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案

2023-11-02

《少年闰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闰土的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通过闰土的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少年——闰土,我们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害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出示句子)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深读探究

  1、是啊,多么健康惹人喜爱的少年啊!课文中的“我”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因为闰土知道许多稀奇事)

  2、闰土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那课文中介绍了几件呢?(板书: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3、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呢?为什么?(因为这件事惊险、刺激,作者也写得最详细)

  4、我们大家一起从闰土的介绍中看看“看瓜刺猹”这件事。(请一个学生找出并读出)

  这是描写闰土的什么?(语言)(全班齐读)

  5、请大家用笔圈出描写闰土动作的词。

  6、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

  说说你的理由。

  指导朗读:看,月亮下,猹来了-------

  7、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事情过了30年了,我还记忆犹新,每当想起这件事,仿佛那一幕就在眼前。

  这时在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一副画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

  指导朗读:看画面,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8、交流其它三件事。(自由选择回答)

  (1)雪地捕鸟。个别读,这侧重于什么描写?(动作)画出描写闰土动作的词,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聪明能干)

  (2)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从中又可以看出什么?(板书:见识多广)

  9、的确,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作为少爷的我,却(生:什么也不知道)

  师生对答:(出示)

  师                           生

  闰土指导在沙地上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指导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

  闰土有着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

  闰土知道潮汛时有许多跳鱼儿      而我-------------

  10、闰土知道的这些事,都是我(生:往常朋友所不知道的)。

  出示句子:“他们都和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理解句子)

  三、总结全文。

  1、闰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见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多么想再和他相处几天,再听听那些新鲜有趣的事儿呀,可惜我们却要分手了。

  2、他们要分别了,他们会怎样?

  3、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们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的、真挚的友谊。30年来,“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的画面。

  出示“看瓜刺猹”图,学生看图,齐背诵。

  四、作业布置

  1、 背诵第一自然段

  2、小练笔:我的同学

  请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自己所熟悉的一位同学。

  (提示:请不要写出这位同学的名字,交流时让同学们一起猜猜他是谁。)

  板书设计: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识多广

  看跳鱼儿

  五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我们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少年闰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分析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课文插图、鲁迅介绍及重点语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组织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启发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不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等词语,教师可通过后面的练习帮学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4、出示练习:把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5、引发思考,启发谈话

  初识闰土,了解特点

  1、提出思考问题,并出示重点理解的句子

  (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

  2、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板书: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3、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疑问

  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随文练笔,进行仿写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3、组织学生做游戏

  分段朗读

  1、随着教师的导入进入本课的学习

  2、全班齐读课题。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默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作简单的批注,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想一想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学生自读圈画,

  5、质疑。(学生自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全班交流解决)

  6、完成练习: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7、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谈多少就谈多少)

  8、思考:“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9、思考并回答: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0、思考并回答: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

  11、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1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13、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少年闰土》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去感受、概括闰土的人物形象。但该年龄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对文章的结构梳理、内容概括、写法揣摩等方面的学习还缺乏敏感性和准确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另外,本课是“初识鲁迅”主题单元的第一课,要求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鲁迅做一些了解,但要避免学生照搬大段“人物简介”,可以借助单元导语页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把握鲁迅的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2.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体会他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2.能说出“我”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快速阅读课文,回忆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相机板书(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指名读在“我”记忆中的闰土;指名读初次相识的闰土。

  二、概括“新鲜事”

  1.过渡:相见后闰土给我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根据自学提示自读6-17自然段。

  2.读后汇报,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三、再识闰土

  “看瓜刺猹”

  1.过渡:这四件事情中你对哪个事情最感兴趣?课文描写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呢?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瓜刺猹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你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相机板书: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3.指名读,读后指导,分角色读。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过渡:令我难忘的何止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现在同学们小组合作,按小组合作任务单完成学习任务。(相机板书:见多识广)

  4.分角色读6-17自然段

  四、“我”的内心世界

  1.听了闰土给我讲这么多新鲜事,我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读18自然段,找出内心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2.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过渡:庭院深深,高墙耸立。“我”在高墙里能做些什么呢?与闰土进行对比,你的感受是什么。

  五、离别

  正月过去了,闰土便回家了,我与闰土依依惜别,虽然相处时间短暂,但这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六、拓展阅读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个富有活力的少年长大后是怎样的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读一读鲁迅的《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感受少年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本文课文插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这少年是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第二大段。

  师:“闰土”在当时和“我”是什么关系?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更是一对好朋友)

  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指生读第3自然段。看哪位同学能解释。理解“五行”的意思。(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2、就是这样一位少年,我们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齐读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清楚这是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议:闰土的外貌描写给你怎样的印象?

