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2023-08-18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

  课题

  平分生命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平分生命》是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讲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贝贝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他又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时,在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9个字。正确读写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难点: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具

  学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本课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这种爱要从字里行间去品位,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读出感情,读出体验,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解释数学概念评分

  齐读课题

  预设: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怎样平分?

  再次齐读课题

  学贵有疑。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准字音。

  ②读通课文,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2、指导名读文,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分自然段朗读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

  小组内学习生字

  认读生字,交流识记的方法

  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完成作业

  巩固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认读词语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勇敢

  温故而知新,为本课时学习做铺垫

  二、细读课文,用心感悟

  1 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引导学习第4自然段。

  ①勇敢的男孩抽血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②示句子“抽血时……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

  ③那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个男孩你不感到害怕吗?你不感到疼痛吗?你在想些什么啊,竟然脸上还带着微笑望着妹妹?

  ④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又能感觉到男孩的一个什么特点?孩子们,这微笑真是发自男孩的内心啊!带着你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悟男孩的这个微笑的内涵吧。

  ⑤这真是世界上最幸福、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啊!血抽完了,手术完毕了,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脸上的微笑还有了吗?

  出示句子“抽血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⑥看第一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呢?

  ⑦因此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

  找2名学生读男孩说的那句话。

  ⑧从这颤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个男孩的勇敢无私吧!

  5、引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①男孩的勇敢无私让在场的医生们心灵为之一振啊!因为——

  ②这个10岁男孩的行为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承诺吗?这是——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男孩的举动能用平平常常的誓言所概括吗?

  因为——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

  6、引导学习6、7、8自然段。

  ①受到震撼的医生手心都渗出了汗,握紧男孩的手说:

  ②这时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

  ③一瞬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男孩的世界中充满了希望,这时他又有什么举动呢?

  出示句子“男孩从床上蹦到地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④男孩刚开始可是犹豫的啊,现在他得知自己不会失去生命时,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你能理解男孩此刻的心情吗?先试着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说。

  ⑤让我们全班同学都来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7、引导学习第9自然段。

  ①看着男孩的举动,听着男孩的话语,医生真的震惊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平分生命……爱的诺言!”

  ②男孩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话语让我们震惊,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平分生命……爱的诺言!”

  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怎么被称之为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呢?无私在哪儿?纯真在哪?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④孩子们,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让你对他说上两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读找出的句子

  齐读

  学生谈微笑的原因

  无私

  开火车读,齐读。

  找出句子读“抽血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目不转睛

  内心在深深急切地关注着妹妹的手术情况;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特别希望看到妹妹好起来。

  配乐男、女生读。

  颤抖

  读句子

  更加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无私

  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读: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坚强!

  齐读。

  交流读后感受

  不能。

  齐读。

  男生接读相关句子

  读句子

  齐读句子

  郑重其事

  配乐读

  配乐齐读。

  齐读。

  齐读。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由谈。

  自由读课文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了两处非常形象的语言点进行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品出语言之美、语言之妙,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出人物的精神、人物的内涵。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此时,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说一说。

  自由说

  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让学生表达心中的感受,让情感再度升华。

  四、作业超市。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1、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2、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和自主性。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平分生命

  犹豫?

  男孩             点头?       勇敢无私

  颤抖?       亲情伟大

  高兴?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依为命、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2读懂课文,体会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结合日积月累中的d4 。

  4重点指导朗读,特别是再读男孩的话时,体会他说话话时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如情入境的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亲情的伟大。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导学过程:

  一  从题目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评分”,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那些事物可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学生自读课文,画初步认识的字词  。

  2 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可读课文,也可读词语,随机介绍好的识字方法和积累好词语。

  三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  再读课文,说说男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  重点抓住描写男孩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来体会男孩的心情以及体会亲情的伟大。(随机指导朗读)

  3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震撼、郑重其事”的意思。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把自己干首都出来,学生进行评价。

  四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2 完成语文天地中——

  3 会写本课的生字。

  导学过程:

  一   回顾课文,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1  交流: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如此勇敢?

  2  你和亲人之间发生过类似感人的事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3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男孩输血前后的变化,读出男孩的勇敢,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  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 读两个句子,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认为那个句子好,为什么?

  3  再读句子,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语气。

  三 指导学生写字

  1  观察生字,找出易错字和难字。

  2  师重点指导“瞬、降、颤”的写法。

  3  学生抄写字词。

  四 布置作业。

  五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小男孩     妹妹

  亲情伟大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

  [设计理念]

  语文是读会的,课文是读懂的,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抓住10岁男孩贝贝的心理变化,初读,精读,自读,互读,引读,悟读,教师围绕读来展开教学,学生围绕读来与主人公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输、浆、付、唯、否、仍、郑”7个生字,会写“依、贵、钱、付、费、否、抽、终、仍、圈、确、郑”12个字。

  2、读懂课文,理解“相依为命、唯一、承受、犹豫、颤抖、震撼、郑重其事”等词语的含义。

  3、感悟课文,仔细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情的向往。

  4、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在表达文章中心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上,难点应放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8课的生字新词,你们还记得它们吗?( )真的吗?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看是不是真的记得!请看大屏幕‘响亮地读出它们的名字来!(齐读、分组读、男生、女生)读得真不错!

