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2023-08-31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

  教学重点:

  1、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和生动。

  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难点:

  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的形象。

  教具准备:

  句子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继续学习《父亲和鸟》,齐读课题。

  2、小鸟衔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如果你认识它,就来当小老师。(PPT出示)

  3、初读了课文,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二、品读课文。

  1、教师:从哪里看出父亲了解鸟?自由读2—16自然段,用——划出父亲了解鸟的句子。

  2、交流汇报

  ⑴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父亲了解鸟?“喃喃地说”指怎样地说?(指名说)

  谁能用朗读把父亲懂鸟爱鸟的情感表达出来。(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评价)

  ⑵父亲指着一跟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从哪里看出父亲了解鸟、爱鸟?(指名说)

  从叶子在动也能看出有鸟,父亲多么了解鸟。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没有闻到鸟的气味。而父亲却闻到了。他真是鸟的爱好者。你闻闻看,有没有鸟味?

  “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

  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3)“听,鸟要唱歌了。”我们刚坐下,鸟就唱了起来。

  抓住“刚——就——”父亲真是鸟的知音,鸟的指挥家。

  鸟是怎样唱歌的?清晨,太阳出来了,小鸟开始梳理蓬松的羽毛,然后唱起了欢乐的歌。这时候树林和鸟最快活,

  (4)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重。”父亲真是个精通鸟知识的人。

  3、学习父亲爱鸟的语句。

  过渡:父亲懂得这么多鸟的知识,那是他喜欢鸟,爱鸟的表现。课文哪里也写出了他很爱鸟儿?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生:(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见父亲是多么懂鸟爱鸟的人,我也从父亲那儿知道了许多有关鸟的知识。

  4、分角色读“我”和“父亲”的话、

  四、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1.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来了,父亲对小鸟的爱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大家。课文虽然没有描写一只鸟,可父亲对鸟的爱却流露在了字里行间。小鸟因为能够自由地飞翔在蓝天上而快活,树林因为小鸟的歌声而快活,父亲因为小鸟快活而快活,孩子为什么感到高兴快活呢?

  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而是————)

  2、猎人是干什么的?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样?(会捕杀许多鸟)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而是————。

  可见课文中的我和父亲一样也是个爱鸟的人。父亲是鸟儿的朋友,一位爱鸟、知鸟、护鸟的人。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五、议一议

  1、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PPT出示)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2、生谈自己的见解。

  六、写一写

  我想对小鸟说:

  我想对身边的朋友说:

  我想对自己说:

  七、拓展爱鸟格言。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任选几个词写句子。

  2、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对话语言的精练、优美;难点是在朗读父亲语言过程中体会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新词卡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可制作“树林和鸟”的多媒体课件。

  同学: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资料。

  课时布置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情引入

  1、读题。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2、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

  师小结激情: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篇课文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大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好好读一读,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分别以同桌、小组、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如:“黎、喃、翎、猎”等字中边鼻音的区分;“幽”的笔顺是“幽”,“黎”的下面是“水”的变写,不要写成“水”字,“翎”字第二笔的捺变成点,“喙”字第四、五笔的书写可以老师范写一下。

  师再次出示新词,开小火车读生字,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全班齐读生词,再次巩固。

  3、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4、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5、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1、按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自身认为最能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

  2、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与文本间互动。

  引导同学找出俺的态度变化的词句:茫然、惊愕、真高兴。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惊愕”两个词语,并用他们分别造句。

  联系上下文抓住父亲的语言,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爱鸟,积累了许多经验。

  词语: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宁神静气。

  句子:“树林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地说道。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同学谈到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同学上下文说说鸟有什么气味?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鸟要准备唱歌了。”父亲和俺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父亲对俺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引导考虑:为什么此时父亲也最快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5、分角色朗读父亲与“俺”的对话,在反复朗读中想象意境,感受语言美,体会父亲对鸟和树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6、讨论“俺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启发同学联系课文内容想象:假如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从而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俺也爱鸟的思想感情。

  再反复朗读体会这句话。

  四、朗读品味

  1、师生一起小结全文。请同学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俺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那么,生活中俺们应该怎么做呢?

