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2023-08-30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

  一、复习导入

  师导:荷塘的美景让作者感受到大自然和谐的美,这种美让作者记忆深刻,那么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

  二、感受旧事

  1、师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叙述旧事的内容,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说说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之间的什么事。

  (荷塘嬉戏,溺水遇险)

  2、作者和小伙伴在美丽的荷塘中都玩了哪些游戏?

  (狗刨比赛、打水仗)

  3、(出示课件)从他们的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从小伙伴们的游戏中你觉得小伙伴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⑴学生围绕问题默读课文。

  ⑵讨论交流。

  “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快乐,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狗刨比赛”写的生动而传神,文中运用了两个拟声词 “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比赛后的“气喘吁吁”“昏昏欲睡”写出了比赛后的疲劳,同时也侧面描写出比赛时的激烈。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传神描写,反映出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而小伙伴们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性格中的淳朴的特征。如描写“打水仗”的情景时,“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等短语写出了战斗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结果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请同学们默读作者遇险这一部分,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⑴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⑵讨论交流。

  ⑶面对险情,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句子: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以“铁链”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当时在“我”心中,伙伴们的友情救助,倾情相帮是那么值得依赖;当时,可以说是“我”生命的保障。同时,也表现出小伙伴们的聪明、勇敢。)

  ⑷作者为什么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它能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中可以看出乡下小朋友的淳朴、聪明、勇敢,对小伙伴发自内心的爱。这正是文章要表达的,作者难忘荷叶田田的优美背景下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自然与人的融合,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这种和谐不仅使作者认识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也陶冶的读者的情操。)

  ⑸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课件出示:

  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齐读,再次感受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统一。)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领略荷塘美景的同时,更被小伙伴们的淳朴、勇敢深深感动着。我们要像荷塘小伙伴一样,做个淳朴善良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写一件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写摘录笔记, 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 7 个, 写字 11 个。 理解 “月 朗风清、恐惧、憨直”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作者笔下荷塘美景,感受大自然和谐 的美,并学习其景物描写方法、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4、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5、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 心的爱,感受人类淳朴的爱。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做 到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 《往事》这一单元的前两课,一课向我们回忆了鲁迅先 生生前的几件事,一课向我们讲述了作者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那么今 天, 作者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记忆中的趣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荷 塘旧事》 (板书)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检查预习

  3、自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什么?

  4、交流汇报

  三、品读赏析

  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出了大自然和谐的美?请同学们读一读课 文,找一找。 指名回答(2、3、4 三段)

  2、 用心读一读这一部分, 想想你从哪儿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美? 指名回答 预设:

  (1)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塘四周的树 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 上。 这里用什么方法体现荷塘的美?(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 满塘浮光跃金比作繁星闪烁)谁来说说“浮光跃金”什么意思?(指 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还把什 么比喻成什么?(把月牙泡比喻成晶莹的新月)这是什么时候的荷 塘?(板书:夜晚)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荷塘的什么美?(用比喻写出荷塘的轮廓美)

  (2)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 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 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这里同样用了(比喻) ,把(荷花)比作(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 这是什么时候的荷塘?(板书:白天) 你喜欢作者在写景时用的这些比喻吗?为什么?

  (3)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比喻以外,我们还能从哪一 方面体会到荷塘的和谐美? 谁来说说? 预设: A、学生自己发现了。 对! 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 读一读, 找一找,在文中作上记号。 B、学生回答不出。 没发现吗?作者除了运用比喻还抓住了颜色来表现这荷塘的美, 读一读,找一找,在文中作上记号。 指名到黑板上来找。 师引: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所以映衬出泛着金光的月牙泡,绿 色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是绿与红的和谐,是一片绿叶与粉红的荷 花的美景和谐。增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美的恰到好处,美的 那么和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和谐的美。 (齐读出示的两句话)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作者童年的回忆里, 见到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荷 塘。 那开满荷花的荷塘, 碧绿的叶, 粉红的花瓣, 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娇嫩而洁净,像披着青纱的少女,此情此景一定还在同学们的脑海中 盘旋。这美丽的荷塘,让作者在多年后,还时时浮现在眼前?除了那 美丽的景色,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吧!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研读探讨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 ,请同学们?

  1、默读课文,思考:在荷塘里,作者经历了哪几件事?分别给 这几件事加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同桌讨论(同桌两个人可以交流一下) 。交流(谁愿意先来说一 说?) 。指名回答。 (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2、在这三件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重点读一读,●说说 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3 ●你体会到了农村小伙伴们身上怎样的性格?又是从哪体会到的? ●找一找你认为精彩的细节或句子。拿起你的笔边读边作批注。 自读思考、小组讨论(大家可以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收 获。 ) 、交流(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指名回答。

  预设:

  (1)狗刨比赛 △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 “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快 乐、自由自在,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 “扑通通,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 比赛后的“气喘吁吁” “昏昏欲睡”写出了赛后的疲劳,也从侧 面写出了比赛时的激烈。 (你能不能读一读那种激烈?大家一起读一 读) 反映了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 。 “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 中”。用了一个比喻句,把水流比作母亲的手,写出了这里是我们玩 耍的天堂,就像睡觉时躺的摇篮。

  △ 引导学生: 同学们, 你们觉得他们玩的狗刨比赛怎么样? (激 烈) 你能找出表现激烈的词语吗? (扑通通、一阵乱响、大菊花似的浪、气喘吁吁)

  (2)打水仗 △ 先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八段用了几个拟声词, “哗哗” 、 “呀呀” ,很形象地把我们在水 中嬉戏打闹的情景表现出来了。 这里还用了一个侧面描写。写树上的鸟也停止了叫声,侧面反映 了我们打水仗的激烈,而且表现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让我们通过朗读也去体验一下打水仗时的那种热闹、激烈与快乐) 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 引导学生:作者如何写出戏水时的激烈?哪些词语用得特别 好? 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鸟、声音、动作

  (3)溺水被救 △学生发挥 “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这 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小伙伴们手拉手用力的样子比喻成了铁链,说 明小伙伴们团结和机智, 他们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是 很不容易的。 这还能看出他们的勇敢, 因为他们为了救我才冒险穿越那道边缘 线的。 我喜欢十一段到十五段的句子, 这些语句把我当时落水的紧张恐 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我溺水时的反应和感受。 (你能不能通过 朗读来表现我的恐惧?试试看) △ 引导学生 作者为什么会溺水呢?不听警告越过边缘线。

