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教学设计

2023-08-03

《天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看到“路”字,你联想到什么?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

  一、课题入手,展开联想:

  1、板书“天路”,看到这个题目,你联想到什么?

  3、小结单元“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

  二、学习第一、二节,体会“盼”。

  1、听配乐示范读第1、2节,张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站在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家乡。)

  2、自读,画一画:你从哪儿看出了“盼”?(清晨、黄昏不仅仅是一天,而是说朝思暮想,日盼夜想。神鹰披着霞光飞过蓝天的形象,也表达这种盼望之情。)

  3、进而探究: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当我们走近它时,你会更加了解他们的期盼。(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图片)

  结合你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对西藏、对青藏高原的了解。(主要说说“世界屋脊”的高度,地理环境的恶劣。修铁路的种种困难。)

  4、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这样一个辽远的边疆地区,偏僻的雪域高原,修成一条铁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期盼啊!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将你们的期盼用声音表现出来。

  过渡语:前两个小节,同学们读出了一个“盼”字,老师觉得十分贴切,那么如果要将后三个小节也读成一个字,你觉得会是哪个字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节,理解“赞”(喜)

  1、学生自读3、4、5小节,在旁边标注一个字

  2、交流:喜、欢、暖、康……

  3、引读3—5节:不管是欢、是暖还是喜,这一切都是因为——青藏铁路修成了,从哪个词知道已经建成了呢?(看那)读——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4、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简介中的第一段,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5、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呢?(大致抓住:1、它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2、它在几乎不能修路的地方建成了,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6、这条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结合文本说:促进团结,带来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

  7、读简介最后一段,拓展说话:

  那是一条团结路,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路,

  8、课件展示青藏铁路图片,教师配乐激情朗诵:这就是绵延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它突破了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它离蓝天靠得最近,它使拉萨与北京的路途只在朝夕,让青藏高原的归途从此风雨无阻……

  9、配乐朗诵3、5小节后,教师小结:大家还读出了一个“赞”字。

  10、我们还应该赞美谁呢?

  11、学习简介第三段,结合多媒体了解这些“世界之最”

  12、出示青藏铁路工地上的一副对联,谈感受。

  四、音乐中升华情感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诗歌

  2、齐唱《天路》

  3、小结:让我们怀揣着天路带给我们的自豪,怀揣着对铁路建设者的由衷崇敬,将它们深深埋进我们的心窝,将来,这份情感会成为将来你们建设人生之路的不竭动力。

  五、布置作业

  1、登陆班级博客,自主阅读这首诗歌;

  2、跟帖,写写你的感受。

  3、也可以发布你写的小诗。

  [板书设计]

  天路

  盼———(欢)赞(喜)

  (暖)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课后反思

  《天路》这篇课文是新入选的篇目,文本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做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

  因此,这堂课上,我尝试着给学生提供解读文本所需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如补充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图片,青藏铁路的路线图,补充了几个“世界之最”的图片,这些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修建铁路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同时,我认为,孩子带来的资源才是最广阔的资源。搭建平台,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可以实现课堂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堂课上,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是查找了资料,也进行了有次序的归类,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有条不紊的、简洁明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在拓展文本上,我做了这两方面的尝试,效果是比较满意的,课堂效率也大大增强了。比较担心的是,我不知道有没有做到“文本拓展”不忘本,不知道有没有做到立足文本这个要求,不知道是否有“喧宾夺主”的现象。

《天路》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新课文,在互联网上都找不到本文的原文,教学设计网上也只能找到一篇,是第一次被北师大版教材录用。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屈塬作词、印青作曲、歌唱家韩红演唱的《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

  《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本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旨在让学生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修筑之艰难,理解解“天路”的真正含义。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路?

  生: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石子路、泥巴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天路在哪儿?”

  ……

  三、解决生字词:

  师:刚才孩子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孩子们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四、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孩子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五、触摸歌词

  1、指名读歌词的前三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作者的美好愿望?

  2、作者的家乡有什么特点?(课件:青藏高原的图片)

  3、带着虔诚指名读这三小节

  4、作者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个词语你知道的?

