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教案

2023-10-08

《口算乘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图片、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

  2、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

  1)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问:30小时行多少千米?

  练一练: 184= 243= 252= 146=

  2)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怎么列式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比较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练习:1305= 2380= 1506= 713= 4602=

  口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口算方法;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

  三、巩固新知

  1、练习六第1题。将得数写在树叶旁边。

  2、练习六第1题和第2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六第4题和第5题 口算练习(略)

  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第48页6--9。

《口算乘法》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习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能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树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养成验算的习惯。

  1、口算乘法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10times;514times;2100times;7130times;2

  20times;334times;2200times;4210times;3

  2、结合、“14times;2”与“210times;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口算14times;3

  (2)引导学生思考:14times;3与14times;2有什么不同?

  (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3个4块是12块,合起来一共是42块。

  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再算3个4是多少,因为3个4是12,需要进位,所以是30+12得42。(4)比较“14times;2”与“14times;3”的区别。

  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再乘被乘数的个位,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如14times;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巩固练习。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6times;2=26times;3=25times;2=

  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口算140times;3=

  (2)引导学生观察:140times;3与14times;3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被乘数一个是14,一个是140,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所以只要在14times;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加以小结: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即420。

  4、巩固练习。

  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30times;5=380times;2=150times;6=

  指名口算得数,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150times;6”小结:先想15times;6=90,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或先想15times;6=90,再想150times;6=900。

  三、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5题。

  (2)用整十数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在得数末尾写0。

  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口算5times;10

  (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10袋一共多少个?

  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

  师生共议:因为9个5,根据乘法口诀得45,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就是50,也就是5times;10=50。

  2、巩固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times;10=6times;10=7times;10=9times;10=

  ①让学生口算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2)试算下面各题。

  11times;10=12times;10=24times;10=

  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试答后,教师小结:任何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3、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口算6times;20

  (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

  (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times;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times;10=120)

  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口算乘法》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乘法。

  2、能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

  3、能熟练正确地口算。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以整十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地进行口算。

  学具准备:

  学习过程二次备课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口算卡,小组内快速口算,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10×5 100×5 30×2 300×2

  90×9 80×4 12×2 24×3

  指名展示自己的口算结果与过程

  二、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自学互动

  适时点拨

  活动:探究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学习任务:

  1、观察例1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平均每天送300份)

  (1)列式:____________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300×10怎样计算?你能想出几种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各组的算法)

  2、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_(平均每天送60封)

  (2)先口算再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3、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列式:_________

  (2)先独立口算,组内说说,讲清自己的算理

  4、邮递员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1)列式:_________

  (2)指名说口算过程

  5、小结算法:

  将其中一个因数先看作_____位数进行计算,再扩大相应的( )数,或将两个因数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再扩大_____________.

  测评训练:

  1、分组抢答,说说算法。

  80×10 60×20 50×40 24×10

  50×60 80×20 12×30 11×70

  2、完成答题卡,每组派一代表参加比赛

  60×60 60×300 40×90

  50×30 80×70 23×20

  3、总结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知道了哪些口算方法?

《口算乘法》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汇报卡、多媒体课件、香蕉题卡片、目标检测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听算后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20×5 30×6 4×70 100×5 3×200

  3×200 500×3 1000×6 23×2 12×3

  2、抢答:

  3个十是?30是个十?300是个百?60是个十?9个十是?3个30是?

  3、小结导入: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板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掌握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远方的亲人、朋友进行交流,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你们知道是谁在为我们默默辛苦的工作吗?(生:邮递员)师:对,是我们的邮递员叔叔,今天我们把邮递员叔叔请来了,请看主题图。

  自主学习:

  1、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2)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怎么解决?小组讨论。

  展示交流:

  1、生汇报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口算方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讨论后汇报口算方法: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口算乘法》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第1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514×2100×7130×2

  20×334×2200×4210×3

  问:“谁能说一说14×2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14×3,问:14×2我们会算,14×3又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回答后,再根据口算过程用方块演示一下。

  (3)“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与口算结果一样吗?”

  2、比较14×3和14×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这两道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积加起来,只是14×3,个位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3、例1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说第1、2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同位说),其它独立完成。

  4、教学例2。

  讨论想法,汇报(鼓励多种想法)。

  5、例2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想法,再填得数。

  三、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说图意,填数,讲想法。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4、5题。

  板书:

  口算乘法

  14×3=42140×3=42

  想:10×3=30想:14×3=42

  4×3=12140×3=420

  30+12=42

《口算乘法》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乘法。

  2、初步了解速度的概念,能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

  二、教学重点:会用以学方法推导出口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熟练进行口算

  四.教具;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交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交游吗?出去交游,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a.提出问题,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各是多少。

  b,学生根据给出的图片的速度,提出问题。

  2.学习新知

  学生提出问题

  探讨口算方法,请大家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16x3=

  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归纳并板书

  1、 拆数法 10x3=30

  6x3=18

  30+18=48

  2、 分解法 2x3x8=48

  3、 连加法 16+16+16=48

  4、 竖式计算 16

  x 3

  3. 归纳小节

  比较4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

  学生根据上题的方法自学讨论、汇报归纳、总结

  4.练习巩固

  小黑板出示两种练习题

  观察、比较总结

  教师小节并出示课题

  5.作业;见课本

  5.板书设计:

