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活动2》教学设计

2023-07-30

湘教版《语文活动2》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要求

  1.练习写好带有“页字旁”的生字。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四字词语,并能灵活、准确的运用。

  3.了解对话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对子歌,感受其中的声律之美。

  5.通过漫游寓言世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培养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对子歌。

  2.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寓言书籍。

  四、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练习写带有“页字旁”的字。

  (1)出示两组汉字,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的特点了吗?(两组字都带“页字旁”,都是左右结构)

  (2)你能读懂它们,并用它们各组几个词语吗?(同桌互读、互说)

  (3)观察他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第二组字左右约等宽。“页”字最后一笔是点,要写得稍长一点)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写完后互相评价交流:字是否写得正确、匀称、美观。

  2.我能填。

  (1)出示:披头散发垂头丧气撒腿就跑

  又蹦又跳筋疲力尽浓眉大眼

  (2)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3)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懂的词语。

  (4)按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进行分类,并说说这样分类的理由。

  (5)尝试运用: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6)交流汇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我能写。

  (1)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这组对话,整体感知有关对话提示语的位置的三种不同句式。

  (2)看一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看三句话中说话人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又有什么变化?

  (第一句话说话人在后,“说”字后面是句号;第二句话说话人在前,“说”字后面是冒号;第三句说话人在中间,“说”字后面是逗号)

  (3)填一填: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练习。

  (4)练一练:小组合作练写这三种不同句式,看哪一组写得好。

  第二课

  一、教学要求

  1.练习写好带有“页字旁”的生字。

  2.积累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四字词语,并能灵活、准确的运用。

  3.了解对话提示语的不同位置以及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并尝试运用。

  4.朗读背诵对子歌,感受其中的'声律之美。

  5.通过漫游寓言世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培养正确、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收集对子歌。

  2.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寓言书籍。

  四、教学过程

  (一)百宝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指名回答)寓言往往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寓言王国,感受寓言故事的无穷魅力。

  2.回顾已学过的寓言故事。

  3.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收集到的寓言故事,可以是讲,也可以是演,还可以是画……

  4.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5.师生评价,评出最佳表演者。

湘教版《语文活动2》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写好带火字旁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初步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美观地写好汉字。

  难点:培养正确、流利运用语言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收集爱国名言。

  教学过程

  一、万花筒

  1、学生自读,观察并说说生字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同桌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我能写

  1、先读句子,齐读,指名读。

  2、讲一讲这两个句子中的意思。

  3、试着写句子,注意把“微笑”放在不同地地方。

  三、我能读

  1、读这段话,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简要地说说这段话写的是什么。

  3、配乐朗读。

  四、百宝箱

  1、自由读列出的诗句。

  2、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学生自由地背背诗句,可以互相检查。

  4、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诵。

  5、你还记得哪些表现人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背。

  五、大舞台

  1、引导学生图书、网络收集反映风土人情的地名资料。

  2、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

  3、说说这些地名的来历,看谁说得好。

  4、准备开“可爱的家乡”资料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