  3、闰土和“我”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第二天他给“我”讲了好多“稀奇的事”。(课件出示闰土给我讲稀奇事的课文插图)他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自由读文,用小标题表示。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雪地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儿)

  4、在这几件稀奇事中,你对哪件最感兴趣?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最感兴趣的事,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请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小组内读,相互评价;推荐读)

  5、再读读这四件事,从中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闰土是个天真、活泼、机智、聪明、见识广的农家少年)

  6、和“闰土”相比,“我”是怎样的人?指读有关句子。(此处重点处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闰土的知识丰富。而“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说明“我们”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外面多姿多彩的有趣的世界。闰土知道的事情,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抓住重点,深入探究

  闰土讲的四件事中,哪一件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发言。(学生根据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自圆其说即可)

  再浏览全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闰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1)重点处理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两处对闰土的外貌描写。

  ①月夜闰土刺猹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对表达的作用,可以用舒缓的语气,体现出静谧的特点。人物描写可以用略带兴奋的语气来读,把人物的机敏勇敢通过语气体现出来。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1自然段。

  ②“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这是对闰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写:紫色的圆脸、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见人怕羞。指导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平缓的语气去读。

  (2)闰土和“我”的对话部分。

  这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可采用先自读、后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注意:闰土讲的这些事,“我”是不知道的。所以读闰土的话可以干脆利索,体现他的聪明能干;读“我”的话时,可以读出好奇和佩服、羡慕的语气。

  教师小结:作者是抓住了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等去刻画人物特点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闰土和“我”的交往过程,想象少年闰土的形象。

  教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布置作业

  课文中闰土那纯朴可爱的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写写你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吧。

  板书设计:

  26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少年闰土》教案 篇5

  知识与技能: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了解旧社会封建家庭的生活方式,了解文中提到的动物;多媒体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2、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指导背诵本段。

《少年闰土》教案 篇6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描述画面。

  2.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新词,要求读正确。

  2. 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3. 自学生字词。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批注。

  三、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他的哪些事?

  四、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1. 默读思考。用“—”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用画出写景优美或场面生动的句子,不懂的地方用“?”标记,可用铅笔在书上写旁批。

  2. 交流讨论。

  (1)读了课文,你觉得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学生自由发言,并在书上找相关内容说明。回答不全面可互相补充。同时进行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闰土:机智勇敢、知识丰富、活泼可爱。)

  (2)讨论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求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尽量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3)学生质疑解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1. 从第1、第4段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动作的词句,仔细品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 试背第1段。

  六、拓展延伸

  1. 仿照文中第1段的写法,写一个人物片断。

  2. 课后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少年闰土》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包含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

  3.能在教师帮助下理解并写出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1自然段.

  5.摘录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二,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闰土长什么样呢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出示绘有闰土看瓜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2.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理解.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年少 健康 天真活泼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再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

  闰土的心里到底有哪些希奇事 请用"/"将第四段分为4层,并用小标题概括每一层的意思.(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潮汛看跳鱼)

  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中,哪件事给"我"印象最深 逐件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自学.

  2.畅谈.

  【(1) 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深. (4)一读到这儿,眼前就浮现出一幅少年闰土在月亮地里勇敢刺猹的画面,所以印象深.(5)这一段不仅给我们的印象深,而且留给作者的印象也很深.课文一开始写作者回忆中的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是看瓜刺猹的画面.这一段最能突出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

  适时板书:聪明,能干勇敢

  3.教师小结:好极了,这一段话最能突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勇敢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谁的脑子里已经浮现了这样一幅神奇的画面

  4.引导同学们想象第一自然段描述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看瓜刺猹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晚上);当时是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就是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般的美妙世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多形式读,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6.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的"其"怎样讲 (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7.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

  8."看瓜刺猹"动画演示.

  (1)再次体会感情

  (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

  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

  1.总结"看瓜刺猹"的学习方法.

  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

  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

  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

  5.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大家通过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捡贝壳,捕鸟等事情的学习讨论,对少年闰土动作上的特点领会得不错,一个海边农村的少年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四,学习"父亲允许闰土来管祭器"部分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

  【因为那一年作者家是大祭祀的值年,一个忙月忙不过来,所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从此他俩就认识了.】

  2.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和他仿佛年纪,又会装弶捉小鸟雀,想和他玩,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3."仿佛"在这里当什么讲 (类似,差不多,相仿,接近)

  4.谁能结合句子再给大家说说作者为什么又盼望闰土早点来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的父亲答应让闰土来管祭器,作者非常高兴,因为他早听说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闰土年龄和他差不多,还会装弶捉小鸟雀,所以盼望他早点来.)

  板书:"我"盼望

  五,引导学生学习体会人物的语言

  1.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少年闰土的几件事 是采用什么形式讲的 (四件事,对话形式.)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闰土的语言,"我"的语言及作者的插说部分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划出来.

