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23-09-03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解释“落叶归根”。

  2、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肺部的一种传染病,由感染了结核杆菌引起,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棗六岁就写诗棗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三、精读指导

  1、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1][2][3]下一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3、指名读第一段。

  过渡:既然是不得不离开祖国,那么离别的情景定是令人难忘的。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

  ①咏唱送别曲

  ②老师的叮嘱

  ③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

  ①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

  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

  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神情。

  自由读、女生读,体会老师语气之殷切。

  ③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a.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b.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6)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

  2.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出示:悲愤欲绝(读)

  ①查字典,解释“绝”:气息中止。

  ②说说词语的意思:悲痛愤怒到了极点。

  (2)引读: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愤欲绝?肖邦是怎样做的?

  (3)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敌人枪口下的情景和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

  (4)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5)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写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彻夜”。(通宵,整夜)

  比较句子:1、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读、指名读。

  (7)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朗读体会肖邦思念祖国的情怀。重读带点的词。

  (8)引读:所以,“他……时间……可是他……”

  看插图,肖邦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9)小结:这一段写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三、试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记忆。

  板书设计: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我们精读了文章前三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

  2.读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为什么。

  二、巩固背诵第二段,交流记忆方法

  1、讨论记忆线索:

  告别亲人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结:背诵也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三、继续精读训练第四段

  过渡:时间在肖邦的紧张工作中飞逝。

  1.指名读。

  2.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什么叫“弥留之际”?

  (2)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

  (3)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4)朗读肖邦的话,看看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想象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于你的怀抱……)

  4.引读第6自然段。

  (1)出示“与世长辞”:

  ①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②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

  (2)读一读,比—比,说说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交流,小结:

  两组中的第二句话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5.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朗读全文

  课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指课题)“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2

  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玄奘于成名前,在师父的指导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帮事。说明“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本文结构简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玄奘远离森林;第二部分写玄奘在师父的指导下,决心留下法门寺。第三部分,玄奘终成名僧,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1、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小黑板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的一个含义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再由问题引领,带任务学习。从中体会作者借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学程序:

  一、生活常识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那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锲而不舍的取经人是谁?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讲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门寺的一个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生命的林子。

  二、整体感知,讲述故事。

  1、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批注,为稍后的讲故事做好准备。

  2、个别学生生动的讲故事。

  三、读文、悟意。

  1、问题引领,出示小黑板: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

  (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

  (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

  2、自学。在书上作批注。

  3、交流收获。

  (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①法门寺“香客如流”,“法事应酬太繁”,难得“静思养神,潜心修身”。②“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是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他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学习,尽快成才。

  (2)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从哪能词可以看出来。我们把这个句子带着感情读读,好吗?

  (3)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个别学生读第8自然段。)

  (4)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几自然段?(个别学生读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两个问题:①老方丈问玄奘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的用意在哪儿?②老方丈是怎么劝说的?

  (5)在这儿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较,打比方)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齐读最后一段。(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请批在书上。

  (6)为什么离不开社会?(竞争!)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请批书上。

  (7)练习用打比方说明一种道理的方法说话。

  三、感情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地朗读全文。

  (1)说说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认为读好本文的重点是哪些语句?

  (2)练习有感情读好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

  (3)有感情地读好全文。

  2、同学们,我们要想向唐僧一样出人头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接受竞争,让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树一样为了得到一点阳光而奋力向上拔。于是:“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

  A、天生我材必有用。B、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四、巩固延伸,布置作业。

  出示小黑板(硕果累累):

  (1)我想积累这些词句:

  (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处理:

  (3)我想续写《生命的`林子》。

  (4)我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

  选三个给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

  板书设计:

  生命的林子

  山野小寺玄奘法门寺

  两三棵树松树松林竞争成才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虽然感觉还可以,可总觉得有一点小问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原想,不就是讲一个小故事吗?这好说。可我想错了,我喊了一个举手很积极的同学,可是他讲得是那么生硬,且故事情节十分不完整。恰恰就在那时,该上场的教育机智也不知去哪儿了。还有一点小问题:课堂导入语的设计不是那么吸引人。我想,如果我把它改为:“同学们,你想让自己成才吗?好,那就让我们一起为我们有这个远大的志向而鼓掌吧!可是,在我们的奋斗中常会出现可怕的竞争呀,你能讲讲它们之间的关系吗?好,现在我们学生的这篇课文就与这有关。”这样多好,既很有吸引力,又在师生平等对话中把同学们带进入了学习主题。不过,优点还是不少的。如: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