  1、怎么理解这里的“边缘线”啊?界限。

  2、在“我的视角”中丁丁说:“城里人和乡下人心里也有一道 “边缘线”,这个边缘线又怎么理解啊?” 城里人骄傲看不起乡下人。

  3、在课文中有这样的 “边缘线”吗?如果有请把相关的句子找 出来读一读。 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 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齐读) 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的喊 上一声:“你们看!”(齐读) 过渡语:这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边缘线,那乡下人对城里人 有这样的边缘线吗?(没有)

  4、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乡下人对城里人没有边缘线呢? 作者溺水被救。

  5、请你找出溺水的句子,并在这些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作者的心情:害怕、恐惧 (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我的恐惧?试试看)

  6、原来溺水是这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就在这危险的时候小伙伴 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7、从铁链般你能体会到些什么? 小伙伴们机智、勇敢、团结 过渡语:一场虚惊之后,作者被救上来吓得哇哇大哭,为什么小 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觉得此时小伙伴们在想什么? 这是小伙伴们善意的嘲笑,是我得救后小伙伴们的心情放松了, 这是他们憨直淳朴的性格的一种表现。 生答(以后要注意安全终于把你救上来了)

  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 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至今怀念那笑声!

  3、 (齐读十八自然段)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 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时时浮现在我眼前的是那(美丽的荷塘)是(小伙伴们淳朴的笑 容)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友情) 。 (再读)

  4、质疑:从本文的题目来看,本文是记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 个自然段来写景。这是否矛盾?去掉这一部分好不好?为什么?

  三、总结

  完成板书(景美、人美) 。边小结: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美丽 的荷塘所以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正是因为这童年的趣事,让我 认识了人类纯朴的爱,这美丽的荷塘承载了我儿时的欢乐,承载了我 儿时的快乐。这就是我的荷塘旧事。 四、作业 同学们,我们也经历了 10 多个春夏秋冬了,一定有让你难忘的 回忆,请将这些回忆用你的笔把它写下来,让它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 丽的片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月朗风清、浮光跃金、不可名状、攫住"等词语的意思,《荷塘旧事》教案。

  2、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景,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认识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继续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塘的美与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救人之后的"哈哈大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荷花的图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月牙泡撩水攫住

  2、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荷塘、旧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依然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1)读出怀念的意味来。

  (2)作者为什么怀念荷塘?[板书:和谐的美淳朴的爱]带着这种理解再读

  (3)一个乡下的普普通通的荷塘却给作者如此深刻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荷塘美景

  1、下面让我们先跟随作者一起去那荷塘,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荷塘和谐的美?

  (1)用心读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的和谐之美的?圈一圈画一画

  (2)你从哪里感受到荷塘和谐之美的?请结合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第3自然段:

  1)月朗风清-理解词语。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美?

  2)浮光跃金、繁星闪烁-结合意思谈理解及感受到的美。

  小结:这两个词让月下荷塘动了起来。指名读

  3)比喻句: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把什么比方成什么?

  师:是啊,月牙泡像一弯晶莹的新月,像一块透明的巨大宝石,呈现在作者的眼前。

  ②"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这句话可以去掉吗?

  对,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围黑绿,才映衬出荷塘的晶莹。这正如珍珠放在绒布上才会更加玲珑剔透一样。

  小结:夜晚的荷塘安静、安详,是一种多么和谐的美啊。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和谐的美。

  3、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了月下荷塘的美,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谈谈白天荷塘的美吗?[板书:白天]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交流白天荷塘的美。

  1)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泛着、漾着"。

  师:再找找,这段中还有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语吗?(铺、点缀、颤动、舞蹈)

  2)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颜色:绿-粉红。出示荷花图片,红花还须绿叶配,荷塘的颜色很和谐。

  这句中共出现了几个"绿"字?读着四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想起了什么诗句?

  3)比喻句--"少女"让人感受到荷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纯洁,教案

  4)出示荷花图片,配乐,进行小结。

  小结:白天的荷塘,处处彰显着和谐的美。如此和谐的美景,难怪让作者怀念。

  (二)学习趣事部分:

  1、过渡:荷塘的美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发生的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快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板书:狗刨比赛、打水仗、溺水被救)

  2、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画出感兴趣的地方,在空白处简单写写批注。

  学生默读,写批注,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

  A、交流狗刨比赛。(简略处理)

  "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这两个词,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玩狗刨比赛时候的激烈和热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

  ◆小结:荷塘那里留下了作者快乐的身影,这也让作者怀念。

  B、打水仗

  投影出示: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交流:作者怎么写出这份热闹的?

  ①动作:击、射、撞击、撩水、吐、击--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也看出了小伙伴们的自由与快乐。

  ②拟声词:哗哗、呀呀、扑扑

  ③写打水仗,只写水线、动作、声音进行直接的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塘边树上的鸟呢?

  (这是侧面描写,能够烘托出打水仗的热闹。我们习作中注意运用这样的写法。)

  ④小结:这里作者运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出了打水仗的热闹。能读出热闹的场面来吗?指名读

  C、交流"溺水被救"

  过渡:让作者怀念的仅仅是荷塘的美丽与带来的快乐吗?还有--(惊险)惊险源于"我"的一次"壮举"。

  出示: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住了我。

  "我"的壮举是什么?是真正的壮举吗?

  理解"不可名状"、"攫住"。指名读,读出害怕来。

  还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危险来?读读找出的句子。

  (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

  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的作者。(危在旦夕、千钧一发、…)

  就在"我"如此危急的时候,小伙伴们真正的壮举拯救了"我"。小伙伴们的壮举是什么?(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伙伴们的勇敢、聪明、机智)]

  ②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当我安静下来的时候,我心里会想______。小伙伴们围着我哈哈大笑,此时他们会想______。

  (以后要注意安全…可把你救上来了…)

  师结:是啊这是救人后的轻松的笑,这是善意的笑,这也是憨直纯朴的笑!所以,作者说,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我留恋的仅仅是那笑声吗?填空:我一直留恋那笑声,留恋___________。

  3、学习第18自然段:

  是啊,美丽的荷塘,淳朴的伙伴,都让作者留恋,使作者刻骨铭心,指读第18自然段。

  出示最后一段,配乐,齐读

  四、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练习有感情朗读,从三、四自然段中选背一段。

  3、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说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夜晚

  白天

  荷塘旧事

  美景和谐的美

  狗刨比赛

  打水仗

  溺水被救

  怀念

  趣事淳朴的爱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4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叙事散文《荷塘旧事》板书课题。请同学们打开书,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和小伙伴戏水的事情。

  师:同学们说的对,实际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文中,它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我怀念那荷塘……

  师:对,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板书)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本文讴歌了主题是大自然和谐和人类纯朴的爱,可见文章是从两方面来写,大自然和谐美指什么?人类纯朴的爱指什么?

