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蒙娜丽莎之约 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2、读读记记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世界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珍藏着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来,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之约,仿佛是在跟朋友约会,感觉好浪漫;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当成一个人,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这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课文中一些词语和生字容易出错,请大家看课件。课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约 交涉 脸颊 颈项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转瞬即逝 蜿蜒隐去璀璨的明珠难以捉摸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并对这幅画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赞赏。)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找到5——7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阅读5——7自然段,并根据学习要求读懂课文。请看课件:
用心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请用波浪线批画出来。
3、学后交流:
⑴课件出示: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预设:她不像是画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跟真人面对面,可见这幅名画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预设: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产生无数的想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幅画;这几句话是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的具体描写,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神秘的微笑一样。)
达芬奇凭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
引入资料:(课件出示)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过度: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幅画独特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里?(引出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七段(达芬奇不仅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画得耐人寻味,还注重她的身姿、服饰的搭配以及他身后背景的衬托,可见达芬奇的艺术高超。
⑷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回顾这三段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的?课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体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身姿、服饰、身后背景。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过渡: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无穷魅力?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两个“慢慢”体会;抓住“队伍之长”体会)
四、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能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画的神奇,还能够从人们的等待中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最后一段)
1、齐读这段话。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引读:我相信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请大家读:
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幅世界名画的作者无比赞佩,他就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请看课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五、课外延伸。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是世界的宗教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这幅名画。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蒙娜丽莎之约 篇2
一、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不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
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
(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
(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
(3)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部表情的部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
(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
(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
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
(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
(2)师小结。
【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
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
引读最后一段。
(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
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
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
(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
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课文5、6、7自然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创设情景,介绍画作。
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
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
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
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部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
(六)拓展延伸。
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
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三选一)。
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
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
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
七、板书设计
传神 侧面、正面
蒙娜丽莎之约 神秘 想象
生命力 远——近
整体——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