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9课。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设计理念:
网络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起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丰富了学习资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开放了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利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在教学这篇课文前,就要求同学们利用网络收集张衡和星空的有关资料,自己也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张衡的资料,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复习生词
课件出示词语:珍珠、钻研、距离、玉盘、清楚、汉朝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吗?(生自由发言)
3、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这一段吧(齐读最后一段)
4、课前大家还收集到张衡的什么资料了,谁来读读?(生汇报交流课前查找到的有关张衡的`资料。)
二、 情境朗读,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和一千多年前的张衡一道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下吧!
2、(出示夜空美景,并配上轻音乐)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说星空的美景)
3、你们想得太美了,我们来看看作者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有谁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5、理解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喜欢读这句的同学一起来读读。(齐读)
(2)你们为什么喜欢读这句?
交流:写得很美;“满天、无数、撒”这几个词语写出了星星的多;用上拟人的手法,把满天的星星比作无数珍珠,把天空比作碧玉盘,既形象又生动。
(3)指导朗读:同学们,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再美美地读一读啊?(齐读)
6、张衡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数星星呢!他是怎样数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动笔把描写张衡动作的词圈出来。(坐、靠、仰、指、数)
7、是啊,张衡就这样不停地数着星星——引读:“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8、(多媒体出示满天星空图)让我们学着小张衡的样子,仰起头,指着天空,数一数天上的星星吧!(数1分钟星星)你们数出了多少颗星星呀?(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此时你有什么感觉呢?(指名说说感受)
9、此时,你们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呢?(生畅所欲言)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说得多好呀!那奶奶怎么说呢娞?(指名读奶奶说的话)从奶奶的话里可以看出什么?(张衡经常这样数星星)
2、我们看看奶奶和张衡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找出他们的对话和同桌分角色练习一下。(指名读→男女读)
3、从对话里你看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善于观察)是啊,没有细心的观察,怎么可能发现——引读:“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时,爷爷也来了,他告诉了我们哪些天文知识?请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勾画出有关语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交流:现在你们说说,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指名说说。多媒体出示有关句子,请大家齐读。)
2、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是真的)可是张衡一开始相信吗?(不相信)那他到底是对爷爷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呢?(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对于这样的疑问,他是怎么做的?(他几次起来看星星。)
3、出示句式:这个孩子没睡好,起来看星星。
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
比较:谁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这里的“几次”能省掉吗?(不能,因为几次说明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
4、经过张衡这样坚持不懈地观察之后,他还怀疑爷爷的话吗?(不怀疑)从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理解“果然”)
5、我们来看看小张衡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星空图1”:北斗星和北极星)
6、出示填空:那七颗星,连起来像( ),叫( )。
北斗七星( )绕着( )慢慢地( )。
指名填空→齐读这两句话。
三、课外拓展,激发愿望
1、我们都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汉朝人,名叫张衡,他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学了这篇课文,你从小张衡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我们做事要像张衡一样善于观察,刻苦研究,才能取得成功。)
2、宇宙中的星球就是这么奇妙无穷,但是课文只给我们介绍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你们还知道哪些星星的名字?(牛郎星,织女星……)
3、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些其它星座的图片,你们想欣赏吗?(课件出示星座图,学生欣赏)
总结全文:其实,天空中还有许多神秘有趣的天文现象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研究。只要我们像小张衡一样仔细观察,刻苦研究,一定会发现许多别人不知道的天文知识。希望你们能通过课外阅读和网络资源增长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边的科学常识。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29数星星的孩子
善于观察
张衡——著名的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会认9个字,会写12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体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张衡从小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在愉快轻松的学习中掌握生字,记忆字形,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细读品味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学习描写星空的句子
1.出示星空图同学们,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明亮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好看。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美丽的夜空。你看见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2.这星空真美啊!老师也送你一句很美的句子。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谁来读读这句话。师:真棒啊,你把句中的两个生字都读准了。
出示:撒碧玉盘指名读,撒字平舌音
师:我们把生字放回句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真好,都读对了。
3.谁还愿意美美地读一读。
自己读,指名读。师:你读得真美,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美?
4.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
a.感悟星星美,星空也美。
预设:生1:星星很美或很亮
师:是的,这里的星星就象--珍珠一样美/亮。
生2:像无数珍珠一样
师:这里的珍珠指的是--满天的星星
师:你见过珍珠吗?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一样美,一样亮。
师:除了星星美,还有什么也很美?生:碧玉盘。
师:你见过碧玉盘吗?出示图片--用碧玉做成的盘子。
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那这里的碧玉盘又是指什么呢?
生:是天空。师:怎样的天空才算得上是碧玉盘呢?
师:是啊,睛朗的夜空碧蓝碧蓝的,就像是--(碧玉盘)
师: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天空也很美。
谁能美美地读--指名读
让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b.感悟星星很多
预设:师:星星除了美,你还读出了什么?(星星很多)
从哪几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满天,无数)
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师:是啊,多得数都数不清了。
还有哪里让你感到星星很多?生:撒
师:谁能做做"撒"的动作?
