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2023-11-19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1

  《景阳冈》一课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接着抓住导语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一、学习具体妙学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形象。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划出武松打虎的动作,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闪”、“揪”、“按”……等动词。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二、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落在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品读课文,边读边写批注,体会人物性格。学生找到了很多有关武松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通过全班交流,集体讲读这些句子,学生对武松的性格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2

  《景阳冈》是人教版小语第十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武松打虎经过,表现了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在教学“武松喝酒”这一部分,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如写他在酒店里喝了三碗酒以后,店家劝他不要再喝了,武松一个劲地说:“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根本不相信“三碗不过冈”的警告,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研读,角色对读,情景表演等形式表现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的重点是“武松打虎”,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扑、掀、剪”三招,武松则避其锋芒,以三“闪”应之。这三“闪”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闪”的字意,再与“躲”进行比较,体会“闪”字之妙,最后从武松只闪不攻自然体会出武松的沉着机智。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如“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通过一默读、二对读,激发想象的方法理解过程。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3

  第二教时从抓人物的动作入手,研读打虎这一部分。本打算在五一长假前上的,后因身体欠佳推迟到了今天才开出这一次学校的教研活动。说实在的,那次备完课后也没再做太多的思考,只希望把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多呈现一份精彩。昨晚躺下后却不自觉地思虑起来,以至于过了十二点还毫无睡意,于是把想到的即兴记了几字,凌晨1点多终于进入梦乡。

  早上起来第一庆幸身体没出问题,匆匆到学校后知道自己一定还是会丢三落四,我把讲台桌和教案都移到了一边,只想投入地和孩子一起学习。课毕后,总觉得打虎只打了个不死,自己的激情与调控力还难以把打虎推向高潮,尤其是后半部分生怕时间耽误有点蜻蜓点水了,学生读得不到位,演得不出力,讲得更是胆怯,动的课堂没有动出效果来,很是遗憾!细细回顾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与改进——

  1.教师自身不够“虎”,如果定身量做的话,这类课文一定不适合自己如此纤细柔弱之辈。然而我想教材容不得自己随意挑选,反正是学校里的教研活动挑战一下也好,所以也就这么打一回了。一开课就进入了一种常态,把事先想好的激励动作与语言也忘了;想在课中唱上一句“该出手时就出手”调解氛围的,终究也没喊出来;研读后安排整理整个打虎过程时想让最洪亮的那个同学来好好读一读,她坐在最后又让她失去了一次表演的机会……最终还是源于“武松与老虎”的形象在我心中都只是半成品,还没有完全整个的活灵活现地跳出来。教师的“导”得欠虎,学生也学得不够虎吧!

  2.学生不敢“虎”一把。平时在课堂上敢于积极举手参与热烈讨论的,敢于擦拳磨掌显显身手的孩子就很少,坐上几个听课老师就更加拘谨了,害羞了,这也似乎成了高年级孩子的一种通病。班上女孩27个,男孩18个,本来就阴盛阳衰,女孩温柔,男孩更缺乏虎气,再加我这么一位温柔型的教师,哎,老虎攻击都不知道闪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吧,想要“虎”一点的课堂非临时抱佛脚可得!

  3.简单的语文总不简单。昨又读了于永正老师的《简简单单教语文》,他把语文课堂归结为读与写两个字。我也想让孩子喜欢读这个武松打虎的故事,喜欢读《水浒》,喜欢读名著。但受多年的教学改革的浪潮袭击,反而越来越简单不了,光读不练行吗?光说不写行吗?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能丢吗?而今还说“语文”不仅仅是语言与文字,更是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艺,语言与文化……上课前还有点虎劲的话,上课后剩下的实在是害怕与凉意,就如同生宝宝时的心情一样,当医生的手术刀下来的时候什么都豁出去了,娃娃出来了又那么担心大家品头论足,何况也许是个畸形婴儿呢?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4

  《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写的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文章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抓人物动作,见特点。

  打虎中的精彩动词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这些动词既善于变化,又贴切自然。将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动词中,是作者的精妙所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首先我请学生读一读片段,找一找表现武松动作的词语,把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勾画下来,再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能够看出武松什么样的特点,把你对词语的感受写在片段旁,做一个眉批。力量超人。“揪、按、提、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感悟武松的英勇、机敏。

  同时,我让学生找出老虎的动作,然后提问老虎进攻使出了哪“三招”?学生找出动词为“一扑、一掀、一剪”,武松则避其锋芒,只“闪、躲”应之。这“闪、躲”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因此写老虎的凶猛,是为了衬托武松的武艺高强,沉着冷静。

  2、教学收获(思得)