  在本节课上,为了让同学们读好老方丈说的一席话(那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含义深刻的地方)。我选用了三次个别学生读,两次齐读。第一次齐读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三个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很让我欣慰的是,个别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好。所以在时机快到时,又进行了一次齐读。真棒,这次,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2、关于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

  本文老方丈运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认为在节课当中,不仅要让同学们记住这个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视竞争,还要让同学们学会文老方丈的说理方法。于是,我在同学们明白此方法后,赶紧抓住时机让学们练习一下。

  3、知识的检查与延伸与拓展方面。

  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我设计了“硕果累累”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所学进行小组内汇报,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选择说话题目的交流,达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收获到了别人的新信息。课后作业题也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的。这就体现了新课标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理念。

  4、设计问题方面。

  为帮学生学好本文,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有层次、过渡性强的问题。(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还是能起到引领学生自学的作用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3

  一、 谈话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从六一儿童节谈话揭示话题。

  2. 板书话题:学做节目主持人。

  3. 指名读本词说话要求。

  4. 师小结归纳要求:

  ① 要了解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

  ② 想想担任班级庆“六一”联欢会的主持人该怎么说。

  ③ 当众演一演。

  二、 指导。

  1. 联系生活经验,想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谈谈你认为当主持人要注意些什么。

  2. 指名读。

  3. 师小结,板书:一要有表情地说普通话;

  4. 讨论主持人的常用语。

  5. 指名说。

  6. 师小结,板书:节目开始前要用敬语;节目之间要有衔接语;节目结束要说祝贺的话。

  三、 练习。

  1. 根据书上的节目单,分组讨论如果你担任这次联欢会的主持人,你会怎么说。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上台表演。

  3. 学生评价,指出不足。

  4. 针对不足,再次表演。

  5. 小结:鼓励学生今后积极争当班队主持人。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学准备:

  1、设计生动的动画形象,特别是哪吒的动画形象,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故事背景,为更好地学习本课作准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最喜欢哪个人物呢?

  2、看来你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屏幕上出现的这些动画人物,你们认识吗?(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3、你们听说过哪吒的故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看,小哪吒多神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哪吒出生不久大闹东海的故事。

  5、出示课题《哪吒闹海》。

  (用动画片的片头。)

  二、初读课文

  1、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请大家先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吗?有没有不理解的?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嗷嗷直叫、扔。)

  3、学生交流。

  4、小朋友,你喜欢这个神话故事吗?你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吗?

  5、指名读课文并纠正字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

  (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一边说一边出示动画片)

  4、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5、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

  6、齐读课文第一节。

  四、总结课文

  1、哪吒是怎样制伏东海龙王父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2、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本课: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说到哪吒来到大海边,他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的呢?

  2、说得真好,看,哪吒来了。

  (电脑出示巨幅哪吒画像,下面有各种兵器:金箍棒、九齿钉耙、乾坤圈、禅杖、大刀、板斧、长枪、锤子、混天绫。)

  3、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哪吒就这样来的吗?

  (由学生上来点击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

  4、谢谢这位小朋友,你很细心,看出了老师的疏忽,并能勇敢地指出来,老师要向你学习。

  5、原来哪吒有两件宝贝,(字幕出示:混天绫、乾坤圈)你们知道什么是混天绫、乾坤圈吗?

  6、哪吒带着乾坤圈、混天绫是怎样大闹东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板书:哪吒闹海,"闹"字加点。)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吒第一次是怎么闹的?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3、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在"摆"和"掀"上加上红色。)(板书:摆、掀)

  4、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喜欢他么?请看--

  5、(出示动画加上声音:混天绫一摆,巨浪滔天,水晶宫摇晃的情景。)

  教师范读:哪吒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6、哪吒不仅本领高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充满正义,要为百姓出口气,我们一起来把哪吒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板书:正义)(学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哪吒的混天绫只是一摆,就把龙王给吓了一跳(板书:吓)连忙派巡海夜*上去查看,于是小哪吒就二闹东海斗夜*。

  2、请一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想,小哪吒面对可怕的夜*,表现如何呢?(指名读课文)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机灵)你从哪里看出来?