师:嗯,做得好,字典上解释,"撒"是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地扔出去,所以"撒"字是"提手旁"加"散",像这样,把星星撒出去,感觉星星特别多,到处一闪一闪的,真美!谁能做上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5.让我们一起来把星星"撒"满天空,读--(全班齐读这句话)
6.在这么美的星空下,有个孩子特别喜欢数天上的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出示课题
发现了吗?课题里藏着多音字"数",还有一种读音读"shù",刚才的句中就有一个词是"无数",那什么时候读"shǔ",表示数东西的时候,我们把它送到田字格里。
看老师把课题写完整,指导写"数"字。师:数是左右结构,左上是米字,一捺变成点,小女孩在数米,提不要超过撇。她反复数数不清,右边写个"反文旁"。
二、初读感知,再学习课文一、五段,随文识字。
1.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呢?赶紧去课文中找找吧。生字要读准,句子要读通,能干的孩子试着把课文读动听。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
出示:张衡,谁来叫叫他?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
这"衡"字比较复杂,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板书:张衡
2、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1)师:张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最后一段。我们也来读一读
师:老师挑出其中重要的词,谁来读一读,齐读。
出示:张衡汉朝刻苦钻研著名天文学家
谁能用上这些词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张衡。
师:让这些词回到句子当中,一起来读。
(2)师: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
(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给"著名"找个近义词。
(3)师: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板书:刻苦钻研)
师:刻苦钻研是怎样地钻研?
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一天到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遇到困难,他都想办法克服。)
教写"钻研"两个字。
给"钻"换偏旁,利用熟字记住新字;"研"一边范写,一边说"钻呀钻,钻呀钻,把石头都钻开来研究呢。"
生练习书写。
(4)师:张衡是天文学家,还发现了著名的地动仪呢。请看--
出示: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可能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动的,地动仪是张衡创造的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看来张衡确实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
其实,张衡还是个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呢。
3.师:真了不起,那小时候的张衡又是怎么数星星的?请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句子,
用"--"画出来(指名说)出示2、3两句话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
(1)师:好,句子读对了。"仰"字读后鼻,谁有好办法记住它?(跟"迎"比较)师:仰起头是怎样的,做做动作看。
师:有些同学只是稍稍抬起头,仰起头要抬得高高的。
(2)师:那像句子还有几个数星星的动作的词,你能圈出来吗?
反馈,找到了吗?指名说,点出五个动词
(3)老师读句子,请你根据这几个动词摆好姿势吗?师读句子,生摆动作。
师:从你们的动作中,我知道你已经理解了动作的意思,让我们做上动作和张衡一起数星星吧。
(4)师:一颗,两颗,我们再慢慢数下去,一颗,两颗,三颗(约20多颗)指导数得慢一点,指出句中是用了","。
你知道为什么是慢慢数吗?
师:嗯,张衡是一边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呢。(继续数)
(5)指名问:"小张衡,你数了20多颗,感觉怎么样?"
预设:生:手痛
师:为什么手痛?你是怎么指的?
是啊,一颗一颗地指,要指准了
生:脖子痛
师:怎么会脖子痛?
仰着头,仰了那么久,当然痛了
生:腰酸了
师:是啊,张衡只是靠着,而不是躺着。
师:就这样,张衡数到了--几百颗。他会感觉怎么样?(生:手痛、脖子痛、腰酸)那么累,中间有没停下来休息呢?(没有)你怎么知道?生:一直
(6)从这里,你看出张衡是个怎样的孩子?(师随机板书:不怕累、认真、有耐心)总结:像他这样不怕累、认真、有耐心地数星星,难怪说他刻苦钻研,也只有像他这样的刻苦钻研,才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
(7)让我们连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拿起书来。
师小结: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见了,说他傻,他真傻吗?爷爷见了,又告诉了他哪些天文知识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巩固字词
二、品读“祖孙三人议星星”。
1、品读奶奶与张衡的对话。
师: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可心疼了,怎么说呢?齐读(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奶奶认为数得清吗?(数不清)张衡是怎样回答奶奶的?齐读(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张衡认为数得清吗?(数得清)张衡回答奶奶的话时态度怎样呢?(坚定)谁能用坚定的语气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男女生读。
2、品读爷爷与张衡的对话。
(1)找出爷爷的话,自由朗读。
师:是呀,从张衡坚定的回答中,我们知道了张衡数星星怎样?(板书:认真)而且在数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还发现了,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是呀,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爷爷听见了可高兴了,走过来告诉了张衡一些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同学默读爷爷的话,用“——”划出爷爷告知张衡的新知识。
(2)指导用说话的语气朗读,质疑问难。
出示爷爷说的话:
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指名读爷爷讲的话,一人读一句,用讲话的语气来读,向大家介绍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向老师同学提出疑问的?(让学生感受到北斗七星是以逆时针方向绕着北极星转的。在地球上看北极星,它几乎是不动的。北斗星绕北极星一圈就要用一天一夜的时间。)
(3)品读张衡怎样数星星?
