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2023-11-1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认知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并会根据课文情境想像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3、使同学初步懂得“不能迷信他人说的话,凡事都应该自身动脑筋考虑或实践一下,科学发现就是从俺们身边开始的,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重点】

  认读、会写文中生字;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的意识,培养探究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装着大半杯水容器,问:现在俺要将这个苹果放入杯中,你们猜测一下,会有什么变化?假如放入别的东西呢?

  二、探究问题,学习生字

  1、提出疑问:可是,有位叫朗志万(板书并随即学习生字“朗、志”)的法国科学家却提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出示)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假如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⑴ 这个问题很长,谁能把这么长的问题读清楚?结合学习“漫”。

  ⑵ 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让同学充沛发表意见,了解小朋友们的想法,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⑶ 想不想知道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科学家的问题的?(引导读书,找一找文中小朋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⑷ 反馈,引导深入理解。出示:

  一个小朋友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自身又想不出道理来。她回到家里问妈妈。

  ① 想一想,当时,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语气,然后读一读。

  ② 汇报朗读,并结合“鳞”、“伊琳娜”四个生字的教学。

  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理由。(打开同学思路,了解同学的思维特点。)

  ⑸ 学习妈妈的话,理解其中的含义。出示: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 读好妈妈的话。

  ② 说说对妈妈话的理解。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么说?

  ⑹ 了解伊琳娜的实验结果和教授这样问的目的。

  ① 读第五节,尤其读好“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一句结合学习“哎”字。

  ② 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体会她当时的心情。结合学习“哄骗”一词。

  ③ 读读科学家的话,说说自身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俺不是哄骗你们。俺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科学家的话,你听懂了吗?

  ⑺ 平时你怀疑过大人说的话吗?为什么怀疑?(结合对同学的“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2、复习巩固生字,练习复述故事:

  ⑴ 看板书认读生字词语:朗志万  伊琳娜

  漫    鱼鳞

  哎呀   哄骗

  ⑵ 试一试用上这些词语,说说今天学的故事。

  三、小结提升

  1、褒扬同学们这节课的课堂表示。

  2、谈谈老师与同学们学了这一课的收获。

  3、能告诉俺你们的收获吗?(根据小朋友们的发言,加以整理学习本课所得,出示单元提示,再一次认知“做生活有心人,用自身的劳动和智慧去发现,去发明。”的道理。)

  四、练习书写

  1、看田字格,说说自身难以写好的字或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字。

  2、每个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检查,抓住典型讲评。

  3、完成其余生字的书写。

  【教后感】

  1、同学的思维空间是比较大的,就是需要俺们老师去引导、开发。如本课中,俺让同学猜测: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放入苹果,会有什么变化?同学的回答有:水漫出来;水渐渐升高;水满起来了……这说明同学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俺们教学就是要经常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协助理解课文。再如当俺出示科学家的问题后,又说“假如当时你在场,听了这个问题,会怎么想呢?”其中有个同学的思维很独特,他说,这条金鱼可能是塑料的。这个答案俺也没有想到,也肯定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但俺认为小朋友的独特思维应该大加鼓励,所以俺说:“你真是个会动脑的小朋友,想得就是跟他人不一样。这个答案老师都没有想到。”小朋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后肯定会去更多地动脑筋,想他人没有想过的东西,甚至是他人不敢想的东西。

  2、板书的合理设计,作用很大。本课的板书设计,一方面把所有的生字新词通过老师认真的书写反映在黑板上,给同学一个书写的示范,并可以持久进入同学的视网膜,另一方面将这些词语与人物的关系联系在一起,便于同学利用它概括语言,复述故事,巩固词语的运用,一举多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围绕朗志万的看法展开讨论

  1、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①大家赞同吗?

  ②文中小朋友和我们班有的小朋友的想法是一样的,谁来读读这两话?

