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2023-09-25

《燕子》教学设计 篇1

  1、 燕子

  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环节设计 二次修改  一、成语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曾经学过许多描写春天的成语,谁能说几个呢? 生: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生:莺歌燕舞…… 师:“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个成语是说明媚的春光中,黄莺唱歌,燕子飞舞的情形。 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燕”字比较难写。老师帮助你记住它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书写一下。 2、齐读课题,燕子。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师板书:外形 生:我想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怎样生活的?板书:习性 生:我想知道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板书:飞行 4、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 点评:导入课文比较精当简练,在你说,他说,大家说的热烈气氛中,既帮助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语,又显现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轻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住字形,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 yn lòng qù héng lüè yì òu 燕子聚拢生趣横掠翼尖偶尔 zhn yùn gn 沾圆晕电线杆 (2)学生当小老师,学习字词。 “拢”“掠”的声母是“ l”,“沾”“杆”是前鼻音。 “翼”的“羽”在上面,不应有勾。 (3)出生字书写课件,指导学生书写。 三、精读课文,以求感悟。 1、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默读说说第1小节的主要内容。 作者抓住哪些特点写燕子外形的?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板书:外形活泼机灵 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特点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2、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轻读,春天有什么特点? 生:春天烂漫无比。 师:春天为什么会烂漫无比? 生:(因为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草、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装点着春天。) (2)你们看到过“赶集”的情景吗?它有什么特点? 生:赶集时人很多,很热闹。 生:赶集时人们有先有后,陆续来到集市上。 师:春天的花草与赶集有什么联系? 生:春天的花开时,也有先后。它们聚拢在一起,也很热闹。 师:谁能说说“赶集”在文中的意思? 生:赶集在文中是指许多花儿赶在春天开放,许多草儿赶在春天生长,这些花草聚在一起,使春天热闹非凡。 (3)出示课件,展示“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机灵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生:有了小燕子的春天充满了生机,可用“莺歌燕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来形容。板书:习性:追赶春天 (4)你能美美地把这段文字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四、课堂小结,巧设铺垫。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自谈体会。 生:知道燕子是什么样的。 生:知道燕子喜欢什么,感受到燕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3、你还想知道什么? 4、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欣赏燕子美丽的舞姿。  

  板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学习过程:

  环节设计 二次修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b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二、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a 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b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燕子》教学设计 篇2

  1、训练点

  浙江省义务教材五年制第7册第8课《燕子》的第l自然段:“一身乌黑光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2、训练目标

  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并进行迁移,练习抓外形特征来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3、训练过程

  (1)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

  (2)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a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

  师读:“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学生标出不同之处;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可爱的)

  b、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c、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3)替换比较、巩固练习。

  学生尝试换上其他词来说说小燕子的外形,并与原文比较。(进一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新旧比较,知识迁移。

  a、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进行比较: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而《翠乌》中又为什么只写翠鸟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深入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

  b、学生练习说话。

  用抓外形特征的方法说说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如猫(毛、耳朵、眼睛等)

  c、学生练习仿写。

  用抓外形特征描写的方法来写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燕子》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燕子,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呢?

  齐背第1节

  这小家伙可真是活泼机灵(板书:外形活泼)那它什么季节和我们见面呢?

  二、教学第2节:

  1、师述:暖风扑面,大地更新。瞧,春姑娘悄悄的向我们走来了。(观看录象)

  2、师:同学们,春天美吗?那你想用哪一句最美的话来夸赞她呢?

  3、师:这迷人的春景的确令人陶醉。如果能给这幅画面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那就更美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轻读一读课文第2节,找找哪几句话描写了这迷人的春光?

  (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节)

  4、(出示第2节前三句)师:作者笔下的春天美吗?先别急着回答,这文字的美呀,可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必须细细的读,细细的品才能感受到。下面就请大家好好的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把你感觉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同桌。

  5、学生自由读,同桌相互介绍

  6、师:谁愿意把体会到的美介绍给大家?