  3.学生默读勾划.

  4.谁把闰土的话给大家读读.

  5.在闰土讲的这几段话中,你对哪一段话最感兴趣 请在小组内讲讲.

  6.小组讲.

  7.小组讨论结束,请把你最感兴趣的话给大家说说.

  【(1) 我觉得闰土讲"看瓜刺猹"这段话最有趣,特别是讲闰土刺猹时的动作,连用了几个动词,讲得那么逼真,把一个海边少年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2)我觉得闰土捡贝壳那一段讲得好,他不但把海边美丽贝壳的颜色,样子都介绍给我们这些没有见过贝壳的孩子们,而且还使我们爱上了海边的那有趣的生活.(3)我觉得这句话最好:"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因为他俩身份不同,但他很直爽地邀请人家去,说明他天真,淳朴的性格.(4) 我觉得看跳鱼儿这段话最好,原来我只知道海洋里有鱼,但不知道还有像青蛙似的长着两只脚的跳鱼儿,从中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5)我觉得闰土说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从中可以看出闰土通情达理,朴素可爱的性格.……】

  8.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却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1)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他们不知道什么 (练习用排比的句式说话.)

  ①"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③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2)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 (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 师生对答:

  师 生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 而"我"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这许许多多的新鲜事,我从来都不知道.

  2."那时候……只是无端地……"这一段话插在了"我"与闰土的对话中间有什么作用 "无端"如何讲 两个破折号有什么用 (说明"我"知识贫乏,什么也不知道.黑暗的封建教育制度脱离实际,脱离生活,并非"我"念书不用功.两个破折号的用法一样,表示注释作用.)

  七,学习"分别"部分

  过渡: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 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课文哪些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划出.(急,躲,哭,托,送)

  2.课件演示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是得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板书:难舍难分)

  八,总结全文.

  1.你喜欢闰土吗 为什么 课文通过什么来写出闰土的这些特点的

  (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课文是抓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写的.)

  2.选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九,模仿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断,写一个人的外貌.要求写出人物特点.

  板书:

  少年闰土

  《故乡》 1921年

  我 闰土

  少爷 忙月的儿子

  喜欢 海边农村少年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佩服 聪明能干 捕鸟

  活泼可爱 捡贝壳

  看瓜刺猹

  看跳鱼

  怀念

《少年闰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课 时】二~三课时完成。

  【教学方法】“三步阅读教学法”。

  一、 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山野老农,他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造林中,15年如一日,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的少年,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土(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二、 初读

  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默读17课:《少年闰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初读”目

  标)——

  1、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词语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

  其间 便是 仿佛 好容易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 “我” 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3、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4、 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读,教师边提示: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大家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词语,用铅笔画一画,并想想用现在常用的词语替换……)

  交流一:学生说一说词语替换,教师相机补充。

  【其间——其中, 便是——就是, 仿佛——差不多, 好容易——不容易, 熟识——熟悉, 无端地——没有原因地, 素不知道——向来、从来不知道, 如许——如此,像这样, 先前——以前, 单知道——只知道。】

  交流二:“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主仆关系。

  “忙月”是什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作了解释说明)

  交流三:举手示意。

  交流四: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教师相机板书)

  三、 精读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闰土,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出示“精读”目标)

  1、 精读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特征?

  2、 “我”为什么喜欢闰土?

  3、 精读自己喜欢的事,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4、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交流一: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盖住 “圆”、 “小”和“银”与原句对比——可爱(板书)

  (2)引导: “紫色”换上“苍白”或“蜡黄”与原句对比——健康(板书)

  疑问: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交流二:(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板书:希奇)

  交流三:雪地捕鸟

  (1) 选择对“雪地捕鸟”印象最深的同学提问?(说说原因)

  (2) 齐读“雪地捕鸟”部分

  (3) 标注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语: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相机板画、板书)

  (4) 追问:从“捕鸟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多么连贯,多熟练的捕鸟动作——聪明能干(板书)

  交流四:看瓜刺猹

  (1) 自由回答原因。

  (2) 男女生对话朗读(女生:“我”;男生:闰土)

  (3) 标出表示“看瓜刺猹”动作的词语,完成练习(出示相关语句)

  月亮地下,你( 地)听,啦啦地响了,猹在( 地)咬瓜了,你便( 地)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 体会当时的情景。(紧张、惊险、刺激)

  (5) 指名回答:“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出示句子)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地)刺。……【在“动词”前填上恰当的叠词:静

  静 偷偷 悄悄 狠狠】

  (6) 从“看瓜刺猹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机智勇敢(板书)

  过渡: 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好奇。闰土的

  一番介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看瓜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指导】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提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天空、瓜地、看瓜刺猹——由上到下)