  2、 这些词娃娃可淘气了!看!它们跑出来了,要和你交朋友呢!(个别抽读)词娃娃很高兴和大家交上了朋友。现在,它要回家了,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词娃娃的家里有个感人的故事,想知道吗?请打开课本79页,这就是词娃娃的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 平分生命

  初读感知

  1.想想课文讲了谁要与谁平分生命?(哥哥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2.男孩贝贝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勇敢)

  师:听清楚要求了吗?好开始吧!

  师:谁来说说?

  生:哥哥要和妹妹平分生命.

  师:没错! 哥哥要和妹妹平分生命.那这样的哥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谁来?

  生:勇敢

  精读感悟

  一、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兄妹感情。(5分钟)

  1、默读第一段

  2、汇报情况。(有同学找到表现兄妹情深的词语了吗?)

  生:我是从相依为命这个词看出他们兄妹的感情非常深厚,我还知道相依为命的意思是:互相依靠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师: 是呀,哥哥和妹妹相依为命,(板书)在生活上哥哥需要照顾妹妹,妹妹也需要照顾哥哥,谁也离不开谁,多深厚的感情呀!那么,哪位同学能把这种相依为命的感情读出来呢?好你来读读第一句话(不错)哪个同学再来读读?

  师:父母双亡已够悲惨,可是这无情的灾难还是再次降临到这哥妹的身上。我请女同学一起读读第一段的后面这几句话。然而预备起----

  师:那么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哥哥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想:哥哥在抽血前、抽血时、抽血后是怎样的表现?也可以在课本上画一画相关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议一议、然后研究研究。

  二、学习2------------5自然段

  三、学生默读课文2--------5

  四、汇报(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请你---------

  抽血前

  生:我来谈谈抽血前哥哥的表现。

  师:好!你来给大家读一读文中有关句子。生读 。

  师:哦,我听出来了,抽血前,贝贝是犹豫的。板书

  师:那贝贝为什么会犹豫呢?最后又是如何决定的呢?

  生:贝贝有些犹豫是因为他以为抽血会失去生命,可最后我还是点头,决定输血给妹妹。

  师:真是个勇敢的、善良的男孩,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对谁都是宝贵的,可这个10岁的孩子,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带着你的这些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吧!(点击课件)

  师:那抽血时,哥哥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哪个小组代表再来谈谈?(请你)

  抽血时

  生:我来谈谈抽血时男孩的表现。

  师: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出示:抽血时,贝贝静静地不发出………)

  师:望着这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贝贝是怎样的表现呢?(静静的,微笑)板书,此时的贝贝还能脸带微笑,你们想想:贝贝在微笑的同时会想些什么呢?

  生1:贝贝是在想我抽血完后,我就会死的,我要把微笑留给妹妹。

  生2:贝贝想到自己很快就要死了,就把最好、最甜的微笑留给了妹妹,不让妹妹感到孤单。

  生3:贝贝在想,不能让妹妹担心,所以要把最甜的微笑送给妹妹。

  师:恩,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是哥哥给妹妹的鼓励和安慰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吧。

  抽血后

  出示(抽血后,贝贝躺在------)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贝贝也害怕失去生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一动不动、停止微笑、声音颤抖)是啊,贝贝也害怕死亡,但面临着自己的生命和妹妹的生命要做出选择时,贝贝毅然选择了让妹妹活,此时此刻,如果贝贝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生1:贝贝你真勇敢!生2:贝贝你真有勇气,我佩服你!生3:贝贝你真是个好哥哥,我要想你学习!

  师:可以听出来,大家都非常佩服贝贝。

  师: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勇敢的男孩时,他又会怎样呢? 读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医生正想笑贝贝的无知,------)

  齐读 (读得真不错!)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幼年的贝贝的大脑中,------)把这两句话默读一遍,你觉得这两句话应该怎么读呢?

  生:我觉得把“ 仍然 ”读重点, 把“瞬间 ”读快点 ,把最后一句话也读重一点。

  师:哪你来试试看  哇!()同学感染了罗老师,现在老师也来给大家读一读,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师读,(听清楚了吗?)哪位同学再来读一读?

  师:所有的人都被贝贝的勇敢所震撼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孩子们,学到这里,你们能说说贝贝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呢?好你来说:

  生1:因为贝贝很爱妹妹,妹妹是贝贝唯一的亲人,所以贝贝下出了这样的决定。(师:恩, 你也来谈谈)

  生2:因为妹妹是贝贝唯一的亲人,所以贝贝要把最后一点活着的时间全让给了妹妹。

  师: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亲人之间的亲情(板书),就是这种亲情让他有了这样的表现。

  师:连我呀也感染到这种亲情的伟大力量了,而这力量也感染了医生,医生充满爱心地说:你来

  生1:放心吧…不会丢掉生命。  生2:你还能再活….

  师:那么听了医生的话,男孩更是怎样的表现呢?请全班同学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第一次抽血,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这一次抽血男孩却是勇敢的、毫不犹豫的,谁来读读贝贝说的话(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贝贝是随便、无心的说着玩的吗?从哪些词语看以看出来?