  7、学生交流朗读

  Δ从“吹拂”“洒落”感受到春风、春雨的柔和

  那你觉得怎样读,才能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评议)

  Δ从“展开”感受到柔柳的生机和变化

  你理解的太好了,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如果能边读边做动作,那就更形象了。大家一起来,好吗?(齐读)

  Δ从“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感受到花草长的旺盛、热烈。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你能把这种闹盈盈的感觉读出来吗?

  谁来向他挑战?

  8、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样的春天就是(烂漫无比)的。(齐读生词)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深深的记在心间。(学生齐读)

  9、下面我们就用这段话为刚才的录象配上音。注意:1、不能看书2、要跟画面合拍

  (学生齐背第2节)

  师激趣:同学们深情并茂的配音给春天增色不少。瞧,小燕子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它的到来会为春光增添更多的生趣。

  三、教学第3节:

  1、自由读,思考:小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板书:飞行轻快)

  3、默读第3节,分别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轻”和“快”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第3节)谁把燕子飞的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评议:听了xx同学的朗读,你们感受到“轻”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5、理解“小圆晕”

  Δ板画:◎

  Δ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师描述: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6、学生齐读

  7、谁再来读读燕子飞的快的句子?

  8、学生评议: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快”的.特点吗?

  理解:掠动作演示

  9、学生齐读

  四、教学第4节:

  1、师述:呀!我们光顾着看小燕子飞行啦。瞧,那边有几对小燕子已经飞倦了,正落在电线上休息呢。

  Δ(出示插图1):你们看,小燕子休息时的姿势怎样?(板书:休息:优雅)

  Δ看到这幅情景,令你联想到了什么?(五线谱)

  Δ(出示插图2):你们看,像不像?

  填空:( )像( ),( )像( )

  2、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4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第4节,师生接读)

  3、师:呀,这段话中有一个词用错了,明明是“几根”细线,怎么能说是“几痕”呢?(学生回答)

  哦,老师懂了,谢谢你让我知道了用词准确,文章才更生动、真实。

  4、(鸟叫声):听,这些小家伙在快乐的歌唱呢。你能听出它们在唱些什么吗?

  5、怪不得作者要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就让我们和着春天的赞歌,深情的诵读2、3、4节,再来感受一下春光的明媚和小燕子的可爱。(配乐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一群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它交上好朋友。好了,就让我们在一曲《小燕子》的优美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播放歌曲)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外形:活泼

  七、附板书:

  燕子 飞行:轻快

  休息:优雅

《燕子》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掌握“俊俏、掠、偶尔、唧、荡漾、光彩夺目、赞歌”等生字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二)、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三、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经常听到你们唱一首歌——《小燕子》。现在,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出示歌词)——《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在此给学生设置疑问: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大家心目中的小燕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燕子》。(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二)具体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内容,时间为3分钟。并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不懂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2.由学生说出不懂的生字,详细学习。从拼音、笔画、结构、部首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分析。

  jún qiào  lüè  ǒu ěr  jī  dàng yàng  guāng cǎi  duó mù  zàn gē

  俊  俏    掠    偶 尔  唧   荡   漾    光   彩  夺    目   赞  歌

  3. 范读课文。这个步骤建立在学习完生字词之后,范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作基本的必要的准备。

  接着,采用分组朗读的方法,每组朗读一自然段,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这个步骤起到把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的作用。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看图。燕子在空中飞着,有时飞到树枝上,一会儿又飞到到电杆上,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翠绿的柳树,黑色的燕子,既能让学生认识燕子,又能唤起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时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让学生口述。

  5.讲读课文第一节。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指名朗读第一节。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读完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板书:  羽毛 → 翅膀  →尾巴    (再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由自愿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只要是说到相关内容的都给予肯定,保持他们的积极性。)最后整理出以下内容:

  全身的羽毛           翅膀               尾巴

  ↓                ↓                 ↓

  乌黑光亮          俊俏轻快           剪刀似的

  同时,把生词的具体意思放在这个情景里分析,学生较容易理解。

  俊俏——即“样子好看”。

  “乌黑光亮  俊俏轻快  剪刀似的”这几个词说明了什么?——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

  再让我们来想一想,最后一句话在这一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在本节中起了概括的作用。