  1生:指的荷塘的美景。

  2生:指的是小伙伴的关爱。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语言美。

  生:自由读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作者觉得村东北的野荷塘最美,你们体会到了吗?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读了……

  师:同学们的感悟能力很强

  同学们看屏幕,你觉得这两段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荷塘的美,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生:试读

  师:你觉科应该怎样读?

  生:我觉得要以赞美的语气?轻柔平和的语调来读,语速稍慢,重音要读出来。

  师:即然你体会得这样深刻,你就来读读。

  师:听学生朗读,我感觉荷塘真美,我也想读(配乐读)老师读的好吗?

  师:那是因为我有音乐的伴奏,如果你们有音乐伴奏,相信你也会读的更好,下面你们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配乐来读,喜欢第四段的同学,你们几个一齐来,我负责放音乐,喜欢第五段的同学,你们几个一齐来读。

  生:读

  师:你们读的很能动人,还有很多的同学想读,有由时间的关系,我们齐读好吧!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出色的朗读,使我联想到一些描写荷塘的好诗佳句,同学们知道哪些好诗佳句,谁想读给大家听

  生:读诗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让我佩服,你旧知识没忘,说明你学习很踏实。

  师:作者笔下的荷塘如此美丽,这是为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方法,用词非常恰当

  师: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恰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使我们仿佛看见了月下的荷塘,风中的荷花,同学们想看看这是什么?

  生:想

  师:美吗?

  生:美!

  师:现在请你看图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可以想象雨中荷花雨后的荷花、荷叶象什么,荷花什么样?

  师:你的描写真是太生动了,“荷塘旧事”的作者听到了也地坚大拇指的。

  师:课堂时间有限,我不能一一欣赏了,课后再拜读你们的作品。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了以后荷塘如天上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作者的眼前,那么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荷塘美景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的另一部分。

  生:自由读

  师: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的什么事?

  生:想,荷塘遇险的事,和小伙伴游戏的事。

  师:你觉得作者和小伙伴们的游戏有趣吗?

  生:

  师:作者怎么把游戏的场面写的这样有趣?你认为作才那些词用的贴切。

  生:

  师:小伙伴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师:由于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结果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这一部分,这部分该怎样读,才能体现作者很危险。

  生:语气学快,语速逐渐快,语调变化

  师:谁想读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过危险的经历呢?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现在作者游水了,书中没有写他的心情,你能不能猜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

  师:在作者处于绝望的时候,是谁救了他,是怎样救他的。

  生:

  师:齐读小伙伴游戏的这句话,这写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小伙伴们依赖和依靠,小伙伴是他的生命保险。

  师:绝处逢生,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你是怎么理解小伙伴的呢

  生:在救助我的生命以后,小伙伴们松了一口气,此时一看到我的狼狈相,才忍不住哈哈大笑

  师:可见小伙伴们的憨直纯朴

  师:作者对故事的回忆到此,作者为什么写自己遇险的事情呢,表达了他怎条的感情?美丽的荷塘,和荷塘边快乐,顽皮、勇敢纯朴的人。不仅使作者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3、体会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4、感受小伙伴淳朴、聪明、勇敢的性格和小伙伴对作者发自内心的爱。

  二、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荷花的同学请举手。在荷塘里玩过的请举手。这堂课,我们可以通过大散文家朱自清优美的文字欣赏到荷塘的美景,可以品尝到我们未曾体验过的别样的快乐。(出示幻灯片1)

  附:

  幻灯片1:

  请翻开课本第60页,自读《荷塘旧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

  2、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让学生合住课本说说读文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3、品读课文

  (1)找中心句

  师:文章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学生答时出示幻灯片2。

  附:

  幻灯片2:

  ( 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纯朴的爱)

  (2)研读“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美。(荷塘美和语言美)

  ①自读课文,初步感受荷塘的美景。

  ②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的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和一些词语的精用)

  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示相应幻灯片。重点词重点句的品析所利用的幻灯片为幻灯片3、4、5、6。

  附: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③配乐朗读。(为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以幻灯片7为背景,点名朗读,其余学生听。)

  附幻灯片7:

  (3)研读“狗刨比赛”和“打水仗”。

  问题一:在这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过渡语设计:

  (以幻灯片8为背景)读得真好,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这美丽的荷塘发生了些什么事了。谁来给老师讲讲?讲一件就行。

  作者写的好不好啊?怎么好?哪最好?

  再讲一件。(叫一读得不怎么好的)

  附幻灯片8: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问题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打水仗时的激烈的?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

  ①自读思考

  ②小组讨论。

  ③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过渡语设计:

  啊,不够热闹。不够激烈。(出示幻灯片9,再读)

  附:

  幻灯片9:

  (4)体会小伙伴淳朴的爱。

  ①朗读想像我遇到危险的情景。

  ②想像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

  ③体会比喻句“铁链般”。(作者对小伙伴的信赖依靠)

  ④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理解吗?他们为什么笑?

  有感情地练习朗读时以幻灯片10为背景。

  附幻灯片10:

  抽查学生朗读情况时用幻灯片11:

  (5)强化主题:

  过渡语设计: 啊,怪不得作者(读幻灯片12中的文字) 

  附幻灯片12:

  4、课后作业(利用幻灯片13出示)

  附幻灯片13:

  附: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 夜晚 静态 和谐的美

  白天 动态

  趣事 狗刨比赛   淳朴的爱

  打水仗

  溺水被救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往事”这一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生活。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修辞手法,恰当的描绘颜色的词语,使作者笔下美丽的荷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荷塘美景的描写又为介绍人性美作了铺垫。

  文章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讴歌“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学段,致力于综合性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积累语言材料(字、词、精彩的句段篇),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中,作者与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玩耍的情景,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在学习理解上较为容易。

  设计理念:

  本文,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也叙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最后一段点明中心。教学重点是景物描写的学习,既要讲明什么是景物,又要交代景物描写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以致用。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小伙伴们的性格。而结尾处高度概括的语言是本文的亮点,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深思索。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首先从课题入手,使学生知道本文是一篇叙事的文章,而且从课题就可以知道,文章写了两部分内容:“荷塘”“旧事”。然后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据、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从而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自然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思想感情。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体会比喻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对小伙伴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荷塘旧事》。