  生:(昂起、郑重其事 板书)

  师:是呀,从这些词,看出了男孩是下定决心要和妹妹平分生命的,要把生命的一半分给妹妹。多勇敢的男孩呀!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挺起你们的胸膛,读…(点击出示:那就把我的血………)真不错!请坐下。

  师:同学们,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亲情啊!也是浓浓的兄妹情!

  课外延伸

  1、观看有关汶川地震的一些图片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亲情的温暖。最近的汶川地震中,亲情画面的出现更是数不胜数。老师收集了一些相关的图片,想看吗?请看大屏幕)

  师:解说图片:解放军叔叔正在把老爷爷背到安全的地方;医生还有消防员叔叔们在极力搭救一名刚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学生;解放军叔叔们冒着风沙转移伤员;孩子们都在抢着为灾区捐款;老奶奶也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积蓄捐给了灾区;叔叔阿姨们也纷纷为灾区献爱心。

  2.看了这些感人的图片,也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们肯定也知道自己今后该怎么做了吧?请看大屏幕:

  师:同学们,当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在遇到困难或生病时,你会怎么做呢?

  当( 谁  )(    怎么样    )的时候,我( 怎么做    )。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令老师感动、欣慰、高兴。同学们,亲情是可贵的、伟大的,老师这也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屏幕显示:1、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本字典,在它的体内, 你能找到“欢乐”和“温暖”,2、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一颗明星, 在漆黑的夜里, 它能给迷途的心指引方向。3、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一根绳子, 用它的身躯,把心与心紧紧地连了起来,4、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一罐蜂蜜, 蕴含着浓浓的香味儿, 使人们的心儿如痴如醉。)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吧!

  师:亲情是---------

  生:亲情是字典,是明星、是绳子、是蜂蜜。

  师:其实,亲情就是一种幸福。每个人的心中,只要有情,只要有爱,就会穿越爱的时光。

  作业布置

  最后我想让大家(为亲人做一件事 )愿意吗?

  师: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情与爱。回家以后,请将你们感受到的亲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达给你的亲人好吗?( )过两天,再向老师汇报汇报:你为亲人做了什么?亲人对你说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说课-------平分生命

  本课教学我设计了复习引入---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课外延伸---作业布置5个环节。

  刚开始我借说词娃娃家里有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引入课题,这样既有神秘感也有吸引力。然后,我让学生带着两个重要的问题初读感知课文;为了突波文章的重难点,我又让学生去精读感悟课文2-----5自然段,把描写男孩贝贝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从文中抽取出来,让学生细细地品读,从品读中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这对兄妹的感情深厚,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亲情的向往。

  为了更好地证实学生们所受到的教育,我在学生看了一些感人的图片后,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当( )(  )的时候,我(怎么做)。学生的表现令老师满意,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的。

  最后,我担心学生光说不做,我又设计了一道作业:为亲人做一件事。

  以上就是我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谢谢大家!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18课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贝贝为了亲人的幸福,献出爱心的美好品质,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大家就会生活得更美好。

  教学难点:由贝贝输血前后的表现理解贝贝的心理活动。

  教具:课件。

  一、看图激趣,设疑自探。

  1、出示文中第一幅画: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图上情景

  师:男孩名叫贝贝,女孩是他的妹妹,他们的父母早就去世了,非常不幸,兄妹两相依为命。那么在他们身上有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呢?好,这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讲关于这兄妹两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平分生命》。板书课题。齐读。 

  课文向我们叙述怎样一个感人故事呢?  

  2、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会组词,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这是我们早自习预习的内容。

  (1)初读课文谈谈你的收获(生回答)板书 贝贝输血给妹妹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会写字,一名读其他跟读

  出示词语,生读词并扩词

  会认字(看书) 一生读字组词 齐读

  课件  平翘舌字

  3、设疑、梳理,形成自探问题。

  针对课题提出什么问题,或者针对初读内容提问。

  生提问题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心中的问题,那就带着你的问题去学习课文。梳理问题。

  课件出示(1)为什么要平分生命?怎么平分生命?

  (2)医生怎么回答贝贝的问话的,贝贝的反应如何?

  给出自探提示

  二 、解疑合探

  1、汇报为什么平分生命,即贝贝为什么给妹妹输血。

  2、汇报怎么平分生命,即贝贝输血前后表现怎样。

  学生回答 板书

  三 、质疑再探

  同学们,你们看了贝贝输血前后的表现没有问题吗?可以根据板书,结合课文提问。 生提问。

  课件出示两个问题

  1、抽血时,贝贝在想什么?他为什么向妹妹微笑?抽血后,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在想什么?(小组讨论)

  指导朗读抽血时和抽血后的语段

  2 、医生听了贝贝的问话,为什么被震撼了?

  课件出示被震撼的原因的语段

  用“仍然”和“付出”造句。

  学生自读此段再谈体会  师生一起读此段。

  继续解疑合探

  医生是怎样回答贝贝的,贝贝的反应如何?