  最后,总结——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现在我们再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感受小燕子的美和可爱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内容,对小燕子有了一个美的印象,这一节课呢,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小燕子的可爱以及活动。

  指点:我们都知道春天来到的时候,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那么,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带着这这个疑问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具体教学过程:

  1.讲读课文第二节。

  首先,找一个同学朗读这一节。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读完后,让学生自由说说本节主要写了什么。

  接着,指导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到远;由上到下。创设情景,让学生当一当小燕子(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切实感受春天的美丽,同时对课文内容产生亲切的感情。

  接下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美在哪里,课文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雨 → 风→  柳→  草→  叶→  花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节的大意——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2.讲读课文第三节。

  先是老师自己范读一遍,再由同学们朗读一遍。对本节有个整体的感知。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上一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飞行时是什么样的呢?在这一节的中,我们讲会了解到。

  紧接着,想学生出示正在飞行的燕子图片,图片上的燕子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切实把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

  观察完后,请同学们说说——高处的燕子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怎么飞呢。然后再回到课文,文中描述的燕子又是怎么飞的呢?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先同桌或前后桌讨论、商量,自由回答。然后,再指名概括能力好的同学回答。既做到机会均等,又做到树立优秀。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斜着身子 → 一转眼飞到→横掠过

  ↓              ↓          ↓

  轻快和欢乐      飞得快       轻轻擦过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一节主要写了燕子飞行的样子。

  3.讲读课文第四节。

  同学们,上一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下来时会更加的美。不信?马上去看看。

  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观看停歇时的燕子。观看过程中向同学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 给人怎样的感觉?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逐句分析这一节: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  为什么写燕子”落”在电线上,而不是”停”在电线上?

  “落”: “落”字正好与燕子的轻盈、迅速吻合;而“停”字有点呆板。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句:把一件事物形像的比作另外一件事物.(板书)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中,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赞歌”是什么意思?

  停着的燕子—→音符

  “赞歌”: 是赞颂美好事物的歌曲.(”春天的赞歌”是赞颂美好春天的歌曲)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节—→写停歇时的燕子,既燕子的静态的美。

  (三)总结全文

  学习完课文之后,我们知道,作者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时的美,最后写到它停歇时的美。

  我们应该学会这种抓住事物特点、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五、附《燕子》全文

  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燕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习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习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习把课文读顺。

  2、练习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习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习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

  根据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提出的难字:

  “增”、“稻”、“偶”的笔顺。“聚”、“漾”的结构。

  学生读生字。

  提出难记难写的字。

  抄写难写的字,自己记忆书写其它字。  检查、背诵课文  1、个别指导。

  2、放音乐,师生同背。

  1、小组练习并检查个人背诵情况。

  2、随着音乐背诵课文,体会情感。  扩展阅读  燕子总是跟春天联系在一起,诗人喜欢描写燕子,你知道哪些描写燕子的古诗?

  教师出示收集的诗句。

  指名学生读诗句。

  读古诗,勾出描写燕子的诗句。  布置作业  观察作业:观察燕子,写一段话,记下自己眼中的燕子。

  书写作业:抄写词语。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选词填空。 

  【补充诗句】

  《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板书设计】      外形   俊俏

  燕子   飞行   轻快

  停歇   优美

《燕子》教学设计 篇6

  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用时:5分钟)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专列是做什么的吗?(预设:专列是指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专列这个词?(例如救灾专列、旅游专列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

  2.正确地齐读课题。

  3.设疑引读:看到题目,你有哪些疑惑?

  1.学生联系生活汇报:专列是指专为某人或某事特别增开的列车。

  2.学生质疑:

  (1)燕子为什么能乘坐专列?

  (2)它们特殊在哪里?