  出示:“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③在她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④师小结:是啊!在他们的脑海中,科学家的话就是千真万确的。所以,他们想都不想,脱口而出——(齐读)

  二、学习4——5小节

  过渡:伊琳娜却静静地坐在那儿,一言不发。(板书:?)

  1、回到家会怎么做呢?来,打开书本p60,仔细读读4、5小节看谁最会读书,知道了什么?

  2、交流讨论:

  ①你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a、能给“光”换个词吗?

  b、谁来当妈妈读一读这句话?

  女孩子一起来当一回妈妈——男孩子也反串一下当一回妈妈——第1次反串有点不好意思吧?那让女孩子带着你们读一读

  ②你还读懂了什么?

  a、真的?那我们也来做一下实验看看结果,谁愿意上台协助我?

  安静!你们现在就是伊林娜,注意仔细观察。(师生合作演示实验)

  b、想说什么?

  瞧,咱们班小朋友有的生气得都嘟起了嘴巴,有的惊奇得睁大了眼睛。来,带着你们的心情,读一下这句话。

  出示: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谁来?

  三、学习(6——7小节)

  师:是啊!伊琳娜越想越生气,他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默读最后2段,用不同符号分别划出伊琳娜、朗志万的话。

  1、谁找到了伊琳娜的话?

  出示:“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骗我们小朋友呢?”

  ①谁给这个句子换1种语气,但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②咱们读读体会,女生读——男生读——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那你生气地读读——咱们也来读读。

  2、面对伊琳娜的质问,朗志万爷爷却哈哈大笑,他怎么说的?

  出示:“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你扮得真象!那您为什么哈哈大笑呢?

  谁还想来?朗志万爷爷,您又为什么笑呢?那你带领精灵队读——蓝猫队,咱们也来——

  3、听了朗志万的话,这下,伊琳娜的脸上阴转晴,笑得可灿烂了(板书:!)她会说什么呢?

  4、让我们和伊琳娜再来感受一下朗志万爷爷的话。

  师小结:朗志万爷爷这就是为了让小朋友知道,并不是有名的人说的话都是对的,遇到疑问,我们都要——(齐读课题)

  四、回归文本

  来,让我们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读旁白,小朋友读说的话,注意读好不同的角色。

  五、课外拓展

  1、过了几个星期,朗志万爷爷又来到了小朋友中问,而且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油倒入水中会沉下去

  ①大家有什么想法:

  ②那我们回家动手做做看。

  2、最后,教师送给大家几句名言。谁来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出示:实践出真知。(毛泽东)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鲁迅)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生答:我是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志气问题提问提水浪漫朗读哄骗起哄喝水骗人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 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伊琳娜(不同意)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 布置: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 ……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4

  本课我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我会写”九个生字,并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为了突破重、难点,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如下四个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一个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3)小朋友对他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

  (4)伊琳娜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因为课后让学生预习了课文,课堂上,我采用教师范读课文的形式,要求学生认真听,边听边在课文中找出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穿插学习了生字,这样有机地把课文与生字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思维较差,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明白:科学家的话,也都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的道理。

  我紧紧抓住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精心设置了三个小实验。

  实验一: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石块,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石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二: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木块,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木块,观察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三:往盛满水的玻璃杯里放入一条金鱼,学生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取出金鱼,观察水位又有何变化?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我的一举一动,生怕自己漏看了任何一个步骤。

  通过实验,学生明白了动手做做看的道理,同时,对课题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金鱼太小,实验效果不及前两个实验效果明显,其次,学生没能亲手做做这个实验。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知识容量较大,没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朗读课文。

  在有限的40分钟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以后,我会更加注重这方面,让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成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哄( )骗( )

  2、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下面的字?

  朗志漫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3、认读词语:

  朗志万漫出鱼鳞伊琳娜哎呀哄骗

  4、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讨提出问题部分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CAI出示: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指导朗读。

  二、研讨动手实验部分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4、伊琳娜为什么越想越生气?