  2、生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文章是写什么的?(写事)

  3、结合课题猜测一下,课文可能写些什么内容呢?(根据学生的猜测,师整理一下)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荷塘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荷塘旧事?)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考查学生认读情况:

  点缀    淳朴    攫住    留恋     憨直   月牙泡     恰似

  似的    撩水    月朗风清     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恬静

  气喘吁吁    不可名状    骇得

  在生读的过程中,联系时候实际,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小组意见。

  3、指名小组代表说一说,评议补充。(师板书:荷塘美景   旧事)

  4、找中心句:

  师:课文是围绕一句来写的,这句话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同学们找一找。(板书: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5、浏览课文,分别找出描写大自然美和小伙伴的内容。

  (课文2—5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6—17自然段写了我和小伙伴的旧事。)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荷塘美景的句子。

  2、多读几遍画出的句子,在脑海中想象荷塘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对大自然的赞美。)

  3、轻声地读课文6—17自然段,联系自己平时和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小伙伴间亲密无间的友情,淳朴善良的爱,作者对儿时往事的怀念。)

  五、课堂小结: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在本节课中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荷塘旧事》这篇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1、出示课件(荷塘美景的图片)

  2、师范读课文2—5自然段,学生边看图片,边认真听。

  3、讨论交流:荷塘的美景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表达出来的?(恰当的比喻,描写颜色的词。)

  4、画出这一部分中的比喻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具体,景物描写的一种方法)

  5、师小结:因为作者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所以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师:既然作者笔下的荷塘是这样的美,那么就让我们读出这种美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师:在这样美丽的地方,作者过了一个怎样的暑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互相评议补充。

  8、文中的小伙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相应的句段说明。(憨直、淳朴、勇敢、善良)

  9、想象一下,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的反应。(表情、动作、语言)

  10、“我”吓得哇哇大哭,小伙伴却哈哈大笑,你是怎样理解的?说明了什么?(小伙伴之间亲密无间、他们都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

  11、从课题来看,本文是写事的,但作者却用了三个自然段来写景,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能去掉,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是和谐的,相互映衬。)

  三、总结全文。

  1、出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为什么多年以后,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让作者永远难以忘怀。)

  四、拓展训练。

  1、读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写法。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抄写文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荷      像……  如……  恰似……  像……     自然美

  塘      浮光跃金   黑绿   绿色    粉红

  旧      哈哈大笑         亲密无间   人性美

  事      哈哈大笑         淳朴善良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7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上,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感知全文,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然后在这条主线上让学生进行合理恰当的拓展和迁移,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深思索,使之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想把本篇文章分为两课时,四个环节进行授课。第一课时为“初读感知—品读赏析”两个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完成词语积累,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问题。第二课时为“研读探讨—拓展迁移”两个环节。在这一课时里要对文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突破教学难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迁移升华文章的主题。教法上,教师进行组织引导并注意点拨。学法上,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质疑并能深入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注音

  点缀(zhuì)颤动(chàn)清澈(chè)恬静(tián)骇(haì)炫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8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叙事散文。本文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到外祖母家过暑假,在荷塘边度过的一段美好的生活。文章中,作者描绘了月牙泡的美好的自然之景,同时也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之情。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握住“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的和谐统一,本节课的学习主要通过三件事的学习感受体会文章的“人性之美”。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研究《荷塘旧事》一课时,就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课文既有美景描绘,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叙述,因此朗读是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读出合适的语气,表现出小伙伴的性格是本课的难点。因此,上课中力求通过“品词析句”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并贯穿教学始终。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语言的有效策略。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引导学生去体会、感悟,在朗读、辩论中,体验作者的情感。这一阅读目标的确立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又让他们在有目的的自主阅读活动中提升了探究性阅读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笔下的荷塘是美丽的,作者巧妙而生动地运用比喻向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地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地成功介绍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我先让学生自读,说说你怎样感悟到美的,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荷塘旧事》教学反思

  《荷塘旧事》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脉络清晰,围绕中心句“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从荷塘的美”、“人类淳朴的爱”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荷塘的美丽景色。其中,还叙述了发生在荷塘里让作者深深铭记在心的一件往事。通过美景旧事,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纯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类容,明确文章主题思想,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都非常欠缺的能力,因此在完成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只要涉及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题目,学生就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乱做一气,在写作中则表现为文章条理不清,中心不明,详略不当。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注重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分析题目《荷塘旧事》入手,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到描写荷塘美景和记叙童年旧事的两部分内容,然后在分析剩下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快速而又准确地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把握了文章主要类容:(1)舅舅带我到乡下外祖母家过暑假;(2)描写了美丽的荷塘;(3)我和小伙伴玩“狗刨比赛”和“相互击水”游戏;(4)我想炫耀却遇危险,小伙伴儿及时相救;(5)我留恋憨直淳朴的笑声和那同天上月牙儿一样的荷塘。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赞美自然和谐的美,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本文2~5自然节,着墨于景物描写,其他篇幅均为叙事,没有过多的表现技法。但质朴的叙述饱含着怀恋深情。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通俗地讲,就是景美人更美。

  怎样理解这一点,我让学生小组交流,品词品句,读中感悟。抓重点句子体会荷塘的美,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能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进行汇报交流,体会到荷塘如诗如画的美。由于在教学《三峡之秋》这一课时运用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赏析,很是精准,令我欣喜不已。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品读比较当中,去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读出语言的意蕴和情味,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并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想象、理解,这样抓住了关键的语言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荷塘的美景,感悟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

  荷塘的美与旧事之间是截然分开的两部分呢?还是有机相连的整体呢?二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怎样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景物并非闲来之笔,实际表现了自然和谐之美,与后文展现的人类淳朴之美相映成趣这一写作技巧呢?我觉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难,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的中心词是“旧事”,作者为什么这样生动具体地描绘荷塘美景呢?如果去掉可以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白这其中的写作技巧通俗地知道就是起到“景美人更美”的作用。                                    

  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继续采用以上学法让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和小伙伴们的机智他们的善良与淳朴。如:作者向我们介绍起了荷塘之往事---狗刨比赛和击水游戏。“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形象地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大菊花似的浪”又一个比喻,浪花的形状跃然眼前。另外,从比赛后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可见当时比赛的激烈,反映出小伙伴们的快乐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击”、“闹”、“急速”、“射”、“撞击”、“混”再现了比赛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文章的高潮之处是“我”溺水时。作者写出了自己遇险时的狼狈与危险,隐藏了小伙伴们的着急。最后,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与淳朴。教学中我注意了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的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是凭空编造,而是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语言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在朗读指导中我通过配乐朗读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入情入境。教师的感情范读更好体现师的示范作用,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最好体现。在指导朗读“打水仗”情境时,主要引导通过词语的重读来体现情感。如:读“急速的水线”部分时语速要稍快,读出激烈、紧张;“小鸟也被惊骇”部分声音要轻悄悄的,还要读出受惊的味道。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读中悟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安排了作文《校园往事》,指导学生仿写文章这种谋篇布局的技巧,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记叙中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表现中心的方法,学生下笔很顺利,但最后的结果怎样还得等学生的作文批改之后才见分晓。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9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久居城市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谁愿意说一说?