  六、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故事、资料、图片等,在全班开展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交流会。

  附: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父亲最喜欢幽深的树林

  快活的小鸟看到鸟多

  闻到鸟味

  听到鸟唱热爱大自然维护环境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练习用一瞬间、舒畅等词语说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读思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想象描摹,浸润心肺

  上课伊始,一曲美妙的《鸟叫》,把孩子们带入了鸟的天堂,并让孩子们说说,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二、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地读,体会父亲对鸟的挚爱。新课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1、听读课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然后说说听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3、品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突然,父亲站定,朝幽深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道。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轻声,他生怕惊动了鸟。父亲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等句子进行品读。在教学中,采用抓重点词深入理解、想象父亲的神态、动作、语气及教师导语煽情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

  如:在体会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句子。

  (2)幽深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3)喃喃道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4)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5)师:父亲在幽深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4、演读课文

  请同桌分别演父亲和孩子,练习对话。全班分角色读。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的话,女同学读孩子的话,老师给课文加入提示语。

  三、积累拓展,情思飞扬

  1、交流关于鸟类的知识及有关描写鸟的词语和诗句。新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学科的整和。通过收集资料,既培养了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关于鸟类的知识。

  2、积累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指导学生运用课后2题中的词语说话。在作业超市中,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用舒畅和一瞬间写句子;抄写课后的词语;抄写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对话;搜集爱鸟、护鸟格言。

  3、写一写。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写一写,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课件出示)在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的歌声中,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突然一声枪响,鸟妈妈被击中落地。受惊的小鸟只有躲在树林中哭泣。让学生续写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没有妈妈的小鸟该怎么做?如果你看见那个猎人该怎么做等等。

  四、升华情感,余音袅袅

  尾声时,我让孩子们从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一句中体味出孩子的爱鸟之情、护鸟之愿。并动情地说:孩子们,父亲经常来树林,和这些可爱的小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听懂了鸟语,理解了小鸟的喜怒哀乐,他就是鸟儿的知心朋友。让我们像父亲一样知鸟、爱鸟,与自然界的小动物和谐相处,做他们的朋友吧!

  并配上轻快的音乐。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我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体会父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及作者的护鸟心愿,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懂得保护大自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潮湿”“羽翎”“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河是鱼儿的家,蓝天是白云的家,草丛是小昆虫的家,学校是学生们的家,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吗?(树林)

  (课件出示2)树林和鸟的图片,鸟鸣配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哪些词语或诗句。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

  3.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课件出示1)课题: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板书:父亲、树林和鸟)

  4.读了课题,你想说点儿什么?(说说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是你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是你大胆的猜疑。)

  5.试着将课题中“、”换成恰当的词语,将课题连成一句话,再读一读。(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重点交流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

  (课件出示3)

  cháo  wù  ménɡ  bí  zǒnɡ  dǒu  lù  shī  xī

  朝  雾  蒙  鼻  总  抖  露  湿  吸

  liè  chì  bǎnɡ  zhòng  lín  ínɡ  chànɡ  shùn

  猎  翅  膀  重  黎  凝  畅  瞬

  自由读,开火车读。

  师生共同正音:注意读准平舌音“总”,翘舌音“朝、湿、翅、畅、瞬、重”,前鼻音“瞬”,后鼻音“蒙、膀、凝”等。

  2.教师指导“黎、凝、畅、瞬、猎”的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词语练习:

  (1)学生运用形声字“雾、抖、膀、翅”等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仿说词语:雾蒙蒙、热腾腾、茫茫、喃喃

  4.指名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5.说说自身从这篇课文中了解到了些什么,提出自身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7.师生一起归纳小结,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需要探究的问题,以明确下一步的目标。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第一遍时,要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读第二遍时,要用心感受,看看有什么新发现。自读后,教师检查同学字词学习情况,并让同学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2.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4)(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朝雾蒙鼻总抖露湿吸猎翅膀重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抖、湿、猎、膀”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朝”,左右结构,左右等宽。“雾、蒙、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鼻”,上中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要注意“自”和“田”的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雾”和“蒙”上下结构也要注意不要写得太长,各部分写扁一些。