  5、指导朗读伊琳娜生气说的话。

  三、研讨悟出道理部分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一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⑵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练读、对读、评读。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⑴CAI 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⑵指导读出语气。

  4、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5、分角色朗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总结延伸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对别人提出的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了吗?动手做了吗?

  2、你能发现爸爸妈妈或老师说的、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细心观察,亲自实践,有礼貌地指出来。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4、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再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难点

  1、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 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3、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7

  ●〇学习目标

  ①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A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②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②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记,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a.告诉同学,自己是怎样记字的。

  b.讨论:不好记的字怎样把它记住。

  ④全班讨论。

  a.全班齐读去掉音节的生字。

  b.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老师鼓励、尊重学生各自的识记方法)

  ⑤书写生字。

  a.讨论如何把字写正确、写好看。

  b.完成课后“我会写”的内容,老师巡视指导。

  c.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字,老师随机评议。

  学生自读课文,用“__”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孩子们,谁来告诉大家,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朗志万的问题。生齐读)

  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孩子们听到科学家的问题是怎么想的?用笔勾画出来。

  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符号。

  ②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③交流体会。

  老师重点引导体会句子中带横线的部分,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课件出示相应课文内容)

  a.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b.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拓展课文内容

  ①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你想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

  ②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③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试着写下来。

  ④老师小结。

  巩固生字

  ①做组字游戏。

  ②出示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学生进行组词竞赛。

  课外作业

  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把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与放进物体大小有没有关系。

  B案

  课前准备

  ①预习生字。

  ②生字课件、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

  (小女孩看到水从怀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②水从怀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③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作上记号。

  ④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①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

  a.“奇怪的问题”指什么?

  b.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样?

  ②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③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法国科学家,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怀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④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启发想像,练习写话

  ①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②互相交流。把自己想像的话说给同学听。

  ③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①识字。

  a.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提示学生:可用旧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如“志”字是上“士”和“心”构成的)

  b.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②写字。

  出示写字课件。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个字写漂亮?

  a.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五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b.老师有重点地范写指导。

  c.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d.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出写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①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②分组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加进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

  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的体会。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动脑想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想吗?有一位叫伊琳娜的小朋友不但自己动脑筋想

  而且还动手做实验来证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动手做做看》。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②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为什么?

  2.学生自学,同桌或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三)反馈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讨论自学提示第②题。

  (四)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示吗?(学生自由谈体会)

  今后我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定要动脑筋思考

  有疑惑的地方,要亲自做实验证实一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鳞( ) 哄( ) 骗( )

  2.理解词语。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漫:水过满,向外流。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回到家里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果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朗志万知道了,说: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四、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阅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朗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问题提得很奇怪。表现在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可不是这样。意思是说如果放进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一个小朋友说:这是因为金鱼身上有鳞。另一个小朋友回答。)

  二、指导阅读第四至五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四至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2.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金鱼身上有鳞,水就不会漫出来和金鱼把水喝下去了:都不合乎逻辑。)

  3.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实验结果水明明是漫出来了,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科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是不是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还是妈妈的话正确,不能光想,要动手做做看)

  三、指导阅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六至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2.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您作为一名科学家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您本来就知道放进条金鱼后,水也会漫出来,还提出这样的问题,哄骗我们小朋友。)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采取学生自己练读、评读的形式完成。

  3.体会朗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什么?