  4、(出示句子: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扔去。)

  (1)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

  ("一闪"闪耀几次;"躲过"闪耀几次;"随即"闪耀几次,"扔"闪耀几次。)

  (2)理解"随即":表示随手马上,说明哪吒动作很快,多机灵啊!

  (3)谁能把小哪吒的机灵读出来?

  (4)为什么哪吒能一下就把夜*给打死呢?有没有更重要的原因在支持哪吒呢?

  5、夜*钻出水面,蛮不讲理地举起斧头便砍,小哪吒十分机灵,一点也不怕,

  用乾坤圈一下就把夜*打死了,为老百姓出了第二口气。(板书:打死)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哪吒二闹东海,打死了夜*,龙王气得嗷嗷直叫,这一次派谁来了?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龙王三太子当时的心情如何?

  2、(出示动画:龙王三太子气势汹汹,带着虾兵蟹将来到海面上。)

  3、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你觉得那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同时出示前面两句话。)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吒这第三次闹东海和前两次由什么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在第一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第二句话后面加上"乾坤圈",第三句话后面加上"混天绫、乾坤圈"。)为什么哪吒将两件法宝都用上了呢?

  (3)龙王三太子本领也很大,这时哪吒表现的怎样?(板书:勇敢)

  (4)哪几个词语看出来?(板书:扔、喷、裹)

  5、虽然龙王三太子来势汹汹,本领也大,但哪吒勇敢、机灵、充满正义,凭着混天绫和乾坤圈这两件法宝打死了他,老师很敬佩哪吒,你们呢?

  6、让我们怀着对小哪吒的敬佩读好这几句话。

  四、朗读提升:

  1、哪吒三闹东海:搅乱龙宫,打死夜*和龙王三太子,他的正直、机灵和勇敢使得人们过上了太平生活。我们完整地把这个故事来看一遍。

  2、出示动画片

  3、你们喜欢哪吒吗?喜欢这个故事么?

  五、作业:

  1、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3、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板书设计:

  23 哪吒闹海

  正直 摆、掀 吓

  机灵 闪、扔 打死

  勇敢 扔、喷、裹 打死

  (正义战胜邪恶)

  多媒体设计:

  1、(屏幕上依次出现米老鼠、柯南、飞天德、孙悟空、哪吒的图象。)

  2、(出示"哪吒"两字并加注拼音。)

  3、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嗷嗷直叫、扔。)

  4、(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等。)

  5、开机后出现巨幅哪吒画像,屏幕下方有各种兵器的图案:金箍棒、九齿钉耙、乾坤圈、禅杖、大刀、板斧、长枪、锤子、混天绫。)

  7、击能将乾坤圈和混天绫加上去。

  8、加上混天绫和乾坤圈后在画像上实物相应处出现两条指示线,分别点击,即可出现乾坤圈和混天绫字样,字体较清楚。为隶书。

  9、出示文字:他跳进大海,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10、"摆"和"掀"两字上面加上红色。

  11、出示图像:哪吒将混天绫一摆,水晶宫摇晃的镜头。

  12、图象下方出示第五条的文字。

  13、出示文字: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扔去。

  10、"闪、躲、随即、扔"几个词语原地闪烁几次,并出现红色。

  14、出示句子:小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给打死了。

  15、上面三句话同时出示,然后逐句点击,每句话后面分别出示文字"1、混天绫、2、乾坤圈、3、混天绫和乾坤圈,字体为隶书,颜色醒目。

  16、出示三幅动画:搅海;斗夜*;斗三太子,每幅画都先占大半屏,然后画面隐去,从屏幕下方涌出一朵浪花,三朵浪花一朵比一朵高,第一朵浪花上面出现(一闹:摆、掀)第二朵浪花上出现(二闹:闪、扔,),第三朵浪花上出现(三闹:扔、喷、打)

  17、三朵浪花越涌越高,最后归于平静的海面。

  14、出示作业:我喜欢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说一说。

  我敬佩的哪吒--把哪吒闹海的故事画一画。

  我心中的哪吒--把哪吒闹海后的故事写一写。

  [1] [2] [3] [4]  下一页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生活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讲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为民治一治他们。第二至四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讲哪吒大闹东海,打死了夜*,制服了龙王三太子。第五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哪吒制服了东海龙王,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生活。会复述这个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词卡、教学挂图、录象片段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哪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看图,揭示课题

  (出示图片)图上谁是哪吒?图上两人神态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像讲故事一样,说出哪吒和夜*交战的过程?