  “翅”,半包围结构,“支”的最后一笔写长一些。

  写一写: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生字组词。

  黎幽瞬凝

  腾翅猎朝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站定幽深

  生怕舒畅惊愕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黎明仔细轻声

  浓浓快活潮湿

  参考答案:

  一、黎明幽深瞬间凝固奔腾翅膀猎人朝向

  二、忽然站立幽静害怕舒服惊讶

  三、黄昏粗略高声淡淡郁闷干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茫然、宁神静气、舒畅、惊愕”等词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主动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生词。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1.自读课文,思考从哪儿看出父亲知鸟爱鸟?用画出父亲说的话

  2.自己练习读。

  3.你从父亲说的哪一句话中最能体会到父亲知鸟爱鸟?

  4.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相信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这篇课文有些了解。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默读时做到用眼看,用脑思考,用手勾画)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7)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3)指导朗读:既然父亲一辈子都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你能读出他那种喜欢吗?(生自由朗读)。

  (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探究,体会情感。

  (一)谈话过渡:父亲这么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那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父亲喜欢鸟的句子,快速读读第二到二十三自然段,找找父亲喜欢树林和鸟的句子,勾一勾,读一读,比一比。(生找,读并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二)师:父亲是怎样望鸟的?自由地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找描写父亲望的语句?再读一读。

  1.理解句子:(课件出示8)

  A.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这是一个怎样的树林?(幽深、雾蒙蒙的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树林很大,枝叶繁茂,早晨树林里雾很大,很潮湿。)

  作为一位喜欢树林的人,通过什么方式,观察树林有没有鸟的?(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B.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课件出示9)

  (1)师生交流:读了这个句子你觉得父亲是怎么望的?(凝神静气)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理解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做做动作,还可以找找它的近义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使精神凝聚,使心气平和。)谁来像父亲一样望一望?(抽生表演)从父亲的神态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体会大声朗读。(生读师评)(抽多名学生读读)

  (3)父亲在凝神静气地望时,我在干什么?(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我”为什么茫茫然地望着父亲?(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望到什么?(没有风,叶子在动)而我呢,看到这一切了吗?(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板书:看叶知鸟)

  2.谈话过渡:父亲只是望了望吗?(闻)

  (三)那父亲又闻到了什么?是怎样闻的?快快读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找找答案吧!(生回答,全班交流,师板书:闻到鸟味)

  1.文中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课件出示10)(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1)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并造句: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2)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舒畅)“舒畅”是什么意思?(心情宽舒欢畅)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小鸟的心情宽舒欢畅)怎样读好这句话?(读出小鸟的欢快舒畅)

  (3)学生自由朗读。

  (4)交流谁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2.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第10~13自然段。

  (四)谈话过渡: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默读课文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11)“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时刻?(黎明时)鸟儿们在做什么?(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chàng)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儿们要做什么?(鸟要准备唱歌了。)(板书:知鸟快活)

  (五)指名朗读第十四至十九自然段。

  1.谈话过渡:“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课件出示12):“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①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知道快乐与危险并存)(板书:怕其受害)

  ②为什么这时小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呢?(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2.是啊!父亲不仅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最快活、最危险,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课件出示13)(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1)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感到高兴?(师:此时我有什么样的愿望?)

  (3)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三、总结全文,学习方法。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了解写作方法。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父亲喜欢鸟的?(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的写作方法)作者是先写什么,在通过哪些方面来写父亲的爱鸟。(板书:看叶知鸟,闻鸟有味知其快活怕其受害)

  3.谈收获。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小结: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3)难道我仅仅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心里还有更大的愿望,希望我身边所有的动物都不要受到伤害,自然和人类能友好相处,和谐相处。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爱鸟、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的情感。

  3.初步感受从概括到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一、拓展文本,导入课题

  1、出示《鸟》。

  2、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课,《父亲、树林和鸟》,请大家带着你们的感受,对树林和小鸟的浓浓爱地读一读课题。(把声音读轻一点,柔一点,就能读出对小鸟浓浓的爱,请再来试一试。)

  3、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读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也就能赋予它生命。

  二、初读课文,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过渡:读课文,也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昨天预习课文,读课文吗?

  (读正确了吗,读流利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自测,你能达到哪一级?