  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朗读指导】读出“夜间景色的优美”,读出看瓜刺猹的刺激。语气:稀奇;语速:前一句(稍慢);后两句:(稍快)。(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五:(自由发言)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四、 研读

  通过前面的阅读理解与交流感悟,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描述了“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出示研读目标)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交流一:从“相识——相处——别离”体会“我”和闰土的友谊。

  交流二:从文章地字里行间体会“我”的情感。(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交流三:

  (1)“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相机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我” (少爷) ———主仆关系——— 闰土(忙月的儿子)

  羡慕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佩服 希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生活丰富

《少年闰土》教案 篇9

  课前谈话:我们绍兴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作家,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先生了解多少,大家来谈谈。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是一位农村少年,他的名字叫闰土。(出示插图)来大家一起来打个招呼(闰土)。他啊就是大作家鲁迅先生写的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去预习了课文,大家都会读了吧?还有同学在预习本上提出了一些有关词语难以理解的问题,现在老师把他们放在语境中来帮助大家。

  出示句子:(请大家自由读句子,根据大家的预学情况,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已用黑色标出。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想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中间,带同戴)

  2.啊!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希同稀稀少奇怪)

  3.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家境)

  4.我也很高兴……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差不多,现在通常解释为好像;xing)

  师:你们能理解吗?很厉害(真不错),能运用现代词汇(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5.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轮到的那一年,如值日)

  6.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就是没有理由)

  7.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向来不知道如此这样只知道)

  师:要知道鲁迅先生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期。所以读鲁迅先生这一代作家的文章,你会碰到许多这样的词汇。不过你们很了不起,不仅读的准确,而且还能用近义词,现代词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读懂它们。)

  三、理清思路,感知整体

  1.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容学生稍作思考,然后说,有些难是吧?不急,老师这边有几个词,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排一排。

  (相识离别回忆相处)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2.师:闰土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事,请快速地默读课文6-16小节,看看他都给我讲了哪些事?用小标题来概括一下。(板书)

  引导学生用什么地方干什么概括

  先从水平低一点开始叫学生

  (雪地捕鸟哪里在写?(6)请把它写在后面

  海边拾贝(8)瓜地刺猹(8,9,10,12,13)沙地看跳鱼儿(15))

  如果有另外合适的,也可以让学生有选择地写在语文书上。

  四、学习稀奇事,重点学习“瓜地刺猹”

  1.你发现文中的“我”觉得哪一件事最有趣?印象最深?(看瓜刺猹,因为写的最详细)

  2.学习“看瓜刺猹”

  1)老师已经把“看瓜刺猹”这部分的对话都已经打在大屏幕上了,请大家自由读,说说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个怎么样的农村孩子?

  2)交流体会,朗读(你来读读这一段)

  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动作轻点,读的轻点,这猹可机灵了,别把猹吓跑了)

  有胡叉呢……倒向你奔来,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动作快点,读的快点,别让猹跑了)

  3)师生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文中我的话,你们来读闰土的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是啊,闰土说的看瓜刺猹真惊险、真有趣,虽然此事已经过去了30年,当我回忆起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1.出示第一段

  2.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读出这一副美丽的画面。

  3.请一个学生读第一句,随机说说:你看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师:读着这个句子,我们的脑海中同时也出现了句子所描绘的画面。(同时PPT出现)有天空,圆月,沙地,西瓜。还有美丽的色彩词。

  师:这其实就是我们所学的什么描写?(环境描写)

  4.请一个学生读后面两个。(语速快)(生读的不好,师示范读)读出闰土的机智勇敢。这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这里的动词有“捏”、“刺”“扭”“逃”。

  师: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4.齐读第一小节。

  六、小练笔

  师:作者写得好,接下来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请大家模仿课文第一小节,运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将景、物、人三者相结合,写一段话。

  1.出示《锄禾》图。简单指导:你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怎样的环境?(炎热)我们可以通过炎热的环境来体现农民的辛苦,勤劳。

  2.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生活中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请两个人说(23,10)

  如下雨天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烈日下环卫工人在扫地等等都可以写。

  3.生写

  4.师巡视,交流点评。

  5小结: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几件事来感受闰土的个性特点。

  七、背诵第一自然段。

《少年闰土》教案 篇10

  【基础知识积累】

  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情感与思想】

  感受鲁迅与闰土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

  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重、难点突破】

  教学本课的重点一是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三是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二、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设疑,从中选择本文学习的重点所在。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是这些:

  1、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长得什么样?性格特点怎样?)

  2、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些事?