  (1)品味“闪”“躲”。

  “闪”和“躲”的意思相近,但内涵有些不同。“闪”是闪避,即迅速侧转身子躲避,它表现了武松动作敏捷、武艺高强。武松在遭到老虎的突然袭击,“闪”是本能反应,说明武松动作之敏捷;“躲”是躲避,指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躲”是有意为之。闪和躲,同时说明了武松既有优秀的本能又有沉着冷静和勇敢无畏的性格。

  3、不足之处(思失)

  为了使导入课文更有效,我在课文开头时,播放《好汉歌》,引导学生学唱。可是,由于对这首歌不是很了解,我自己没有带领学生学唱,没有放开,学生的情绪也没有完全调动起来,今后要善于突破自我。

  4、改进措施(思改)

  结合新时代,注入新元素。

  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按部就班地教学会使学生产生阅读厌烦情绪。在以后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新时代,注入新元素,采用“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武松的事迹、特点、专长,让这项活动贯串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地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利用幻灯片、视频、录音等信息技术的功能围绕武松打虎的前因后果,层层渗透、步步渲染,优势调控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路更宽阔,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对文本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和精妙的设计。讲课伊始,我以涵盖打虎事件的快板导入新课,孩子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名著、亲近武松。接着用丰富恰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四个场面的教学:喝酒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引导学生分角色多形式朗读,并适时加上动作、表情,以此融入文本;上冈抓住人物心理活动,要求学生划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逐一分析体会;打虎场面通过默读、对读、范读、激发想象、品悟动词、播放视频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打虎过程;下冈抓住“挨”字让学生懂得打虎的不易。整个学习环节清晰明确、环环相扣、反复推进,武松勇猛无畏、机智勇敢的高大形象深深根植在了学生心中,学生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避免繁琐的分析,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紧紧围绕“朗读”这个中心,让学生不断读,反复读,相机指引学生有感情读,有所感悟去读,读文中人物精妙的语言,读武松忐忑、犹豫的心理活动,读打虎场面的惊险,以读为起点,以读为归宿,从而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体会人物的鲜活形象,感受名著的独特魅力。

  每篇课文都是学习习作的范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十分重要。我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作者运用语言、心理、动作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并设计了多处说写小练笔。例如:武松喝酒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此练笔旨在让学生积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等词语。老虎进攻用了“扑、掀、剪”三招,武松避其锋芒,以三“闪”应之,此环节让学生模仿比喻句用“似的”写话,并让学生把“闪”与“躲”比较,体会“闪”字之妙。这样以读促说,说写结合,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学生会感到乐于表达、易于动笔。长此以往,笔下的人物就会栩栩如生,文章就会具有感染力。

  教学预设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反思本课教学,存在着以下不足:教学语言表达不够简练;课文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学生品读课文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把这篇经典名著读得有滋有味;教师的点拨多了些,学生的自悟少了些。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6

  《景阳冈》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改编的。课文叙述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英雄性格。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从课前导入上,我用四大名著导入课题,激发学生读古典的激情。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预习生字词,了解文章脉络,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预习检测,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又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点。全篇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内容,打虎是重点,也是重点讲解部分。

  在讲解重点段落上,我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教学。打虎过程中最为惊险的是老虎进攻时“一扑、一掀、一剪”三招,武松则避其锋芒,以三“闪”应之。这三“闪”充分表现了武松的沉着冷静、有勇有谋。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闪”的字意,再与“躲”进行比较,体会“闪”字之妙,从武松只闪不攻自然体会出武松的沉着机智。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这些动词的妙处,让学生观看打虎视频,最后让学生说出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武松的无畏、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精讲精读武松看到庙门前的公文时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学生会感悟到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感悟出武松无畏、倔强的个性特点,体验出武松的英雄气概。

  讲解打虎前写喝酒的意义。通过武松和店家的语言对话,更加衬托出武松无畏、倔强的性格特点

  安排小练笔,通过写当地群众、官府、客店老板知道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会对武松说的话。感受武松个性特点、英雄气概。通过练笔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

  最后通过学生对《水浒传》人物的了解的问题设计,激发学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通过此次教学,我认为,将激情地、设置悬疑的语言置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能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学生的感情一旦进入精神层面,人物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就鲜活起来。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思想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才能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7

  《景阳冈》是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节选自施耐庵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课文讲述的是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英勇无畏、机警敏捷的特点。

  同学们对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知晓,故我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武松打虎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语言特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后不听劝阻执意上冈,后知真有虎但仍继续上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据此引导学生理出课文结构: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并提出问题:课文讲述的重点部分是哪一部分?其他部分是否多余?引导学生思考打虎部分之外的内容对于塑造武松形象的作用及意义。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这部分内容,主要抓住老虎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的应对的“三闪”,武松打虎时的一系列动作“抡、劈、踢、揪、打”等动词,理解武松面对凶猛无比的老虎毫不畏惧、沉着机敏、有勇有谋的英雄豪气。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上台演一演武松打虎的情节,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对于像这样的篇幅较长的课文,我们应化繁就简,长文短教,努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8