  5、指名读歌词后两小节。

  6、齐读歌词。

  六、老师小结

  从“盼望”到“看到”,中间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程老师将与你们一起在明天的课上去认识它的神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要想富,先修路。”西藏地处祖国的边疆,虽有青青的牧场,却被高高的山岗挡住了发展之路。藏族同胞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谁来虔诚地说一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那条铁路就是?(青藏铁路)它的通车日期是什么时候?(2006年7月1日)

  美梦成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开头的诗歌。女同学读歌词的前三节,男同学读歌词的后两节。

  二、教授新课

  (一)为什么称为天路

  1、青藏人民把青藏铁路比喻为一条神奇的“天路”(板书:天路),这里我们的问题产生了。指名提出问题。同学们,一谈到“天”,给你什么感觉?(板书高、长、难、美……)青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它一定具有与天相似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青藏铁路简介”部分,并结合前面的歌词思考: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体会到青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天路。请拿出你们的笔,写下你们的理解,做好阅读中的批注。

  2、写好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批注。我们要学会将自己的批注与同学交流,并及时修改补充。

  3、学生汇报“为什么称青藏铁路是‘天路’”老师总结。

  (板书:海拔之高、线路之长、修建之难、作用之大……)

  (1)海拔高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能体会到青藏铁路海拔高?指名读一读。

  (2)线路长

  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犹如一条巨龙。(课件:青藏铁路地图)

  (3)修建难

  你从哪里体会到修建青藏铁路很艰难?(课件:青藏的恶劣环境图片)

  指名读一读。再请一位同学带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青藏高原恶劣的地理环境。

  总结前面三点:谁能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4)意义美

  还有没有同学有更独道的理解?

  (因为青藏铁路修建的意义美——带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所以称它为天路。)

  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重大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这条铁路又被各族人民誉为什么路?(板书“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其实这条路不仅仅带来了藏族团结、发展、幸福,我们来看看图片,请你想想它还是一条什么路?请同学说一说并上黑板板书。

  (二)感受困难及精神

  过渡:这样的一条幸福路、团结路、发展路、亲情路、关爱路,是谁决策修建的呢?指名读一读该句子,我们还要感谢谁呢?文中哪儿写到了这些英雄们?指名读一读。他们是以什么样的精神修筑铁路的?(板书: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1、感受设计之艰难

  2、感受修建之艰难(修路图片)

  老师当筑路工人的亲人,与准备去筑路的工人——学生谈话。

  青藏修路的筑路工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仅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这条钢铁大动脉的修建,不仅如此,他们还创造了九个世界之最。(指名读文中“世界之最”)他们的那种挑战困难、勇创一流的精神更应该令我们学习。(板书:挑战困难、勇创一流)

  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再读第三自然段。

  (三)歌曲中升华感悟

  同学们,2001年春天,青藏铁路正在紧张地建设时,一位叫拉姆的藏族老阿妈激动地对正在采访的词曲作家屈塬、印青说:“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我们藏族人民修的天路!多少年来,我们西藏人民就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条路可以带我们走出贫穷,走出落后,走向富裕,走向北京。”老阿妈的一席话,让两位词曲作家心情非常激动。几天之后,经过几十次反复修改,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天路》很快就创作出来了,就是我们课文开头的那段。它的词作者:屈塬,曲作者:印青。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听完后,将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自由地说一说。

  老师引读整首歌词。

  (四)课堂小结

  三、作业:我是小小导游员,写好青藏铁路导游词

  五、拓展

  推荐阅读《詹天佑》

《天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示字旁和大字头。

  2、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天路”的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天路指哪条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2.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生字,圈一圈。

  3.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三、识字

  1、出示要认识的字词卡,学生齐读。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交流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难记的字。

  四、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学生认读。

  2、用这8个生字组词。

  3、学生分析只记生字的字形。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思考: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注意那一笔

  5、学生汇报,结合回答,电脑演示笔顺。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本课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会认读,会理解。

  二、熟读课文,准确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准确。

  2..检查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师:下面请孩子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有什么不同?

  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将铁路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孩子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1)生:我找到了第一小节的“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这崇山峻岭只有神鹰才能飞过,但青藏铁路修到了这;这天路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2)生:我找到了第二小节的“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

  师:是啊,这条青藏铁路就犹如一条巨龙,突破重重困难,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来到了青藏高原。(师一边描述一边播放图片)这条路神奇吗?