  (3)谁把他们送上了专列?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课文,纠正字音。

  3.班级检测字词: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欧洲 瑞士 舒适 启程

  特殊 长途跋涉 骤降

  疲劳 饥寒交迫 政府

  救护 致谢 载着

  濒临死亡 纷纷覆盖

  车厢 踏着

  4.全班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记忆。

  5.教师指导写“舒”“涉”“载”,注意笔顺,及结构比例。

  1.自学: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圈画不认识或者容易读错的生字,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2. 合作:小组成员全部读完后,小组内相互检测课后生字词:字音、字形、词义,提醒容易出错的,确保每个同学都会读。

  3.请小组内平时最容易在字词上出错的同学起立,开火车读词并相互纠正错误读音。

  4.观察生字的写法。(“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舒”不要将“予”写成 “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 “载”的笔顺。)

《燕子》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环保意识、爱鸟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加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有一件事始终让我们揪心,那就是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在这件事情的叙述中,有这样一些词语,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2、出示:

  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师:请你自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 、攀疑入境,缘词解情

  全班交流,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语句,指导朗读,进行语感训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1、(引入图,让生观察)师引:快速朗读课文,找到课文中描述这张照片的段落。齐读这段文字。

  重点交流:(出示图片和句子)

  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齐读。

  说说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句式:贝蒂不在乎—— ,只在乎—— !

  过渡: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理解“严寒”:

  谁愿意来读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

  理解“冒着、顶着、踏着”

  (当学生说出“冒着、顶着、踏着”时出示上面句子,并把三个动词随机变色。)请你自由地读读这句话,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理解“纷纷”:

  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师总结后,让生把具体人物带入说。

  理解:“四处寻找“:

  都在哪些地方?在……在……(野外 山谷)

  在深山、或是野外、或是在丛林里、或是在雪堆下,纷纷寻找燕子。这么多地方,容易找吗?年迈的老奶奶,体弱的大叔,幼小的孩子,在找时,会寒冷,会饥饿,也会疲劳,我们来读这个句子。

  三、换位体验,写中悟情

  1、师:同学们,其实每个人都不在乎一切困难,只在乎冻僵的燕子。在贝蒂的帮助下,在人们的努力下,这些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获救了,它们坐上了漂亮舒适的列车。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

  2、齐读。

  3、师: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你听到了吗?它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作业纸,把燕子们说的话写下来吧!

  4、出示: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

  5、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四、拓展文本,升华主旨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1、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这个远方会是在哪儿呢?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2、结课。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感人的爱心故事。课文学到这儿就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齐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燕子》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11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正确读写“专列、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列车、启程、站台、特殊、长途、成千上万、麻烦、气温、骤降、风雪、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纷纷、救护、开动、友情、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找出人们为了寻找、保护燕子做了哪些事情,并明确他们这样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读议法、读思法

  教具准备:

  燕子图片两张、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专列“吗?(生答:专门护送人或物品的列车)。今天我们这趟列车上的乘客却是一群燕子(师将燕子图粘在黑板上)。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快快打开课文22 页,看清楚老师提出的要求,开始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

  1、同学们读书真认真,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哪些词语要和我们交朋友。出示带拼音词语,小老师领读。

  2、老师要加大难度了,把新老朋友都请出来,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词语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3、把这些词语带进句子里你们还认识他们吗?(师出示3 个句子,男女生读)

  4、这些句子中隐藏着我们要会写的两个字,我们把他俩请出来,师指导书写“瑞、士“两个字。并让生练习写!

  三、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会学习的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相信此时的你们,心中一定还在挂念着列车上的燕子吧!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第22 页,背投出示: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瑞士政府为什么决定开设专列,护送燕子去温暖的地方呢?(师板书:将另一张燕子图片贴黑板上)

  2、指名汇报,(第二自然段: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

  ⑴燕子在瑞士境内遭遇了什么样的麻烦?(在第几自然段?)指名汇报,(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①背投出示句子,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天气非常寒冷,燕子面临死亡。)

  ②你是从哪些词中感受到的?(用“—”画出重点词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③你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句吗?(指名感受读,女生来试一试)

  ⑵得知燕子遭遇困难后都有谁伸出援助之手?(板书:瑞士政府、人民、小贝蒂)。当瑞士政府得知燕子们的情况后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他们送到火车站。)

  ①瑞士政府的决定怎么样?(真了不起!)