  指一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评读。

  听了医生的回答贝贝怎样了?(非常兴奋)

  学生划出表示贝贝兴奋的动词  指一名读5段

  全班读贝贝郑重其事对医生说的话

  四 、拓展运用

  课件 1 说一说爱心事例。

  2 说一段话 用几个连续动词表达一件让你兴奋的事情。

  五 、总结

  学生谈收获

  师总结 : 贝贝的年龄跟同学们差不多,但是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他勇敢地做出了付出自己生命的决定。老师从贝贝的身上感受到了人性的至真,至善!最后借一句歌词对大家提出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         18  平分生命

  贝贝输血给妹妹

  抽血前  犹豫 点头

  抽血时  静静的 微笑       平分生命

  抽血后  一动不动 颤抖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在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又缺少血时,勇敢地作出了要把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在文中找出并体会描写男孩的语言、动作等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2、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出其中感情。

  3、通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男孩的动作的描写,指导学生仿写。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学生齐读题。

  2、“生命”怎么能“平分”?文中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回答。尽量引导简洁明了地概括。)

  2、哥哥给妹妹输血,你们觉得应该吗?

  3、为什么医生还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到“震撼”?

  在第五段找出关于“震撼”的答案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当中关于男孩“害怕”与“勇敢”的矛盾心情,并板书出来。

  4、引导学生在“决定输血及输血过程中”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①表现“害怕”的句子。(用“”划出)

  a、“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男孩为什么“犹豫”?(害怕,想拯救妹妹。)

  他最后“点了点头”,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勇敢),表达怎样的情感?(爱)

  引导学生体会当中情感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b“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找出最能表现男孩“害怕”的词语,用“○”在下面标出(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以及男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找出的重点词读出“害怕”的感情。(个人读,全班读)

  ②表现“勇敢”的句子。(用“”划出)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哪个词最能表现男孩的“勇敢”?(微笑)他为什么微笑?(对妹妹的鼓励,安慰)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男孩决定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妹妹。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6、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激动,就是“震撼”。(可从字面再作简单解释)

  7、请把握“震撼”的心情,一起读读描写医生的心理活动。(男女分组,全班读)(表达“爱”)

  8、到底是什么令这位年仅十岁的哥哥要不顾生命为妹妹输血?(倒叙第一段)(板书“相依为命”)并从字面解释“相依为命”。

  9、我们在内心感动之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10、上天总会爱护好心人的。这时,医生也激动得“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告诉他:“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听了这句话,男孩的心情会如何?(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最能表达心情的词语)(引导朗读)

  11、不但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到一百岁”。真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啊!这时的男孩会如何表现呢?请齐读最后自然段。

  12、从这一段,我们体会到男孩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分别说出“高兴”“决定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情感。并用“○”标出表示“高兴”的动词(读出“高兴”);用“△”标出“勇敢”的动词(读出“勇敢”。)▲注意结合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三、仿写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看到,要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动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结合段落分析)(尽力找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引导说出不同心情)

  3、请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心情,写一段话来把它表达出来。(要求用上三个不同的动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三分钟)

  5、请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先说说自己所写的段落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再读全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唤起学生对亲情的向往,能在生活中用心体会亲情。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形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3).本文要重视朗读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是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让我们每人都再活五十年!” 在大家对课文的回顾中,我们再次体会了男孩的勇敢,感受了兄妹的深情,这种浓浓的亲情使我们震撼,也使我们向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文中细细感受这可以触摸的真情吧!

  二、整体感知

  1、读了这个故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猜猜老师想提的问题是什么?再读读书,猜猜,看看谁是今天的问题专家。

  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你们的问题提得都很好,看来刚才大家读书的时候都思考了。我们就应该这样读课文,但是每个人在读书时候认识不同,所产生的疑问也是不同的,我想知道:读了文章,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看看和我一样吗?能说说吗?

  (创设这样的情景,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学生都愿意做老师的知心人,又都想成为“问题专家”,调动了学生读书思考质疑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说:读了文章,我很感动,喜欢这个小男孩。

  我觉得这个小男孩很了不起。

  3、大家和老师想法一样,你喜欢他什么呢?

  (他很勇敢。)

  三、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中找找表现男孩勇敢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

  2、把你画的语句读给小组同学听,读后还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人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帮助,按1——4号顺序说。(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推荐刚才发言最出色的同学,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此处安排学生的合作交流恰到好处,给予了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4、现在,让我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仅10岁的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

  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句子。

  5、画好之后,咱们互相交流交流,交流之后,我们会知道更多。

  学生汇报

  (1、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抓住“安静”一词体会到了男孩当时很害怕,结合“微笑”一词,体会男孩很勇敢,也很爱自己的妹妹。既然男孩那么害怕,为什么还能向妹妹微笑呢?感悟:男孩的微笑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妹妹伤心和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安慰和发自内心的鼓励。即便男孩有些害怕,但让妹妹复活的决心也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多么了不起的哥哥啊!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这句话可以看出小男孩甘愿为妹妹献出自己的生命的伟大情怀,他以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但他仍不忘向妹妹微笑。

  (2、“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这是小男孩的话,这句话是小男孩颤抖地问出来的,因为他以为自己活不长了,他年仅10岁毕竟害怕死亡,这句话也表现他对妹妹深深的爱。)……

  6、小组讨论一下。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学生的感受是有差异的,允许差异的存在是新课程下的教师必须做的。)

  7、犹豫的原因是小男孩以为抽血就是在抽掉自己的生命,但这仅仅是短短的一会儿,是亲情促使男孩下定死亡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妹妹的生命。他“最后点了点头”看似简单,细品,就会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力量。

  8、大家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谈一谈“震撼”的意思。

  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9、当小男孩知道自己不会死后,他是怎样对医生说的呢?

