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顽”等生字,会写“切、岸”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顽皮、淘气。
3、学习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雾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雾、淘、顽”等生字,会写“切、岸”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顽皮、淘气。
2、教学难点:仿照课文会用“无论是……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雾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三、教学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认识“雾”字。
1、出示一些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景象。(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雾有关,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过渡:你认识“雾”字吗?怎么认识的?
2、认识生字“雾”,发现规律。
①出示雨字头的字,如“雪、霜、雹、雷、露、震、霖”学生认读。
②交流识记“雾”的方法。
A、通过加一加的方法:“雨+_=_”,和字理识字: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B、顺口溜:《遇“雨”歌》
山字遇雨“雪”花飘,包字遇雨下冰“雹”,
田字遇雨“雷”声吼,路字遇雨“露”水下,
相字遇雨变成“霜”,务字遇雨“雾”茫茫,
辰字遇雨“震”九州,林字遇雨甘“霖”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划分自然段,并圈出生字新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认准字音,思考:文中的雾是什么样的?
3、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字和词语。
4、生答雾是怎样的雾,全班交流后出示词语“淘气、顽皮”。
①学习生字“淘、顽”,读词语“淘气、顽皮”,说说自己的.发现,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一组近义词。
②读一读句子:他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5、理解内容。
①引导学生快速地读课文,找出雾说的话,用波浪线把句子画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句子并找学生上台写词语:大海、天空、海岸、自己。
②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拓展积累:海边、河边,书写“岸”。
③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没有太阳就是暗,有了太阳就是明。知道“暗”和“明”是一组反义词。
④学习生字“躲”。左右结构,形声字,从身(义符),朵(音符)声,指出“躲”和“藏”是近义词。指导学生通过读“藏”,感受雾淘气、顽皮的说话语气,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再读课文,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1、引导学生读读课文的第三至六自然段,想想雾把这么多东西都藏起来了,被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无论是大海,无论是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学习生字“论”。比较第一、第二两句话,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都有“无论是……还是……都……”。论,左右结构,言字旁,和说话有关。板书书写“论”。
②学习生字“街”。指名读词语卡“街道”。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的街道名称,帮助识记。
③学习生字“梁”。指名读词语卡“桥梁”,借助字源追溯学习。
④学习生字“切”。多音字,在课文中读四声,一切,代指所有的事物。板书书写“切”。
⑤指名读读第三个句子,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甚至”的意思,因为前面的房屋、街道、树木这些都很大,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无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有更进一步的意思。指名读,齐读。
3、小组合作说一说:
过渡:是啊,雾把一切都藏起来了,想一想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
①发挥想象,指名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示句式:雾来到___。无论是______,还是______,都看不见了。
②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4、小结设疑:雾最后把自己藏起来后,又会有哪些变化呢?下节课再来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1、本文是根据俄罗斯作家谢尔古年科夫《雾在哪里》改编的,读读原文吧!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岸”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2、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指导认识“雾”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语。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指导写字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朗读感悟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雾怎么样?(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1、自由读第2-4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新|课 |标|第 |一| 网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同桌互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雾来到岸边他又把什么藏起来了?齐读第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接着,他又把谁藏起来了?(自己)他可真是个淘气的孩子。练读7-9自然段,读出淘气。(指名读、赛读)讨论:雾哪里去了?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3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出示朗读要求):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②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标出自然段。
2.课文读完了,文中的生字宝宝你认识它们吗?我们来检查一下刚才的学习情况:闯关游戏——第一关:生字关(多媒体出示带拼音的生字)雾、淘、顽、于、岸、暗、街、梁、甚、至、躲、论、屋、久、散、步、消。
①找小老师领读、同桌互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男女pk读、开火车读,并扩词。
3.交流识字方法:这些生字,你是怎么认识、记住的?
(学生相互交流分析识字方法、生字字形等,师适当补充)
4.拦路虎已经解决了,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检查一下,(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同学都是小评委,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敏,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错地方,拿起笔做好标记。(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音并做点评:生评+师评)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读完课文,我们知道雾是一个的孩子?(淘气)随文识字:(淘,通过换偏旁“萄”认识“淘”)
(一)雾的淘气表现在哪里?请大家读课文的2-4自然段
1.雾来到了哪里?(海上)它把什么藏起来了?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1)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淘气、顽皮、傲娇……)从哪里看出来的?(预设:抓关键词:藏、于是、无论、还是、都)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要重读关键性词语。
谁再来读读雾说的话,带上自己的感受,注意雾说话的`语气(可爱的语气,调皮、傲娇的语气……)(师评: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淘……)
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雾的淘气。(师评:真是一群淘气的雾)
(2)雾把大海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通过图片来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雾这个淘气的孩子真的把大海藏了起来,听,他又开口说话了,指名读雾说的话,课件出示雾说的话。想象一下,假如你是雾,说这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得意洋洋、高兴……),请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读。(同学们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型词语,重读“连同、一起、无论、还是、都”等词语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雾的淘气),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连同”的意思。(“连同”是“一起、和”的意思。找学生带上动作演一演,师生评价)
出示图片,通过图片来加深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3)这雾还真是淘气,来到到海上,说把什么藏起来还真把什么藏起来。它把很多东西都藏了起来,被藏起来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4)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雾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了起来,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齐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这两个句子结构相同:都有雾把_____________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还是_______,都看不见了。(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三)学习第5-6自然段
1.过渡:雾除了飞到海上,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藏了起来,还到了哪里,把什么藏了起来,请同学们读5-6自然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雾把海岸藏起来之后的景色。
2.学生交流后出示第六自然段,并随文理解“一切”的意思:全部、都。
3.雾把海岸、城市藏起来之后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的图片,并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用上前面学习的句型:无论……还是……都……说一说。
3.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
雾来到校园,无论,还是,都看不见了。
雾来到马路,无论,还是,都看不见了。
(四)学习第7-10自然段
雾已经把大海、海岸连同城市全藏起来了,这个淘气的孩子现在该把谁藏起来呢?藏起来之后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读完后,学生自己总结,教师板书(雾把自己藏起来了,一切都出现了)
文中是怎么说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9自然段,继续训练“无论….还是…….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来到了,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最后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疑问随机问孩子“雾到哪里去了?”与开始的谜语导入相扣,让孩子明白“太阳一出雾就会慢慢散开,消失不见”。
四、主题整合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那么在你眼中雾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山雾》。
(出示课件)要求:
1.找出能体现雾淘气、顽皮的句子?