  3、我们是如何相识、相交的?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三、课文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对上面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1、闰土长得什么样?你能从中体会到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相关段落,并回答。

  教学提示: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并勾画出着想的词语,然后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参考:

  “紫色的圆脸”说明闰土是农村的孩子,孩子很健康(说明是海边的,经风吹日晒才形成这种脸色的)。

  “头戴一顶小毡帽”这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村孩子戴的帽子。从中可以知道他是哪里人。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把他套住了。

  “见人怕羞”这也是农村孩子的一个特点。

  2、课文写了闰土著人的哪些事?你从中能看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教学提示:对于第一个问题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由朗读并概括出来。而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还要通过“我”与闰土的比较来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参考: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朗读指导:

  “看瓜刺猹”,这一部分在朗读时要注意舒缓、兴奋,体现出闰土的机智。

  倒数第二段:第一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由衷地赞扬闰土知识丰富,要读得舒展一些;第二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为重点,突出自叹不如的情感。

  3、你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吗?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提示:由于写作时代的不同,文中的一些句子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疑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必要时教师进行引导或讲解。

  教学参考:

  附课文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起补充说明的作用。“无端”一词是“没有理由,没有根据”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

  “捕鸟、捡贝壳、看跳鱼”朗读这些段落时要能体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知识丰富。

  问:这些事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这些都是听闰土讲的。“我”眼界狭小,只知道读书,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继续问:作者意识到了吗?

  提示: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它的意思。

  重点句子理解:

  ②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③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四、“我”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而闰土却只是“我”家一个长工的孩子,“我们”的身份相关这么大,又是怎样相识、相知成为好朋友的呢?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并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提示:注意作者对闰土的期盼与得知闰土到来时的表现(特别注意一个“飞”字),体会孩子间纯真的心灵与情感。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理清课文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少年闰土》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力目标:

  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媒体】

  1、硬件媒体:

  计算机、录音机。

  2、软件媒体:

  文字、图形、音乐。

  【教学过程】

  一、边导入新课边板书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第一、二段,了解到当“我”得知父亲允许闰土来看管祭器后是多么高兴。于是“我”就日日盼望着闰土的到来。

  板书:

  少年闰土

  二、学习第三段

  1、小组学习:

  ⑴ 自由读第二段,“我”盼来的这位少年到底是什么样子,请用笔把课文中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用画出来。

  ⑵ 从闰土的样子中可以看出他的那些特点?

  2、讨论交流。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的写法。

  三、学习第四段

  1、“我”最盼望的就是见到闰土后,他能赶快为“我”捕鸟,可是闰土却给“我”讲了许多新鲜事。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方法:

  ⑴ 勾动词,做动作。

  ⑵ 查阅资料。

  ⑶ 有感情朗读。

  ⑷ 想象画面。

  ⑸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或提出问题。

  2、小组学习:

  ⑴ 四件事中,你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说出理由,再读一读。

  ⑵ 从这些事中你能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可以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

  ⑶ 你怎么理第14自然段。

  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意愿,可打乱四件事的叙述顺序。

  (四件事的叙述有详有略,学习时注意体会。)

  ⑴ 动画演示润土捕鸟的经过,再读课文,说说闰土是怎么捕鸟的(找动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闰土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课件演示。

  板书:

  扫、支、撒、拉

  ⑵ 小结:

  闰土就这么轻易把鸟捕到了,从闰土捕鸟前的充分准备,捕到鸟娴熟的动作,我们看出了他的聪明能干,所以捕到的鸟(很多),什么都有,有什么?“……”说明什么?(还有很多)这些你鸟都见过,都能叫得上它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

  ⑶ 请你来当一回捕鸟能手,把有趣的捕鸟经过读一读,只读闰土讲的话,老师给你起头(师读提示语)练习朗读,用自豪的语气强调见识广。

  过度:

  冬天下雪时,闰土知道到海边的沙地上去捕鸟,夏日来临他又会干些什么那?(拾贝壳)闰土见过的贝壳也很多,有红的,绿的。而且他还能根据这些贝壳的形状给它们起来好听的名字,这也说明什么?(见识广)

  4、学习“看瓜刺猹”:

  ⑴ 听到声响,就知道猹在咬瓜,说明他有经验。“捏”用的好,捏在手中就灵活,就能随时刺到猹。“看到猹,你变刺”动作快,不犹豫,说明他勇敢。

  ⑵ 把“看瓜刺猹”这部分读一读,只读刺猹过程(“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接“走到了……”)评改后再读。

  ⑶ 读到这里,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出示第一副动画。请同学随着演示(从天空到地面再到人物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或课文中的语言将画面予以描述。

  过渡:

  润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得却令人难以忘怀。他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夏天的夜晚闰土有着瓜地刺猹的勇敢经历,那末朝讯来的时候,闰土干什么?(到海边看跳鱼)他看到鱼的什么样?(有着青蛙的两个脚)鱼儿长着脚,真是够希奇够有趣的。

  闰土知道的希奇有趣的事仅仅这四件吗?(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师生对答。

  5、当“我”知道闰土有那么丰富的生活,有那么广博的见识,他知道那么多新鲜事的时候,“我”由衷地发出了一句感慨,齐读第16自然段第一、二句话。

  “啊”的语气读出来了,理解吗?“我”什么心情?

