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耕、翼”等4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认读字词。
(1)同学们,寓言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用简练的语句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能从《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学习课文,找一找答案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
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文言文寓言,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守株待兔的。
(3)板书课题。
(4)提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师随机正音。
预设: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
3.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后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第二课时
1.理解句意,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再读课文。
(2)在读文的过程中,你能读懂哪个问题?出示:谁在等兔子;为什么守着树桩等兔子,等到了吗?
2.学习第一句。
(1)谁在等兔子?
(2)这个宋国人是干什么的`?
3.学习第二句。
(1)图中除了有农夫还有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学习第三句。
(1)这只又肥又大的兔子,为什么会被农夫得到?
(2)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桩上?
(3)强调“颈”字读音。
(4)从哪个字你知道,兔子跑得快?
5.学习第四句。
(1)白白捡到又肥又大的兔子后,农夫是怎么做的呢?
(2)“耒”字教学,出示“耒”的图片,上面有把手,下面有犁头,是翻土用的农具,想一想,你认识的字中哪个是以“耒”做偏旁。
(3)“耒”的字意已经了解了,“释其耒”呢?原文中是怎么说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带着你的感受读出来。
(5)出示断句: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6.学习第五句。
(1)他一直这样等,有什么收获吗?
(2)课文中怎么说的?
7.疏通课文。
(1)让我们把这几句话送回到原文中,好好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出节奏感。
8.小结。
这篇文言文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对语句进行理解,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串起整个故事,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读中感悟,对寓意也有了清楚的认识。
小学语文二年级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2
寓言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以人文教化为价值去向,以从文本中获得人文内涵为核心目标。本则设计旨在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注意从语言文字入手,加强基础训练,让学生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人文性与工具性同生同构,相得益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守株待兔、乐滋滋、窜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揠苗助长》,引出课题。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寓言两则中的《揠苗助长》。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学写“守”,读字、读题。
3、看图释题。(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种田人并板书)看图想一想:他在干什么?“株”在这儿就是“树桩”的意思。出示词语,读一读。“待”就是“等”。连起来指名说意思:守着桩子等兔子。)
(师:种田人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又怎样呢?这个故事就在课本的123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学字词。
(1)出示词语:“窜出来、撞死、从此、锄头”指名读词,正音。(重点纠正“窜出来”轻声读法;出示锄头的图片,问:这个字为什么是金字旁?农民伯伯可以用锄头干什么?)
(2)去掉拼音读;按平翘舌音分类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读通,渗透段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努力,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呀?)
三、读文探疑,意文兼得。
(一)研读“为什么等”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谁能用自己记的话来说说?(指名说,并板书“白捡”)追问:什么是“白捡”?
3、这是文中的原话,(出示“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那该多好啊。”)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看看什么是“白捡”。
A、联系上下文——没花一点儿力气。(字变色)
B、师:种田人没花一点儿力气就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心情怎样?
C、读懂希望每天“白捡”的心理。(师:乐在心里…乐在脸上…乐在眼睛里了)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3、师:想得真美呀!这么美的想法可能实现吗?不能。对,不能,因为这只兔子的死是偶然发生的事。
4、快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兔子的死是偶然的。
(理解“窜出来”,相机指导朗读。)
(师:种田人因为一次偶然的“白捡”就在那守株待兔。他是怎么等的呢?答案在哪儿呢?出示第三自然段。)
(二)研读“怎么等”
“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强调“整天”;理解“从此”)
2、引读:早晨起来,别的农民都在锄草,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快到中午了,别的农民都在给地施肥,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傍晚,别的农民都在给地浇水,他却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就这样,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三)研读“守的结果”
1、师:他等了一天又一天,他等来了什么?(野草,庄稼全无,人们的嘲笑,家人的埋怨。)板书“一无所得”(出示结果,读)
(四)明白寓意
1、假如你从他身边走过,你会对他说什么?
2、小结寓意: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读)
四、回顾全文并拓展:
1、师生合作读整篇课文。(故事学完了,道理也明白了。老师还把这则预言改成了一首儿歌。)
2、出示儿歌,自己读一读;一起拍手读一读。
“兔子受惊四处窜,撞到树桩把命丢。种田农夫侥幸捡,心里乐呀乐开怀。从此锄头扔一边,田里庄稼不照管。守株待兔人人笑,一代一代把人劝。”
五、复习巩固,书写汉字。
1、书写“守、桩、此、丢、肥”。
读帖:学生自己观察各个生字。
临摹:教师示范“守、此”,学生临摹。
2、展示: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评点。
3、评价:自评;互评。
六、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推荐阅读《中国寓言故事》
小学语文二年级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认读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理解寓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必须给你们讲过不少的寓言故事吧,寓言故事短但搞笑,都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看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质疑。
3、教师小结,归纳问题(谁?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二、自渎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学生自渎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次。
2、大家一齐读课文。
3、学生读文,找出要求认读的生字。
4、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生字。
5、学生用生字词组词说句。
6、再读课文,再读文中巩固绳子的认读,整体感知。
7、指名反馈:这则寓言讲谁的一个什么故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寓意
1、引导学生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资料。
2、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夫守在树桩旁,心理想写什么?
3、这个农夫为什么要坐着等兔子撞到树桩上来呢?
4、讨论:种田人的梦想能实现吗?为什么?
5、群众反馈:教师小结寓意:野兔是不会常常撞死在树桩的,上次是偶然,我们怎样能把偶然当必然呢?农夫怀着这种侥幸的.心理在那等呀等,等到的结果是什么呢?
6、如果一天,你经过那里,你会怎样劝他?
7、教师小节:我们可不能象农夫那样,将偶然的事当成经常发生的事,总是梦想着不劳而获。
四、朗读课文,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巩固复习,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拓展延伸,讲故事
1、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你们读了寓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2、说一说身边存在的这种现象,发表自我的意见。
3、拿出收集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
4、讲故事,说说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启发学生观察,说说你的发现。
3、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小学语文二年级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存在侥幸地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存在侥幸的心理。
2、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每个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学会生字。
2、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守株待兔》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大家边听边看边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释题。
(1)。揭示课题,正音。
(2)释题:问:“株”是什么意思?守株呢?待兔又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
4、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段落序号。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意
1、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边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给大家听。(板书:捡到兔子)
(3)出示生字“窜”“撞”,理解意思。(窜—乱跑;撞—碰)
(4)他捡到野兔后,心里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多好啊),齐读。
他这样想可能吗?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有感情地读句子,指名读、齐读第1、2自然段。
2、学习第自然3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个人后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板书:整天坐守庄稼全完了
(2)齐读第3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这样做对不对?错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总结寓意。(注意语言要浅显易懂)
(4)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举例说说。
(4)老师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西,我们不应该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5)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要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带着问题自主地大声读书,争当读书小能手。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动下自主地投入学习,读书、写字。】
三、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出示要求写的5个字,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提出书写应注意什么问题。
3、指导写字。
4、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想想”。
四、拓展活动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请他们讲一个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