  口算乘法

  16x3=48(千米)

  160x3=480(千米)

《口算乘法》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P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 利用学生的迁移能力,归纳概括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进一步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抢答题:出示口算卡片

  12×3= 500×7= 15×4= 60×70= 350×2

  2、估算:卡片出示197×5≈,那约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估算的。(明确方法)

  3、笔算板演:知道了大家的口算和估算掌握得很好,我们的笔算掌握提如何,来,做一道吧,请拿出练习本进行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竖式45×12的竖式)师:来,你做得最快,请你上黑板板演,请注意书写工整。做完的同学请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如何计算的?

  【交流评价:(方案一)她计算错了。哪里出错了,他是如何错的。你观察真仔细,老师帮他改过来。师:要注意,计算要处处细心。(方案二)她做对了。谁来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说得真清楚,我们把掌声送给她。】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看来大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乘法(板书:乘法)请看大屏幕。

  (1)引入例1。(课件出示)例1:将来李叔叔从兰州乘火车去北京用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明确题意

  (2)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选择问题:兰州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你能列出算式吗?列完式的同学想一想、比较,这个算式与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3)猜想结果、尝试计算、板演,汇报交流,优化算法。

  1)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质疑评价;

  2)比较两种竖式,有何发现?

  3)引导学生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列竖式的方法;你觉得哪种竖式好好些,说明理由。

  (4)用计算器计算检验。

  用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是多少?生:1740。师:看来,我们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板书得数和单位名称)同学们今后做完题检查时,也可以用计算器来检查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写答。随学生回答,板书答案。(李叔叔的某城市到北京有1740千米。)

  (5)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三、比较探究、巧用迁移

  (1)今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发现?同桌交流……(异相同点)

  (2)什么叫迁移?我们应用原来学的计算方法,就能解决今天的新问题,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之为迁移。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得的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3)出示试一试:134×2l,学生独立笔算……

  汇报交流,展示笔算过程。生: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价一下。(:她说得很完整,清晰,方法正确。)

  (4)练一练。请大家从做一做中任选1题。(独立计算)师:要注意书写格式和作业姿势,动作快的可以多做题,比一比看谁书写最工整,计算既准又快。

  (教师在学生中挑选作业,辅导后进生。)

  汇报检查:挑选四份作业,现在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去完成检查评价。

  这几位位同学不但最快速,而且全对,书写也工整,同学们可要向她学习了。

  (5)引导学生熟悉计算方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位数或( )位数。

  四、数学诊所:

  师:小兰、小红、小青在做计算题时,各出现了一道错题,现在请同学们帮她们找出病因,并且帮她们改正。

  小青:134 小静:152

  × 16 × 23

  804 156

  134 104

  938 ( ) 1196 ( )

  小华:246

  × 3 4

  964

  638

  7344 ( )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帮这几位同学找出了错误,而且改正了错误。通过刚才的改错,请想一想,我们在笔算乘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你想提醒大家什么?1)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对准数位;2)不要忘记乘百位上的数;3)做题时要认真细心,不要忘记进位了。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老师相信你们在做题时一定能够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还能用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收获真不少!

  六、作业布置:

  练习七的第2题。

《口算乘法》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40×4=60×5=300×7=200×8=

  6×200=3×800=3×30=4×50=

  (2)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60是十?

  (3)9个十是?3个30是?

  二、导入新课。

  刚才口算的这些题目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口算乘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相信同学们都喜欢吃草莓,我们知道每箱装15盒草莓,买3箱,那么3箱草莓有多少盒?

  生:可以列式为15×3。

  师:那么哪位同学知道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1:我可以分步计算,10×3=30,5×3=15,30+15=45。

  生2:我可以列竖式计算。

  师: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150×3该怎样计算呢?

  (2)师: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生1:可以列式为6×10。

  生2:6×9=54,54+6=60。所以一共有60个橙子。

  师: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呢?

  生3:可以列式为12×20。

  生4:12×2=24,24×10=240。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指名说说:已知邮递员叔叔每天可以送出300份报纸,若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0×10。

  (2)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300×10

  A.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B.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

  则300×10=3000(份)

  C.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2、用

  你喜欢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口算方法,你怎么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获取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哪种口算方法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巩固应用:

  1、做一做。

  (1)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过程,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生活应用:

  小明买20枚8角的邮票和30枚6角的邮票。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巩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拓展。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枝8角的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钱?

  (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钱?

  2、动脑筋。

  ×30=90040×=20xx

  80×=320005×=300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1、学生自由汇报收获?

