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的一些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积累词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阅读比较中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太阳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住着一颗恒星,他已经四十五亿岁了,他是谁呢?——太阳公公。师生一起板书课题。四十五亿年来,他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每当看到地球上的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时,他的心中无比羡慕!终于有一天,太阳公公忍不住了,他发出了一份《征友启事》。
(课件出示)征友启事
本人想找一些情投意合的伙伴:能和我天天在一起,肩并肩,手牵手,一起聊天,一起散步……所有喜欢我的朋友,欢迎联系。
太阳公公
师: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阳公公苦苦等待,始终没有人联系他。太阳公公百思不得其解,同学们帮他解开这个谜团吧
二、角色扮演,走近太阳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21课,自读课文第1至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生自由汇报:
(一)原因一:远。
1、师:太阳公公为什么找不到朋友呢?
2、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太远了。
预设对话:
师:远吗?可是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1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箭能射到的地方,怎么会远呢?太阳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生: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师:1.5亿公里有什么?日夜不停地走总会到达的。
生: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师:出示课件)
师:那是太远了,1.5亿公里,人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一个人活到一百岁已经了不起了,那得多少代人接力呀!你看,同学们一举例子,我就明白了。这种方法值得借鉴。板书:举例子。
师:这句话里有好多数字,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师:你从这些数字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生:太阳离我们非常远。
师: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一目了然,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板书:列数字)
同学们,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是这么遥远,不光是我们去不成,传说中后羿的箭也不能射的到啊!
(二)原因二:大
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地球辽阔无边,可跟太阳公公比,他简直就是一个小朋友。
出示课件,生读相关语句。你从哪里感受到太阳的大?
生: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师:你看把地球和太阳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突显出太阳是个超级大胖子了!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板书:作比较
师:怎么读出太阳的大呢?指名读
师:既然太阳这么大,可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它时却只有盘子那么大?
生齐答: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男女生分读:体会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三)原因三:热
1、大家还能帮太阳公公找找原因吗?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数量词,说说自己从数量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3、师相机引导:太阳的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你们能想象到6000摄氏度有多热吗?结合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我们这里夏天最热时候温度有38摄氏度。水烧开了是100摄氏度,老师通过查资料知道铁熔化是温度达1535度,而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呢?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确定是2500倍吗?估计。什么是估计?)
4、理解“估计”一词,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准确。
5、师:除了这些数字,文中还有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来。
6、比较句子,体会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好处。
7、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太阳的热。
8、师(小结):现在,谁能结合太阳的这三个特点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告诉太阳公公,我们不能到太阳上和他做朋友的原因。
三、潜心会文,热爱太阳
师:听了我们的发言,太阳公公有话要说,我们一起来听听:原来是因为我太远、太大、太热了,害得我们不能往来。以后,我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日子想想都害怕,哎!干脆让我消失在宇宙中吧,再也不要伤心了。再见了,朋友们!
1、.师:同学们,这可怎么办?太阳公公想不开,决定消失了,你们赶快劝劝他吧!请同学们分小组读读课文第4至8自然段,找到最充足的理由,劝劝太阳公公!
2、小组汇报交流:
为了使我们说话有理有据,建议用上这句话“太阳公公,你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你跟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为开头进行劝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劝导方法,相机指导朗读。
3、结合生活经验,再劝劝太阳公公。
4、师:其实,太阳公公也有一个大家庭,只不过他和孩子们保持着相对不变的.距离。出示科教视频。
5、此刻老师心中有一个疑问,如果太阳离我们再近些,或远一些,他再小些或温度低一些,行不行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55页,我们来读读一篇选学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认识?
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正因为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妙不可言,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美丽可爱。或者换句话说正因为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才有了我们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太阳是神奇的,他能赐于地球活力与生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太阳底下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吧。出示多媒体。
四、总结升华,热爱太阳
师:同学们,从你们对太阳公公的劝导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你们对太阳的热爱之情,现在让我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将我们对太阳的爱深情地表达出来。
师生合作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铺设平台,描写太阳
师:听了同学们的话,太阳公公茅塞顿开,决定从今往后阳光快乐地生活着。现在太阳公公要收回他的《征友启事》,张贴出一份《名“星”展示》。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更多太阳的资料,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以“我”的口吻,帮太阳公公拟写《名“星”展示》,他要向全宇宙介绍自己这个超级名“星”!(课件出示小练笔:《名“星”展示》——太阳的自述。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深入读文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的特点和与人类密切的关系。
3、背诵太阳最后一段。
4、在学习《太阳》的基础上,能够用学到的方法学习《月球之谜》,有了解宇宙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会用课堂上学到阅读的方法自主阅读其他课文
学习方法:
朗读感悟情境体验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指名读单元提示,你知道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过神奇的.世界,学习两篇跟宇宙知识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太阳
二、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以下要求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出描写太阳特点的词语。
3、太阳和人类的哪些地方密切?画出相关语句。
三、品读课文,交流讨论。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随机出示句子: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思考: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这种描写方法我们把它叫做列数字。
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从这句话中,你又找到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是些太阳的什么特点的?
这是一个什么句?在说明文里,我们把它称为打比方。
3、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的?
4、背诵最后一段。
四、拓展阅读《月球之谜》
1、学了《太阳》,我们了解了有关太阳的知识,下面,就让在去了解一些有关月亮的知识吧?