师: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读。
师:这里的“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4)学生有感情的齐读第四段。
三、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师:张衡仔细观察,发现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是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于是又发现了好多星座,(出示天蝎座、狮子座、天鹅座、天龙座等等)
四、再次通读全文,体会张衡数星星与他成为天文学家的关系。
1、回读课文,再次体会张衡数星星的认真。
师:大家和张衡一样都爱星空,都对星星感兴趣。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细细读每一段课文,每读一次书,都会有一次新的感受,再一次注意张衡是怎么认真数星星的,并做上记号。
2、总结: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之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正因为他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这就是长大了的张衡。(出示,张衡头像。)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出示地动仪的图片)。如果同学们小时候认真学习,长大了刻苦钻研,也许你们也能像张衡那样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五、写字指导:
六、实践活动
选一个天空晴朗但没有月光的晚上,到空旷的地方去观察一下浩瀚的星空。找找北斗七星、北极星,然后用笔把它们的位置画下来。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认真、不怕累、有耐心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2个生字,掌握它们的音形义。
(二)能正确认读本课生词并理解词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三、教学过程
(一)写出课题。提示“数”(sh()的读音。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标出自然段。
2.指名三人读课文,分别读1~3自然段,4~5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说说这课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这课讲了张衡数星星的事。)
3.老师简介张衡生平事迹。
张衡(公元78年~139年),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他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由于张衡在天文、地理、历法、地震、器械等许多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和科学家,政府于1956年重修了他的坟墓,科学院院长为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属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张衡小时候的一件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了解音形义。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数:它是一个多音字,在“无数”中读sh),在“数星星”中读sh(。
斗:它是一个多音字,在“北斗星”中读d%u,在“斗争”中读d^u。
(2)字形:
最后一横略短些。
楚:上半部分是一个“林”,注意两个捺都改成点,下边的笔顺是:
(3)词意:
一闪一闪:本课形容星星的光,忽明忽暗。
之间:表示在两个事物或时间的中间。
距离:在空间或时间上的相隔。在本课是指两颗星相隔。
北斗星:由七颗明亮的星星组成的,分布呈勺子的形状。
无数:难计算出数,形容非常多。
清楚:事物容易让人辨认、了解。在本课中是“明白”的意思。
3.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然后再读字词,记忆字音、字形、词意。
4.指导书写,让学生写字头。
(四)作业。
1.写生字各一行。
2.熟读课文。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珍”、“靠”、“仰”、“指”、“汉”、“研”、 “著”等7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读懂课文一、六两节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7个生字,理解比喻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张衡小时候如何喜欢、认真地观察星星。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天上有许多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在两千多年前,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板书:孩子)在数星星(板书:数星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21.数星星的孩子》(板书:21),读题。
2.从课题中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吗?写这个孩子的什么事?
二、按要求自学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出示投影)
①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②标出每小节的序号。
③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投影,检查读音。
zhēn màn hàn yán yáng
珍 珠 慢 慢 汉 朝 钻 研 仰 着头
héng zhù shǎ zhǐ sháo
张 衡 著 名 傻孩子 指 着 勺 子
chǔ sǎ zhǔ kào dǒu
清 楚 撒 一 组 靠 着 北 斗 星
a.找出每一行读音的特点。
b.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同学对读--齐读,并及时进行纠正。
2.这篇课文有几小节?(6小节)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出示投影: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 )的事。(板书:张衡)
四、学习第六段。
1.出示张衡挂图,告诉小朋友这就是张衡的图像。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默读第六节找出来。
2.讨论;
a.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板书:汉朝)读一读,告诉学生汉朝是我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了。
b.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板书:著名的天文学家)读一读。
c.天文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d.谁给“著名”找个近义词?(有名、出名)看76页的插图,告诉学生浑天仪是张衡发明的,可以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动的;地动仪是张衡创造的世界上最早预报地震、测定地震方向的,看来张衡确实是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指着板书说)
e.用“著名”说一句话。
3.看着板书,用“张衡、汉朝、著名的天文学家”说一句话(不同顺序)。
4.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呢?(板书;刻苦钻研)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5.用“因为……长大后 ……,所以……”和“张衡成了……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6.课文是怎么写的?齐读最后一节。
五、学习第一段。
1.长大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小时候的他又是怎么样的?听教师配乐朗读第一节。
2.这一节有几句?齐读第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句子:晚上,天空中有无数的星星)
3.天上有无数星星,书上是怎么写星星的?(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4.教学“珍珠”,为什么都是“王”字旁?“珍珠”是怎么样的?这里“珍珠“指什么?可见星星是怎样的?
5.“碧玉盘”是怎样的?这“碧玉盘”指什么?
6.在碧玉盘似的天空中撒着无数的、像珍珠一样的星星,你觉得这夜空怎么样?
7.比较刚才出示的两句话并指导朗读。
8.小张衡看到这么美的夜空会怎么样呢?(板书;喜欢)他又是怎么去数星星的?(齐读二、三两句)
9.圈出动词,(板书:坐、靠、仰、指、数)读一读“靠”,上下结构。(出示:告 靠)全班小朋友做动作,“向左靠,向右――,向后――”,“仰”,左中右结构的字。做做“仰”的动作。“指”用什么指?所以“才”――一个学生上来表演张衡数星星,老师当奶奶。――全班小朋友按这几个动作数星星。
10.小张衡数星星的样子是这样的,他又是怎样去数的呢?(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教师范读这一句。
11.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慢?(“,“停顿时间长,说明张衡数星星时很慢。)
12.为什么这么慢?(天上的星星多,一闪一闪)还有呢?(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3.“撒”是什么意思?(教师演示;把珍珠撒在盘子里,并用幻灯打出)撒下去的珍珠分布怎样?(有多有少,有密有疏,不均匀)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可见星星在天空中的分布也是这样的,你们说好数不好数?难不难?下面一起来数星星,谈谈有什么感觉?(教师用幻灯打出满天的星星,让学生看天花板上的星星数)
