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2023-08-19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1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轻松愉快地学习了《金色的脚印》一课。

  开课伊始导入新课,老师板书课题之后,学生就开始质疑: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2、正太朗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3、题目“金色的脚印”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4、学了这一课我有什么感受?接着同学们就带着自己提出来的问题兴趣盎然读起课文来。片刻之后,同学们的小手都举起来了:有的说,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采用调虎离山计来给小狐狸喂奶、送食物,还想尽办法咬木桩准备带领小狐狸逃走。有的说我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正太朗与狐狸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最后发展到非常密切,都源于人与动物互相关爱。最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谈“金色的脚印”的含义以及学了这一课后的感受时,有的同学说,金色的脚印指狐狸一家获得自由以后,走向大自然留下的闪烁着幸福之光的脚印,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做动物的保护神,让世界上看不到猎人的身影,听不到猎人的枪声,让动物们自由幸福地生活吧!。有的同学说,金色的脚印” 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露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学了这一课,我的感受是只要我们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人类与动物之间也能架起友谊之桥,让我们人类与动物永远做朋友吧!。还有的同学说,这伟大的母爱不仅人间有之,动物身上体现得更是真切感人。

  阅读课也不能只重视听、说、读,上成单纯的阅读课,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写。当同学们阅读、理解、表述到高潮时,要给学生搭建释放情感的舞台。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狐狸们是怎样救助正太朗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请你把这些内容写写具体。好吗?

  总之,学习本课,我让学生以自学探究为主线,通过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后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思维的相互启发,会让学生们的学习呈现百花盛开之势。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课堂真轻松!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小男孩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传奇故事。本课的训练重点:一.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围绕训练重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那么,在寓言和童话故事里,往往与“狡猾”一词紧密相连的狐狸又与人类发生了什么的故事?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金色的脚印》。

  2.快速阅读,了解内容。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有关角色;默读课文,找出角色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老师适机板书,形成角色之间的关系链);根据板书,学生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自己说,再与同桌说,后面对全班说,最后集体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来是学生的弱项,今天这种关系链式的板书大大降低了学生概括文章的难度,效果甚好。

  3.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安排朗读内容。由于课文较长,没能读完重点段落,但学生已经从文章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狐狸一家浓浓的亲情以及正太郎与狐狸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2

  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本课的训练重点:一、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围绕着训练重点,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抓住狐狸一家之间的伟大亲情,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去拨动孩子们的情弦,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因此教学这一课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文中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使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教学的流程设计很简单,学生自学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故事的梗概,然后让找出文中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反复读,细细品,最后让孩子们动笔写一写,正太郎摔下山崖下,两只老狐狸是如何找到正太郎并温暖他的。

  学习这课的时候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弥漫着一股活跃轻松的氛围。孩子们对狐狸的故事倾注了较大的热情。

  孩子们在交流他们最受感动的片段的时候,极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了迫不及待的神色,因为在不止自学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你觉得受感动就行,能谈出原因的就谈原因,不能谈原因的就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动。这样降低了难度,孩子们想说的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的确,我发现有的孩子虽然无法表达出他们受感动的原因,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明白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想说的话用语言完整无误地表达出来。

  孩子们在写的训练中也表现出了让人欣喜的表现,他们的想象能力的确让人惊叹!孩子们在进步着,让人欣慰!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3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执教了《金色的脚印》一文,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自己为学习拟订的自学提纲,也有我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出的学习要求。我感觉,这堂课上,学生的主体体现充分,教师的参与、引导作用也得到了体现。

  课文浅显易懂,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训练学生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对课题深刻含义的理解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体会。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感悟、理解、体会。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活动,特别是略读课文的教学,“读”就显得更加重要。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读”,通过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还是很容易的。请相信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吧!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一、 偏离略读教学轨道

  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此课的教学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文章分析和人文教育上。课前设计的那张表格也成了过场,没有好好利用。其实问题还是在于没有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所以学生对这张表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现在我回过来想想,要是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多点时间用15分钟来初读课文完成这张表格,那么在接下来的反馈中也就可以用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把整个故事学完。然后再给他们点时间去回读全文,最后用2分钟时间总结一下学法,也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这种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最后用5分钟时间去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去阅读我课前给他们准备的《老牛》,再用5分钟给他们交流,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巩固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然而我从开课伊始就在看时间,总是把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案放在第一位,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学生是否真的读透读懂了。在品读课文时也一样,只关心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还是没能走出教案的框架。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理论知识只成了脑袋中的摆设,没能发挥出来。

  二、略读教学方法与技巧指导不到位

  本课要交给学生的略读方法是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我在课上也就只给学生点出这一点。没有再深入指导,其实是我把这句话当成了摆设,自己也从没去思考过,何为用较快的速度。所以当被问及这问题时我哑口无言。是呀!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还是在于我们教师自身缺少思考,自己都处于模糊状态,又怎么能让学生明白呢,可悲呀!想来,这一堂课也给了我充分的准备时间,可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结果又把略读当成精读来教。要是在备课时我能在略读方法上多思考一点,也许就能让学生知道用较快速度阅读也就是用默读来读。更可笑的是当我发现学生读书时声音较轻时还鼓励他们大声读出来!想来都觉得失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感觉自己总是游离在精读与略读的十字路口,既没达到精读的方法培养,也没达到略读教学的培养运用的目标。