  ②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⑶听了政府的呼吁,瑞士人民又是怎样做的?(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①背投出示句子,自由读这句话。

  ②从这些加红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不畏严寒,到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说明他们救护燕子的心情非常急切,他们十分爱护小动物。)

  ③指名汇报。男生感受读。

  3、是啊,每一位瑞士人民都在冒着严寒,四处寻找着冻僵的燕子,同学们,在这千千万万救护燕子的人民中,一个小女孩很是引人注目,她就是?(生齐说:贝蒂)

  ⑴背投出示图片及相关段落,问:看图,此时的贝蒂在干嘛?

  ⑵她和爸爸妈妈是如何寻找燕子的`?

  ⑶在寻找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退缩了吗?

  4、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啊,多么善良的人民们,多么有人情味的政府!于是,那一年的春天,我们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看到了这样一幕: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特殊的客人──燕子。”“列车开动了……向人类致谢。”

  5、千千万万的人把千千万万只燕子送上了列车,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列车开动了。坐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着外面飞舞的雪花,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相互诉说着。它们在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四、师小结

  是呀,《燕子专列》不仅载着一只只获救的燕子,它还载着人类的友情和对动物的爱。瑞士人民用他们的行动创造了人类和动物最和谐最美妙的一幕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吧,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板书:爱)

  作业设计:

  1、制作“爱心卡”写一句爱护动物的标语。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燕子》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机灵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准备】

  教学楼投影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及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投影片01:

  指导学生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景物,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燕子。

  2、提问: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3、导语:

  春天,在乡间,在城市,在山野,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可爱的燕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用优美文字描绘的燕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交流,初步感知(图文结合)

  1、自读课文,同桌或小组研讨不理解的字词。

  2、各小组汇报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默读:想一想,哪些内容能从图上看出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燕子的?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第一段:

  ⑴ 观图体会:

  燕子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⑵ 指导朗读、背诵。

  2、第二段:

  ⑴ 思考:

  作者抓住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点的景物来描写春天的光彩夺目?

  ⑵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怎样的生机?

  ⑶ 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读后评议。

  3、第三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自读课文,体会燕子飞行的特点。

  ⑵ 引导朗读、感悟。

  4、第四自然段:

  ⑴ 观察图画,自读课文,体会燕子停歇的特点。

  ⑵ 理解重点语句,出示自制投影片。

  “蓝蓝的天空……一支正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五线谱”“音符”分别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停着的燕子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赞歌?

  三、 小结

  本文作者借赞美燕子,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课堂练习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

  2、试背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听课文配音朗读,进一步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光的美,并学习有感情的朗读。

  2、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从哪几方面描述燕子的?表现了燕子什么特点?

  3、导入:

  为什么说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呢?这节课我们一同来品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领悟品读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最欣赏的句子,朗读体会。

  2、集体读议交流。

  品读第二自然段:

  ⑴ 理解品读句子(出示自制的投影片)。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什么意思?“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景象?

  ⑵ 指导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品读第三自然段:

  ⑴ 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一转眼、掠过、偶尔(速度快);斜着身子(身轻、灵活、姿态优美);唧唧叫(欢快的心情)。

  ⑵ 这一段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

  ⑶ 感情朗读背诵。

  品读第四段:

  ⑴ 想象画面内容。

  ⑵ “几痕细线”换成“几根细线”好不好?为什么?

  ⑶ 指导朗读背诵

  三、课堂练习

  1、体会部分词语运用之恰当。

  ⑴ 小燕子从南方赶(飞)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⑵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根)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⑶ 几根燕子飞倦了,落(停)在电线上。

  ⑷ 小结: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这些运用极为恰当的词语,使得小燕子的可爱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应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必须重视词语的恰当运用。

  2、背诵全文。

  四、读悟结合,运用语言

  用一两句话抒发对春天和燕子的赞美之情。把它写在课文插图旁。

  五、小结

  本文之所以写得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作者善于观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特点写。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要学习这种抓事物特点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想一想: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光亮

  翅膀: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

  燕子  尾巴:剪刀似的分*的

  飞行: 斜着身子 (掠、一转眼、沾、轻而快)

  停歇: 音符、五线谱(美)

《燕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生字“捷”“瞬”“漾”的记忆和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说说歌中唱的是谁呀?