  2、出示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老师这里有几个句子,检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4、出示、交流以下几个句子

  (1)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上的一片树林边走过。

  a:指名读。(谁敢来试试?)

  b:读准字音“滹沱河”。(滹沱河你读准了,说明你的预习很认真)

  c:简介滹沱河。滹沱河发在河北省,是一条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的河流,滹沱河两岸有着一大片幽深的树林,环境十分优美。

  (2)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准“茫然”、“凝神静气”、“兀立”;(这个句子,可不容易读好,

  我们先来读读这三个带点的词语。)

  b、掌握停顿:我茫然的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读会了难读的词语,再来读句子,就容易多了,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好,我听出来了,你在这几个地方做了停顿。)

  c、小结:遇到难读的长句子,我们可以先把难读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根据意思先划出它的停顿,就能读好。

  (3)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的心理掠过一阵沉重。

  a、出示“沉重”。(你的预习很仔细;预习的时候你漏掉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b、读文章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想想。

  三、创设情境,品读开头,进入文本

  1、过渡:同学们,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注意听清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课文的哪句话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读完一遍就坐好。

  2、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3、你从这句话读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读到的这种感受?

  4、你最喜欢什么?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去读一读。

  5、小结:作者只用了一句话就简明的写了父亲对鸟深厚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概括描写。

  四、小组合作,品读细节,体会情感。

  1、过渡:但是,一篇文章里如果只有概括描写,没有具体描写,那就好比大树只有树干,没有枝叶,内容不生动,不具体,让人不爱看。《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描写了一生最爱鸟的父亲,下面让我们走进父亲,去看看文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同们学,要读懂一个人,就要学会察颜观色,看看他的动作,听听他的语言,看看他的神态。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探究问题

  (1)从哪儿能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听了

  (2)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要求:先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在你找到的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组内谈谈自己想法。

  (2)出示“小组合作分工及角色责任”

  组长:组织组员每人至少就一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纪检员:噪音纪律监察控制(采用蜂音讨论)。

  记录员:清楚地记录组员讨论的有用的信息。

  分享员: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组合作。

  4、全班交流

  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的组说过的不重复。

  第一组:父亲的动作(解读“发觉鸟”“闻鸟味”)

  突然,父亲站住了,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找出动词。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父亲对鸟的爱。抓住动词“上上下下”

  “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2、品读句子,体会“仔细”。

  从父亲的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得很仔细)请你把这种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生活中,你会对什么“上上下下看了又看,上上下下闻了又闻呢”。(请两三个学生说一说,再把这非常喜欢的感情送到句中去读一读);父亲只看了一次,闻了一次吗?(体会“又”,看了很多次)父亲看得可真仔细,全班读一读,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父亲望见了什么?(树叶在动)看见树叶在动,父亲知道了什么(林子里有鸟,小作者能看到吗?)父亲闻到了什么?(鸟的味道,你闻到过鸟味吗?你知道鸟味是什么样的吗?)看见树叶动,只有父亲知道有鸟,走进树林,只有父亲才能闻到鸟味。这说明父亲经常来树林,对鸟非常熟悉。

  4、创设情境,体会“深深地爱”

  从父亲的“仔细”和“熟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父亲非常爱鸟)是啊,父亲一定是深深地爱着树林和鸟,才会对它们如此熟悉,一定是经常来到树林看望小鸟,才会对它们如此了解。在父亲眼里,看看幽深的树林,听听鸟儿们的歌唱,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让我们把这种幸福和享受送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师引读“所以,父亲站住了,生接读:朝幽深地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读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父亲浓浓的爱)

  5、小结:刚才我们父亲的动作中感受到了父亲的爱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号学习小组,他们引领我们探究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第二组:父亲的神态(创设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从这句话中,你读到了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父亲却看得如此专注,对鸟们熟悉,喜爱。)

  2、“茫然”、“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

  3、父亲静静地望着树林,他在想什么呢?

  三、第三组:父亲的语言(品读句子,感情父亲的爱鸟之情)

  (一)解读“听鸟歌””

  1、出示“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父亲说。

  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

  2、从父子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

  3、你最快活的时候是什么?