  三、环节设计画蛇添足

  在略读教学中一般不提倡小练笔,而我在这堂课中让学生站在小狐狸、老狐狸和正太郎的角度去写话,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人文过足,工具欠缺。在略读课堂上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之感。其次也浪费了太多时间,要是在最后能把这部分时间用在课外阅读《老牛》上,我想会更理想。

  在这次的活动中让我有种挫败感,但我没有后悔,因为在这次同课异构,精读与略读新课程中让我认识到了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也触摸到了略读教学的一些门道。在其他几位上课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在吴老师和阙老师的点评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略读教学重在教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略读教学是桥梁,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架好这桥梁。还学生一片略读方法的训练场。让他们更好更快地在略读中成长起来。

  其次,略读教学要舍得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段时间里要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方法和任务。切记放任自由。教师用相对少数时间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略读教学其实略的是教师的教,学生还是要学得精。

  第三,教师在方法的引导和运用时,要适时适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并非多多易善。

  第四,把握好沈大安所言的略读教学的三大任务:把握大意、学习略读、拓展延伸。

  关于略读教学虽然现在还很迷惘,但我相信在我们不断尝试与探索中肯定会有一片明朗的天地。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是新编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尤其受到小朋友的青睐: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的信任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下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每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与崇高的品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并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读完课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课文的描述,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具体感受。学生们对故事的内容极感兴趣、也谈了许多有关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等道理。同学们虽然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我总觉得还缺乏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如何把讨论引入深入,让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时刚好班上邓洪旭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冒着生命危险,给小狐狸喂奶,并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这时,我插说:邓洪旭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发自内心深处。我无意中又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而我们作为父母的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而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下可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课堂沸腾了,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冒着雨背她上医院,并无微不至的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的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一节课上,同学们都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激动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不少同学还把自己的感情写到了周记本上,出现了不少有血有肉,语言通顺,内容具体感人至深的好读后感。

  这节课,让我想起了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4

  《金色的脚印》是新编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尤其受到小朋友的青睐: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的信任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了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下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每个人无不为之动容。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与崇高的品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并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思想感情,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读完课文,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课文的描述,指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读了课文后的具体感受。学生们对故事的内容极感兴趣、也谈了许多有关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等道理。同学们虽然懂得了很多道理,但我总觉得还缺乏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如何把讨论引入深入,让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时刚好班上邓洪旭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冒着生命危险,给小狐狸喂奶,并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这时,我插说:邓洪旭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发自内心深处。我无意中又说,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那么无私,而我们作为父母的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而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这下可打开了同学们的话匣子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课堂沸腾了,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冒着雨背她上医院,并无微不至的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的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这一节课上,同学们都畅所欲言,一吐为快,下课铃响了,同学们仍然沉浸在激动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不少同学还把自己的感情写到了周记本上,出现了不少有血有肉,语言通顺,内容具体感人至深的好读后感。

  这节课,让我想起了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5

  这一课最独到的地方是教师自己被文中的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教室里每个人的心田。

  1、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教师很快让学生理清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读书,看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很多地方读来让人感动至深。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总是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这句话的反复出现,一次,两次,三次,频繁地冲击着孩子们的耳膜,也在孩子们的心田激起涟漪,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不也悄悄地植根在孩子的心田吗?

  2、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相信我们,一定会把你救出来的……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课上到这里,无须多说,孩子们已经被感动了。文章要传递给孩子们的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主旨已经不知不觉印在孩子们心里了。但是,教师不满足,用了相当的时间进行了一番近乎说教的总结上升,一下子冲淡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如果到这里,教师没有过多的说教的东西,而是留给孩子更多的回味,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体验中丰富加深这种体验,或者给孩子提供“斑羚飞渡”之类同样震撼人心的文字让孩子自己去读,留给孩子的思考的空间会更多一些。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6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十四课,是一篇阅读课文,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们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课文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同时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类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好!

  我的教学重点是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正太郎为狐狸做了哪些事?老狐狸又为正太郎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抓住课文导读部分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随机板书。课后,我认为如果在他们读课文时说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就把读课文与预习联系在一起,还能让学生养成学会自己学习的习惯。

  在新课导入时,我问学生你们读过哪些关于描写狐狸的文章,结果课堂静悄悄的。我又引导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什么文章?有的学生想起来了,说是《酸的和甜的》,我又问你们学过哪些写狐狸的成语,有学生说“狐假虎威”,我就请他简单地把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及时鼓励表扬。这时我就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关于狐狸的.文章,看看课文写的狐狸和你心目中的狐狸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我觉得如果接着问: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吗?可能就会有学生回答“狡猾”,那么就能与本课中的狐狸形成鲜明对比。

  课文中老狐狸救正太郎的事很令我们感动。在阅读动物救人的材料后,我就叫学生说说现在想说的话。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想好的,是临堂的发挥,我觉得加上这一点很好,许多学生都说出了应爱护动物,应保护动物的主题,正与本课的教学难点吻合。只是阅读材料较长,用的时间相对较多,课堂气氛此时最沉闷。如果用的时间短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在小练笔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续写《幸福的狐狸一家》。但后来想如果只是给主题,不限制题目,题目自拟,这样会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这只是第一课时,我只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能斟字酌句,抓住疑难之处进行点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更详细地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我起到主导的作用。肯定没有十全十美的课,也只有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重兴中心小学老师的评课中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了我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再接再厉,向40分钟要高效果,要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