  理解“郑重其事”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

  四、总结升华

  1、同学们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最想说什么?

  2、亲情是可贵的、伟大的,同学们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亲情包围,讲一讲你或别人充满亲情的小故事吧。

  3、同学们,今天的课堂上充满了情与爱。回家以后,请将你感受到的亲情传达给你的亲人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幸福的。让我们牢记: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很幸福;往外掏,很快乐。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7

  一、揭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经历着或欢喜或悲伤的故事,其中有许多事令我们感动,那里面饱含着浓浓的亲情,温馨的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平分生命》,感受其中浓浓的亲情。

  2、现在看着课题,你的心中是否会产生什么疑问呢?(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

  1、指名分段读文,读通顺流利,思考: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时,而医院缺少血液,他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生命。(板书:男孩  妹妹)

  3、男孩愿意与妹妹平分生命,他的行为真让人敬佩,他的话语真令人吃惊,看看男孩怎样说的吧!教师出示“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或50年!”找2名同学读。

  4、这话语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那这是什么呢?——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找2名学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诺言吗?能帮它换个词吗?(承诺、誓言)说得太正确了,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6、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心中一个疑问油然而生:为什么说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可由学生提出)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快速地小声读文,感受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三、精读。

  1、你感受到了男孩的什么特点?(勇敢)

  2、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男孩的这个特点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找到句子读出来,教师相机出示句子“男孩稍一犹豫……洋溢着勇敢的神情。”

  (2)“犹豫”指什么?(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是一瞬间)

  (3)此时此刻你就是这个男孩,医生在征求你的意见,你在犹豫,你为什么犹豫呢?把你的担忧你的思考说出来。

  (4)学生谈犹豫的原因。(男孩的内心中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而妹妹是他唯一的相依为命的亲人,不输血妹妹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最终他对妹妹的爱促使他下了死亡的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妹妹的幸福)

  (5)小结:生命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呢,所以他一开始————(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为了妹妹他下了死亡的决心,他真的是太勇敢了!带着你的感悟再来读这句话。个别读,想读的都站起来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勇敢的男孩抽血时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生找出句子读,师出示句子“抽血时……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

  (3)那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一滴又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如果你就是这个男孩你不感到害怕吗?你不感到疼痛吗?你在想些什么啊,竟然脸上还带着微笑望着妹妹?

  (4)学生谈微笑的原因。(他不想让妹妹为他担心,让妹妹心里不要感到害怕;抽血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他宁可把痛苦恐惧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妹妹;自己虽然离去了,但妹妹可以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妹妹每天都可以开心快乐。)

  (5)小结:从男孩的这些内心想法中你又能感觉到男孩的一个什么特点?(无私)孩子们,这微笑真是发自男孩的内心啊!带着你的深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悟男孩的这个微笑的内涵吧。开火车读,齐读。

  (6)这真是世界上最幸福、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啊!血抽完了,手术完毕了,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脸上的微笑还有了吗?学生找出句子读“抽血后……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7)看第一句话,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目不转睛) 为什么呢?(内心在深深急切地关注着妹妹的手术情况;自己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特别希望看到妹妹好起来。)

  (8)因此这时他用怎样的声音问医生(颤抖)找2名学生读男孩说的那句话。

  (9)从这颤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更加体会到了男孩的勇敢无私)

  (10)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这个男孩的勇敢无私吧!配乐男、女生读。(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

  5、学习第5自然段。

  (1)男孩的勇敢无私让在场的医生们心灵为之一振啊!因为——(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他一生的坚强!)齐读。

  (2)这个10岁男孩的行为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承诺吗?这是——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齐读。男孩的举动能用平平常常的誓言所概括吗?不能。因为——教师出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齐读。

  6、学习6、7、8自然段。

  (1)受到震撼的医生手心都渗出了汗,握紧男孩的手说(老师握住男孩的手和学生对话。)

  (2)这时男孩的眼中放出了光彩(学生和老师对话)

  (3)一瞬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男孩的世界中充满了希望,这时他又有什么举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句子“男孩从床上蹦到地上……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4)男孩刚开始可是犹豫的啊,现在他得知自己不会失去生命时,脸上这回又是怎样的神情呢?(郑重其事),你能理解男孩此刻的心情吗?先试着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说。(配乐读)

  (5)让我们全班同学都来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配乐齐读。

  7、学习第9自然段。

  (1)看着男孩的举动,听着男孩的话语,医生真的震惊了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平分生命……爱的诺言!”齐读。