14.你们数了多少颗?小张衡呢?这“一直”是什么意思?(板书;一直)你们数了几十颗就觉得眼花缭乱,手酸了,脖子酸了,头也仰疼了,可小张衡却连续数了几百颗,他会更加怎样?说明张衡数星星是多么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认真)指导朗读这一句。
15.谁能看着这幅图(出示张衡数星星图),把张衡数星星的情景说出来?(评议)
1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配乐)。
六、小结过渡。
教师叙述: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见了,说他傻,他真傻吗?(板书:……)爷爷见了,又是怎么说的?(板书:……)张衡又是怎样
数星星的?(板书:……)长大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小时候的张衡是不是也这样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七、巩固字词。
1.卡片认读。
2,做课堂练习并加以订正。
(1)利用熟字记生字。
①“迎”去掉( )换上( )就是“仰”
②“都”去掉( )换上( )就是“著”
(2)加一加,记生字。
( )+( )――汉
( )+( )――研
(3)猜一猜,记生字。
①人字下面藏三撇,王字站左边。( )
②非非一口咬掉牛尾巴。 ( )。
3.书写指导。
4.游戏;攀高峰。
[教案述评]
浙江省台州市 陈君明
教案作者周秀萍老师是浙江省第五届教坛新秀。此教案就是她参加台州市选拔推荐省教坛新秀评选时获一等奖第一名的教案。
本教案有四个特别:一是教学要求比较明确。在安排教学活动前,大多提出教学任务,以任务导向,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采用“变序教学”法效果好。本课时课文教学的任务是一、六两节内容。教师先教第六节,出示张衡挂图,通过读课文,带问题讨论及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并产生敬爱之情,为理解课文内容与意义开了好头。接着教师用启发性的问题过渡:“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舶天文学家?长大后的张衡刻苦钻研,小时候的他又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理解“一个满天繁星的夜晚,小张衡倚在奶奶怀里认真地数着星星“的内容。学完了第一节,教师小结过渡:“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见了说他傻,他真傻吗?爷爷见了又是怎么说的?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样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紧扣。三是重视语盲文字训练。如张衡怎样数星星?教师先让学生圈出“靠”、“仰”、“指”等动词,接着老师当奶奶,指名一同学演张衡数星星,然后全班小朋友数”老师把珍珠撒在盘子里,用幻灯打在天花板上“的“星星”,体会仰着头数一闪一闪的星星的艰难,认识张衡具有酷爱天文与持之以恒的毅力。四是教师语言生动、简洁、规范,可称是学生们的表率。
评委们听了这堂课,称赞周老师上了一节成功、理想的好课。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5
教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通过对小张衡与爷爷、奶奶一同观察天上星星这一故事的记叙,突出表现了张衡从小就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简洁,故事性强,蕴含科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科学知识介绍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抓住人物的.表现,再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张衡从小善于思考、观察的好品质。
信息资料
2、小星星形状的字词卡片、收集张衡和星空的有关资料、课件或挂图、音乐(用于配乐朗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6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融描写人物、科学知识、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认真钻研的精神,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同时,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而在小张衡天真烂漫的求知故事里,却又蕴涵着深刻的成才之理。
全文共有6段。前五段具体写出张衡小时候如何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第六段主要讲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课文紧扣题目用五段写张衡小时候的故事,重点突出,同时也告诉人们,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除了长大以后刻苦钻研以外,跟从小爱好天文是分不开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他们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需要在教学上涉及到这些知识。二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认读9个生字,会写生字“数”。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认读9个生字,会写 “数”字
2.学习比喻句,理解张衡小时侯怎样数星星。
教学准备:
歌曲《小星星》、课文插图、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歌曲《小星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星空。
一、激趣导题
1、师:知道课前听的那首歌唱的是什么吗?(板书:星星)
2、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星星。
3、引出课题。
师引:在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一闪一闪的,真多呀!平时我们说天上的星星多,是用哪些词语的?(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无数”“数不清”并正音“数”是多音字,齐读1次)你有没有数过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颗?古时候有个孩子最喜欢数星星,而且把满天的星星数清楚了,你们想认识他吗?(想)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shǔ星星的孩子(板书)。 齐读课题,正音:“孩子”的“子”读轻声。
2.学习“数”:出示卡片,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数”字?(根据学生回答,师范写,生书空。临写1个)
二、听故事,初步感知课文。
过渡语: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到底是谁?请同学们边听故事《数星星的孩子》边想。
师朗读课文后生答,板书:张衡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师:那张衡是个什么人呢?请打开课文第29课,自己轻声地读,要求:
(1)用序号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碰到生字宝宝就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忙读准字音,并在文中圈出来,想办法记住它的字形。
(3)张衡是个什么人?在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
2.学生自学
3.读后检查
(1)找到这些生字宝宝了吗?(卡片出示星星宝宝)
sǎ yù yǎng shǎ jù zǔ chǔ héng hàn
撒 玉 仰 傻 距 组 楚 衡 汉
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小老师领读,指两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后鼻音。
(2)这些生字宝宝感到很孤单,想请你们帮忙找个朋友,谁愿意?(学生为生字组词)
师:这些生字宝宝很感谢你们为它们找到了朋友,拼音不见了,你们还认识它吗?
(3)去拼音读(分组读,齐读)
(4)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给“撒 仰”做个动作。
(5)开火车读 齐读
(6)让学生找出书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过渡语:大家把生字认识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书也一定读明白了,谁能说说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1.指名答,出示最后一段
(1)谁喜欢读这段话?指名读。
(2)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请告诉老师。
(3)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适度指导
教学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4)谁能给“著名”换个词?
2.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张衡不但在天文方面有非凡的贡献,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很出色,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
四、学习第一段
(一)、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找出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用“——”画下来。
2.张衡是怎样去数星星的,请圈出动词。
(二)、反馈
1.美读星空的奇妙
(1)找出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生答)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男、女生读)你读懂了什么?(如: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碧玉盘”是怎样的,在文中“碧玉盘”指什么?
