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2023-08-24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

  一、老师和你一起知目标

  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行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然后把观察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按照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

  二、老师和你一起议思路

  (一)、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这次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写什么呢?

  可以写一处旅游的景点:西湖、庐山、黄山等,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美丽的田野、果园、竹林、公园、大海等,还可以写一写看到的自然现象,如彩霞、日出日落、日食、月食、狂风暴雨等。

  (二)、确定内容,拟好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会文章的内容,因此给文章拟好题目很重要。

  本次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拟题:

  1、以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为题,如《太阳》、《火烧云》、《海上日出》等。

  2、以名胜古迹名称为题,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3、用修辞手法拟题,如《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喻为“鸟的天堂”;《林海》将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颖。又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

  (三)、选好了写作内容,我们该怎么写呢?

  如果写的是游览文章,可以按参观游览的顺序写;如果写身边的景物,可以按观察的顺序写。可以先以总起句开头,再具体介绍其形状、大小、动态、静态、色彩、以及组成景物画面的各事物间的互相关系,最后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三、老师和你一起学方法

  (一)、读《观潮》,学会按顺序、抓特点

  1、抓住景物在短时间内变化的特点。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作者这样介绍大潮的特点:潮来之前,江面是平静的;潮来之时———隆隆声、一条白线;白线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潮去时,余波漫天卷地,依旧风号浪吼,好久才恢复平静。

  作者进行了细致观察,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逐渐移来,给人印象的变化。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变化,变化前后给人印象的不同点”,这就是抓住了特点。

  观察事物要抓特点,需要认真、全神贯注,发现并抓住景物变化前后给人印象得不同点,这就抓住了特点。

  2、用比喻的手法来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抓住了特点如何表达清楚?在本文,作者主要是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从眼前景物的特点、结合景物特点给自己的感受去联想:景物的特征跟自己过去熟悉的哪些景象相类似?跟给自己相同感受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找到特征与给自己感受相似的景物,用打比方的方式,来介绍眼前景物,从而把事物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

  本文中的比喻,主要是要表达景观的壮观特征。作者要表达自己惊叹的感受。因此,作者选取喻体的时候,注意了上面的两个因素——声音如雷,山崩地裂;白线移来,横贯江面,犹如两丈多高的水墙,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等等。

  3、准确用词。文中的“卧”、“移”“贯”等词语,恰当写出了其他词语所不能写出的景物状态。这一点,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

  (二)、读《火烧云》,学会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观察景物要注意景物的动态和变化。《火烧云》一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的动态和变化。在这里,我重点和同学们谈一谈“如何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火烧云》这篇文章,是按照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时间和颜色的变化情况——由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观察清楚。

  作者接下来又写了在不同的时间里,火烧云的“形态”发生了那些变化: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作者认真观察了火烧云的形态,并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像什么,它在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动作。从这段描写中,观察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形态由什么变成了什么和变化的过程”观察清楚,要通过“展开想象”来记忆变化的形态。

  观察动态的变化的景物,要把握景物变化的时间,抓住颜色由此及彼的变化、形态由此及彼的变化及变化的过程。

  (三)、要注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不同时间,景色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景色也不同,我们在观察、描写景物时,就要注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四)、要注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漂亮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喜爱美,从而学会捕获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现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喜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查找身边的漂亮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共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存,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预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漂亮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涯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来回……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查找美,擅长观看的眼睛。这几天大家始终在搜寻漂亮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觉的查找到的美展现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沟通。

  听众反应:听了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漂亮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漂亮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看,还要用美丽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预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沟通。

  a、听众要做到仔细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预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沟通,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现会。

  其次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觉,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日来写一写我们查找到的美景。

  2、搜寻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预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忙?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挨次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爽。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觉”。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觉。你有何发觉?(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常的词汇语句的积存。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以下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忙?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觉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爱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拟适宜?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殊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沟通。

  5、学生作文,教师巡察指导,准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 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 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 寻找身边的美丽的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 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 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 再次指名交流。

  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同时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4

  一、教师和你一起知目标

  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处景物,目的是训练观看力量和文字表达力量。要求先选定一处景物进展有挨次地、认真地观看,然后把观看得最细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根据肯定的挨次详细地写下来。

  二、教师和你一起议思路

  (一)、明确要求,选择材料

  这次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写什么呢?

  可以写一处旅游的景点:西湖、庐山、黄山等,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漂亮的田野、果园、竹林、公园、大海等,还可以写一写看到的自然现象,如彩霞、日出日落、日食、月食、狂风暴雨等。

  (二)、确定内容,拟好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领悟文章的内容,因此给文章拟好题目很重要。

  本次习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拟题:

  1、以天体及自然现象名称为题,如《太阳》、《火烧云》、《海上日出》等。

  2、以名胜古迹名称为题,如《颐和园》、《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赵州桥》等。

  3、用修辞手法拟题,如《鸟的天堂》把大榕树比方为“鸟的天堂”;《林海》将森林比作大海。这样拟题,更加贴切、形象、新奇。又如《蟋蟀的住宅》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显得形象生动。

  (三)、选好了写作内容,我们该怎么写呢?