  4、体会父亲对鸟儿的热爱之情,读句子。

  5、你快乐,所以我快乐,这就是爱,是真挚的爱。

  (二)解读“为鸟忧”

  1、出示:过了一会儿,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的那一瞬间,但这时也最容易被容易被猎人打中。”

  2、从父亲的语言中你读出了什么?(对鸟的生活习性非常熟悉,鸟儿容易受伤,父亲对此深深的担忧。)

  3、把你的感受送到文章里去读一读。

  4、角色体验,体会父亲的爱鸟。

  A:鸟儿快乐,父亲就快乐,鸟儿有危险,父亲就担忧,同学们,在生活中,谁会因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谁会为了你的安危而担忧。(亲人、父母)

  B:父亲的对鸟儿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是朋友,是亲人)父亲是多么的爱鸟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父亲对鸟的爱流露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具体描写。父亲之所以对树林和鸟如此熟悉,是因为他一生最爱树林和唱歌的鸟。

  五、交流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我”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掠过一比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从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3、我为什么“沉重”?如果父亲是猎人会怎么样。

  (1)体会我为鸟忧

  (2)小结:我受父亲的影响,有了爱鸟,护鸟之情。

  六、总结提升

  1、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

  2、课题中的顿号可以换成哪个字?(爱)

  3、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对于树林和鸟,我们应该怎么去爱呢?

  4、我们人类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教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教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

  教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教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教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教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雾、蒙、翅、膀”等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与实际理解“雾蒙蒙”“幽深”等词语。

  难点:掌握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组词法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游戏导入:看到这个字——鸟,大家想起哪些成语或是诗句呢?

  小鸟依人

  鸟语花香

  百鸟朝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大家对鸟都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和鸟有关的课文,请看到课题:父亲、树林和鸟,看到课文题目,你有什么好奇的吗?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一)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疏通长难句。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1、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初读效果;

  2、指导朗读:长句子要注意停顿,幽深的雾蒙蒙的这两个词语比较难度,大家可要都准确啦!可以重读望了又望,闻了又闻,来表示强调!

  3、学习一类字:雾、蒙,。

  ①我们先来看雾字,上下结构,一个雨字头,一个任务的务,请注意雨字头写扁,同学们看过雾吗?

  ②再来看蒙字,这是个多音字,同学们知道吗?它有三个读音。蒙字也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中间有两笔短横。

  4、联系实际理解字词:雾蒙蒙是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的方法,你看过雾吗?有雾的时候是怎样的呢?这句话中还有比较难懂的词语——幽深,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法来理解,是什么意思呢?幽静/深远的意思;那现在请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树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1、指名朗读;

  2、理解字词:凝神静气、兀立,同学们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结合实际去理解,同学们请起立,我们来演一演父亲,像父亲一样望一望。

  3、通读一类、二类字词。

  (三)学习一类字: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字需要同学们学会书写,请同学们准备好《写字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些字!

  1、一类字按结构归类;

  2、重点学习:鼻、翅、膀三个字;

  3、每个字描红两遍,临帖两遍。写好了同桌交换互相评一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观看朗读视频,在文中圈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黎明,地点是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人物有我和父亲,事件是父亲和我在树林里谈论鸟儿。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课后作业:完成本课的《写字本》;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上网搜集关于鸟儿的百科知识。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9

  一、课题

  父亲、树林和鸟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设计说明

  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情感。运用自读、默读、分角色读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感。

  四、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预习生字,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前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鸟儿生活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三)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板书课文题目。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齐读课题。

  4、学生交流读题后自己想知道的内容。

  5、质疑预设: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

  6、父亲、树林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

  (2)初读课文,识记字词(用时:22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5、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6、比一比,再组词。

  抖朝

  科潮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学生读课文,互相评价。

  5、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课文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课堂小结(用时:4分钟)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2、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5、读拼音,写词语。

  七、教学反思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读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景。初读感知课文时,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深入学习课文。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喾一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文中11个生字,会认5个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词句,以读代讲,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一、创设情景,引题激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看看鸟,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课件)

  2、到了,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景致,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多活泼的小鸟呀!同学们都看得入神了。有一位小朋友和他的父亲也来林中看鸟了。(课件)