  (3)孩子们,还有那一小节和这个小节相似?(第四小节)

  师:你认为这两个相似的小节所表达的藏族人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盼望”一个是“看那”。

  师:你很会读书,体会得很细致。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盼望的心情,以及修通铁路之后欣喜的心情吗?(能)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生:因为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师:你说得真好,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播放图片。“孩子们,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孩子们,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

《天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看到“路”字,你联想到什么?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

  一、课题入手,展开联想:

  1、板书“天路”,看到这个题目,你联想到什么?

  3、小结单元“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

  二、学习第一、二节,体会“盼”。

  1、示范读第1、2节,张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站在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家乡。)

  2、自读,画一画:你从哪儿看出了“盼”?(清晨、黄昏不仅仅是一天,而是说朝思暮想,日盼夜想。神鹰披着霞光飞过蓝天的形象,也表达这种盼望之情。)

  3、进而探究: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当我们走近它时,你会更加了解他们的期盼。(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图片)

  结合你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对西藏、对青藏高原的了解。(主要说说“世界屋脊”的高度,地理环境的恶劣。修铁路的种种困难。)

  4、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这样一个辽远的边疆地区,偏僻的雪域高原,修成一条铁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期盼啊!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将你们的期盼用声音表现出来。

  过渡语:前两个小节,同学们读出了一个“盼”字,老师觉得十分贴切,那么如果要将后三个小节也读成一个字,你觉得会是哪个字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节,理解“赞”(喜)

  1、学生自读3、4、5小节,在旁边标注一个字

  2、交流:喜、欢 、暖、康……

  3、引读3—5节:不管是欢、是暖还是喜,这一切都是因为——青藏铁路修成了,从哪个词知道已经建成了呢?(看那)读——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4、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简介中的第一段,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5、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呢?(大致抓住:1、它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2、它在几乎不能修路的地方建成了,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6、这条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结合文本说:促进团结,带来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

  7、读简介最后一段,拓展说话:

  那是一条团结路,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       路,

  。

  8、课件展示青藏铁路图片,教师配乐激情朗诵:这就是绵延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它突破了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它离蓝天靠得最近,它使拉萨与北京的路途只在朝夕,让青藏高原的归途从此风雨无阻……

  9、配乐朗诵3、5小节后,教师小结:大家还读出了一个“赞”字。

  10、我们还应该赞美谁呢?

  11、学习简介第三段,结合多媒体了解这些“世界之最”

  12、出示青藏铁路工地上的一副对联,谈感受。

  四、音乐中升华情感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诗歌

  2、齐唱《天路》

  3、小结:让我们怀揣着天路带给我们的自豪,怀揣着对铁路建设者的由衷崇敬,将它们深深埋进我们的心窝,将来,这份情感会成为将来你们建设人生之路的不竭动力。

  [板书设计]

  天路

  盼    ———     (欢)赞(喜)

  (暖)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天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青藏铁路修建的艰难以及修建成功的重大意义,体会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之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之情以及青藏铁路修建成功的重大意义。

  2. 学习设计者和施工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歌曲:《天路》,青藏高原的风景图片,修建青藏铁路的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欣赏视频,说说你看懂了些什么。(课件播放)

  2.认识天路:欣赏青藏铁路的图片,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铁路。(课件出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1.尽情的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雪域   缺氧    奔赴   誉为   阻碍   迁徙

  崇山峻岭   翻山越岭   开拓进取   欢聚一堂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彻”(课件出示生字)

  三.潜心品文

  (一)品读歌词

  1.欣赏歌曲《天路》(课件播放)

  2.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天路》,听出来它唱的是什么了吗?

  3.品味歌词,说说你从歌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你从哪知道的?

  4.,从盼望修路到愿望实现,藏族人民感受到了吉祥,安康和幸福,让我们一起幸福的读一读歌词,注意读出歌词的节奏美。

  (二)学习课文部分

  1.指名4位同学读课文简介部分,要求:声音洪亮,准确流利.其他同学边听边把每一段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找出来,用“--”画出来。

  2.第一段中你画出的是哪个句子?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齐读这个句子,注意读好老师用红色表示的这四个动词。这是一个比喻句,你能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了吗?