  假如写的是巡游文章,可以按参观巡游的挨次写;假如写身边的景物,可以按观看的挨次写。可以先以总起句开头,再详细介绍其外形、大小、动态、静态、颜色、以及组成景物画面的各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写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三、教师和你一起学方法

  (一)、读《观潮》,学会按挨次、抓特点

  1、抓住景物在短时间内变化的特点。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大潮。这样介绍大潮的特点:潮来之前,江面是安静的;潮来之时———隆隆声、一条白线;白线渐渐拉长变粗;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如同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声音犹如山崩地裂;潮去时,余波漫天卷地,照旧风号浪吼,好久才恢复安静。

  进展了细致观看,抓住了景物(大潮)随着渐渐移来,给人印象的变化。“抓住了景物的变化,变化前后给人印象的不同点”,这就是抓住了特点。

  观看事物要抓特点,需要仔细、全神贯注,发觉并抓住景物变化前后给人印象得不同点,这就抓住了特点。

  2、用比方的手法来写清晰事物的特点。

  抓住了特点如何表达清晰?在本文,主要是采纳了“打比方”的方式,从眼前景物的特点、结合景物特点给自己的感受去联想:景物的特征跟自己过去熟识的哪些景象相类似?跟给自己一样感受的什么情景相类似?找到特征与给自己感受相像的景物,用打比方的方式,来介绍眼前景物,从而把事物特点和给人的感受写清晰,写详细。

  本文中的'比方,主要是要表达景观的壮丽特征。要表达自己赞叹的感受。因此,选取喻体的时候,留意了上面的两个因素——声音如雷,山崩地裂;白线移来,横贯江面,如同两丈多高的水墙,千军万马齐头并进等等。

  3、精确用词。文中的“卧”、“移”“贯”等词语,恰当写出了其他词语所不能写出的景物状态。这一点,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尝体会。

  (二)、读《火烧云》,学会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观看景物要留意景物的动态和变化。《火烧云》一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的动态和变化。在这里,我重点和同学们谈一谈“如何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

  《火烧云》这篇文章,是根据火烧云上来到下去的挨次来写的。先写了火烧云上来之后,地面景物的颜色变化;接着,写了火烧云的颜色的变化: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从这段描写中,我们知道,观看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里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时间和颜色的变化状况——由什么颜色变成了什么颜色”观看清晰。

  接下来又写了在不同的时间里,火烧云的“形态”发生了那些变化:一会儿,天空消失了一匹马……过了两三秒,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突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非常凶狠,在向前跑,后面好像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仔细观看了火烧云的形态,并且绽开了丰富的想象——像什么,它在做什么,怎么做,有哪些动作。从这段描写中,观看景物的变化,要“抓住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要把“形态由什么变成了什么和变化的过程”观看清晰,要通过“绽开想象”来记忆变化的形态。

  观看动态的变化的景物,要把握景物变化的时间,抓住颜色由此及彼的变化、形态由此及彼的变化及变化的过程。

  (三)、要留意景物的时令特征和地方特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日之内,不同时间,风光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地方,风光也不同,我们在观看、描写景物时,就要留意这两方面的特征。

  (四)、要留意发挥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感情写出来,借景抒情,使文章写得生动、好玩。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育口语交际力量,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巡游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存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一样,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美丽的诗句。

  5、乐观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现。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预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固然奇妙,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寻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沟通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沟通一下。

  二、在小组沟通

  1、沟通自己了解到的状况。要求:讲清晰景观的奇怪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预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沟通

  各小组派代表沟通,提示: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争论

  依据学生的汇报沟通,总结所把握的状况。

  五、延长拓展

  盼望小朋友们把今日我们沟通的状况讲给父母听

  其次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漂亮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肯定想把它登记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根底上,围绕自己巡游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依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示: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晰或把事情的过程想认真再写。师巡察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觉问题,进展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忙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精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晰。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现台

  1、学生自读展现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现内容。

  2、展现自己想展现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现

  (2)在全班展现

  第四课时

  我的发觉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觉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觉了?

  2、说说自己的发觉:

  其次句话加上了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存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3)小组竞赛,说说发觉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觉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竞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课时

  一、趣味语文

  二、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三、完成同步单元练习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3、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分类排列的思维训练。

  4、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兴趣。

  5、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6、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7、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义词和读句说句。

  教具准备:

  挂图、制作带姓氏的花、拼音卡片、反义词生字卡。

  课时安排: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1、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还记得吗?