视情况随机指导:读出星星很多,很美,很亮。
星星很多,从哪几个词语可看出来?(满天 无数)
小结:星星就像——珍珠一样美/亮;不仅是星星很美,夜晚的星空也很美,就像——碧玉盘一样。星星在碧玉盘一样的夜空下显得更美了。
(2)“满天的星星”还像什么?(生答)
(3)那么美的星空,那么美的句子,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珍珠碧玉盘”要读的亲切、可爱。(指3名读,生评价谁读得好,齐读)
(4)谁还能用“像”来说一句话?
2.感悟张衡如何数星星
(1)体会数星星的动作
师:小张衡看到这么美的夜空,多么喜欢呀!他是怎么去数星星的?(生答)
1)表示动作的词有哪些?并圈出来。(生答)板书:坐 靠 仰 指 数
2)师:看看自己,这些动词都圈出了来没有?跟老师的对一对。课件出示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师依次圈出来)
2)读一读句子,全班同学做“坐、靠、仰、指、数”的动作:
3)一个学生来表演张衡数星星,老师当奶奶——全班同学边读课文边按这几个动作数星星。
(2)比较句子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哪一句好?
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小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分组读,齐读)
(2)让我们带着对张衡的敬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小练笔
(1)读着读着,你想对小张衡说点什么吗?(动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张衡的善于观察、耐心、细心、能干。)课件出示:
小张衡,我想对你说:“ 。”(2)反馈
五、总结过渡
同学们,多少个夜晚,小张衡就是这样仔细、耐心、认真、刻苦地数星星。奶奶、爷爷见了,又是怎么说的?小张衡又是怎样数星星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 数
张衡 → 坐 ☆ 指
,29数星星的孩子
↓ 靠 仰
天文学家
一、识字与阅读结合,充满情趣,体现识字效率。
识字教学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故在课堂上要提高识字的效率,力求扎实有效。我采用三步识字法:第一步,在初步感知课文时,要求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步,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让学生通过做一做体会字义,如“撒 仰”的教学。第三步,二下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让学生用学过的偏旁部首、熟字、猜字谜、做游戏、分辨书写的正误等方法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义、形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会读、会讲、会写、会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图文结合的方法,多元感悟,感受星空的美
在教学时,我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悟出感情,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言训练。
三、创设情境来体验,读读悟悟,深化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时,我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体验为主线”的原则,采用表演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理解课文内容。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二、教具准备
星空图,有关张衡的资料,课件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星空图]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星星多极了,如果对着蓝天让你数星星,你愿意吗?为什么呢?在很久以前,却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板书课题),他到底是谁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生字。
1、(出示学习要求)你找到了哪几个生字?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2、读后检查,重点检查读音。
(1)认读生字。
述:瞧!老师把天上的星星也邀请下来做客了,它们是太阳系中的九个行星,老师根据他们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地排列了一下,[点击行星的名称,逐个出示生字],谁来认识一下这些“星星”?(指名读,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2)去音节认读生字。
(3)利用拼图游戏来认读词语。
(4)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
1、师:现在老师要到科学知识的王国去,你们想去吗?那就快来读读课文吧!看看课文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知识?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张衡天文学家)
(1)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最后一段)
(2)你还能向大家介绍张衡其他的资料吗?(出示课件)
(3)提问:张衡小时候数星星跟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有联系吗?让我们继续学完课文就会明白了。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划下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你读得真美,你是怎么想的?(视情况随机指导: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这么美的夜空,你愿意读读吗?(读出喜欢、赞美)
面对这么美的夜空,小张衡开始数星星了,他是怎么数的呢?默读书中的句子,圈出描写张衡数星星时的动作的词语,并学张衡的样子数星星,说出自己的感觉?可是张衡就是这样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说明了什么?(板书:数一直)指导朗读。
4、学习二、三自然段
(1)那么多的星星,你觉得能数得清吗?为什么?奶奶和张衡是怎么认为的呢?从奶奶和张衡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爷爷听了奶奶和张衡的话,同意谁的观点呢?请一名学生读这段,其他的边听边看屏幕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2)指名读爷爷的话,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3)出示投影,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4)听了爷爷的话你最想干什么?小张衡是怎么做的?他发现了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29数星星的孩子
数一直
张衡看几次
钻研
天文学家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8
以读为主,层层设问,引导学生问答,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
3.读后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①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主要写的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课文写的是他什么时候的什么事?
二、熟读课文,层层设问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设问,深探部分。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节,提问:
①这一节是写谁的?写他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这个孩子是怎样数星星的?
③让学生做张衡数星星时的样子,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仰”、“指”等词义。
④第一句把星星比作什么?碧玉盘指什么?
⑤从哪些词语说明天空中星星很多?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二、三节,提问:
①这两节各是写谁说的话?
②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的看法一样吗?各是怎样说的?
3.对奶奶和张衡的不同看法怎么办?让学生读第四节课文。提问:
①这一节是写谁的?
②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
③本节有三个“它们”各指什么?
④重点指导爷爷说的话,提问:爷爷的'话有几句?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让学生读课文,同桌讨论,回答,教师只作重点指导。)
4.提问:(张衡听了爷爷的话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结果怎样,让学生读课文第五、六节。)
三、细读课文,知意明理。
指导学生进一步细读课文,明白有关道理。
①你喜欢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吗?为什么?