  《景阳冈》一文中讲了梁山好汉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豪饮后,不听店家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得英雄性格。

  全篇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内容,打虎是重点,喝酒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武松与店小二的对话,体会武松豪放倔强的英雄性格。上冈部分通过朗读对武松心理描写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当时武松虽有犹豫,但更多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打虎部分通过动词的运用,让学生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体会武松勇敢无畏的英雄性格。讲完打虎部分给学生播放昆剧中武松打虎的视频,让学生再现武松打虎时的场面。

  通过此次教学,我认为,只有把语言的学习置于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才能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切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一旦进入精神层面,人物的形象就会在他们的心中就鲜活起来,从而使精神和语言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程度。而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是让同学通过各种方式朗读课文,在不同的情景中相机指引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情感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情感氛围,体会人物形象。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昆剧武松打虎的片段,让学生把文字和画面进行充分的再次建构,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融合的再次体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9

  本课篇幅较长,同时又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根据教材的特色,发明性地把目的定为:学习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色的阅读方法和根据人物特色设计符合人物特色的语言的写作方法。教学时,我采用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加以适当的启发、引诱、点拨的教学方法,达到长文短教的目的。而本节课,教使学生学有所得。

  为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的,我共铺设了4层“台阶”:

  l、读武松打虎前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语言。

  2、读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的特色。

  3、如何根据这些语言体会人物特色。

  4、练习根据人物特色设计语言。

  通过教师的辅助领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教学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叙述次序。抓住描写武松吃酒的内容,通过武松与店家的对话,集中表现了他豪迈、倔强的性情。抓老虎“一扑、一掀、一剪”来势汹汹和武松“一闪、一闪、一闪”的竭尽全力、冷静机敏,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我还抓住武松的三次心理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品析武松无所畏惧的精力。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进行,而后思考:三碗酒过后,店家为什么劝他不要喝了?武松是怎样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换。学习课文8~12自然段也是同上第3自然段的方法,先出示自学提纲:武松和老虎搏斗,课文分为哪几段写的?每一段各有什么表现?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情?

  通过这样学习,学生对武松的性情特色有了充分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10

  《景阳冈》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用的是大五环的教学方法,即两课时完成“自学合作展示探究检测”五个环节。

  第一课时课型是自主预习课,教学流程是:检测读文5分钟---自主预习25分钟---合作交流8分钟---抽取任务2分钟。这个课时的重点是老师要依据学习语文的学路备好导学案。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分为四大块: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要解决读音、多音字、理解词语、正确流利读文等内容),默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要通过学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体会、感情朗读、情景仿写),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了解课外的其他故事、人物形象、歇后语等)。上课后我先检查学生在家朗读课文情况,自读对读喜欢的段落,抽号检测读书,这个环节中学生大都喜欢武松打虎的描写,朗读的正确流利,但没有读出人物形象、和打虎时紧张氛围。我在学生朗读后及时进行范读,然后让全班同学练读,达到提升的目的,并准备在展示时把有感情朗读作为重点,使课堂书声琅琅,并且再次提升。接下来我发给学生导学案,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预习,这时的训练重点是:静心独思争分夺秒,发现问题会使用红蓝笔。我重点关注几个后进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20分钟自学较快的学生自主结成对子互相讨论,并用红笔纠错补充。对学完之后再帮助自己需要帮助的对子,我在合作环节重点关注是不是人人有事做,对自之间能否互相解难。最后2分钟时组长抽取展示任务,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分了6个展点,每组一个。组长抽取完任务之后,我对每一展点的怎样进行展示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并和小组长一起商量怎样分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展示中来。第一个展点是解释词语讲解多音字,预展时注意要带领大家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用多种方法讲解词意,多音字除了导学案上的内容还要补充书上其他的多音字,并让学生批注到导学案上。第二个展点讲解课文内容。讲解时要注意归纳方法,比如那部分是重点描写,展示的学生要带领大家看书,从四部分的篇幅上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对于一二部分对打虎有什么作用,要详细进行讲解有理有据。第三个展点通过一二部分对武松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展示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谈体会,然后进行有感情朗读,并带领下面的学生进行朗读,读出人物性格。第四个展点是大虫抓人的描写,有概括能力的训练,有感情朗读,有品味词语,展示的学生要和下面的学生残生互动。第五个展点是武松打虎的场面描写。要通过感情朗读、夸张句比喻句的品析感受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征,对于仿写的部分本小组至少3人展示,然后请下面同学补充。第六个展点是课外拓展,展示组要给大家讲一讲知道的人物性格,其他水浒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分配好展示任务后,小组在课下进行预展。