  (2)依次出示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随时纠正读音。

  2、找一找。

  (1)教师贴画,两座房子,分别写着声母和与韵母。

  声母 韵母

  (2)游戏

  送声母、韵母回家。(学生一个个为他们找到家)

  (3)贴完后,指读,评价。

  3、写一写。

  (1)学习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声母和韵母。

  (2)各组同学合作给拼音分类。

  (3)按要求把声母、韵母抄在四线格里。

  (4)同桌互相检查。

  (5)师生共同评价。

  二、我会连。

  1、游戏。

  (1)做“反话游戏”,同学听到老师的话,就用手做出相反的动作。

  (2)老师说,同学做。

  (3)哪位小朋友还能说出生活中相反的事物来。(如:黑与白,粗与细,高与矮,胖与瘦。自由发言。)

  2、学生对字游戏。

  3、学生把成对子的词卡贴在黑板上,当小老师带读。

  4、动手用尺连线。

  三、我会读。

  1、游戏“识字接龙”。

  每个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同桌为一组,一个同学摆出识字卡,另一个同学迅速读出字音。

  2、还可以自由组合,合作玩游戏。

  3、把自己认为是一类的摆在一起。(学生自由讨论,动手摆一摆。)

  4、请学生上台操作,当小老师指读。

  5、全班齐读。

  四、我会连。

  1、出示题目。

  (1)学生先自己试读,不会读的字可互相交流,或向老师请教。

  (2)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指名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学生自由选择词语说话。

  2、试着连一连。

  (1)学生在书上做练习。

  (2)学习组长检查。

  (3)教师巡视辅导。

  五、扩展活动。

  回家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字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主识字。

  2、通过读读、写写、背背,达到积累语言,练习读、写基本功和巩固识字的目的。

  3、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是教学的难点。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我的发现”一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见解。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预及时的肯定,要求掌握的七个生字,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检查学生的认读和识记情况。

  “日积月累”中“我会读”一题,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说说还知道有关春天的词语,开阔学生的思维。“我会写”一题要激发、调动和保护学生写句子的兴趣,也要注意打好写话的基础,特别是认真写字的习惯。

  “读读背背”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短文,如有不认识的字 ,可引导学生回忆,或向别人请教。最后,可用竞赛的方法,看谁先把短文背下来。“展示台”中的“唱春天”可移至口语交际课完成。“认同学名字”可引导学生通过各途径认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春姑娘来邀请我们大家到她家里去做客,大家想去吗?(想)可是要到达春姑娘的家,要经过两小站才能到达,大家有没有信心,好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找中学、找中乐(第一站)

  1、看看谁的眼睛亮:

  ⑴ 自读字词第一部分,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⑵ 同桌合作互读,做到正确认读词语。

  ⑶ 再读,自己观察归纳识字方法,即你发现了什么?然后与同桌交流议论。

  ⑷ 集体交流:

  说说我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个人发现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最后归纳小结:

  可以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更多的生字。

  ⑸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种识字方法:

  可以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更多的生字。

  2、我会认:

  ⑴ 利用刚才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⑵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及时纠正。

  ⑶ 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巩固:

  评比 家访 挤进 邮车 局长 轿子 钱包

  ⑷ 开火车认读、巩固。

  三、小小擂台赛(第二站)

  我会读:

  1、自读书上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反复读。

  3、说说你还知道有关春天的哪些词语?

  如: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生机盎然、花红柳绿

  4、小小擂台赛:

  看谁说得多(同桌比、男女生比、师生比、挑战比等)

  四、作业

  搜集有关春天的词语、句子、儿歌、古诗、短文、歌曲。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鸟语花香 万紫千红

  生机盎然 花红柳绿

  (随机板书学生所说的)

  〖教学后记〗

  对于要求识记的生字,学生掌握的还可以。由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是第一次,在前面没有进行训练,所以在说时,学生的词语积累很少,今后应注意这一方面的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继续上节课的擂台赛,说说你会背哪些春天的词语。

  二、小小擂台赛(第二站)

  1、我会写:

  ⑴ 自读拼音,连读成句子。

  ⑵ 指名读拼音读句子。

  ⑶ 自己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⑷ 写完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评一评,归纳出优点和不足。

  ⑸ 自己完成第二句,同桌互评。

  提醒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句号。

  2、读读背背:

  ⑴ 自由读短文,如有不认识的字,自主想办法解决。

  ⑵ 指名示范读,同桌练读、小组比赛读,把短文读正确。

  ⑶ 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⑷ 开展背诵比赛,人人熟读成诵。

  3、识字擂台:

  ⑴ 把全班分成六组,每组内有一名平时识字多的学生当组长。

  ⑵ 小组内轮流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

  ⑶ 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内擂主,各小组擂主展示,全班评议,最后评出识字擂主。