②由于张衡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得到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③你应该向张衡学习些什么?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9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新词,认识他们吗?叫叫他们的名字。
出示词语:珍珠 撒 无数 距离 碧玉盘 刻苦钻研 著名 数星星 孩子
二、感知课文
你们都读对了,那么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张衡)
(一)整体感知
快读读课文,读后说说张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爱数星星、认真、爱思考等)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1.找找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张衡长大后的事情?(第6自然段)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出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 “著名”这个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读了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张衡真了不起)
4.夸夸张衡,齐读第6自然段。
过渡语:真是了不起,那张衡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他小时候数星星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走近张衡,去深入地了解这位数星星的孩子.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句,体会夜空的美丽。
(1)晚上,张衡看到的夜空是怎样的?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
(2)出投影,(句子和夜空的美景。) 通过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随机问:①这句话中把星星比作了什么?(珍珠)星星像珍珠,星星怎样?(光亮) ②碧玉盘又指什么?(夜空)(这句话把星星比作了珍珠,把蓝蓝的夜空比作碧玉盘,无数光芒四射的星星撒满夜空是多么迷人的景象呀!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读这句,想象一下那晚星空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我们来美美地读读这句话。
③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通过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这美丽的夜空。)
(3)比较句子。 “天空中有无数颗星星。”和“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自由读)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自己练读,评读。 注意“满天”、“无数”。
过渡语:闪闪的星星真是吸引人,在这美好的夜晚,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呢?
读读后两句。
2.学习2、3句,体会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
(1)他是怎样数星星的,2、3句。读后,请你根据课文的内容填一填。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2)请学生学着张衡的样子一边读一边数数。
过渡语:天空中那亮晶晶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们说话,我们也像小张衡那样仰起头用手指着天上的星星,认真地、仔细地数一数吧。加上动作读句子。
张衡仰着头数星星数到了几百颗他会有什么感觉?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他真厉害,真有耐心,他是个不怕苦的孩子)
(3)过渡语: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小张衡数星星那么认真,耐心,不怕累,做事持之以恒,这多么难得啊,我们都很佩服他,能读出小张衡,这种认真,耐心,不怕累的精神吗?好,请你试一试。
3.谁来试着把这段话背一背。
4.通过学习你感受到张衡怎么样?(爱观察星星)
(四)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想想你还能从哪儿看出张衡特别喜欢观察星星。找到后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
随机教学重点句:
(1)奶奶说的话,强调”又”.
指导朗读:读出奶奶的亲切(傻孩子).
(2)出示:”星星是在动,但不是在乱动……” 点击“总是”,给“总是”找个近义词,以帮助理解.并从“总是”中体会张衡爱观察星星,数星星的认真、仔细.
一个小孩子要看出这些,那得观察多少个夜晚啊!(指导朗读2、3段,师生接读。)
(3) “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
①.一夜没睡,究竟在惦念什么?(读爷爷的话)出示星座图,以帮助理解爷爷的话.
②.爷爷说了这么多,究竟哪一句才是最让张衡想证实的呢?(北斗七星绕着北极星转)
③.就是为了爷爷的这句话,这孩子——(再次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板书:有决心)
④.这个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吗?
(出示句子: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课件出示: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的画面.
⑤这就证明了,爷爷说的话和他看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哪个词说明了这一意思?(果然) 让老师听出来,指导朗读句子。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小结
(1) 小张衡就是这样对身边天天见面的星星产生了兴趣,凭着他的认真,凭着他的决心,通过仔细的观察,刻苦的钻研,最后成为了伟大的天文学家.
(2) 说话:你想对小张衡说些什么?
三.写字指导
1、同学们都愿意学习小张衡做事认真的态度下面我们就拿出实际行动,看看谁能把这个字认真地写好,写美观。
2、出示“盘” 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个新的部首,“皿”,谁认识呢?介绍“皿”的知识。认真观察这个字,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写美观。你想提示大家什么?
①整体看,上下宽窄相同。 ②“皿”字底写扁一些③上下两个长横一样长④笔顺
3、写一写、
①拿出笔,摆好写字姿势,心里想着三个“一”,静下心来描一个字、写一个字
②写完的同学对照着田字格里的示范字,比比自己哪儿写得好,哪儿还需要改改
③讲评,反馈。
四.拓展:有关银河系的小知识.
夏天的夜里,银河像一条玉白色的巨大纱带,从北方飘向南方。古代人们傻傻地把银河认作天上的河流。银河真的是天河吗?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波涛吗?科学家伽里略用望远镜仰望星空揭开了银河的秘密。原来银河是由无数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组成的。因为星星太多,和我们相距又太远,星光连着星光,撒满了夜空,让人不能清清楚楚地分辨,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里的星星连同太阳在内,大约有1500亿颗恒星。
银河里的星星看上去靠得那么近,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远极了。就拿牛郎星和织女星来说,它们之间距离有16万光年,也就是有152万亿公里 ,而整个宇宙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有许多个。小朋友,你衡量一下宇宙该有多大,多神秘啊!
板书:
数星星的孩子 坐 靠 仰 指 数
张衡 一直 几百颗 认真 耐心
著名的天文学家 又 总是
一夜没睡好 爱思考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数、睡、距离”,理解“钻研、距离”等词。
2、读通长句子,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9个生字;正确书写“数、睡、距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1900多年前,就在这美丽的星空下(课件出示星空图)有一个数星星的孩子。
2、板书课题,指导写“数”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1、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指名读词语,注意“衡”是后鼻音
2、张衡是汉朝人,(卡片出示:汉朝)生齐读
汉朝是一个朝代,距离现在已经1900多年了,再读。(生齐读)
三、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3、生提示哪些字音需要特别注意的。
“傻”是翘舌音“撒”是平舌音
4、去拼音,学生当小老师代读生字
5、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a、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卡片出示:无数)师提示“数”是多音字
比喻句,把星星比作珍珠
感受“撒”这个动作
(课件出示:繁星图)师范读句子,生美美地读句子
b、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学习词语“距离”,理解词语意思
距是形声字
c、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指名读句子
依次出示:楚、清楚、清清楚楚,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词语“仰起头”
3、师带着孩子一起数星星,体会星星很难数
4、课件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自然段,纠正读音。
1、指名读课文,奶奶叫张衡傻孩子什么呀?(出示卡片:傻孩子)
你觉得奶奶为什么这样叫小张衡呢?那奶奶是怎么叫张衡的呢?