  (2)男孩的行为让我们感动,话语让我们震惊,我们也深深地知道““平分生命……爱的诺言!”齐读。

  (3)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怎么被称之为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呢?无私在哪儿?纯真在哪?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4)学生谈自己的理解。(10岁的小男孩要把自己的一半鲜血给妹妹,他对妹妹的爱是无私的,不乞求任何的回报,只希望妹妹继续她的生命;在他认为自己输血就会失去生命时,在他必须在自己和妹妹的生命中做一次艰难的选择时,他选择了放弃自己,拯救妹妹,他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一心要救妹妹,因此他的想法是纯真的;从中能体会出男孩的勇敢无私和对妹妹深深的爱。

  (5)这无私的纯真的爱的诺言中饱含着男孩对妹妹深深的爱,这也是人世间最可贵最伟大的————亲情,面对着这份伟大的亲情我们怎能不震惊呢?因为“这是……”教师出示句子。

  (6)孩子们,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让你对他说上两句话,你最想说什么?

  (7)学生自由谈。

  (8)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男孩的赞叹和敬佩,妹妹拥有这样的哥哥一定会感到很(幸福)。我们也替她感到快乐。我们也永远会记住“平分生命,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爱的诺言!”(配乐说读)

  四、总结全篇。

  1、这个勇敢无私的男孩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这份流淌着的亲情让我们深深感动。其实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平平凡凡的琐事中我们又何尝不被亲情所包裹、萦绕?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希望你们课下好好地去感悟。教师出示名言的句子。

  2、同学们,想让阳光更加灿烂、花儿更加鲜艳吗?想让鸟鸣更加清脆、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吗?那就让我们都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吧!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语言。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感悟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亲情伟大。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进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为什么平分生命?怎么平分?

  (板书: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正音,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想办法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集体正音。

  3、读词正音,词语质疑。(出示生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惟一亲人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缺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

  (板书:男孩、妹妹)

  3、理解词语:相依为命、惟一。

  (三)概括人物形象

  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找出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吗?(勇敢)

  三、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一)重点学习第3、5 自然段,抓住男孩和医生的表现,感受男孩的勇敢。

  1、 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你怎么感受到他的勇敢的?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 医生征求他愿不愿意为妹妹输血,“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2) 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这个男孩只有十岁呀!他以为输血就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理解感悟:“犹豫”指拿不定主意,但时间非常短,只一“瞬间”。之所以犹豫,是因为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而对妹妹的爱促使他下定死亡的决心,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换惟一亲人的生命,因而在犹豫了一瞬间后“点了点头”。为了妹妹,他竟然不怕失掉生命,真是太勇敢了!

  (3)“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理解感悟:男孩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此时,他正在抽血,一定认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不一会儿就会死掉,可他却“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可见意志多么坚强,多么勇敢!

  4、指导朗读第3、5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男孩的勇敢?

  (1)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决心,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

  (2)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决定给妹妹输血,这是很大的勇气。

  (二)重点学习第4、7 自然段,感受亲情的伟大力量。

  1、默读思考: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年仅10岁男孩面对死亡而如此勇敢?(对妹妹的爱)

  2、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地方看出他对妹妹的爱?

  3、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理解感悟。

  (1)他以为输血会失掉生命,而为了妹妹,他愿意失掉生命。

  (2)“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但抽血时,他却把痛苦、恐惧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妹妹。

  (3)男孩从医生那儿得知,抽血不影响生命,自己可以活100岁。他“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岁!’”他太爱妹妹了!

  4、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5、比一比,读一读,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现出男孩对妹妹的深情?  

  (1)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

  (2)确认真的没事,男孩就伸出胳膊,挽起袖子,对医生说……

  四、总结评价,提示中心

  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他为妹妹勇敢献血的事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板书:亲情可贵、伟大)

  五、品读赏读,升华情感

  1、读出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害怕→惊喜)。

  2、分角色朗诵全文。

  六、拓展思维,积累语言

  读读、背背《游子吟》,感悟母爱伟大。

  附   板书:

  男孩

  ↓

  平分生命  }   亲情可贵、伟大

  ↓

  妹妹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述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在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又缺少血时,勇敢地作出了要把自己的鲜血与妹妹平分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子勇敢,表达了浓浓地兄妹亲情。

  教学目标:

  1、在文中找出并体会描写男孩的语言、动作等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

  2、结合课文体会“震撼”的意思,引导学生读出其中感情。

  3、通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男孩的动作的描写,指导学生仿写。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男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学生齐读题。

  2、“生命”怎么能“平分”?文中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现在,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帮助老师解答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学生回答。尽量引导简洁明了地概括。)

  2、哥哥给妹妹输血,你们觉得应该吗?

  3、为什么医生还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到“震撼”?