  二、自读感知

  1、师:首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想一想在这片乡下的荷塘,作者都做了哪些让他难忘的事?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如果有字词上的问题,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同学和老师帮助。好,现在开始!

  (学生自读课文)

  2、师:好,在读课文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读不准的音吗?(读词)

  3、师:恩,字词上没有问题了,谁来说一说做作者做了哪几件事?

  (师:谁来说说“狗刨比赛”是怎么回事呀?……)

  师:看来同学们读书都非常仔细。

  三、深入研读

  1、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几件事,用圈点、勾画或者写批注的方法再读课文,之后挑你最喜欢的事读给你的伙伴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再读课文。)

  2、师:刚才老师看到每个同学思考的都很认真,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事,为什么?。

  a、打水仗

  1、拟声词,“哗哗”、“呀呀”,很形象地把我们在水中嬉戏打闹的情景表现出来了。

  2、还用了一个侧面描写。写树上的鸟也停止了叫声,侧面反映了我们打水仗的激烈,而且表现了我和小伙伴们的自由自在和快乐。

  3、后两句话,也用了一个拟声词“扑扑”,也反映了我们打水仗的快乐,另外还有我们玩着玩着就混在一起,扭在一起哈哈大笑,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时的快乐和他们的亲密。

  非常好,这里不仅能看出孩子们在玩耍时候的快乐,更能看出他们的亲密无间,他们的友情。

  b、狗刨比赛

  你还喜欢那件事呢,谁来说说?

  第八自然段中的“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这两个词,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玩狗刨比赛时候的激烈和热闹,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快乐自由,无拘无束。

  太好了!的确像你说的那样,用了比喻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了,好像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还有谁喜欢这件事吗?

  第七段的这句话“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水流向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相当在摇篮中。”这里的 “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在比赛时的欢快和自由自在;后边写水流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这里是我们玩耍的天堂,就像睡觉时躺的摇篮。

  作者就用了一个“钻来钻去”就把当时跳进水中的情景表现出来了。好了,还有补充吗?没有了,看下一件事,有谁喜欢?

  c、落水被救

  十二段到十六段的句子,这些语句把我当时落水的紧张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写出了我溺水时的反应和感受。

  师: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给同学们读一读可以吗?

  (学生读这一部分课文)

  师:还有谁喜欢这件事,也来说一说

  “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小伙伴们手拉手用力的样子比喻成了铁链,说明小伙伴们团结和机智,他们能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相处这个办法是很不容易的。

  这还能看出他们的勇敢,因为他们为了救我才冒险穿越那到边缘线的。

  (你能从文中找到谜底吗?哪有这样的提示?在第十自然段。为后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师:还有谁想来说说这件事吗?

  第十七段的,这里也写了小伙伴的哈哈大笑,这里的笑可以看出他们救人后的轻松。

  小伙伴们的善良和憨直,这是善意的嘲笑

  师:对,一方面是孩子们救人后很轻松,用笑来缓解刚才救人时的紧张;另一方面看到我的狼狈相,有可见他们的憨直纯朴。

  师:那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作者仍然能记得这些往事,还有什么原因?

  荷塘很美

  师:大家同意吗?老师也很赞成!下面就请同学们比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去感受荷塘的美,并且注意老师朗读时的感情、语速和重音。

  (配乐朗读第三、四、五段)

  师:好了,课文读完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说说荷塘的美都美在哪里?

  第四段第一句

  “浮光跃金”,把夜晚水的动态和颜色表现出来了,比喻句,把月光照在水面上的样子比喻成了繁星在闪烁。

  第五段的最后一句,也是一个比喻句。

  把荷花在微风下颤动的样子比喻成了跳舞的少女,形象地写出了荷花摇动时的优美姿态。

  上一句

  “绿光”、“绿浪”、“粉红”,这些颜色对比很明显,把白天荷塘的美表现出来了。

  第四段后一句,也有写颜色的词“黑绿”,把夜晚荷塘四周的树木的颜色写出来,可以衬托月牙泡的晶莹。后边写到了“在那一位黑绿中,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也是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水面的亮和荷塘的轮廓。

  师:同学们,在这么迷人的荷塘,作者不仅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还拣回一条命呢!所以,作者回忆往事的时候认识到了什么?

  认识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老师写板书)

  齐读最后两段

  四、结束语

  同学们,童年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步,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欢笑,是一句句天真无邪的话,是一次次开心畅怀的笑,是一个个亲密无间的伙伴,那就让我们心怀着这份快乐,品味着这份纯真,充满自信地去迎接新的挑战吧!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0

  课题

  荷塘旧事

  课时划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作者用比喻体现笔下荷塘的美景,积累“浮光跃金”,了解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品质的作用。