  板书:

  羡慕 佩服

  6、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⑴ 出示第16自然段:

  啊!《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们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它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它们都和我们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⑵ 小组讨论、交流:

  ① “我们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

  (富家子弟。)

  ②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再深宅大院,不能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视很少。)

  ③ 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四、学习第五段

  过渡:

  正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候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1、自由度第五段,加以体会(急、躲、拖、松)。

  2、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和闰土怎样告别的,在说一说。

  3、以板书为线索总结全文:

  从开始得知闰土要来“我”家,“我”就盼望;第一次见面时,“我”发现闰土可爱、朴实的农家少年,就从心里喜欢她;到以后的接触,“我”发现他不仅外表可爱,而且是个聪明、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少年。这时候我对特的感情又喜欢发展到羡慕、佩服,进而向往她的生活。感情更深了,却要分手,什么感觉?

  4、指名读三、四、五段。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六、小结学习情况

  1、反馈质疑。

  2、谈谈自己在写人文章上及快速阅读方法上的体会、收获。

  七、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反复读一读,体会特点:

  第四自然段:“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它套住了”。

  2、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的问题。

  3、抓特点,不流于形式;开阔思路,反映与众不同之处。

  4、同学间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

  八、布置作业

  1、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2、完成习题精选的练习。

  【板书设计】

  雪天捕鸟

  少年闰土 夏日拾贝聪明

  月夜刺猹勇敢

  潮汛看鱼见识广

《少年闰土》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健康 可爱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课件出示要求及插图。

  2、课件出示摘录的内容。

  3、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哪几件事重点描写了闰土的动作?

  (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看跳鱼儿没有写出闰土的动作,所以这件事不算。)

  2、在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3、学生畅谈

  【(1)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是文章中主要描写的一件事,课文中先后出现了两次,写得最详细。

  (2)学生以前根本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听后感到很新鲜,所以印象最深。

  (3)作者写得生动,特别是你听“月亮地下,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突出了闰土勇敢、聪明、能干的特点,所以印象最

《少年闰土》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 胯下 祭祀 装弶 秕谷 鹁鸪 獾猪 胡叉 值年 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 仿佛年纪 熟识 无端 伶俐 如许 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抽生背诵。

  3、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4、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

  1、把课文默读一篇。

  2、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出示)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3、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他们的谈话内容,朗读一遍。

  4、生自由朗读。

  5、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6、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7、四件事,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可见作者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8、那么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你能想象闰土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吗?照着你的想象,有感情地读出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9、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10、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 “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2、两位好朋友要分别了,他们会怎样话别呢?(抽生表演,提醒结合前文)

  3、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少年闰土》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对他的怀念之情。

  2.理解“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句子的含义。

  3.能练习用词组概括闰土告诉“我”的四件事。

  教学重点:

  感受少年闰土热情活泼的农村少年形象,体会“我”与闰土的友谊。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鲁迅简介)生读内容。

  今天学习的课文节选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一段。(出示“少年闰土”)

  2.课前,带着两个问题预习了课文。

  出示:

  1)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了解?

  2)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之间有怎样的感情?

  二.反馈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反馈问题一:读读课文,说说你对闰土、“我”有哪些初步了解? (边交流边帮助学生梳理闰土、“我”的身份、年龄等内容。)

  1. 闰土的身份——“忙月的孩子”; (出示词语理解: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致祭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值年——封建社会的家族分若干房,每年轮流主持祭祖,轮到的叫“值年”。

  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我国旧时有一种迷信,一个人诞生的年月日时,各以天干地支相配,合成所谓八字;这八字在五行中各有所属,用以推断人生的祸福吉凶。如果五行俱全,主吉;五行缺土,主凶。因此后文有“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的说法。)

  2. 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3.连起来介绍一下闰土。

  4.大家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闰土和“我”的了解,齐读课文第2~4小节

  反馈问题二: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我”和闰土的感情如何? (“我”和闰土感情很好,是好朋友。)

  三.以“‘我’和闰土为什么会有深厚的友谊?”为切入点,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身份截然不同,怎么会成为好朋友呢?找到最能帮助你理解的一小节,把它读出声来。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 指名读

  2. 再读句子,根据这句句子提提问题

  ( 学生可能会提“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有哪些?“往常的朋友”指谁?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是什么意思?)