  4、你瞧,他们边走还在边说话呢。他们在说些什么?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父亲、森林和鸟),请同学们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吧!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读了课题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自主质疑,有思考才会有疑瓿,有疑问就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收获。]

  二、初读感知,以学定教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件“我会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那些藏在课文中的字宝宝,把字定宝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书,教师指导)

  2、学生上台认读生字。

  3、师生同做认定游戏。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交流识字,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三、精读感悟,以评促读

  1、通过刚才的读,你能说说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吗?是啊!父亲不但爱鸟,还很了解鸟。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讨论划出课文中写父亲爱鸟、了解鸟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划句子。

  3、师生交流所划句子。

  4、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要读得让同桌也能喜欢这些句子。

  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句子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2)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的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重点感悟“喃喃的说”练习朗读。

  (3)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他望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4)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这”指得是什么时间?学习练习用“快活”说一句话。

  (5)父亲又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间,是飞向天空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清晨的鸟儿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6)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教师小结:是啊!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他除了看动静,闻气味,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清晨鸟儿爱唱歌,清晨鸟儿容易被猎人打中,他真是一个了解鸟的人。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这样了解鸟的父亲,你会怎么?(学生回答)

  是的,课文中的小朋友也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高兴、自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吧!(学生读课文)

  “猎人是什么人?(打猎的人,课文中指打鸟的人)父亲不是打鸟的人,我为什么高兴呢?父亲不是猎,那么父亲是什么人呢?板书:爱 父亲是个爱鸟的人,我就高兴,说明我也是一个爱鸟的人。

  5、同学们也爱鸟,昨天你们搜集了有关鸟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说说你为什么爱鸟。

  6、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语句的交流、品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课外延伸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创新思维能力。

  4、指导写字。

  一、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升华感情

  师:上节课我们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了课文内容。

  是的,清晨林中最快活,最可爱的小鸟,他们飞来飞去,唤醒森林,保护庄稼,看到它们活泼可爱的样子,我们怎能不爱它,又怎能忍心伤害它们呢?让我们带着对小鸟的爱,再来读读课文吧!

  1、学生自帷事作分解色读课文。

  2、师生合作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二、思维拓展

  1、刚才,从同学们读的眼神里,老师看到,你爱鸟,他爱鸟,我们大家都爱鸟。假如你就是林中的小鸟,此时此刻,你看到这么多人爱你,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和小鸟玩交朋友的游戏吧!(课件想象)和你的小伙伴,一个扮演林中的小鸟,一个扮演小朋友,做上动作,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对方听吧。

  3、学生做游戏。

  4、指名上台表演。

  5、老师有一个建议,让我们拿起笔,写一句爱鸟的广告词,不会写广告词的,写一句赞美小鸟的话,也可以。

  6、把自己写的广告词读给大家听。

  7、老师也写了一句广告词,学生齐读。

  8、是啊,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的精灵。我们爱它,要保护它。你们手中不是还有很多小鸟吗?让我们献出爱心,放飞你手中的小鸟,让它回归森林,回归大自然吧。(学生上台贴小鸟图)

  三、初步学习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叙述的?

  2、师小结

  课文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具体讲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文章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记叙具体,层次清楚,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四、巩固识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

  3、指导写字。

  积淀情愫书写爱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阅读它,仿佛自己也会回归到一个孩子。更喜欢的是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课文,享受童思的飞扬,童言的奇妙。今天,教学《父亲、树林和鸟》,随着文本,我们来到了一个雾蒙蒙的树林。很安静。有“我”,有“父亲”。

  “我”看不见一只鸟飞也听不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有不少鸟。 “神”的是父亲刚说鸟要唱歌了,果真就听到了鸟的歌唱。父亲还说鸟有鸟味,父亲还知道鸟最快活的时候和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在“我”的眼里父亲真是鸟的专家,鸟的知音,鸟的爱好者。

  阅读这样的文本,犹如温习着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每一个字符中流淌的是人与自然本应和谐相融的片片情愫。

  之前听过别的老师说这是一片难上的课文,有些高年级课文的味道,作为三年级的孩子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引领大家反复诵读,用心体味。我并不在于挖掘的意蕴有多深,而在于情感的流露有多真。