  第二课时课型是展示提升课,教学流程是预展3分钟---展示提升37分钟。我想展示提升课的目的在于提升,每一个小组展示前都要有板书员进行板书,注意使用彩色粉笔标注重难点。有展示任务的学生要进行练习,站姿大方声音洪亮,担当小老师的作用,讲解有方法要带领和大家学习,引领学生批注修改并及时进行检测,没有展示任务的学生,要对讲导学案或进行有感情朗读每一个有了充分的展示预设和指导。老师的作用是激励点拨总结。今天学生在展示时发挥了老师的作用,也会总结方法,参与展示的人数较多,互动精彩,尤其是韩子怡、王晨宇、杨鹏鑫、彭思源、杜鹏飞、张竞月等学生补充及时有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只有充分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我们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导学案,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展点内容、形式、小组分工、讲解注意事项等要进行指导,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只有这样展示精彩了,学生精神流失率才低,目标达成率才会高。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11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名著赏析”单元中的第六课,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刻画了武松豪放、机敏、勇武的英雄形象。整节课,我通过山东快书、猜词说法、配乐朗读、视频拓展、创造性复述等手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高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

  这节课是第二课时,以“识虎威品英雄”为主要内容。考虑到学习“古白话语句”的枯燥(相对孩子们来说),我以“听快书猜新课”为突破口,为原本平静的课堂注入一潭活水,进一步激发学生赏析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兴趣,拓宽了眼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多种方法猜词义。

  古白话文词句生涩难懂,课堂上我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展开教学。在学生熟读文章以后,由学生分享自己感觉陌生的词语,并介绍自己的猜词方法,学生顺利习得“看字面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猜词语”“观察插图猜词语”“借助资料猜词语”等阅读法宝。

  三、识虎威品英雄。

  通过“识虎威品英雄”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品人物性格的方法;通过“大讨论”学会客观公正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在整个课堂落实“阅读和表达并重”的课题研究理念,通过让学生挖掘文中简洁有力的动词来领略武松机警灵敏、武艺高强的英雄气概。

  人虎过招片段中,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同时深入剖析武松“闪”“拿”等关键动词,帮助学生体会武松面对老虎时心理上的微妙变化,感受名著的魅力。抓住“劈”“揪”两个关键动词,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感受“劈”字的.势大力沉,和“揪”的毫不放松,生动展现了一个力大过人的武松。通过调换“踢”“打”两动词的出场顺序,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和激烈讨论,让一个机智的武松跃然纸上。

  四、精准拓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英雄人物

  本课,我和同学们分享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著文字片段和《血溅鸳鸯楼》的视频资料。通过找同学激情朗读《醉打蒋门神》片段,继续带领学生体会武松的武艺高强。而《血溅鸳鸯楼》则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个被人侮辱、陷害后失控的武松。通过拓展,学生体会到:武松虽然是打虎英雄,但也有着常人的情感,也会倔强,也会暴躁,也会失控,也会凶残,也会伤及无辜,那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完整的人。

  五、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个别环节夯得不够实;因疫情原因,本来设计好的“人虎过招”课本剧没有如期上演,颇显遗憾。

  我始终秉承“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理念,在备课中力求能够根据课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展开课堂教学。总之,“且行且思,且思且寻……”教学的路上需要我会不断地潜心钻研,撒播关爱与智慧,凝望每一朵花蕾灿烂绽放!

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教学反思 篇12

  在讲授了《景阳冈》一课之后,有些感悟。下面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意图以及存在的不足作以反思。

  一、认真参读教材,了解课文的编排目的。

  本文是五年级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体会名著的魅力”,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感受名著的魅力,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本单元的前两篇讲读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中,已经对积累语言、感受名著魅力做了铺垫,《景阳冈》作为本组的略读课文,本课我以“欣赏”为主线,培养学生欣赏名著,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于本课的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因此,我整体把握教材,抓住文章中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欣赏。例如,对话描写中的“叫”字;心理描写的句子,标点;动作描写中的“闪”字以及“按”、“踢”、“揪”、“提”、“打”字。通过对这些字、词、句的品味,让学生感受名著中语言的魅力,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能力。

  《景阳冈》一课抓住人物对话、心理、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本课教学我就抓住对武松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认真品味语言,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对于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描写,我引导学生抓提示语“叫道”,通过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通过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武松的直率、豪爽、倔强、多疑;对于武松的心理描写,我引导学生抓描写武松心理变化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读标点等方法,体会了武松的内心变化过程,了解了武松胆大、要面子、自负的性格特点;对于武松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通过勾动词、比较动词、品读动词等方法,体会了武松的勇猛、机智、无畏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