  从这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把青藏铁路的壮观气势读出来吗?(指导朗读)从这个比喻句中,我们也知道了青藏铁路被人们称作天路的原因,谁能说一说?(青藏高原海拔高,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上修建的铁路由于海拔高,线路长,因此,人们惊叹的称它为的天路。)

  观看课件感受青藏铁路穿山越岭的壮观气势。(课件出示)

  3如此壮观的天路,在修建的过程中一定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并试着自己概括出来吗?

  4.的确,在青藏高原修建铁路,这项工程任务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退缩了吗?(没有) 你从哪知道的?能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吗?(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

  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想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想到了全国人民的信任,更想到了西藏人民的殷切盼望。因此,他们心中坚定着一个信念: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前半部分要读的再坚定一些)我们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挑战困难,以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克服困难,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这部分要读的再自豪一些)全班起立齐读第三段。

  你能自豪地把这些“世界之最”介绍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吗?(出示课件,学生上台介绍)

  5.青藏铁路的建成,沟通了西藏,青海和内地的联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此时西藏人民心情怎样?全国上下又是怎样的一幅欢庆场面呢?

  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来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课件播放视频)能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场面吗?

  青藏铁路的建成到底有哪些重大意义呢?

  因此,这条路还能叫什么路?请同学们一起大声的说出来(教师相机板书)

  请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

  1.青藏铁路犹如一条巨龙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上,为藏族人民带来了吉祥,安康,富裕和幸福,被人民誉为天路。除了海拔高,线路长,还因为这是一条通向富裕,通向文明,通向天堂的路。

  假设你们都是可爱的藏族小朋友,当你们得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好消息后,最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教师采访)

  2.想不想用歌声来表达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踏上神奇的天路,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播放歌曲,出示青藏高原风景图)

  板书设计  

  盼望修路

  天路面对困难      团结路

  世界之最      发展路

  重大意义      幸福路

《天路》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第一部分为《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含义。感受天路修建之难,意义之大。

  3、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听、看、读、唱,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手中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欣赏视频《火车带我去拉萨》

  2、由课前活动引入课题-----天路。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她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国盐湖沼泽,奔腾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的称它为“天路”。

  二、课题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鼓励提问题的学生。

  三、展示资料,引导整理资料,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2、引导整理手中的资料。

  一类是: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课件出示有关恶劣环境词语)

  一类是:青藏铁路世界之最。(课件出示)

  四、结合资料及简介理解“天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简介部分,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青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圈一圈、画一画,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回报

  3、教师相机总结。

  青藏铁路海拔之高、线路之长、修建之难、作用之大……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   (ppt课件,感受天路)

  4、说话练习:理解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谁能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其为“天路”呢?。

  五、品读歌词。

  1、听录音范读,感知十个情感

  2、指名读歌词1、2节,说一说这两个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盼)

  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感情朗读1、2小节,读出期盼之情。

  5、带着虔诚指名读这3、4、5小节。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6、 体会意义之大 。欣赏图片体会藏族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

  7、感情朗读,读出赞美欢欣鼓舞的心情

  拓展: 请你想想它还是一条什么路?

  8、感情朗读全文。(范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

  六、总结全文。

  七、升华感情,欣赏《天路》mtv,师生唱

  板书设计:

  盼

  天路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赞

《天路》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第一部分为《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修筑之艰难,理解解“天路”的真正含义。感悟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教学重点

  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具准备

  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设疑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路?

  生:水泥路、柏油路、高速公路、石子路、泥巴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识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放手让学生自主质疑,教师随机梳理归纳出学习本篇课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

  生:“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三、解决生字词:初读感知

  1、自读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朗读课文,完成自读提示。

  3、解决字词障碍

  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

  小黑板出示:

  雪域、横贯、崇山峻岭、氧气、奔赴、誉为、沼泽

  B、注意区分下列形近字

  冈—岗漫—慢岭—玲泽—择碍——得彻—砌

  C、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读通课文

  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达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四、初读课文:

  1、指名读歌词的前三节,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谁来说一说作者的美好愿望?

  2、作者的家乡有什么特点?(课件:青藏高原的图片)

  3、带着虔诚指名读这三小节

  4、作者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个词语你知道的?

  5、指名读歌词后两小节。

  6、齐读歌词。

  五、老师小结

  从“盼望”到“看到”,中间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老师将与你们一起在明天的课上去认识它的神奇。

《天路》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看到“路”字,你联想到什么?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

  一、课题入手,展开联想:

  1、板书“天路”,看到这个题目,你联想到什么?