2、运用我们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学习《月球之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都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3)读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3、讨论交流:
(1)交流自己所划句子:
(2)交流自己感受
四、延伸阅读《主题丛书》相关文章,巩固阅读方法。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美文,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全文只有352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可爱、高雅、脱俗的生灵。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二部分为第2—5自然段,从全身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两个角度赞美了白鹭的精巧;第三部分为6—8自然段,撷取三个非常富有诗意的画面,赞美了白鹭的悠然脱俗;第四部分为9—11自然段,回归总体,再次赞美白鹭是一首优美的歌、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感受白鹭美丽高洁的形象,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了解作者抒发感情时所用的方法。
【教材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美文
1、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
一读课文,重在整体感受,注意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重在体会情感,注意语速。
三读课文,重在读出画面,注意语气。尤其是注意几个问句的朗读。
2、集体演读。
(女领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女生合)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男生合)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男领诵)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全班合)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女生合)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女领诵)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男生合)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男领诵)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女生合)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女领诵)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全班合)具有生命了。
(男领诵)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全班合)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女领诵)白鹭实在是一首诗,(全班合)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读,美文学习更需要读。开篇就读起来,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越好。演读的方式,很适合这篇文章,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说形象
1、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
2、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白鹭形象,在文中提取答案。
预设: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幅画,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在作者笔下,白鹭是一首歌,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民歌。
3、请你再说说白鹭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
4、学生默读、圈点批注。
5、全班交流。
预设: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色素配合适宜。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身段大小合适。全身的流线型结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低调朴素。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自在潇洒。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白鹭真美,美在它的超凡脱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6、齐读相关句子,读出白鹭的美。
7、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个名字吧。
预设:
水中伫立图
树顶独立图
黄昏飞翔图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好好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说形象,整体感知。再说白鹭的美,深入文中。最后通过朗读,再现白鹭的美。】
三、品情感
1、毫无疑问,作者对白鹭充满了喜爱与赞美。那么,作者的这种情感藏在哪里呢?请你到文中去找一找、品一品。
2、学生默读、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对白鹭有了很高的评价“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强调一切都恰到好处。“诗”是对白鹭美的高度概括,并且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将白鹭的美表现出来。
作者说:“白鹭被人忘却它的美,是因为它的常见。”这恰恰说明作者在最常见的事物中看到了其中的美。白鹭虽平常,但它的美却被作者感受到。
“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仿照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美女的句子来写白鹭的“恰到好处”,表现了白鹭在作者眼中的完美程度。
作者选择了三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景来证明白鹭不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都那么美。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在望哨吗?”当然不是!望哨是警惕的、是高度紧张的,怎么会那么悠然呢?作者不容许人们对白鹭的一点点误会。
“清澄”一词,用得多么恰当!白鹭的美丽高洁、超凡脱俗是对这个词的最好诠释,是将这个抽象的词形象化。是将这个词赋予了生命。
就连白鹭不会唱歌这件事情,在作者眼中都是优点,因为它的美丽就是一首歌!歌都不能概括出白鹭的美,白鹭是诗!是一首散文诗。白鹭的美再一次被高度概括。
4、其实,这篇文章将白鹭人格化了。与其说作者是在赞美白鹭,不如说作者是在赞美这样的人。甚至,作者将自己的理想也寄托在白鹭身上了。
简介作者。
5、再次演读全文。
【设计意图:白鹭美,那都是源于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再回到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最后升华,对白鹭的喜爱,就是对美的追求,对理想的追求。再次演读,学生的感受会更加深刻。】
四、议表达
1、这一首散文诗,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呢?
2、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首尾呼应。作者在一开始就将白鹭的形象定格:“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也在读者心中烙上深深印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将自己的情感直白地表露出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如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后,再一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至此,整个文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文字回到原点,但情感早已升华。
对比强调。作者将白鹭与朱鹭、苍鹭进行对比,强调白鹭大小适宜,在作者心中堪称完美。
一波三折。作者在文中写道:“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作者观点明确,当然不是望哨,因为望哨和前面的悠然相矛盾。作者是在否定有些人对白鹭的偏见。“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作者的自我否定,实则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再一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再一次强化白鹭在读者心中的形象。
描绘画面。三幅具体画面,向读者展示了白鹭时时刻刻都那么高雅美丽。
作者语言简洁易懂,但却句句含情。
语言优美,富有节奏。作者对白鹭的外形和颜色的描写,用了偏正短语和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味。这样富有内涵的文字与白鹭超凡脱俗的美丽紧密契合。
文章层次鲜明,特点突出。这样简洁的构文方式与白鹭的清澄的形象不谋而合。
【设计意图:关注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前总是被忽略。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完美结合,才能成就真正的经典。这个板块,重要培养学生关注言语形式的自觉性和敏感性。】
五、学写字
1、对10个生字归类。
2、寻找难写字,琢磨怎样写得好看。
3、教师适当示范:
鹤:笔画较多,注意左右比例,左边偏旁略靠上,右边鸟可与左边穿插。
嵌:上下结构,山写得扁一点,下面两个偏旁注意穿插。
框、匣:注意半包围部分的笔顺,最后写竖折。
4、每个生字抄写2遍。
5、作业: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