  2、是呀,小燕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喜欢它,歌唱它。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关于小燕子的文章。

  3、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如:小燕子为什么快乐?它有多快乐?)

  4、这些问题的答案藏在哪里?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完后把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展示你读得最好的,其他孩子觉得他读得准确就跟他读,读得不够好就教他读一读。

  3、强调重点要读好的生字:“敏”“瞬”“盐”是前鼻音;“漾”是后鼻音;“瞬”“啁”是翘舌音,“醋”是平舌音;“掠”是边音;“啁啾”“叽咕”“唧”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

  4、齐读生字词语。

  5、师:刚刚自己去读了课文,你哪一段读得最正确、流利?展示读给大家看看。(生读课文,相机纠正字音)

  6、再次去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7、师小结:这篇课文描绘了美丽的春景,着重描绘了春天的使者——小燕子,它快乐地用自己的辛劳打扮春天、保护春天,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三、书写生字

  1、自由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记一记。

  2、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

  3、师:在这些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生字不太好记?提出让我们大家来记一记。(重点记一记“捷”“瞬”“漾”。)

  4、师:你能给生字组词吗?开火车组词,合适的词语练习造句。

  5、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写字了,在写之前,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强调“捷”右边的笔顺;“瞬”右边分开来书写记忆;“漾”的右边分为上下两部分,没有连在一起。)

  6、在课堂书写本上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燕子》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体会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段,感悟燕子的可爱、春景的美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趣入题,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件,儿歌引趣。师述:歌曲中的小燕子是可爱的,

  春天是美丽的。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来领略燕子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播放配乐课文朗诵,整体感知。师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燕子怎样的特点?

  (板书:外形 飞行 停歇)

  二、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一)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形象美。

  师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感受燕子形态的

  可爱、美丽。(板书:美)

  1、出示课件(燕子图),指导观察。师问: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燕子的外形的?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燕子外形的特点。

  (板书:活泼机灵)

  3、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

  (1)读一读,比较一下,再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课文上写得好。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形象美。)

  (2)想一想,体会“凑”字的妙用。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个分句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凑”字,能用哪些词?哪个好?

  (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比较悟出:唯有“凑”概括了前三个分句,起总锁上文的作用。“凑”字用得准确、生动)。

  4、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师述:作者笔下的燕子如此美丽动人,那他对燕子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喜爱)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情感读背第一自然段。

  (二)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飞行美。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每只燕子后,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说图中燕子的活动情况。

  2、(出示课件)填空后,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 )在天空中( ),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 )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湖面,尾尖偶尔( )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这段话抓住了燕子飞行的什么特点?请分析。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掠”“沾”等词的妙用。掠:轻轻擦或拂过,有一闪而过的意思;沾:轻微地在水面上蹭了一下,体现了燕子飞行轻快的特点。)

  (板书:斜身掠过天空 横掠过湖面)

  3、同桌同学互相欣赏对方的朗读并背诵。

  (三)图文对照,感受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

  1、听课文朗读。讨论:你觉得本段中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下面带点的字:

  (1)几只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2)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思考:“燕子停歇图”怎么会“像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以蓝天作衬、细线作谱、燕子作音符展现了一个自然天成的曲谱。作者由此联想到燕子停歇时是静止的音符,当它飞行时是发出美妙乐曲的音乐,所以说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板书:谱出赞歌)

  4、师述:同学们停歇时的燕子美吗?(板书:美)那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

  (四)图文对照,感受大自然的美。

  1、出示课件(书上的彩图),指导学生观图、说图。想想你将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请同学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描述出来。

  2、图文对照,自学第二自然段:

  (1)画出最能突出春天美的特点的一个词。

  (2)这一段写了哪些景物来突出这一特点?

  (3)请把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4)比较下列句子与书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哪句好,说出理由。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竞相开放了。

  ②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5)思考:假如这一自然段中没有写燕子赶来,会有什么感觉?

