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1
对于学生的教育存在持久性和反复性,因此对于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坚持不懈的过程。
本班有个学生每次上课开始都不起立,上课说话、吃东西。很令人头疼。观察其一段时间后,该行为未有转变,反而越来越严重。终于在今日课后找其谈话。该生一开始不愿出来,后在出来后又沉默寡言。在我一番说教之后,他抬头看看我,只说了一句话:老师,你能否答应我一件事,别把今天的事告诉我班主任。
我答应了。他说:我以后上课不说话了。我笑笑。
明天,看他的表现啊。
师者,担负“传道、授业、解惑”三大任务。因此在做好教学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耐心、爱心。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气急败坏,暴跳如雷”,而应细心观察,分析原因,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便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一、在推敲语序上激活文字
在《给老师的一封信》中有这么一句,“7岁那年,开学的第一天,妈妈牵着我的手,把我送进了学校。第一个迎接我的是您――顾老师。”
这篇文章满怀深情,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老师的喜爱。我在备课的时候,反复地读着这句话,慢慢地,那一个破折号的味道就在读的时候越来越有味了。读到您的时候,一顿,然后亲切地喊出那个亲切的名字:顾老师。
上课的时候,对这句话,我让学生换一种方式说说,学生说出两种:顾老师是第一个迎接我的。第一个迎接我的是顾老师。
然后,请大家联系上文,慢慢地读,细细地想,有了一个破折号,你读了什么?那种对老师由衷的敬意,亲切就在一个个同学的朗读体会中被悟出了。是的,我们的平淡的文字需要细细琢磨才有语言的滋味。
二、在一个承接词中激动思维
《敲开世界冠军的大门》中有一段插叙,连接的句子是:是的,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历史上蒙受过多少屈辱!这一句中的“是的”一词,让人回味良久,这里有无奈,痛心,愤怒,伤心,这一切,怎么让学生品味,我也同样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先学下文,学生在了解中国受到两次侮辱之后,出示了一个说话训练:这样的侮辱,是对中国人,是对中国的( )!从而比较深刻地理解屈辱一词,然后告诉同学刘长春不怕艰辛,辗转二十多天参加比赛的事情,深情地说:如果单单看课文的内容,我们可能会对这个人产生不屑的想法,当我们了解了背后他付出的艰苦努力之后,我们对这们的探索者产生更多的敬重之情,这不是他是错,是因为当时的祖国――灾难深重。了,出示句子:灾难深重的中国,在历史上蒙受过屈辱!然后,加上一个词:多少。介绍时代背景。再放入句子中读。最后,加上一个“是的”,你用心地读一读,作为了一个中国人,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简简单单的“是的”让我们对文章有了许多的联想,这样的联想又都是紧紧围绕文本的价值所在,这样的抓点,是把语言读活了。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3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前,我读这篇文章,觉得这篇课文告诉学生什么叫好朋友,人与动物之间一种纯真的情意!好朋友是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和布谷鸟对话时的无拘无束,喜鹊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正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吗?好朋友是能催你上进的,勤劳的燕子,守纪的大雁,勇敢顽强的苍鹰不正是人类积极向上的动力吗?
教学中,我紧扣住主线——“朋友”
文中小作者和鸟儿成了朋友,他是怎样喜欢鸟,接近鸟的?怎样和鸟儿交流的?从鸟儿身上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读课文,找到“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然后在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朋友”为主线展开学习。
教学中,我还穿插梳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同时这一句式也为之后的想象说话打基础。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但是,由于时间和铺垫不够,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第二课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富有创意。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4
一、备课从学生角度出发
1、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新鲜,喜欢生动直观的画面。整节课我都以课件导学。看网络上鸟岛的影片,创建心目中的鸟岛……视听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根据儿童爱玩的特点,我创设了导游带团去鸟岛旅游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教版教材的主导理念是“情境教学”。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所以,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我教学的重点。根据儿童爱玩的特点,我创设了导游带团去鸟岛旅游的情境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这样做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的各个环节也连接得更加自然、流畅了。
三、发挥整合的优势,利用网络课件突破重难点,促进新知识的内化.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我由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云,雨,雹子,雪,这样起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2,对于二年级教学,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是重点。我重视识字的巩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比如:器。学生说一条狗咬了四口人。稼。禾苗长在家门口。灾。火的头上戴帽子等字,学生说的比较形象,便于识记。这种识字方法学生喜欢。
3, 学习课文的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有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集体读,比赛读,接读等形式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注重了抓课文的重点语言。课文第二段写水珠用落,雹子用打,雪用飘,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样,使学生正确使用了动词,又体会它们的不同形态。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说说谁还能做什么事 在生活中水还有哪些变化 这个拓展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于生活,又考察了学生的观察力。
5,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 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 “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进行了从语言到思维到图像再到语言的创造性思维练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对比画面,加深理解。利用课件播放水“温和”时,为人们做好事,浇灌田地,饲养小金鱼,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三峡大坝发电站; “急躁”时,为人们做坏事,沉没庄稼,给人们交通带了不便,冲垮房屋,危害人们生活,给人们带了灾难。通过这些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学生讨论:“人类想出哪些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从而使课堂更加丰满,同时,完成了使学生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教学目标。
小学的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本文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文章语言科学性较强,本课让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体系有了了解,让同学们知道科学中也存在许多未知,科学的海洋是辽阔和有趣的。
本文最精妙的地方在于遣词造句的科学严谨,这两个水的来源都用了比较模糊的词语“也许”“可能”来推断,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这些都是据理推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再写火星上留不住水的原因:火星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使得火星表面的水“集体大逃亡”。“大逃亡”这个比拟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使得原本严肃的科普短文多了一些随和、温暖。这一点从课题“孪生兄弟”上也可以看出。这些都让这一类的说明文多了一定的可读性,文章也更生动有趣了。
除此之外,课后第2题中也提示我们有两个很明显的地方体现了课文语言的特色——非常形象生动,一处是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的行为说成是“家常便饭”,还有一处是把大量的.火星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说成是“集体大逃亡”,非常形象,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学生通过朗读后不难理解这两处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特色,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体会。比如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改成“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朗读便能很快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情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