  2、全体师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复述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算理。

《口算乘法》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口算:

  6×4=24 8×9=72 9×3=27 7×8=56 6×7=42 9×9=81

  并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我来问,你来答。

  指名同学和老师一起,老师来问,学生来答。

  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口算能力。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首先来学习它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出示教材56页主题图)

  问:“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问题:

  1.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二、学习例1

  出示例1: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一)指名读题,并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算法:

  ①每人要20元,现在有3人,就是3个20相加,就是20+20+20=60。

  ②20×3.20就是2个十,20×3就是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二)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师:

  1.结合小棒图,谁明白这种方法了?

  解法1:

  20+20+20=60

  解法2:

  2×3=6 20×3=60

  2.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方法,他用到了我们以前学习的哪句口诀?

  3.二三得六的“二”表示什么?得六的“六”表示什么?

  4.谁懂这种方法了?再来说一说60是怎样得到的。

  5.谁的想法和他们的不一样,请你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看下面算式,能发现规律吗?

  (三)掌握规律:出示算式40×3

  5×60

  300×2

  1.口算这两道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算,说说你的想法。

  3.在计算这几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口算,总结规律,教师归纳

  (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整十、整数看成是几个十、几个百,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学习例2

  出示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教师利用课件或教具小棒演示,

  师: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还可以怎样想?

  1.结合小棒图,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探讨。

  这种方法谁读懂了?把12分成了哪两个数?

  把12分成了10和2

  结合图,请你思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小组合作,指名回答。

  先求出3个10是多少,再求出3个2是多少,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36。

  课件出示图片:

  邮递员叔叔每天送300分报纸,10天一共送多少份报纸?

  附答案:300×10=3000(份)

  过年了,妈妈想买草莓当礼物送给亲戚,在超市买了三筐,妈妈买了多少盒草莓呢?

  附答案:15×3=45(盒)

  附答案:

  20×8=160(角)160角=16(元)

  30×6=180(角)180角=18(元)

  18+16=34(元)

  师:虽然我们的方法不同,但都用到了以前学习的知识,看来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帮我们解决一些新问题。那我们就试着做几个题吧,一定要认真哦!

  四、课堂练习

  附答案:

  2、工人师傅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加工零件40个,工人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附答案:

  算法1:4+3=7(时)40×7=280(个)

  算法2:40×4=160(个)40×3=120(个)160+120=280(个)

  3、书法组人数21人,美术组人数是书法组的4倍,美术组有多少人?

  附答案:

  21×4=84(人)或4×21=84(人)

  五、拓展提升

  工人们修公路,每天修80米,修了5天,共修了多少米?这时,再有90米就能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长多少米?

  附答案:

  80 ×5=400(米) 400+90=490(米)

  课后小结

  师:小朋友们,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其中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它们的口算基础都是表内乘法口诀。

《口算乘法》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小红一家要去游乐园玩,咋们一起去看看吧!要去游乐园得先通过一座趣味桥,荷叶上的算式如果能准确计算,就能顺利通过趣味桥。咋们帮小红算算行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红一家通过了趣味桥,来到了游乐园。

  二、探索算法:

  1、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如果给你一次玩的机会,你会玩什么呢?)小红想和爸爸妈妈玩一次碰碰车,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这问题说完整。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读题审题,知道什么?求什么?

  (3)怎么列式呢?20×3=60(元)

  (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生:每人20元,3人就需要3个20元,所以用乘法计算。

  (5)这个60是怎么得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0×3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写一写。

  (1)合作学习

  (2)汇报:

  a、用小棒摆:3个两捆是6捆,是60

  b、20+20+20=60

  c、2个十乘3是6个十,是60

  d、先算2乘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

  师:同学们真能行,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3)现在学会了20×3=60,你会不会算200×3呢?20xx×3呢?

  (4)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乘数是一位数,另一个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揭题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的快又准,那种方法呢?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咋们来试试吧!

  三、巩固练习

  1、打气球

  2、套圈游戏

  师:这么久了,不知道游乐园的小红又在玩什么呢?(课件)哦,他们在玩套圈游戏呢。如果套中的小动物身上的数相乘得240,就能获得礼物。小红可以怎么套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高兴吗?我们还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小朋友,你快乐吗?

《口算乘法》教案 篇11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5

  22 837 3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 20xx 20__ 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 20xx 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 20xx 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

《口算乘法》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2、 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教学重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第7题

  1、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2、 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

  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

  4、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三、 第8题

  1、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2、 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

  3、 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

  4、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

  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

  四、 小结: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 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

  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

  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

  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口算乘法》教案 篇13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

  300×5

  4×20

  8×60

  200×7

  400×8

  13×30

  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 (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 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 18×100 27×100 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一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一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一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乘数是整百的口算乘法

  例1: 100×4=400 例2:7×200=1400

  4×100=400 12×300=3600

  100×12=1200 想: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

  12×100×1200 百是 1400

《口算乘法》教案 篇14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 300×5 4×20 8×60

  200×7 400×8 13×30 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投影)例1的坐标纸图,让学生横着数每排有几个小方格,有几排,这张坐标纸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根据被乘数和乘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因为100×4=400所以4×100=400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通过(12×100)、(7×200)逐步过渡到(12×300)不但使教学的层次清楚,而且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三、巩固发展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