父辈。他们如空气中的一粒尘,微小却折射着光芒。《卖炭翁》中的卖油翁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是个充满智慧的长者。他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劝诫了骄矜、傲慢的陈康肃,也告诉了我们为人做事的道理。
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唯一一篇文言文。放到本单元,除了契合单元主题之外,本课在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上,也是很好的载体。作为古代笔记小说,本文在叙事和刻画人物上见足了功力。让学生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同时,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本文也是加强文本细读的好素材,关注文中对卖油翁和陈尧咨的言行的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结合本文情节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构成的特点,在教学中展开多种形式的诵读,加深对文本意蕴的体味。
同时,从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来看,在教学中应注重积累,对于文言词汇的识记,对于特殊句式的感知;注重感悟和运用,对于文中所传达的大智慧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也能够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对于语句的理解还缺乏细读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卖油翁》这篇文章,故事性极强。打部分学生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感知故事的大意,也能够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但缺少对文章中人物细节行为、言语的揣摩,得出的人物形象也是轮廓式的、标签式的。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加强文本细读的功夫。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往往是单一,缺少发散性,也缺少批判性思维。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思维的短板,需要给予指导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 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 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尝试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四、教学重点
1.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汇。
2. 感知人物形象,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上。
五、教学难点
1.文本细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七、教学时数: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介绍古代笔记小说的内容谈起
2. 介绍作者欧阳修与笔记小说的关系,引出本文。
(二)出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讲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讲一个故事。要求:复述课文,尽量贴近原文。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互相补充释疑;小组内推荐代表先在本组讲;教师指名一两个小组学生代表讲。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教师适时点评,特别是从故事情节的角度看是否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讲完全。
环节二:讲好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讲好一个故事。要求:讲故事要力求生动,要讲出人物的神采。
要求:个人找出表现卖油翁对陈饶咨箭术的态度,以及表现陈饶咨的傲慢无礼的词语,细加揣摩,说出人物的特点;小组合作,用角色诵读的方式,在现故事中的人物对话及相关场景;丰富人物细节,把握人物言行特点,指名一两个学生讲故事。
2.反馈指导:学生根据要求,依次完成上面的任务。文中“睨之”“但微颔之”,体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不以为意,并不十分赞赏的态度。“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三个反问句中的称呼、质问和斥责的语气,体现出了陈尧咨的骄矜傲慢的特点。在诵读过程中可三人一组,两人分别扮演卖油翁和陈尧咨,一人做旁白,并在诵读中,尽量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体会人物水花时的语气、语调,加深对文言词语及句式的理解。在多次诵读之后,再把个人对于人物的理解,对于故事中细节进行补充,让人物更加丰满,让故事更有波澜,绘声绘色地讲这个故事。
环节三: 讲明白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小组成员交流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互相补充观点;在文章结尾用自己的话补全句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根据所诠释的道理,有理有据地讲这个故事。
2.反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观点,对故事着重突出这一点的部分细节进行完善和补充;指名学生讲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阅读启示可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应有一技之长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
艺无止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骄傲自大者往往遭人轻视
智者超然物外
熟能生巧
环节四: 创造性地讲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可从卖油翁或陈尧咨的视角尝试讲这个故事;可适当调整故事的叙述顺序讲这个故事;可在原有的故事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更多的合理想象创编这个故事;可用不同的形式演绎这个故事,如剧本形式、话剧形式、连环画形式等等(课上形成提纲)。
2.反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依据选择的角度或观点,在忠于原文的前提下,把握住人物性格对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演绎。
(三) 教师总结,板书归纳
讲故事 道理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学完本文后,选取一个角度,由人及己,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完成课上的故事创编,如剧本形式、话剧形式、连环画形式等等,利用专题活动时间进行展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3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了解“之”在课文中的指代对象。掌握“咨、矜、睨、颔、忿”等5个字。
3、初步学会利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归纳中心思想。
4、感受“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勤学苦练。
二、 教学重点
1、“之”字的指代意义;利用关键词语归纳中心。
三、 教学难点
1、领会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四、 教学课时:三课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
2、掌握“咨、矜、睨、颔、忿、谥、酌、杓 ”等字的音和形;理解“当世无双、十中八九、自矜、熟能生巧”等词语的意义。
3、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二、 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作者,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
“唐宋八大家”:唐 韩愈、柳宗元 宋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2、检查预习要求。
注音:尧咨(zī) 自矜 (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之(hán) 忿然 (fèn) 酌油(zhuó)