  在听完课文录音后,我板书了“父亲 鸟”,要求中间加一个词语。

  孩子们说出了“父亲爱鸟。”“父亲喜欢鸟”。“父亲关心鸟。”点着头,表示着我的满意。这时,骆思佳举起了小手,“我觉得可以加了解,父亲了解鸟。”

  “了解!真是一个好词!”。于是,我们牵着“爱”的情脉,踏上“喜欢”的林荫,去寻找一份“关心”,一份“了解”。

  孩子们的世界就是多姿多彩,一经打开心窗,清新的小花便会探出头来,惹你喜爱不已。如下面一段文字的品读:

  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音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父亲在观察叶子的动静中就知道林中有鸟儿,说明他很关心鸟。”

  “我从话音很轻,看出父亲非常非常爱鸟。如果大声会吵着了鸟儿。”

  “我从生怕惊动了鸟儿,看出父亲很了解鸟。因为现在是雾蒙蒙的清晨,也许小鸟还在睡觉呢。”

  “父亲那么的爱鸟,又是那么的了解鸟,父亲一定知道此刻的鸟儿正在做什么。你们能猜想一下吗?”

  “也许鸟妈妈鸟爸爸刚刚醒过来,正伸着懒腰呢。”

  “也许鸟宝宝还在甜甜的睡梦中,与花蝴蝶嬉戏,呵呵……”

  “也许刚起床的鸟儿正在梳理着蓬松的羽毛。”

  “也许……”

  “哦,为了不打搅鸟儿的梦,为了不惊扰鸟儿的安闲,所以父亲的话音这么的轻轻。来,谁会读好父亲的话?”

  无需多讲,朗读的时候,孩子们的声音很轻柔很投入很动情。

  在品闻“鸟味”时,有孩子说:“鸟味是树上飘下的一根羽毛,还带着淡淡的体温。”“鸟味是晨雾中飘来的一股暖流,只有父亲一样的鸟的知音才会闻得到。”

  在感悟“快活”时,有孩子说:“鸟儿唱歌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候,那么父亲是鸟的朋友。朋友才会快乐着朋友的快乐。”

  在研究“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时,有孩子说:“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那么他一天就会打中许许多多的鸟儿。”“我真高兴是因为父亲那么的爱着鸟了解鸟。”“我真高兴,传达的是这个小男孩也是那么的爱鸟。”……

  “是呀,我们相信‘我’不仅仅是一个爱鸟者,还将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一位鸟的知音,鸟的朋友。”

  课快结束了,孩子们纷纷表达着心中的想法。“星期天,我要和小伙伴们到树林里听小鸟唱歌。”“我要买一些鸟的书来看,来了解鸟的习性。”“树林没有了鸟儿,天空没有了鸟儿,这个世界不再美丽了。”“我们可以成立红领巾护卫队,解救受伤的小鸟……”

  孩子们的话语是稚气的纯真的,祝愿他们能把课堂中升腾出的一份份美丽情愫积淀起来,然后饱蘸心灵的笔墨,将生命里的“爱”字书写得越来越醒目。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语文《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篇12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这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我们一起来齐读课题《父亲、树林和鸟》。

  生: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后,你会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呢?

  生1:父亲、树林和鸟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2:父亲是不是种下了一片树林,树林又吸引来很多鸟呢?

  师:好,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在学习课文之前呀,生字宝宝们跑出来了,他们说要考考你们,你们怕不怕?(出示词语)

  生:复习生字。

  师:红色字是我们平时容易写错的汉字,你们想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哪些问题?(“鼻、雾、蒙、翅”)

  生1:写“鼻”时要注意上边是“自”不是“白”,下边不要写出头。

  生2:写“雾”时要注意“雨”变成“雨字头”,第三笔要变成横勾。

  生3:写“蒙”时要注意中间有一小短横不要漏掉。

  生4:“翅”是半包围结构,“支”的捺要写得舒展,把“羽”托住。

  师:你们可真细心,总结出这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同学们在书写时一定要记牢了。现在老师要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准确吗?

  生:认读词语。

  师:生字我们现在都学好了,不知道放在课文里面你们还能不能读准确呢?

