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2023-09-03

统编版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科普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课后的“资料袋”简要介绍了近代新兴的学科——仿生学。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出示飞机夜航图 教师语言描述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 出示图片 交流资料

  (一)了解蝙蝠

  (出示蝙蝠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说的时候每人说它的一个特点,不要重复。蝙蝠是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有黑褐色细毛,四肢和尾部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捕捉蚊、蛾等昆虫。休息时倒挂在屋檐下或树下,冬季冬眠。

  (二) 这是什么?雷达又是什么?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广泛运用于天文、气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三、检查预习 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捕捉 蒙上眼睛 塞住耳朵

  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试验

  揭示 障碍物

  1、读 1)指名读 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2、书写“揭 碍”

  1)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2)范写 学写 评价

  (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看看哪一句话既写了蝙蝠又写了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请大家齐读一下,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给飞机装上了雷达,保证了飞机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飞行。

  四、精读课文

  (一)蝙蝠本领高强

  谁能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科学家如何解开秘密的

  为揭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请大家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三次试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第一次试验把( ),结果( ),证明( )。

  第二次试验把 ( ),结果( ), 证明( )。

  第三次试验把 ( ),结果( ) 证明( )。

  三次试验证明: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相同点: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横七竖八”什么意思,为什么准备这样一间屋子?齐读这句话。

  不同点:二三次试验的结果是一样的,齐读一下,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三次试验证明了什么?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齐读这句话,你觉的那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我请一个同学做一件事,大家看一下,他是通过哪些器官配合完成的?

  从配合我们体会到文章语言的-------

  (三)蝙蝠是如何探路的

  请大家再读这句话,看到这个结论,你有什么疑问?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探路的?自己读第七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1、指名说

  2、同桌互相读这几句话,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的?

  3、指名说 1)先填空的的形式说

  2)然后课件演示说

  4、拓展

  蝙蝠的视力弱,但它的嘴和耳朵配合特别默契,一本书上说,它能在1秒钟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并能准确的区分开食物和其它物体反射回来的的信号,以便确定自己的飞行路线。多么了不起啊,现在你就是一只夜间飞行本领高强的蝙蝠,你向大家介绍一下飞行的秘密吧!

  (四)认识科学家的辛苦

  科学家是不是一下子就揭开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秘密的,你从哪看出来的,你体会到什么?请你读出科学家的辛苦。

  同学们,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汗水和心血,让我们读出对科学家的敬意吧!

  (五)明确雷达的工作原理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 ,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

  1、同桌活动 请大家仿照学习第七自然段的方法,同桌两个一起学习第八自然段,请先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达如何工作的?

  2、交流 请一个学生用词卡演示雷达工作原理,一个同学介绍。

  (六)明确雷达和蝙蝠的关系

  学到这里,你知道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了吗?下面考考大家。

  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请大家再读七、八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课后题上也有,大家可以直接填在书上。

  指名填,填好后齐读。

  五、总结拓展

  (一) 课文讲述了科学家发现蝙蝠夜间飞行本领高强,产生疑问,接着通过做试验探究揭开秘密,最后发明了雷达保证了飞机的安全飞行。

  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像这样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性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就是仿生学。你还了解哪些仿生学的知识?

  (二)出示课文第一段和《月球之谜》第一段学写法

  文章第一段采取描述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出示苍蝇图你根据日常所见描写一段,为文章开个头。

  学生讲。

  (三)推荐阅读

  书籍《神奇的仿生学》

  文章《夜晚的实验》

统编版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篇2

  《蝙蝠与雷达》一课,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视野的扩大,动画、图像、声音等媒体的参与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加强了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迁移,使学生在观察、想象、语言、思维等方面获得有效的训练,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经过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的主要内容。(重点)

  2、弄清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的联系。(难点)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分五个方面来谈谈。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这一节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通过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结构,提出自己深入学习后仍不懂得问题,训练了学生的自学、理解、思维、概括能力。

  三、自学重点段,解决问题。(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飞机和雷达又有怎样的联系?)

  三次科学实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观察演示、表演解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1、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

  2、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具体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听同学读4——5自然段时思考:科学家在什么环境下做了多少次实验?从中释词“横七竖八”,并练习造句。然后让学生默读4——5自然段,采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实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实验的经过,同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证明”并练习造句。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密秘。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总结出学法:听朗读、画简图、说原理。以此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自学下文打下基础。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前面总结的学法自学课文,并仿照作出雷达的探路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雷达探路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这样就使学生在分析、比较、联想、对话中明白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生动化、趣味化了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至此,本文的教学任务已大部分完成。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