  在第五段找出关于“震撼”的答案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当中关于男孩“害怕”与“勇敢”的矛盾心情,并板书出来。

  4、引导学生在“决定输血及输血过程中”找出描写男孩的句子。

  ①表现“害怕”的句子。(用划出)

  a、“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男孩为什么“犹豫”?(害怕,想拯救妹妹。)

  他最后“点了点头”,是作出了什么决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勇敢),表达怎样的情感?(爱)

  引导学生体会当中情感进行朗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

  b“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找出最能表现男孩“害怕”的词语,用“○”在下面标出(停止,一动不动,颤抖),以及男孩说的话。引导学生抓住找出的重点词读出“害怕”的感情。(个人读,全班读)

  ②表现“勇敢”的句子。(用划出)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哪个词最能表现男孩的“勇敢”?(微笑)他为什么微笑?(对妹妹的鼓励,安慰)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5、男孩决定了,要牺牲自己的生命救妹妹。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6、内心的这种强烈的激动,就是“震撼”。(可从字面再作简单解释)

  7、请把握“震撼”的心情,一起读读描写医生的心理活动。(男女分组,全班读)(表达“爱”)

  8、到底是什么令这位年仅十岁的哥哥要不顾生命为妹妹输血?(倒叙第一段)(板书“相依为命”)并从字面解释“相依为命”。

  9、我们在内心感动之余,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吗?

  10、上天总会爱护好心人的。这时,医生也激动得“手心渗出了汗,他紧紧握住男孩的手”告诉他:“放心吧!输血不会丢掉生命!”听了这句话,男孩的心情会如何?

  11、不但不会丢掉生命,而且“还能活到一百岁”。真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啊!这时的男孩会如何表现呢?请齐读最后自然段。

  12、从这一段,我们体会到男孩这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分别说出“高兴”“决定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情感。并用“○”标出表示“高兴”的动词(读出“高兴”);用“△”标出“勇敢”的动词(读出“勇敢”。)注意结合情感,齐读最后一段。

  三、仿写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看到,要准确表达人物情感,在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动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结合段落分析)(尽力找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情并不总是一样的。(引导说出不同心情)

  3、请把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心情,写一段话来把它表达出来。(要求用上三个不同的动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三分钟)

  5、请几个学生读自己的作品。(先说说自己所写的段落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抓住动词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再读全文。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五、学习5、6、7自然段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多么勇敢、可爱的男孩呀!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六、小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七、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小男孩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2、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孩子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平分生命》,共同感受文中那份浓浓的兄妹情。

  2、板书课题:平分生命

  二、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词语(出示1)

  唯一      犹豫     颤抖     震撼   

  一瞬间    相依为命       郑重其事

  2、分自然段接读课文。

  (提示:男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交流。(指2、3名学生:勇敢、善良)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既然我们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勇敢的男孩,在妹妹患重病需要输血的危急时刻,当医生征求他能否为妹妹输血时,男孩却——引读

  出示2:

  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

  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意思?

  生:指拿不定主意。

  师:那他在犹豫什么?

  生:该不该为妹妹输血。(你的理解非常准确)

  师:男孩犹豫了一会儿,最后点了点头。你从“点了点头”又读懂了什么?

  生: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为妹妹输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真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呀!但是,当抽完血后,这个勇敢男孩又是怎样的表现呢?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1、朗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

  当抽血完毕后,男孩立刻停止了微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叔叔,我还能活多久?”

  4、指名读。(2名学生)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师:注意!是声音颤抖地问,谁再来读读?

  师:指2名学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颤抖)

  5、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引读

  师:从这“颤抖”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那他害怕什么呢?

  生:害怕自己死去。

  师:他还怕什么呢?

  生:害怕妹妹没人照顾。(你的理解真透彻)

  师:男孩只仅仅是害怕吗?

  生:还有担心。(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

  师: 来!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读这句话,再一次来感受小男孩的勇敢与善良。

  五、学习5、6、7自然段

  1、过渡:听了男孩的话,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

  师:“震撼”是什么意思?

  生:震惊,震动。

  师:文中指谁被震撼了

  生:医生。

  师:医生为什么被震撼了?

  生:因为男孩认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当他决定给妹妹输血的那一瞬间,他是下了死亡的决心,所以医生被男孩的勇气震撼了。

  2、当医生告诉男孩输血不会丢掉生命,男孩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6、7自然段,画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仔细品读,体会当时男孩说话时的心情变化并在旁边做批注。(出示)

  (1)默读课文。

  (2)交流。

  (3)出示:

  a、“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惊喜)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惊喜、高兴、快乐、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惊喜、高兴的心情再来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这句话,你还找出了哪些句子,来我们继续交流。

  b、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真的没事,就又一次伸出胳膊,挽起袖子,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请您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俩各活五十年。”(坚定)

  1、指名读。

  2、谁来说说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小男孩的的什么心情?