2.雾都去哪了,干了些什么?
五、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自己说一下。(认识了很多生字;知道雾是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太阳一出就会消失;雾很淘气……)
六、布置作业
把这个小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看谁能把雾的淘气讲出来。
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共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说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第二至七自然段写了雾依次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岸边等景物藏起的景象;第八至九自然段写雾把自己藏起,云开雾散,一切恢复原状的景象;第十自然段用设问句结束全文,显得神秘又回味无穷。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雾”等13个生字,会写“于”等8个生字,会写“无论、于是”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 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2.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图片演示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分案一:
《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色。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学生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雾在哪里》的想象充满童趣、语言生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要进一步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雾是孩子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能清楚的表达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9.雾在哪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雾”等6个生字,会写“于”等3个生字。
2.朗读课文,通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和顽皮。
3.学习课文1至4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随文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淘气顽皮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展开想象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
学法:
朗读法、练习法、想象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流程:
一、谜语激趣,板书课题
1.出示谜语,引出“雾”,想想雨字头的字还有谁?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片和雾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生字“雾”,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步学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雾孩子?
(1)生汇报,相机出示“淘气”和“顽皮”字卡,识记“淘”和“顽”。
(2)你还知道什么也是淘气顽皮的?
(3)这对词语是近义词。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用两个词语概括了雾的特点我从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雾孩子”入手,训练学生抓住文本信息能力。相机识字,理解词语,最后用词语练习说话。】
2.雾做了什么事呢?用“____”划出雾说的话。
(1)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板书:大海)
(2)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板书:天空 太阳)
(3)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板书:海岸)
出示海岸图片,拓展词语:河岸 岸边 湖岸(齐读两遍,加深记忆。)
(4)我要把自己藏起来。(板书:自己)
3.教师指着课件上出示的句子引读:雾啊,他可真是顽皮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最后还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三.朗读体会,感受情趣
1.品读第三自然段
(1)师朗读,学生思考:雾是怎么和大海玩的?
(2)指导朗读雾说的话,并及时评价。
(3)理解“于是”,识记“于”字。
(4)此时此刻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看不见了?哪些词语强调这些都看不见了?(板书:无论……还是……都……)
(5)读出这种什么都看不见的感觉来!评价:我的眼前是真是白茫茫一片啊!
2. 品读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雾又把什么藏起来了?
(2)学学雾的口气读这句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相机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雾的顽皮和本领大的感觉。)
(3)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结果怎样?齐读第三句话。
①“霎时”是什么意思?
②学习生字“暗”。
(4)什么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也看不见了?
(5)用上“无论……还是……都……”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的语气,体会他的淘气和顽皮。以读带讲,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景色的变化,感受雾景的朦胧之美。】
3.师生根据字体颜色合作朗读3.4自然段,发现规律。(课件显示3、4自然段内容,每一段的第一句用红色字,第二句用黑色字,第三句用蓝色字。师读红色句子,女生读黑色句子,男生读蓝色句子。)
4.雾还会来到哪里呢?出示图片,学着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淘气的雾去了哪里,把什么藏起来,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两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结合图片,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式说话,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大海
19. 雾在哪里 天空 太阳 无论……还……
淘气 顽皮 海岸 都……
雾在哪里教学设计 篇5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你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1、“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以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2、“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二)理解运用。
1、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要点。
2、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3、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4、理解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停顿与重点词句。
(2)组织学生讨论: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过渡: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生活动一: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____藏了起来。
2、师生活动二:雾真淘气,他把世间万物都藏了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划出。
3、师生活动三:雾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于是出现什么情况了?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藏了起来。于是,___________
四、说话练习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他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还是______,都______。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五、总结主题
1、这节课我们学了雾,知道了雾是个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2、在你的眼里,雾又是什么呢?你能说说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六、巩固练习
1、打开“阅读训练-《雾在哪里》”,一起来闯关吧!
2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