  (二)重点解决“无穷无尽的希奇事”

  1.各自默读第6——17小节,用圈划的方法找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的词组,简洁的概括闰土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

  交流板书: 雪天 沙地捕鸟

  夏天 海边拾贝 月夜 瓜地刺猹

  潮汛 沙地观鱼

  2.闰土讲的这么多的希奇事哪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反复诵读,想想为什么。

  3.交流:读文、谈感想。

  4.刚才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确实感到闰土所讲的这几件事,都是生长在海滨的农村孩子最熟悉的事,也是少年儿童生活中的乐趣。这几件事,生动地显示出少年闰土确实是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从小就热爱农村生活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分角色读课文第6——18节。(一人读闰土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插叙)

  (三)了解“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内容。重点解决“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1.出示第13、16、18小节。这三段插叙描写了“我”内心的感受,读读想想,它起了什么作用。

  理解“素”、“单”在句中的意思。(从来、只)

  2.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闰土知道这么多,那么做为少爷的“我”呢?(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呢?(出示)师生对答:

  3.闰土告诉我的新鲜事,在“我”和“我”的朋友的生活中是没有的,在他们的书本上是看不到的,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4.(出示院子和海边的图片)说说现在你读懂“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5.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听写:

  闰土生活在海边广阔的天地里,而广阔的天空在我眼里只能看到狭小的一块院子里的天空,就像是“坐井观天”,我们的视野狭窄,知识贫乏,不象闰土见多识广。

  7.小结:少年闰土热情活泼,他的生活让“我”羡慕、向往。他的希奇事,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虽然“我”和他身份悬殊,但这不能阻止两个纯真少年的友谊。因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四、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4、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板书 少年闰土

  闰土 (好朋友) “我” 忙月的儿子 少爷

  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雪天 沙地捕鸟 并不知道 夏天 海边拾贝 素不知道 月夜 瓜地刺猹 所不知道 潮汛 沙地观鱼

  聪敏能干、见多识广 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佩服、向往)

  闰土知道雪天在沙地上如何捕鸟 而 “我”却不知道

  闰土知道夏天去海边拾贝壳而“我”不知道海边有五色贝壳

  闰土有看瓜刺猹的经历 而 “我”不知道西瓜还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闰土会在潮汛来时去看长着两个脚的跳鱼儿 而“我”听也没听说过还有这样的鱼儿

  有许许多多的新鲜事 “我”从来都不知道

《少年闰土》教案 篇1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17课《少年闰土》

  二、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后半学段,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形式与现在的表达习惯不同,还有,写文章的年代与当代距离较远,因而,学生对文中的一些语句,表达的含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学生查资料。

  四、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自我介绍,让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出示图片引出课题: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以“趣”导入,通过互相猜年龄,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介绍主人公的生活背景,

  2.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稀奇事?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概括课文能力。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

  3.师:在这四件事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雪地捕鸟)

  (1)指名读文。

  (2)用横线画出描写闰土动作的词语。(扫、支、撒、拉)做动作

  (3)课件展示闰土捕鸟过程

  (4)完成动词词填空

  (5)有感情的齐读

  师: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中,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聪明能干)

  【设计意图:根据这些动词做出动作,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师: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生:看瓜刺猹)

  (1)自由读文,找出表现闰土勇敢的句子。

  (2)课件

  出示(“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师:月亮底下,猹来了,请同学们轻轻的读,不要把猹吓跑了。(练习朗读)师:还从哪可以看出闰土很勇敢?(生读13段)

  师:虽然猹会咬人,而且伶俐,但还是被闰土刺到了,说明闰土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分角色朗读

  师:这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所以虽然三十年过去了,“我”一直都没把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起这个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的画面,(课件出示:“看瓜刺猹”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同时多媒体展

  示画面并配乐朗读,体会文章意境的美。】

  5.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1)课件展示海边贝壳图全班齐读

  师:我们知道在海边的生活丰富多彩,捡贝壳是件多么有趣的事啊!老师这有许多漂亮的贝壳请大家欣赏一下出示课件贝壳

  潮汛来时看跳鱼儿,看大屏幕展示跳鱼儿指名读。

  师: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多识广

  【设计意图: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教学“看跳鱼儿”用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6.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稀奇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如果你是少年鲁迅你会用什么样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设计意图:自由填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体会鲁迅心中的感叹。】

  7.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难分啊!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交流讨论:令你难忘、羡慕、佩服的朋友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联系生活,畅想未来

  播放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四、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课件展示

《少年闰土》教案 篇16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预习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瞧,(出示画面配乐)[师朗诵第一段]。生谈感受。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

  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就是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4.同学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少年。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好,开始吧!