2、女生读奶奶说的.话
(三)第三自然段,理解“距离”,识记“距”字。
1、男生读课文。
2、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它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生:距离。)
(四)第四自然段,识记“勺”“组”,理解“一组一组的”。
1、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呢? (生齐读)
(课件出示:孩子,你看得很仔细……)
2、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组星,瞧,这还有一组——(课件出示:天鹅座。)这里呢?(课件出示:狮子座。)
师: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分成——(生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天上的星星是——(生:一组一组的。)
3、识记“组”字?
“绞丝旁”加一个“且”。
“祖先”的“祖”,“示字旁”换成“绞丝旁”。
(字卡出示)有丝便是“组”,有女便是“姐”,有米便是“粗”,有示便是“祖”。
4、爷爷也给大家介绍了一组星(课件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生齐读
(生动手画)。
5、(课件出示:北斗图)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课件出示:那七颗星,连起来( )叫( )。
(课件出示:“勺”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字的,现在我们这样写——(师范写)
6、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课件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生读)
7、(课件出示: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生齐读
(五)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这个孩子名叫——(生:张衡。)是——(生: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的——(生齐:天文学家。)
五、指导写字
下面我们好好写字,一定要把字写正确,写规范。这节课我们要写这些字。(课件出示“我会写”的字词)
(师指导书写)
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把“睡”和“距离”在书上描一遍,写一遍。记住: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学生写字)
小结:张衡为什么能成为的天文学家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深入研读第一、五小节,感受星星的美和张衡数星星的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习兴趣。3分
小朋友们,在晴朗的夜晚,每当我们抬起头,就能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它们是谁呀?你们喜欢吗?
那么多星星,你数过吗?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的汉代,有一个特别爱数星星的小孩子,你们想认识他吗?那就跟着老师跨越时光的隧道去看看他吧!(师指,齐读)
二、范读课文,教学第5小节。10分
1、请你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这个故事,边听边想:这个小男孩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出发了!
2、这个小男孩是谁呀?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并理解词语。
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钻研:非常认真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等这些星体分布在哪,怎样运行等天文现象的科学家称为天文学家。
3、谁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老师也用它们写了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的真不错!张衡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呢?
(板书:刻苦钻研)说说你对“钻研”的理解。
4、其实大家刚才读的内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数星星的孩子》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文中的张衡就是因为从小就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并刻苦钻研,终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就让我们也和张衡一样,用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学习课文。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0分
1、翻开课本133页,自学课文,谁来读读学习要求?
(1)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2)边读课文边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学习生字,检查自学效果。
读生字表,记住字音。
(1)小朋友们读完了吗?读得可真认真,生字朋友想考考大家。你要是认识它们就站起来大声叫叫它们的名字,不认识的就仔细地听别人是怎么称呼它们的。
(电脑出示生字,学生自己认读)
(2)有这么多小朋友都认识了,谁愿意一个人来试一试?(一人读一行)读得真不错,请你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
(3)我们一起读一遍吧!
(4)现在老师让它们把帽子摘了,还认识吗?给自己的同桌读读吧!
(5)谁来试一试?
(6)开一列小火车吧!
(7)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一起做个摘星星的小游戏吧!
夜晚的天空有许多的小星星,每颗星星后面都藏着一个词语,读对了,你就可以成功地摘到星星。
3、屏幕上的星星摘完了,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寻找星星吧!
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2分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请其他小朋友仔细找找:这一小节中,哪句话描写了夜空中的星星?
出示: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喜欢这句话的小朋友一起来读吧!
(2)读了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美,多)
(3)你从哪儿体会到星星很多、很美呢?
多:满天 无数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多的词语?
美:珍珠 碧玉盘
(5)你见过珍珠和碧玉盘吗?是什么样子的?谁来介绍一下?(出示珍珠、碧玉盘)老师也带来了珍珠和碧玉盘,美吗?那我们就把这种美读出来。
(6)不光大家喜欢星星,老师也很喜欢这些美丽的星星,也写了一句话,大家读一读。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出示:晚上,满天有无数的星星。
(原句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星星写得更美更具体。)把什么比作什么?
(“撒”字用得好)怎样叫做“撒”?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可以撒什么呢?这个“撒”字说明天上的星星很多,一颗一颗的,哪儿都有,多得数也数不清。小朋友,这么美的句子,想不想再读一读啊?
(7)读得真好,以后我们说话、写话的时候也可以试着用上比喻的手法、优美的词语,让句子更生动、更具体。
2、在这么美的星空下,有个孩子在干什么呢?(经过反复补充,尽量把话说具体)
出示: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1)这个小男孩其实就是张衡,他是怎么数星星的呢?出示动词,理解“仰”,正音。
(2)这些动作你会做吗?谁来模仿一下?
(3)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小张衡数星星吧,准备好了吗?老师读句子并强调动作。
看课件,数星星。
(4)你数了几颗?浑身感觉怎样?为什么累、酸?
3、你们才数了几十颗就那么累,张衡数了几颗呀?