  (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手做一做。)

  (2)指导读出语气。

  4.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七自然段。

  四、小结。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组内陈述观点和理论、集体汇报。)

  课内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问题( )地微笑

  二。按要求积累词语。

  例:越想越生气

  越 越 越 越 越 越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伊琳娜问朗志万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2.安娜自言自语地说小壁虎跑到哪里去了呢她正在发愁忽然听见莎莎大叫起来妈妈床单上有一只花壁虎快来看呀。

  四、按要求摘录书上的句子。

  回到家里,伊琳娜动手做实验。她。哎呀,不一样,水三二。

  五、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他说: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 )地笑了。

  1.在括号中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朗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

  3.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由。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0

  《动手做做看》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主题都与“动手、动脑,去发现,去创造”有关。

  其中《动手试试看》这篇文章主要讲科学家郎志万通过哄骗小朋友“装满水的被子放进其他东西会漫出水,但放进金鱼就不会漫出水”来启发小朋友“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这个是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这一点的同时,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能把“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这时她可能会说些什么”的说话内容写下来。

  认字、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个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顺利地完成。按照识字课“检查预习、读文、写字”这三个步骤进行,因为预习得比较充分,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第二课时在熟读课文,基本上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后,我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即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问题如下:“郎志万是恶意哄骗小朋友还是善意的呢?你怎么知道的?”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来,即文中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这一段后,我问:“伊琳娜非常聪明,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郎志万的话是什么意思?”孩子们都能说出“即使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点,基本上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有些孩子的理解就偏差很大,比如“科学家的话都不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等。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想象伊琳娜会说些什么。很多孩子就说:“谢谢你。”或者是:“我以前以为科学家的话都是真的,现在我知道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真的,要动手做做看。”动笔写的时候,普遍就写了一两句话,有些什么甚至一句话都写不出来。

  我自己想象,觉得伊琳娜当时也不会说很多的话,毕竟是个小孩子,她可能会说:“原来科学家的话也未必是真的!我以后要做个动手、动脑,凡事做做看的人。”但上课时我对大部分学生回答出的相似的答案,感到有点恼火,最后搞得写字的时间也不够了。这是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但是对于“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并把它写下来”这个知识点,我总觉得是自己引导得不够,但要怎样才算合情合理,自己也有点疑惑。恳请指教。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学习本课生字,认识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2、使学生懂得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教具准备】

  生子卡片、课件、调色盘、画笔、金鱼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一只杯子里装满了水,我在上面放上一张纸,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二、自由读课文质疑。

  1、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了吗?动手做了吗?读读课文,看看伊琳娜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插图)

  2、提出不懂的生字词或课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1)字词:

  鳞:鱼类、爬行动物或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组成。

  哄骗: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2)理解难句:

  “我不是哄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是科学家朗志万的话,意思是朗志万不是真的哄骗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要轻易地相信权威,凡事要亲自动手做一做。

  三、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默读思考

  (1)课文中哪部分写了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小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2)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3)伊琳娜是怎么说的。

  (4)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2、汇报:

  课文(第1-3自然段)科学家提出为什么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条金鱼,水不会漫出来的问题。

  (第4-5自然段)写了伊琳娜亲自动手做实验,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

  (第6-7自然段)写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明白了他这样做的目的。

  3、学了“动手做做看”你明白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

  本文通过写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我们不要轻信权威,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想,多动手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动手做做看》教案 篇12

  【教材简析】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向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小朋友伊琳娜通过实验,证明事实并非如此──把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水漫出来了。科学家朗志万设法通过此例让小朋友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怪题激趣,引入新课

  1、做数学题:船上有9只羊,34头牛,问:船长的年龄多大?

  2、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3、组内反思:此题为错题,可有的小朋友却用加、减法做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没动脑筋)

  4、师: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动脑对我们很重要,但动手也同样重要。不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动手做做看》。

  5、听老师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读通课文,读中认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自己认认。

  2、组内交流:有认不下的字吗?提出来问问组内的小朋友。

  3、汇报认字情况:读卡片上的字,并组词。

  4、汇报读课文情况: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三、读懂课文,读中感悟

  1、小组本着互教互学的宗旨,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请善于表演的同学表演课文内容,全班评议。

  3、伊琳娜小朋友听懂了科学家朗志万的话,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四、说说写写,拓展延伸

  1、说说: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

  2、写写: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五、写字

  先自己写,哪儿写不好,提出来,让老师或同学帮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