  板书课题,读准音。你读课题后有什么疑问?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 拿 掀起 随即 机灵 称霸 兴风作浪 胡作非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3、学生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听老师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1、注意点:

  称:左部第一笔是平撇。混:右下部比的笔顺。即:左部末点应紧贴提尖。

  2、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精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复习

  交流: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起因)

  (1)指名读。

  (2)说说哪吒闹海的原因?

  (3)从“决心治一治”中你读懂了什么?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经过)

  △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他是怎么大闹龙宫的呢?有哪位同学看过动画片,来说一说?

  (1)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哪吒闹海的?自由读课文

  △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指导看图:图上人分别是什么样的?能用几句话描述一下吗?

  (3)这幅图和课文中哪些句子的意思相应?找出来读一读。你能给这一幅图起一个名字吗?

  △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

  (3)过渡:龙王怎么样了?

  △第4自然段

  (1)指名读。

  (2)嗷嗷直叫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说明了三太子来势凶猛,那么哪吒是怎么对付的呢?请看3、4、5三句话。

  (3)第三、四、五句说了什么?板书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这些动作可以看出什么?

  (4)那三太子死后怎么样?(板书:现出原形)

  3、齐读

  4、齐读课文。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习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3、比一比,再组词。

  *即扔

  又却仍

  附板书:

  10、哪吒闹海

  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为百姓出口气    决心治一治

  人们过上太平日子

  【课后小记】

  《哪吒闹海》这个故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从动画片到连续剧,看过不下几遍。哪吒和夜*、三太子的交战,是本课最为精彩的部分。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读,特别注意二人交战时的不同动作,试着同桌演一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前面表演:王启华演的夜*、三太子凶神恶煞(王启华说自己就喜欢演反面角色),马文嘉、许起鹏演的哪吒灵活机敏,虽说道具比较简单:一根竹竿当斧头,几块红领巾做混天绫,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表演兴致,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轻松的气氛中,男女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孩子们都很投入,继续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观赏着精彩的打斗场面。这也为讲故事做了良好的准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能按事件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⒋学习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于同邪恶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理解关键词语,弄清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是一位神仙为民着想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位神仙我们一年级学汉语拼音是就认识他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22 哪吒闹海

  ⒉板书课题22 哪吒闹海

  ⒊解释题意,拼读"哪吒"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⑶查字典,理解词语。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词。

  掀起随即机灵洗澡父子摇晃扔去

  ⑵指名读,注意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区别。

  ⑶理解生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词语:

  兴风作浪:刮起大风,掀起大浪。

  胡作非为:装做坏事。

  ⑷朗读生字词。

  三、读课文。

  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 写哪吒闹海的原因。

  第二部分:(2~4)写哪吒闹海的经过。

  第三部分:(5)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四、写字指导;

  即:左边的点紧*提画。

  五、作业

  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⒉完成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理解"称霸一方"、"作恶多端"?

  ⑷说话:用因为……所以……将这一段的两句话连起来。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东海龙王父子做坏事害老百姓,哪吒决心治他们。这是他要去闹东海的原因。

  ⒉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板书:跳进取下摆掀起)

  这些词和课题中哪个词儿联系的十分紧密?

  ⑷东海龙王怎么样了?巡海夜*是海里的小鬼,他出去查看会怎么样?请看书上的插图。

  ⒊第3自然段:(结合看图)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什么叫"机灵"?小哪吒的机灵表现在哪里?你们看小哪吒是多么勇敢,哪个夜*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一下子就打死了他。这么一来,龙王怎么了?请看第4自然段。

  ⒋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哪吒与三太子的战况如何?你能把他们交战的情景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吧?

  ⑷画出关键词语,练读。

  ⑸小结:2~4自然段描写了哪吒闹海的经过,掀起滔天巨浪,打死三太子,处治你龙王,为百姓出气。

  齐读2~4自然段。

  ⒌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写哪吒闹海的结果。

  ⒍齐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深化故事,写小哪吒大闹东海,制服龙王,使人们有过上了太平的日子的事,表现了哪吒为人民着想,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而获得胜利的可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请学生上黑板写课题

  师:他们写得怎么样?