出示: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一起读句子,张衡喊累了吗?
(2)如果此时张衡来到你身边,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4、让我们带着小张衡数星星的精神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五、学习生字:数、珍、珠、玉 。5分
摘了星星,数了星星,再让我们写写星星吧!(出示生字)谁来读一读这些生字?你们最喜欢哪个呀?那我们就来写“珍珠”。
1、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特点?(左右结构、王字旁)
2、知道王字旁有什么含义吗?(很珍贵、是宝贝)
3、范写,讲解三撇儿的写法:最后一撇最长,三撇要对齐。
4、学生练写,教师强调“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六、小结下课:
满天的星星不只美,在它们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小故事呢!今天回去后,请小朋友们从课外书中、父母那里或者其他地方去搜集一些有关星星的知识和故事,下回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张衡 汉朝 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 篇12
[ 教学目的]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关于数星星的方法的文字。
2 、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14 个生字,学会8 个生字。
3 、启发学生质疑,并联系自己的体验学习课文。
4 、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 重点难点]
1.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张衡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认真观察自然现象是教学的重点。
2. 天文知识比较难懂,是教学难点。
[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 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着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 ,“数数”读shǔsh) 。
二、读通全文。
1. 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 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 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着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 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全班讨论。
三、学习生字。
1. 引导自学。自学前4 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 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 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查字组词。
3. 教写生字。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
2. 看第一幅图(上下两部分)。
思考:
(1 )图上画的谁和谁?
(2 )他们正在干什么?
(3 )是什么时间?
(4 )从人物服装上看是什么时候的事?
3. 轻声自读。
思考:
(1 )晚上满天的星星是什么样的?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来。比较课后作业第3 题(1)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当学生都正确找到并画出描写星星多的句子后,通过课后作业题两个句子的比较,使学生深入体会两个句子的不同,渗透“比喻句”的知识,让学生略知比喻句的作用。)
(2 )张衡是怎样数星星的?表示张衡动作的词有哪些?画出来。(要求学生自己找到并画出“坐、靠、仰、指、数”5 个动词。还要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几百颗”这句话让学生深入体会张衡从小观察星星的浓厚兴趣和认真态度。抓住“一直”这个词,有它和去掉它,让学生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加深理解。)
4. 讨论。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想好之后将上面的问题一道题一道题讨论,可分别采用轻声自说、同桌互说、小组轮说的形式加强“说”的训练。
5. 朗读训练。
(1)轻声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范读。
(3)照老师的样子人人练读。
(4)指名读。
五、课堂练习。
1. 用卡片指读4 个生字、4 个词语。
2. 抄写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听写: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 朗读。朗读第一自然段。
3. 讨论。在这一自然段中,找出表现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词语和句子各是什么。
二、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 学生轻声自读。
思考:
(1 )“奶奶”为什么说张衡是“傻孩子”?(“奶奶”认为天上的星星是数不清的,张衡一颗一颗地数是白费劲。)
(2 )“奶奶”的话里,哪些词语是讲星星是数不清的原因的?(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
(3 )“奶奶”说的“又在数星星了”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说明张衡非常热爱天文,经常数星星,有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
(4 )“奶奶”和张衡对数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张衡认为“能数得清”。)
(5 )张衡为什么说能数得清?(“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说明张衡热爱天文,观察星星的决心大,不怕困难,不怕麻烦;“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通过长时间的多次观察,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进一步说明“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说明张衡不只是在观察星星, 而是在研究星星的运行规律。张衡小时候就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2. 讨论。
(先想后说,让全体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讨论。)
3. 朗读训练。
(1 )轻声自练。
(2 )指名读。
(3 )分角色练读。
(4 )分角色指名朗读。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 轻声练读。
2. 学习生字。自学后8 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后,指导学生写“之、名、睡、楚”。强调“之”是3 画,强调“睡”的笔顺。
3.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1 )“爷爷”同意谁的意见?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爷爷”同意张衡的意见,从“爷爷”的前三句话可以看出来)“爷爷”都说了些什么?(“爷爷”前后说了 6 句话,包括三点:一是肯定了张衡观察得很仔细;二是说星星是分成一组一组的,每组都有名字;三是以北斗星做例子作进一步说明,使张衡又获得了新的天文知识。)
4. 教师讲授北斗星知识。让学生看书上第二幅插图,看北斗星和北极星,还可用挂图或幻灯片讲解。
提问:
(1 )北斗星 和北极星之间是什么关系?“总是”是什么意思?
(2 )“爷爷”的后三句话和前三句话是什么关系?(后三句话是举例具体说明前三句话的)
5. 复述练习。指导、训练学生口述“爷爷”讲的天文知识,用“爷爷告诉张衡……爷爷还告诉张衡……”的句式练说,人人练说,同桌互说。强调用自己的话说,严禁背诵课文的语句。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自读。
思考:
(1 )“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张衡的想法,说明他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很感兴趣。)
(2 )张衡为什么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说明张衡从小就肯动脑筋,对“爷爷”讲的天文知识不肯轻信,非自己观察,自己验证不可。也说明张衡观察星星的刻苦精神和认真态度。)
(3 )课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张衡相信了“爷爷”的话?(果然)
2. 讨论。先想后说,人人练说。
3. 完成课后作业第3 题(2 ),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认识北斗星,认识比喻句。
4. 朗读指导。
(1 )范读。
(2 )人人练读。
(3 )指名读。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张衡对学习知识的刻苦、认真态度。
五、课堂练习。
1. 抄写8 个生字。
2. 抄写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