  生:高兴、激动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生:跳到、又蹦又跳、转了几圈、伸出、挽起、昂起。

  师:除了感受到高兴、激动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坚定决心。

  师:你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郑重其事。(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多么勇敢、可爱的男孩呀!让我们一齐带着高兴、激动的心情,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引读

  3、这么让人震撼的勇气,这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大家还想不想再读一遍呀!那让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好吗?(齐读旁白,老师读医生,李晓龙读男孩)

  过渡: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勇敢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妹妹。(板书)

  学到这,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男孩有这么大的勇气吗?生:亲情、兄妹情。

  六、小练笔

  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勇敢的男孩就站在我们的中间,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出示)

  出示:

  小练笔

  小男孩,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拿起你们的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七、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拥有与别人平分生命的精神,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板书设计:

  平分生命

  男孩 —— 亲情——妹妹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2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爸爸和妈妈,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照顾着妹妹,妹妹依靠着哥哥,过着艰难的生活。可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妹妹不幸染上重病,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流着眼泪对自己的哥哥说:“哥哥,我会死吗?哥哥我害怕。哥哥救救我,救救我……”医生对男孩说只有他的血才能救妹妹的性命,男孩并不知道输血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他非常的害怕,尽管如此,为了妹妹他还是选择了输血。输血时男孩始安静地躺在床上,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一个十岁的男孩,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选择了死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2、引出题目,齐读课题。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困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出示课件,说明带拼音的即生字,自由读生字。

  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重点指导“血”的发音,出示课件,展示带有不同读音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辨别。)

  ⑶齐读生字新词。

  3、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指导理解。重点板书以下词语:“颤抖”指导生字写法,理解词义;震撼、郑重其事)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评价读课文情况,给予鼓励。

  3、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男孩、勇敢、输血、妹妹)

  四、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学生画句子)

  2、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3、在交流前,教师提出,同学们发言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明确应该认真倾听,因为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4、交流第四段。

  ⑴重点理解“颤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体会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导学生读出男孩的害怕。

  ⑵理解“微笑”的含义:既然男孩害怕了,为什么对妹妹还微笑呢?(明确男孩微笑是为了不让妹妹担心,是爱妹妹的一种表现,板书“爱”)

  ⑶男孩非常害怕,但是在输血的时候他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读到这里,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⑷同学们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

  5、出示第五段《平分生命》

  ⑴谈谈“震撼”的意思

  ⑵这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学生练读。

  ⑶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

  ⑷教师情感谈话,范读。

  ⑸齐读这段,感情升华。

  6、交流第七段

  ⑴出示这段,讨论这段应该怎样读?

  ⑵“郑重其事”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⑶指导看图理解词语的方法。

  ⑷指导朗读,同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⑸指读。

  五、总结升华

  1、平分生命是什么意思?

  2、是呀,男孩这么勇敢输血给妹妹,还要给妹妹平分生命,这都是因为男孩对妹妹那种深深的爱(用心型图案连接板书)。

  3、齐读男孩最后说的那句话,再次感受男孩对妹妹的那份浓浓的爱。

平分生命教学设计 篇13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失去了爸爸和妈妈,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照顾着妹妹,妹妹依靠着哥哥,过着艰难的生活。可是,不幸却再次降临到他们身上,妹妹不幸染上重病,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流着眼泪对自己的哥哥说:“哥哥,我会死吗?哥哥我害怕。哥哥救救我,救救我……”医生对男孩说只有他的血才能救妹妹的性命,男孩并不知道输血是怎么回事,他以为输血就会失去生命,他非常的害怕,尽管如此,为了妹妹他还是选择了输血。输血时男孩始安静地躺在床上,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一个十岁的男孩,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选择了死亡,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

  2、引出题目,齐读课题。

  那么,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平分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地方随手画出来。(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困难,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出示课件,说明带拼音的即生字,自由读生字。

  ⑵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新词,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纠正读音。(重点指导“血”的发音,出示课件,展示带有不同读音的两个句子,指导学生辨别。)

  ⑶齐读生字新词。

  3、交流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随机指导理解。重点板书以下词语:“颤抖”指导生字写法,理解词义;震撼、郑重其事)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想想: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评价读课文情况,给予鼓励。

  3、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体会,教师相机板书:男孩、勇敢、输血、妹妹)

  四、精读悟情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学生画句子)

  2、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3、在交流前,教师提出,同学们发言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做?明确应该认真倾听,因为认真倾听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4、交流第四段。

  ⑴重点理解“颤抖”“立刻停止”“一动不动”,体会男孩害怕的心理,指导学生读出男孩的害怕。

  ⑵理解“微笑”的含义:既然男孩害怕了,为什么对妹妹还微笑呢?(明确男孩微笑是为了不让妹妹担心,是爱妹妹的一种表现,板书“爱”)

  ⑶男孩非常害怕,但是在输血的时候他始终微笑着看着妹妹,读到这里,你最想说点什么呢?

  ⑷同学们被男孩的勇敢打动了,那么当医生面对这个男孩的时候会怎样呢?

  5、出示第五段

  ⑴谈谈“震撼”的意思

  ⑵这一段我们该怎样读?学生练读。

  ⑶通过学生的评价,指导朗读。

  ⑷教师情感谈话,范读。

  ⑸齐读这段,感情升华。

  6、交流第七段

  ⑴出示这段,讨论这段应该怎样读?

  ⑵“郑重其事”什么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⑶指导看图理解词语的方法。

  ⑷指导朗读,同位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⑸指读。

  五、总结升华

  1、平分生命是什么意思?

  2、是呀,男孩这么勇敢输血给妹妹,还要给妹妹平分生命,这都是因为男孩对妹妹那种深深的爱(用心型图案连接板书)。

  3、齐读男孩最后说的那句话,再次感受男孩对妹妹的那份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