  生:一个闹字特别大。

  师:这是老师写的。批评老师,我接受。

  读课题,读第三遍的时候你能不能告诉我在想什么?

  生:读书。

  师:你们在欣赏课文的时候,老师在欣赏着你们,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给我这样的机会?

  生:能。

  师:你们读书有没有目标?

  生:声音响亮。

  师:这是我们每个学生都要达到的要求。

  生:动听

  生:要尽力而为

  生:要有诗意感。

  师: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

  师:好,捧起你的书,让老师再好好地享受一次。

  学生自读。

  师:让我们认识几个新朋友和老朋友。先读给自己听,在读给同桌听,再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告诉大家,我很自信。

  生:胡作非为。称霸一方兴风作浪嗷嗷直叫随即滔天巨浪

  师: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不太好

  生:我觉得她已经读得进步多了。

  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鼓励鼓励她呢?给他掌声,欣赏别人,才能让别人欣赏。

  生:读。

  师:有没有读音不准确的地方?

  生:随即一直要读错。兴风作浪。“兴”要读第一声。

  师:你们都能吧把字词读得很准,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你们读词都读得那么有感情。

  师:你读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从书里读出动画片来?读出故事来?有没有信心?

  生自由读书。

  师:头脑里有没有动画片?有没有特别精彩的想推荐给大家?别急,好像没有准备好,先在同桌间说说。

  师:来吧。

  生:我最喜欢动画片的滔天巨浪。

  师:一个词?跟大家描绘一下。

  生……

  生:很高的浪。

  生:哪吒把……打死了。

  师:你还沉浸在你自己的场景中。

  师:有没有谁想得更丰富?(滔天巨浪)

  生:齐读第二自然断。

  师:龙王下了一跳,感激到什么啦?

  生:全都晃起来了。

  生:身体在摇晃。

  生:龙王的那里的柱子都要倒塌了。

  生:吃的东西都倒出来了。

  师:一片狼藉。

  生:让人头昏眼花。抱着柱子。

  师:这些都是看到的,龙王听到了什么?

  生:海的声音轰隆轰隆。

  生:那些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师:此时的龙王又是什么样子?

  生:着急。

  生:龙王的心跳出来了。

  生:海底的金箍棒都要……

  师:好多好多。我们再来读读龙王的表现。

  生读。

  师:你听的时候,肯定有话要说。

  把句子再读读。

  生读。

  师:我觉得龙王还不害怕。

  生读。

  师:好多了。很好,掌声。

  生齐读第一段。

  师:是啊,是有备而来。

  师:自读第三段,说说哪一幅画面你想得最精彩。

  生自由读第三段。

  师:说说你的精彩镜头。

  生:哪吒拿出浑天绫;乾坤圈,

  师:要认真听别人说,然后再发表意见。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读。

  生读。

  画出可以看出打死夜*不费力气。

  生:一下子。

  师:读完整,一句话。

  生:……一下子就把夜*打死了。

  师:我听出了乾坤圈的威力。谁再读?

  生读,

  师:一起来读读。还可以从那里看出来?

  生:随即取下,向夜*……

  师:夜*这么不经打。

  生读。

  师:我听出来你看不起他。

  师:还有吗?谁来读一读?

  我发现读书的不多。想读就举手。要有信心。

  请各小组读。没听出来。

  师:我觉得“娃娃”没有出来。

  老师来读一读。听出来吗?超越我。举手的起立。

  生齐读。

  师:结果一下就把夜*给打死了。事情越闹越大啦,还得读书,

  打开第四段。

  根据老师的提示,词串提供。

  小小组先练习,然后交流。

  小组交流。

  师:最好把“嗷嗷直叫”给表现出来。

  生:

  师:我发现,她比我们书上写得还生动呢!

  所以龙王派谁来了?

  生:三太子。

  师:读读句子。

  师:哪吒有什么话要说?

  生:嘿,你这个坏蛋,我终于把你逮住了。

  师:快速看看第一段。想想看。哪吒还会想什么?

  生:你欺负我们,我也要欺负你。(笑)

  师:一闹,两闹,三闹,终于把龙王给制服了。让我们把这个结果痛痛快快高高兴兴地读出来。

  师:读了一个故事,想说什么?

  生:

  课后可以和其它同学说一说。把对哪吒所有的感情都化作读课题,想一想……再读一读,为哪吒的正义和勇敢再读一读。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