  2、朗读、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能力目标:1、研读、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范读、朗读等方法由浅入深地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情感态度: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谐美的热爱;2、对人类淳朴的爱的歌颂和赞美。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荷塘的方法,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教学难点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课前准备师cai课件生预习课文、重温童年往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境导入1、  孩子们,你们到过荷塘玩吗?今天我领你们去朱自清爷爷怀念已久的荷塘,欣赏一下那儿的风景,到水里玩玩去!2、  明确文章的脉络结构二、品读荷塘和谐美景1、  过渡:让我们一起随着优美的旋律,走近那个让作者怀念至今的荷塘。2、  出示思考题:作者是怎样把这荷塘的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呢?3、  生交流,师巡视4、相机指导5、总结写作方法:优美的比喻,和谐的颜色把荷塘的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如身临其境。6、指导朗读7、师配乐朗读。8、背一背你喜欢的段落。9、总结三、研读旧事,感受淳朴的爱(一)乐事:“狗刨比赛”、“打水仗”1、过渡:那么美的荷塘,那么清的水,你们想下去玩玩水吗?出示思考题:文中哪些词句生动传神地把水中游戏的激烈场面再现我们面前?从游戏中你觉得小伙伴们有哪些性格特点?2、生自主感悟,巡视指导3、生汇报,感悟伙伴们的性格4、  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二)乐极生悲:溺水获救1、在那母亲般柔和的水流中漾着孩子们水中游戏的欢声笑语,多令人回味啊!但是由于作者骄傲、得意忘形而越过了那“绿色边缘线”,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快去看去看! 2、播放课文片段录音(提醒学生从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方面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自己的心情)3、相机指导4、重演“遇溺获救”5、引导理解“手拉手铁链般” ,“哈哈大笑”6、体会孩子们的淳朴7、延伸生活:倾听孩子们遇险的经历8、总结四、整体回归1、事隔多年,为什么荷塘仍时时浮现在作者眼前?2、文章主要是写事的,去掉“荷塘美景”部分好吗?五、欣赏《荷塘月色》六、总结正所谓美景衬美人啊。在这么迷人的荷塘,我们认识了一群活泼可爱、机智勇敢、善良淳朴的小朋友,你们也要做一个善良淳朴的人。七、作业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别忘了:用上比喻、颜色描写能让你笔下的景物更美。) 找出中心句    小组合作学习第3、4自然段,探究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生谈自己的见解  读、评 读读背背积累语言       生自读5-8自然段,读、找、画、悟生自由谈体会读第8自然段     听录音,感受作者、自己的心情生谈感受 表演、评价表演,生采访表演者感悟伙伴们淳朴的爱 谈谈遇险的经历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理解 自读欣赏,浅谈收获     练笔板书设计荷塘旧事        荷塘           旧事如繁星闪烁             狗刨比赛恰似晶莹的新月         打水仗像跳舞的少女           遇溺获救大自然和谐的美         人类淳朴的爱   景美       (衬托)   人情美 教学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

  3、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欣赏荷塘美景。

  2、说说观看的感受。

  3、导入:荷塘美,荷塘中发生的故事更美。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荷塘,与作者一起欣赏荷塘美景,一起回忆荷塘那让人难忘的往事。

  出示课题:荷塘旧事。(齐读课题)

  4、简介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解决字词障碍。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课文了,不知道里面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词,指生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美景 旧事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塘美景?(2-4)

  三、再读课文,品读赏析

  1、预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再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

  2、默读2—4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荷塘的“美” 勾画出相关的句子,批注。

  交流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荷塘美景,并找出第3、4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去掉比喻部分,对比朗读,说说哪个片断好?好在哪儿?让学生体会运用比喻及抓住颜色来表现出荷塘的美的写法)

  3、同一地点,早晚景色各不相同,谁喜欢月色下的荷塘?谁喜欢白天阳光下的荷塘,选择你喜欢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4、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指名分段合作读,男女生分段读(配乐)。

  四、归纳写法、仿写练习

  1、作者为什么能把荷塘写得这么美?(出示“我的视角”中冬冬的话)

  2、文中的比喻句描写了荷塘景色的美好,赞美了大自然和谐的美。世界上的景物是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如(课件):亭台湖水相映成趣、公园里的花红柳绿、小桥流水等,哪一样都值得我们去讴歌、去赞美,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描写大自然中令你心驰神往的一处美景吧。

  3、景物描写训练。

  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美景 旧事

  如繁星闪烁

  恰似晶莹的新月

  像跳舞的少女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2

  一、导入新课

  1、“ 旧”是什么意思?“旧事”呢?“荷塘旧事”呢?

  2、课题质疑,生读课题,师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一)预习探究(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读通句子。

  2、作者童年发生了什么事?)

  1、检查课外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1)生字

  diǎnzhui      chàndònɡ       qīnɡchè       tiánjìnɡ

  点缀          颤动           清澈          恬静  

  shǒuwàn      xuànyào       jué zhù       qī lì     

  手腕         炫耀         攫  住       凄 厉     

  hānzhí      qiàsì       tiánjìnɡ       chāoyuè

  憨直        恰似         恬静           超越 

  jǐnɡɡào      dǎi zhe       kǒnɡjù     ǒu    hài

  警  告         逮  着        恐   惧  呕    骇

  (2)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住:抓住。

  憨直:憨实直爽。

  (3)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初读感知

  (1)、 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交流

  a、1、快速浏览课文,读后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2、(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描写“荷塘”的部分,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2)、请老师范读。思考:

  ①这部分主要写荷塘什么时候的景?。

  ②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他眼中美丽的荷塘告诉我们的?

  请同学画出你认为写的美的语句,给同桌谈谈你的体会,并通过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

  4、读课文【配乐】

  5、 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b、研读“童年往事”

  1、引语:美→事 2、出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

  ⑴、狗刨比赛【5—8】。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比喻句】①  从这部分你看出游戏中的小伙伴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② 这部分那些句子最精彩,为什么?

  ⑵、打水仗【8】 ①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词和象声词、侧面描写】②  没有过戏水经历的同学,你们觉得有趣吗?为什么?③此时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④通过你的读来表现出来。

  (3)水中遇险(9—17)     

  ①、请同学们看作者遇险部分(9—17段),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划下来,仔细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一同交流我遇险情景。②、心理活动:傲气十足→满不在乎→水中呼救→哇哇大哭③、现场采访,内容:a、遇险原因。 b、心中想法。c、作者想法。d、体会时间紧迫(猜四字词)④、指读(9—15)⑤、救在“我”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表情,语言,动作呢?⑥、是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小伙伴“手拉手铁链般地将我拖到岸上”,这表达了我对小伙伴怎样的感情?⑦、是呀,绝处逢生的我吓得哇哇大哭,可是小伙伴们却哈哈大笑,你们能理解他们为什么笑吗?⑧、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在小伙伴们的笑声中戛然而止,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情?

  (三)、品读体验

  智者乐山,仁者爱水,作者之所以对这一围荷塘情有独钟,原因是什么?

  (四)巩固延伸

  有人说往事不能回味,这是为什么呢?若想有一个可以回味的往事,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三、作业布置(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两题)

  1、把你的童年趣事说给你父母或朋友听;2、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3、写:创造性练笔(任选一题)

  《水中遇险》 

  a、从荷花的角度,采用拟人手法。

  b、从乡下小伙伴的角度。

  《荷塘景物》

  a、雨天时的荷塘。

  b、以前和现在的荷塘对比来写,突出环保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3

  一、给下列字注音

  月牙泡( )  点缀( )  狗刨( )

  炫( )耀   攫( )住  撞( )击

  二、多音字组词

  泡 散 颤 横 劲 荷 挣

  三、形近字组词

  暑( ) 澈( ) 喧( ) 糟( ) 撩( ) 瞭( ) 骇( ) 历( )

  署( ) 撤( ) 宣( ) 遭( ) 嘹( ) 缭( ) 该( ) 厉(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月( )风( ) ( )光( )金 ( )( )闪烁

  ( )( )吁吁 不可( )( ) ( )直( )朴

  五、回答问题.