  (板书:赶来添美 增添生机)

  3、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春天啊!万物复苏,万物生长,这时,小燕子又赶来了,加入这个“盛会”,使春天更加光彩夺目。燕子的到来,使这幅春景图更加美好。

  4、带着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之情,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总结全文

  (一)作者借描绘燕子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赞美燕子、春天 热爱大自然)

  (二)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们最喜欢哪一段就读、背哪一段。

  四、拓展训练,学以致用

  (一)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二)“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段短文。

《燕子》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体会醉人的春景,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体会醉人的春景,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燕子的快乐。

  【教学准备】

  配合课文内容的春景插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都是顶聪明的孩子,因此,今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孩子们来猜猜: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向南去,春天还来早。猜猜这是什么动物?为什么?(生回答后板书:小燕子)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外形特征

  1、师:是呀,春天来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带着春光向我们飞来,飞进了我们校园,飞进了我们课堂,飞到了我们课本中。打开书,自己去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的那只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

  2、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小燕子的样子吗?把文中描写小燕子样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追问:从这些描写小燕子样子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燕子活泼、可爱……)谁能读出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抽读、赛读、齐读)

  (二)感悟快乐

  师:小燕子不仅活泼可爱,还很快乐呢!(板书:快乐的)作者把小燕子的快乐变成了一段段流畅优美的文字。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去找找小燕子的快乐,找到了你就做一些勾画。

  1、春雨中的快乐。

  (播放下雨的声音)师:听!沙沙沙,下起了一阵阵春雨,你从这些雨中找到了小燕子的快乐了吗?(找到了)(板书:春雨中)究竟是怎样的春雨、怎样的春光让咱们的小燕子如此快乐呢?(抽生说)是啊!一阵春雨把整个世界变得鲜活起来,一个春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点击春景图)看到这样明媚的春光,你想说些什么?(抽生说)孩子们都被这么美的春光陶醉了,我们的小燕子也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快乐地欢叫着,穿来穿去。(板书:欢叫)谁想来读读,感受感受这明媚的春光?(抽生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真是美啊!在这么美的春光里,一只只小燕子欢叫着,穿来穿去。

  2、阳光下的快乐。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了小燕子的快乐?(在阳光下)(板书:阳光下)你从哪里体会出小燕子在阳光下很快乐?(它飞的动作)小燕子在阳光下是怎么飞的?读出文中的句子。从他的朗读中(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飞翔的'快乐,飞得很快)哪些词语能说明它飞得很快?(引导生理解“窜”“掠”“跃”“射”这些动词)小燕子飞得很快,用文中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轻悠敏捷。(板书:轻悠敏捷)

  谁能读出小燕子飞翔的轻悠敏捷?(抽读,评一评,再读,齐读:师读第1、2句话,生接着齐读小燕子飞翔的句子)

  3、筑窝的快乐。

  师:除了这两处的快乐,你还找到了哪里的快乐?(筑窝)(板书:房梁上筑窝)小燕子是怎么筑窝的?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筑窝时的小燕子哪儿最让你喜欢?(小黑豆般的眼睛调皮地朝我们滴溜溜地转)你能学学吗?真可爱!你也挺让我喜欢的!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来读读筑窝的小燕子吧!

  4、春天里的小燕子。

  (1)师:小燕子轻声细语地叽咕叽咕地说,它在说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奶奶的话。

  (2)文中还写了奶奶说了些什么话呢?默读课文,勾画出奶奶的话并读读,看看你能从奶奶的话里知道些什么?

  ①抽生读出奶奶的话。

  ②从这些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抽其他生补充说,理解闹春、剪春、益虫)

  ③文中是通过“我”和奶奶的对话来叙述的,请孩子们分角色来读一读。

  5、小结。

  师:这一只只快乐的小燕子的到来,标志着春天已经来到了,万物都换上了新装;也是这一只只小燕子快乐的叽咕声,让我们的春天更加的热闹;还是因为它们把害虫都吃掉了,农民伯伯的庄稼才长得更绿,春天才更美!

  三、情感升华,背诵课文

  1、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2、师:如果要把题目中的“快乐”另换一个词,你会换什么?为什么?

  3、师:你最喜欢哪里的小燕子,练习把那个段背诵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