  二、品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并标好自然段。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告诉我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生:课文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来写的。

  师:找得非常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第1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什么?(指名答)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他的喜欢是一时的吗?(不是)

  是多久?(一生)

  “一生”说明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感情很深,谁再来读这句,体会父亲深厚的感情?(指名读,全班读)

  感情多么深厚啊!课文的第一句就概括地写出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板书)

  那课文剩下的部分都是具体地来写这句话的。(板书)

  想一想,在《找春天》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看、听、闻、触四个方面来寻找春天的,那同学们快速到文中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寻找鸟的?

  生:父亲先看到了叶子在动,然后闻到了鸟味,又听到了鸟在歌唱。(板书)

  师:找得非常准确。作者就是通过先写父亲看到了叶子在动,再写闻到了鸟味,最后听到了鸟的歌唱的方式来把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写具体的。现在我们仔细阅读2—9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爱树林?用“______”画出来,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2—9自然段,和同桌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说?

  生: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师:从这句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从“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我知道父亲观察的很仔细。

  师:这是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板书)

  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句吗?(指名读、全班读)

  同学们,你会对什么东西望了又望、闻了又闻?(非常喜爱的东西)

  父亲最喜欢什么?(树林和歌唱的鸟)

  谁再来读这句?要读出那份喜爱之情。(指名读)

  那父亲望到了什么?

  生:有叶子在动。

  师:那我望到了吗?(没有)

  生:齐读“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师:为什么我没有望到?父亲是如何望的?

  生: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比我看得更仔细。

  师:父亲看到叶子在动,他就知道了什么?

  生:林子里有不少鸟。(板书)

  师:父亲是怎样说的?(喃喃)

  什么叫做“喃喃”?

  生:不停地小声嘀咕。

  师:请你模仿一下父亲的样子。(指名读)

  为什么要“喃喃”地说?

  生:怕惊动了鸟。

  师:我看到鸟了吗?(没有)

  生:齐读“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还有哪句能体现父亲爱树林和鸟?

  生: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师: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笔直地站立。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父亲看树林看得很投入,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凝神静气。

  师: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可以用一个词来替换它吗?(聚精会神)

  这个词描写了父亲的什么?(神态)

  那怎么样叫做凝神静气呢?应该是什么表情?(指名演)

  父亲在那里越看越投入,像大树一样生根了,一动不动,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这句。(齐读)

  父亲如此投入,是因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凝神静气地兀立在这,不仅望到了叶子动,还闻到了鸟味。我闻到了吗?

  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师:这说明父亲不仅观察仔细,而且对这片树林非常熟悉,熟悉到连各种鸟的气息都能分辨。

  自由读10—15自然段,从哪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知鸟有气味?

  生: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师:你平时见到什么东西会是热腾腾的?(热气蒸发的`样子)(指名答)

  我们平时见到的刚炒好的饭菜,刚出锅的包子,刚做好的热汤面,我们都能够闻到它们的气味,那鸟的羽毛被焐得热腾腾的,也一定会有鸟的气味。

  生:黎明时,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师:“喙”指的是嘴。请同学们起立,张大嘴巴,深呼吸,此时什么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就是“舒畅”。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读这句。

  深呼吸后,鸟要准备干什么了?

  生:“鸟要准备歌唱了。”

  师:听过鸟的叫声吗?想不想现在听听鸟的歌声?(播放音频)

  鸟叫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鸟真的唱了起来。

  师:鸟儿歌唱时心情怎样?用文中词来回答。

  生: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师:你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什么时候最快活?

  父亲此时仅仅感觉快活吗?还有什么别的心情?

  生:担忧。

  师:默读20—23自然段,想一想父亲在担忧什么?

  生:鸟最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师:为什么?

  生: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师:从父亲的担忧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的爱护鸟。(板书)

  如何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猎人都具备什么特点?

  如果父亲真的做了一名猎人,会有什么结果?

  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打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爱护小鸟,保护小鸟。

  三、情感升华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王维的《画》,请大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这首诗,再次体会“人来鸟不惊”的和谐景象。(播放音频)

  师: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这堂课也来到了尾声,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树林中去看一看,亲自看看鸟是如何飞的,亲耳听听它们动人的歌声!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