  1、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形容荷塘的美,请写出这些句子,并说明作用?

  2、“一围黑绿”和“晶莹的新月”形成(     )关系,作用是(           )。作者把水流比喻成(        ),突出了(       )。把小伙伴们往水里跳的声音比作(     ),表现了(        )。“黑泥鳅”指(    ),写出了(       )。“气喘吁吁”“昏昏欲睡”从(     )面描写了(      )。把(    )比喻成铁链,(       )地表现了(        )。

  3、课文中多次写道“哈哈大笑”,打水仗时“哈哈大笑”写出了(     ),救作者后“哈哈大笑”表现了(    )。

  4、课文表现人类纯朴的爱通过(        )、(       )、(        )三件事来写的。

  5、那荷塘为什么同天上的月牙儿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6、我怀念那荷塘是因为(           ),它指引我(                 )。

  7、为什么不能去掉课文2-4自然段?

  8、本文作者回忆了(            ),描绘了(          ),塑造了(             ),表现了(         )。

  9、其实,现在不少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在心里也有一道边缘线,这道边缘线是什么?你喜欢它吗?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荷塘旧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上册“往事”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叙事散文,与前两篇文章有所不同是有景物描写,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及表示颜色的词语,渲染了荷塘的美景,还写了一件旧时发生的,深深铭记在心的事,通过美景、旧事,使作者认识到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设计理念:

  1、这节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

  2、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实践,拓展部分给学生一个表现发挥的舞台,同学们把心中的童年跃然纸上,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获得审美的情趣。

  教学目标:

  1、领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3、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人类淳朴的爱”,欣赏大自然那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教学难点:由反复探究,体会小伙伴们善良、淳朴、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童年》歌曲

  2、提问:同学们,我们都是久居城市的孩子,那有谁去过乡下吗,那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说一说?

  3、师:看来,同学们说起自己的童年时都很快乐,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文本,跟随作者去感受他的童年。(板书课题:荷塘旧事)

  二、自读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经历了哪几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三、细读文本

  (一)、课件出示自学方法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事?

  2、每当到了夏天,我们这群小伙伴便经常集到荷塘的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迅速地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跳入水中……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恬静的塘面----摇篮中”,引领学生读。可以想像当时孩子们心情怎么样?

  4、所以作者在这用上比喻,把荷塘比作----(生齐说摇篮)把整片荷塘的水比作-----(母亲的手)我和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游水感觉是多么的——-(师生齐说舒服呀!)

  6、再齐读这两句。(“恬静的塘面——-摇篮中。”)

  预设交流“狗刨比赛”

  1、你从哪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

  2、体会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引导学生读出它的激烈。

  4、男、女赛读,体会比赛的激烈。

  5、还有谁从课文中感受到狗刨比赛的激烈呢?

  6、生:我从“‘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体会作者从侧面描写的方法。

  交流“打水仗”

  1、出示“打水仗”课件,让学生说说看了这幅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文中作者玩的“打水仗”又是怎样一番情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打水仗”这一自然段,画一画从哪些用词、用句中感受到这个游戏也非常有趣、激烈。

  3、你准备怎样读这句话?[生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击”“闹”“射”“撞击”“混”“响”等重点词来体会打水仗的激烈。

  4、师生赛读打水仗这部分。

  交流“溺水获救”

  1、导入:除了塘中忘情地戏水,愉快的游戏,在荷塘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溺水获救)

  2、谁溺水啦?谁来将当时溺水的情景读读。

  3、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我”当时什么心情?

  4、指名学生读出“我”恐惧的心情?

  5、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当我在拼命挣扎时,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6、(生读)出示“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及时把把“我”救上来呢?你从“铁链般”体会到什么?

  7、一场虚惊过后,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地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引出“淳朴之爱”并板书)

  体会“荷塘美景”

  1、那大家想一想,多年以后作者仍然能记得这些往事,还有什么原因?

  2、配乐小声朗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荷塘的美。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作者要强调的“大自然的和谐的美”(板书:和谐之美)。

  4、师小结,指出作者为什么难忘旧事。(板书:难忘)

  四、拓展迁移,重温童年。

  在一幅幅童年游戏的图片中说说童年旧事。

  五、作业:

  1、找一找回忆童年的文章,有感情地朗读;

  2、以自己的“童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荷   塘   旧    事

  和谐之美  淳朴之爱

  难忘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5

  设计理念:

  以“发展与创新” 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识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力,使语言素养也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品味文中优美的词语及修辞手法。

  2  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培养写作能力。

  3  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情感目标

  感受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教学重点:    赏析景物描写的优美,归纳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    理解小伙伴们的性格特点并领悟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 个别的朗读方法

  2 小组讨论法

  3 赏析理解法

  4 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

  大家谈往事,激趣导入。

  请2—3名学生讲一讲让自己最难忘的往事并谈出感受。

  今天,就让我们去荷塘边看看作者在童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播放荷塘图片,板书题目《荷塘旧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示要求:带着问题读课文,想一想在荷塘我和小伙伴们发生了几件事。

  指名个别朗读(配上音乐)。

  学生评议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快速记忆,归纳事件。

  请学生说出共写了几件事?

  请学生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出每件事,并依此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投影片)

  狗刨比赛--------------------活泼、无拘无束

  打水仗-----------------------纯朴

  水中救“我”-------------机智、善良、纯朴

  对“我”这个从城市来的小少爷,小伙伴们纯朴的性格表现得更加难能可贵,在他们的身上使我们感受到了本文所要讴歌的一个主题,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一下?

  板书:人美----纯朴

  美读课文,学以致用。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师生共同生活在哈尔滨这块热土上,我们同饮松花江水,脚踩黑土地,这一切铸就了我们东北人特有的豪爽性格和纯朴气质。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小伙伴们纯朴的性格呢?

  板书:景美-----和谐

  2   请学生挑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段落进行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以各自的感受去朗读课文。

  3   如果你是小作者,怎样才能把景物描写得如此美丽呢?