  2、请浏览完的学生举手回答,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

  先写了(回忆),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这叫初次相识(板书:初识)。然后写了我和闰土在一块儿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最后写了我和闰土分开那叫离别(板书:离别)。

  同学们,课文正是按照这四部分来写的,

  我们都知道在这四部分当中,相处是写得最详细的。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写在边上。(①雪地捕鸟(②海边拾贝)(③看瓜刺猹)(④看跳鱼儿)

  同学们,这些有趣的事,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经历过的,没看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叫什么事?(希奇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都理解得很好。[板书希奇事]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希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生谈想做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写的这四件事,有什么特点?(①鲁迅先生都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突出闰土的品质。)(②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详细写,海边拾贝和看跳鱼略写。)

  3、学习看瓜刺猹

  (1)那么文中最详细写的又是哪一件事?(看瓜刺猹)(出示对话)请看,这就是文中的我和闰土看瓜刺猹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在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那是你心灵的共鸣,开始吧!(生读)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趣。(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把你的整个身,整个心都投入进去,看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师评价)这猹也太狡猾了,一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体会看瓜刺猹的有趣。(生读)师相机指导:①好奇呀!(管贼吗?)十分的好奇!(管贼吗?)继续。②不,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月亮地下,读(生读)③这次好多了,但“捏”字,读得还不够轻,“捏”能换成其他的词吗?来,请你换换。(生讲)捏的动作很小,很轻,动作大了,猹就跑了。鲁迅先生用词是多么巧妙啊!再来读,月亮地下(生读)。④担心啊!(生读)十分地担心(生读)⑤快刺啊。(生读)

  (4)现在,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出示图片)你知道哪个是闰土吗?为什么?(戴黑帽的是闰土,戴红帽的是我,因为闰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那就请同桌之间,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分角色来练习练习。开始吧!(生练习)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再读第一段

  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多么有意思的看瓜刺猹。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放音乐,出示第一段)读。(生读)

  小结: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机智勇敢)刚才我们怎样学习看瓜刺猹的(先自读找出有趣的地方,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体会闰土给我们的印象。

  也正因为这样,才更使我难以忘怀,但是令我难以忘怀的又何止这一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希奇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就叫做(无穷无尽)板书:(无穷无尽)既然闰土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端好书,去分享闰土带给我们的那些稀奇的事和快乐吧!

  (1)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雪地捕鸟的对话。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把描写闰土的动作词用△划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谁来说说(生汇报动作词,用红色显示)(生谈体会)顺序性、准确性。是的,这就是鲁迅先生文字的魅力所在。

  (3)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看瓜刺猹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体现闰土的品质,雪地捕鸟则主要采用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

  (4).指导朗读。我想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和闰土去捕鸟了,我们沙地上,读(生读)

  5、学习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我们再到海边拾贝,我们日里,读(生读)潮汛来了,快看,是跳鱼,我们沙地里,读(生读)。

  从这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见多识广)

  理解我对闰土的讲的稀奇事的向往,假如我没有见过闰土

  6、学习16段.

  1)我仿佛感受到了闰土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也难怪鲁迅先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读(出示两段14段与16段)。

  2)在这两段话里,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一起看吧,(出示图片)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就是四角的天空。从这幅图片当中,你能够想到一些词语或名言警句吗?(①我想到了井底之蛙。)(②我想到了笼中鸟。)(③我想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④我想到了尽信书不如无书。)是的,你们所说的都是作者鲁迅先生心里所想的,也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3)(出示句子)老师相信,此时此刻你再读这一句话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来,我们合作来读读,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生接)闰土在雪地捕鸟时,(生接)闰土在海边拾贝时(生接)闰土在海边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希奇事时,而我,却只看见四角的天空。[板书:感受到了吗?感受到了吗?

  14、同学们再次展开想象的翅膀,当闰土在海边做各种有趣的事的时候,我又在做什么呢?当闰土在海边时(生讲)。此时此刻我们似乎觉得,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是指那小小的一片天空。它还指什么?(生讲,师评价)

  我的知识贫乏不正衬托出闰土的见多识广吗?你们都读懂了鲁迅先生的心,你们都成了闰土的好朋友。可惜,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出示,师读最后一段)但是,这位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读(出示第一段,生读)

  三、拓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文字魅力,也进一步理解了表现人物品质的几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着重练习语言描写。(配乐出示)正月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那一天,纷纷扬扬地下起了大雪,北风呼呼地吹着,两个好朋友呆在厨房,不肯出去。他们还有很多没有说完的话。他们所说的每一句都表达了他们的依依不舍之情,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写下来吧。(好朋友总是这样,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趣事,分别的时候,割舍不下的是那份浓浓的祝福,把他们的.对话写下来吧,都写下来吧!)(生写)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闰土,给我们讲了四件希奇的事,详细写了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其它的略写,做到有详有略,并且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我们平时写人的作文也应该要用上这些写作方法,写事的时候要详略得当。最后,就让这位不凡的朋友,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永远刻在我们的心上。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到图书室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