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了解诗歌的内容。
2.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范读诗歌,想象诗歌情节。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小声读诗歌,小组交流诗中的生字新词,课文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重点理解词语:悠荡汲取生辉柳絮遥远
3.选择重点理解的词语造句。
4.说说你从诗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导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诗歌
1.指名读分节读诗歌,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小组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4.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感想。
六、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想想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第二课时
一、 将自己喜欢的且又读得的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
二、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分节进行)
1.可以通过表情朗读、给诗歌配画、或者自己讲讲读了诗歌之后感受到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等等。
2.引导学生讨论: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生模仿诗歌自创诗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先说再写。
三、认读和抄写词语
1.认读词语:花苞悠荡布谷鸟脚丫湿软汲取营养风筝柔软柳絮遥远
2.用自己的办法记生字,评议生字的写法,练写生字:悠谷脚丫柔软 营堂遥
3.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抄下来。
四、巩固练习:背诵《我想》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奇妙的,孩子的眼睛里藏着无穷的问号,他们想探索大千世界更多的奥秘,想知道更多的答案……这首小诗以孩子提问的方式写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地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知、道、管、能”等十二个生字;会写“云、同、会、色”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人字头儿”。
2.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读懂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采用拼读、比较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正确认读、书写生字。
2. 通过拼读、熟读、感情朗读、展示读等方式训练朗读能力。
3.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4. 展开联想和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分析:
l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知、道、翅、膀、追、赶、管”等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在拼读、比较、扩词过程中,认识生字;继续重视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l 对诗歌内容不必深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借助诗歌中所提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留心生活,学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课前准备:
PPT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拼读课题。
2.认读生字“知道”,分析字形。
3.齐读题目,问:看到课题,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4.过渡: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小朋友,他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拼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比一比谁能又快又正确地朗读课文。
2.汇报读书成果,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评出读得好的同学,交流读书方法。
3.认读生字,问: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哪些生字?
出示课件——摘苹果游戏 。
4.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翅膀、追赶”的识字方法。
5.出示课件:小组开火车读、同桌出示自制生字卡片互读,巩固生字认读情况。
三、感情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都想知道些什么?你能回答他的这些问题吗?
2.试着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教师适时指导。
出示课件:花儿为什么五颜六色?
3.课文中的小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爱提问题的小朋友。
4.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把你最喜欢的小节给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课件:学生每人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5.根据学生的具体读书情况,教师相机评价指导。
四、背诵课文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班内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出示课件:给生字找朋友。
二、拓展延伸,提出自己的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课件。
谈话激励:课文中的小朋友细心观察,乐于思考,在他小小的心灵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问号,你们有没有想知道的问题?
先在小组交流,再在班里提出问题。
3.激发写话兴趣:如果把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像课文那样记录下来,你也成为一个小诗人了。
4.学生写话。指名读自己的作品,相机指导、评价。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四个生字,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示范过程中,重点指导“人字头儿”的写法----要扁一些,盖住下面的“云”。
比较记忆下面的每组字:
云——会 同——问
鱼——色
3.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端正。
4.展示优秀的写字作品,评价。
5.扩词,巩固记忆。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把图画内容说清楚;
2、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3、大胆探索,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重点难点:
1、重点:留心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
2、难点; 在交际互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启发
与生活相结合,依法一看图导入,引出交际话题。
二、引发提问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
3、让我来告诉你吧。(小组内练说,个别练说)
三、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寻找新的交际话题。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把你认为重要的问题记录下来)
2、班级交流各组提出的问题。
3、围绕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促进多方互动,在交际中互相学习。
1、自己找伙伴,弄明白自己关心的一些问题。
2、举行“小百科知识讲坛”,请同学讲讲自己在交流中学到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鼓励创新。
大家把还未解决的问题,弄明白,一周后,开汇报会。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篇4
《我想知道它的秘密》是大自然的语言主题下的一节科学课,大班的孩子有着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的年龄特点,而大自然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神奇的,神秘的,容易引发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在这堂课中,我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进的,下面我来对这堂课进行一个反思:
一、目标的达成
这堂课我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自然现象,用肢体动作现象常见的自然现象。2.萌生爱观察、爱思考、会提问的意愿,对探索自然现象充满兴趣。第一个目标中的用肢体动作现象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一部分我做的是不够的,有些自然现象像太阳、云、月亮是很难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的,但是有些自然现象像风、雨这种是比较容易表现的,我应该给孩子一个情景表演的机会。而第二个目标,我觉得达成的是不错的,孩子们听的都很认真,对自然现象也很有兴趣,有部分孩子还能自己联系到实际的天气。
二、教学的形式
这堂是一堂科学课,我主要是采用了自由讨论的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去想一想大自然的秘密,我是想孩子们一个自己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我发现孩子们知道的远比我想象的多,有的孩子还知道雨后会出现彩虹、龙卷风能把树都给吹跑了等等,说明他们对自然现象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很多细节的问题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比如说,为什么会有白云和黑云?这种问题孩子们都还想不到。另外,我还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教学形式,孩子都玩的很开心,在情景游戏中学到大自然的知识,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知识的准备
这节课中的知识点对大班孩子来说难度是很大的,对于老师来说也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的。像雾是怎么形成的?雪又是怎么形成的?这些问题如果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的话肯定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我觉得我的知识的课前准备做的也还不够充分,应该要用更加专业和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科学课的准确的语言是很重要的,要有严谨性。
从这堂课中,我体会到了科学课的特点,懂得了严谨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科学课中,要更加注意知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更加注意知识的积累。
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我想知道》教案设计 篇5
世界对孩子来说是新鲜的、奇妙的,孩子的眼睛里藏着无穷的问号,他们想探索大千世界更多的奥秘,想知道更多的答案……这首小诗以孩子提问的方式写出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地探索……
由于生理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正是由于这些主观的因素,导致聋生的发散思维很受限制。他们脑海中没有那些希奇古怪的问题,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远远没有正常孩子那么渴望。而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承担起激发他们求知欲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个任务很重,路程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