  3、小结单元“金钥匙”:很多课文的题目很精彩,不但简洁、鲜明,而且能启发读者联想到很多事情。

  二、学习第一、二节,体会“盼”。

  1、听配乐示范读第1、2节,张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个小女孩站在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家乡。)

  2、自读,画一画:你从哪儿看出了“盼”?(清晨、黄昏不仅仅是一天,而是说朝思暮想,日盼夜想。神鹰披着霞光飞过蓝天的形象,也表达这种盼望之情。)

  3、进而探究: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当我们走近它时,你会更加了解他们的期盼。(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的图片)

  结合你查找的资料,说说你对西藏、对青藏高原的了解。(主要说说“世界屋脊”的高度,地理环境的恶劣。修铁路的种种困难。)

  4、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这样一个辽远的边疆地区,偏僻的雪域高原,修成一条铁路,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大的期盼啊!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将你们的期盼用声音表现出来。

  过渡语:前两个小节,同学们读出了一个“盼”字,老师觉得十分贴切,那么如果要将后三个小节也读成一个字,你觉得会是哪个字呢?

  三、学习第三、四、五节,理解“赞”(喜)

  1、学生自读3、4、5小节,在旁边标注一个字

  2、交流:喜、欢 、暖、康……

  3、引读3—5节:不管是欢、是暖还是喜,这一切都是因为——青藏铁路修成了,从哪个词知道已经建成了呢?(看那)读——那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4、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简介中的第一段,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5、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呢?(大致抓住:1、它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2、它在几乎不能修路的地方建成了,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6、这条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结合文本说:促进团结,带来经济繁荣、促进社会发展……)

  7、读简介最后一段,拓展说话:

  那是一条团结路,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那是一条       路,

  。

  8、课件展示青藏铁路图片,教师配乐激情朗诵:这就是绵延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它突破了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它离蓝天靠得最近,它使拉萨与北京的路途只在朝夕,让青藏高原的归途从此风雨无阻……

  9、配乐朗诵3、5小节后,教师小结:大家还读出了一个“赞”字。

  10、我们还应该赞美谁呢?

  11、学习简介第三段,结合多媒体了解这些“世界之最”

  12、出示青藏铁路工地上的一副对联,谈感受。

  四、音乐中升华情感

  1、配乐分角色朗读诗歌

  2、齐唱《天路》

  3、小结:让我们怀揣着天路带给我们的自豪,怀揣着对铁路建设者的由衷崇敬,将它们深深埋进我们的心窝,将来,这份情感会成为将来你们建设人生之路的不竭动力。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青藏铁路礼赞》

  1、登陆班级博客,自主阅读这首诗歌;

  2、跟帖,写写你的感受。

  3、也可以发布你写的小诗。

  [板书设计]

  天路

  盼    ———     (欢)赞(喜)

  (暖)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课后反思

  《天路》这篇课文是新入选的篇目,文本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做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

  因此,这堂课上,我尝试着给学生提供解读文本所需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如补充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图片,青藏铁路的路线图,补充了几个“世界之最”的图片,这些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修建铁路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同时,我认为,孩子带来的资源才是最广阔的资源。搭建平台,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可以实现课堂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堂课上,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是查找了资料,也进行了有次序的归类,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有条不紊的、简洁明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在拓展文本上,我做了这两方面的尝试,效果是比较满意的,课堂效率也大大增强了。比较担心的是,我不知道有没有做到“文本拓展”不忘本,不知道有没有做到立足文本这个要求,不知道是否有“喧宾夺主”的现象。

《天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示字旁和大字头。

  2、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天路”的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天路指哪条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2.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生字,圈一圈。

  3.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三、识字

  1、出示要认识的字词卡,学生齐读。

  2、小组合作,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字形。

  3、交流汇报识字方法。

  4、教师指导难记的字。

  四、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学生认读。

  2、用这8个生字组词。

  3、学生分析只记生字的字形。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思考:要写好这些字,应该注意那一笔

  5、学生汇报,结合回答,电脑演示笔顺。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本课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会认读,会理解。

  二、熟读课文,准确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准确。

  2..检查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师:下面请孩子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有什么不同?