3、 全文,注意句读,注意句中停顿。讲读第一段
思考:①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明确: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
②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明确: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③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
2、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协作特点
二、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段
①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几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续发问,咄咄逼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矜、自傲。而卖油翁沉着招架,淡淡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却底气十足。
第二个回合:卖油翁轻描淡写的话更有损陈尧咨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陈尧咨忿然作色:“尔安敢轻吾射!”火冒三丈,出语狂敖。而卖油翁心平气和,用自己数十年的练就的绝技来教育陈尧咨。
从“我亦”二字中可以看出,卖油翁并未因自己的绝技二自满自夸。
第三个回合:陈尧咨在事实面前服输了。由“忿”到“笑”,说明他对自己的缺点已经有所认识。
②小结:
“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跃然纸上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协作特点。
2、熟读成诵
3、将本文译写成现代汉语的记叙文。
二、 教学过程
1、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记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归纳协作特色。
本文短小精悍,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却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
3、熟读成诵。
4、译写练习。
三、 板书设计
陈尧咨 卖油翁
(略) (详)
技艺: 善射 (十之八九) 善酌 (堪称绝技)
态度: 自矜 (浮躁自傲) 手熟 (从容沉静)
中心:熟能生巧
四、 练习辅导:
1、 释下面的加点词语:
善射 自矜 释担 微颔 发矢 无他 因曰
2、课后 练习三要求解释加点的“之”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注音,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
2、掌握实、虚词,译全文;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3、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三、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2、背诵全文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亳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谥号文忠。是文坛诗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 自矜 家圃 睨之
颔之 酌油 杓 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学生活动:识记字词,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以此:因此.尝:曾经.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
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领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
而钱不湿: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射技不是很出色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 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
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学生活动: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讨论、交流、展示。】
四、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讨论并归纳:
1、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本文在叙事过程中是如何安排详略,突出主题的?
3、本文给人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复述故事、讨论交流。】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背诵全文。
《卖油翁》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构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2分)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 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吾射不亦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8、①斜着眼看。 ②盖。
9、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0、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第二篇:
8、《卖油翁》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_。(2分)
9、解释加点字词(2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②但微颔之( )
10、翻译句子(2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2分)
参考答案:
8、宋 欧阳修
9、放 点头
10、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
11、熟能生巧
《卖油翁》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卖油翁》这个文言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但是,在接下来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却没有按照我的教学思路走。有的同学对于课文当中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 这一句颇有微词,因为它的解释是:斜着眼睛看,久久不走过去,那卖油翁这样斜着眼睛看是否有不礼貌的表现呢?如果是不礼貌,按照老师对课文主题的总结,怎么向他学习谦虚的精神呢?还有的同学认为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百分之八,九十,这样的命中率应该算很高,他的骄傲是应该的。
开始,同学们的疑问使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作答。在我与学生一番争论过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我的做法也许会和卖油翁一样,因为前面写到陈尧咨射箭的命中率也就八,九成,就到处炫耀。所以这里卖油翁的做法,并不仅仅是针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更重要的是针对陈尧咨的态度。这样斜着眼睛看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于陈尧咨,他应该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毕竟他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最精湛的程度。
虽然学生们对于我的最终解释比较赞同,但学生在本课上的表现依旧引起了我的震撼: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其实,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应该是学生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的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