  请学生分析学习小组来交流探究一下,写好景物描写的方法。

  提示:(见投影)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其作用。

  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突出描写的是什么?

  这两段景物描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4   学生自由讨论,对于回答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注意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景物描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维拓展

  同学们,拥有着纯朴心灵的小伙伴们与美丽的大自然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优美的景物衬托了小伙伴们高尚的心,反过来,小伙伴们也用爱心呵护着大自然。听了这段话后,同学们你们做何感想?

  教师寄语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愿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摘自汪国真《感谢》

  板书设计

  荷

  塘      景美--------和谐

  旧

  事      人美-------纯朴

  教学反思

  2005 年10月26日我在本校参加了道里新区新课程大赛,我参赛的篇目是六年级教材中的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荷塘旧事》。在为时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我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本节课的设计以景物描写为线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语文知褒的环境。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并在其中穿插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文学鉴赏能力,使语文素养也有所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另一方面语文课的目标、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也要开放,但在有的课堂上,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些偏颇,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能说,知识内容可以任意拓展,有的甚至远远地离开了课本,这是教学目标的放任。小组学习“一折即合”(教师的要求还没讲明,那边已经大闹起来了);学生是“一角即发”(完全不用读书,思考,开口就讨论);老师是“一发而不可收”(不知道从哪儿入手,局面控制制不了)。通过这次参赛,我特别注意了以上两点,始终把三维目标作为宏观指导,在组织小组学习时精心设计了问题以及讨论计划,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不断延伸和发展,决定学习不能仅是学会,还要包括会学。只有知识如何学习,才可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继续学习,为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也只有通过教师的指引和导向,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真正找到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道。

  我在这节课里不但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景物描写而且教会了他们描写景物的方法。我事先给学生列出学习要点,然后学生必须依据课本才能得出答案,最后让学生自已总结写作规律,加深印象。

  好的教学标志是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进行,教师教的过程应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这是很关键的。

  在这节课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美读课文”这一环节。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量要的,我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加强了这一环节的分量。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一个男同学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完全沉浸在优美文字所营造的“荷塘美景”里面了。

  我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里是这样评价学生的: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是否有搜寻筛迁信息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语感,能流畅地朗读;合作精神,能与伙伴分享自己思考过程。从这些评价方式看,大多数学生的表现良好,在学习过程里显得比较主动。

  我是第一次参加校外的公开课大赛,心里很不自信,加之刚怀孕不久身体不适,觉得自己还有些紧张,没有完全放开。从教学基本功上看,教态略显稚嫩,对课堂驾驭能力缺少锻炼,板书字迹不够美观,由于疏忽还错了“荷塘”后面应对应“大自然和谐的美”;“旧事”后面应对应:“人类纯朴的爱”。在教学环节设计上,课后有些老师向我提出意见,经过我的一番反思,我也学得很有道理:在分析小伙伴们性格特点时不应统一答案,应让学生充分品读文本,深入挖掘,鼓励个性化发展。还有一点,也是我的一个很严重的缺点,就是提出问题时不到位,不明确,语言罗嗦。今后,要认真上好平时的每一节课,仔细设计问题,一定要尽快改掉这些毛病,争取更大的进步。

  总之,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地投八,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字词积累。

  2、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和谐统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纯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重点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难点 对小伙伴们性格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

  学习方式 质疑--研讨--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状况,解决字词障碍。

  (一)生字 生字注音 点 缀(zhuì)颤 动(chàn)清 澈(chè)恬静(tián)骇 (haì)炫 耀(xuàn)攫住(jué)呕(ǒu)憨直(hān)

  (二)生词解释 浮光跃金:只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着金光。这里比喻月光照耀下的水面。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攫 住:抓住。 憨 直:憨实直爽。

  三、初读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文章,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仔细阅读课文1---5自然段,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明确:

  (1)"来到塘边……繁星闪烁。"

  (2)"整个月牙泡泛着金光……恰似蓝天上一弯晶莹的新月。"

  (3)"白天……在微风中荡着绿浪"

  (4)"又点缀着许多……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文章,体会角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及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美好的心灵作铺垫。 注:以上两个问题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注意引导。

  五、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六、作业: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词。

  2、景物描写训练。要求:(1)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200字左右。

  教后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荷塘旧事》教案 篇17

  一、复习导入

  师导:荷塘的美景让作者感受到大自然和谐的美,这种美让作者记忆深刻,那么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荷塘的美景吗?

  二、感受旧事

  1、师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叙述旧事的内容,边读边看文中插图。说说作者写了他和小伙伴之间的什么事。

  (荷塘嬉戏,溺水遇险)

  2、作者和小伙伴在美丽的荷塘中都玩了哪些游戏?

  (狗刨比赛、打水仗)

  3、(出示课件)从他们的游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从小伙伴们的游戏中你觉得小伙伴们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⑴学生围绕问题默读课文。

  ⑵讨论交流。

  “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们戏水时的快乐,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狗刨比赛”写的生动而传神,文中运用了两个拟声词 “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比赛后的“气喘吁吁”“昏昏欲睡”写出了比赛后的疲劳,同时也侧面描写出比赛时的激烈。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传神描写,反映出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和无拘无束的性格,而小伙伴们最令人感动的是他们性格中的淳朴的特征。如描写“打水仗”的情景时,“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等短语写出了战斗的激烈,而“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游戏太有趣了,使作者得意忘形了,结果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请同学们默读作者遇险这一部分,注意文中“我”的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

  ⑴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

  ⑵讨论交流。

  ⑶面对险情,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句子: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以“铁链”比喻有什么作用?

  (生动细致地表现了当时在“我”心中,伙伴们的友情救助,倾情相帮是那么值得依赖;当时,可以说是“我”生命的保障。同时,也表现出小伙伴们的聪明、勇敢。)

  ⑷作者为什么写一件自己遇险的事?它能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中可以看出乡下小朋友的淳朴、聪明、勇敢,对小伙伴发自内心的爱。这正是文章要表达的,作者难忘荷叶田田的优美背景下快乐勇敢的小伙伴,难忘自然与人的融合,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这种和谐不仅使作者认识了大自然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也陶冶的读者的情操。)

  ⑸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因为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是那淳朴无华、憨直可爱的小朋友,友情难忘,令人永远铭记在心。

  课件出示:

  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纯朴的爱。

  (齐读,再次感受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统一。)

  四、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领略荷塘美景的同时,更被小伙伴们的淳朴、勇敢深深感动着。我们要像荷塘小伙伴一样,做个淳朴善良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全文。

  2、写一件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