  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将铁路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孩子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1)生:我找到了第一小节的“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这崇山峻岭只有神鹰才能飞过,但青藏铁路修到了这;这天路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2)生:我找到了第二小节的“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

  师:是啊,这条青藏铁路就犹如一条巨龙,突破重重困难,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来到了青藏高原。(师一边描述一边播放图片)这条路神奇吗?

  (3)孩子们,还有那一小节和这个小节相似?(第四小节)

  师:你认为这两个相似的小节所表达的藏族人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盼望”一个是“看那”。

  师:你很会读书,体会得很细致。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盼望的心情,以及修通铁路之后欣喜的心情吗?(能)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生:因为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的交流和友谊,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师:你说得真好,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播放图片。“孩子们,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孩子们,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

  板书设计:神奇——天路——天堂

《天路》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

  3、通过学习,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天路”的含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关于青藏铁路的资料。

  2、教师准备小黑板和多媒体资料。

  课时设计: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通过听、读、悟、唱四个方面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动手搜集到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深刻感悟建成青藏铁路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让动听的歌、感人的故事和孩子们快乐的歌唱把这首诗歌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观看多媒体资料

  2、观看后谈感受

  二、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全诗

  三、悟课文:

  1、师问:你知道当时工人们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修建铁路的吗?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并感悟到当时环境的恶劣,修建的艰难。)

  2、指明读2、3小节谈感想

  1)生勾画出如果铁路修到我家乡,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教师导读,生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会带来的变化

  3)从重点词“盼望”中感悟人们对铁路的渴望

  3、师汇报搜集的资料,并用一个老兵的故事感染孩子们的心灵

  4、男女生对比读第2和第4自然段,体会人们实现愿望的心情

  5、师加感叹词“啊”,生齐读第5小节。让学生体会铁路修到我家乡,人们的激动与开心。

  四、观看多媒体并齐唱《天路》

  五、拓展:由“陆路、水路、航路、商路”联想到知识的道路,祝福孩子们在“通往知识的天路”上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盼望

  天路   看 —— 欢聚一堂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人间天堂

《天路》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字11个,写字8个,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师板书“天路”)

  二、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多了简介。)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解决生字词: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

  五、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生畅所欲言,并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嗅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xx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为什么?(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师:为什么藏族人民要这样称呼青藏铁路?

  师这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师播放图片。“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5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总结: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板书设计:

  神奇——天路——天堂

《天路》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第八册教材第10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与其它文章不同,第一部分为《天路》歌词,第二部分为“[青藏铁路简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青藏铁路。《天路》介绍了青藏铁路称为天路的原因。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含义。感受天路修建之难,意义之大。

  3、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青藏铁路简介》理解“天路”的含义,了解青藏铁路建成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及课外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设计理念:

  通过听、看、读、唱,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使孩子们将自己手中的资料融入到文本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青藏铁路建成后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欣赏视频《火车带我去拉萨》

  2、由课前活动引入课题—————天路。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认识这条与众不同的路,她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国盐湖沼泽,奔腾在茫茫的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的称它为“天路”。

  二、课题质疑:

  1、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2、鼓励提问题的学生。

  三、展示资料,引导整理资料,进行学法指导。

  1、学生展示收集资料。

  2、引导整理手中的资料。

  一类是: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课件出示有关恶劣环境词语)

  一类是:青藏铁路世界之最。(课件出示)

  四、结合资料及简介理解“天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简介部分,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青藏铁路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圈一圈、画一画,在书中做批注。

  2、学生回报

  3、教师相机总结。

  青藏铁路海拔之高、线路之长、修建之难、作用之大……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PPT课件,感受天路)

  4、说话练习:理解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

  谁能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其为“天路”呢?。

  五、品读歌词。

  1、听录音范读,感知十个情感

  2、指名读歌词1、2节,说一说这两个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盼)

  3、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4、感情朗读1、2小节,读出期盼之情。

  5、带着虔诚指名读这3、4、5小节。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

  6、体会意义之大。欣赏图片体会藏族人民欢欣鼓舞的心情

  7、感情朗读,读出赞美欢欣鼓舞的心情

  拓展:请你想想它还是一条什么路?

  8、感情朗读全文。(范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

  六、总结全文。

  七、升华感情,欣赏《天路》mtv,师生唱

  板书设计:

  盼

  天路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