  三、小结、作业

  继续搜集关于春天的句子等。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朱信群 宋珊珊

  (随机板书所说的学生姓名)

  〖教学后记〗

  对于书写的句子,学生掌握的很好,很少有出错的。在背诵方面,学生背的还可以。但是对于识字擂台,由于学生的识字水平参差不齐,所认识的生字有限。今后,在课外识字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课

  〖教学目标〗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春天,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说出“我看到的春天”。

  〖教学难点〗通过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春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用具〗音乐磁带、学生准备的各种资料。

  〖教学设想〗

  在口语交际中,可采用多种形式,把各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如:

  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诵春天等一系列小活动,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口语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去找找春天,看看春天到底在哪里。

  (板书课题)

  二、感受春天

  1、找春天:

  你找到春天了吗?说说你找到的春天在哪里?

  2、说春天:

  ⑴ 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图画、资料、照片等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和介绍。介绍识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

  ⑵ 小组内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和交流。

  ⑶ 进行“我眼中的春天”评展。

  3、画春天:

  ⑴ 把自己画的春天的图画拿出来,在小组里展示,向小组成员介绍:

  我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⑵ 评一评谁画的最好,讲的最好,选出两在全班展示、介绍。

  ⑶ 举办“我画的春天”绘画展览,开展“我最喜爱的画”的评选活动。

  4、唱春天:

  春天是美好的,有不少歌曲是赞美春天的,咱们一起来歌唱春天好吗?

  ⑴ 播放磁带,全班齐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

  ⑵ 你还会唱其他歌唱春天的歌吗?指名到台上展示。

  5、诵春天:

  ⑴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自己准备好的歌颂春天的句子、词语、古诗等朗诵给大家,请大家一起感受春天的美丽。

  ⑵ 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春天在哪里

  找春天──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诵春天

  〖教学后记〗

  本节课学生学习气氛活跃,每个人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把春天描绘得异常美丽。但对于春天的美丽,学生在描绘时,语言欠佳,因后在语言方面应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9

  教材简析

  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

  教媒学体准使备用

  词语卡片。

  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要求:

  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4、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5、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且学习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师:中国的人口众多,民族文化更是各有特色,斑斓多姿,在悠久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闪光,给人类留下了宝贵而难得的精神文化!而民俗活动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感受它们的异彩纷呈,体会人类智慧的结晶,体验民俗活动带来的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语文园地。(板书:语文园地)

  通过历史悠久文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

  二、请学生朗读《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的问题:(板书:交流平台:《北京的春节》)

  1、这篇文章有几个段落?(11)

  2、通过观察(字数比较),有什么发现?(有的段落字数多,有的少,还有中间几段字数差不多。)

  3、哪几个部分,作者写得比较仔细?哪几个部分作者只是简单几句话?

  4、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个段落都写的一样多?有详有略的写法,作者想突出表达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有详有略是为了突出重点,主要是想介绍北京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这样写可以让重点突出,但是简要的介绍也让文章更加立体全面,详略得当让整个文章有韵感,更有美感。)(板书:详略得当)

  5、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内容?(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和场景。)

  三、揣摩优美词句,体会字词的有趣。(板书:词句段运用)

  1、请学生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2、请学生来说说不同的词语在同一句子里的意思。

  3、想一想,在句子中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的巧妙之处。(可以避免重复,让文章更有文采和趣味。)(板书:用不同的字表达相同的意思)

  4、动脑子和同学比比,谁还能想出类似用法的句子?想想它可以被用在哪里?

  举例:

  班上的调皮鬼又闹笑话了,淘气包率先没绷住,笑得是前俯后仰,班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就连班上最文静的小书虫都情不自禁地嘴巴一抿,险些笑出声来。

  教师总结:

  原来这些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意思相近,是一组近义词。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可以用哦,一定会让你的作文读起来更加有趣!

  四、了解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板书:民俗寓意和民俗活动)

  师:我们生活里有很多的民俗,民俗简单来说就是人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人们为了有个好的寓意,通常会给这些民俗活动取一个说法,比如说课本中的过年的时候吃年糕,这是人们想要万事如意年年高,这样类似的说法就是民俗活动的寓意。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其他有寓意的民俗,比如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是寓意耳朵不受冻。春节的时候贴对联,是寓意辞旧迎新、驱邪保平安。春节前倒贴福字,是寓意福气已到……

  师:那你还知道其他民俗活动和吉祥寓意吗?

  (比如说傣族泼水,寓意去除污秽,迎接美好)

  (比如,元宵节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

  请和同学交流交流,并且完成课本中的题目。请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答案,和大家交流。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万事足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事事顺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奇妙之处,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和迁移运用,学会活学活用写作小技巧。

  这里还可以积累近义词。

  了解生活中的民俗和吉祥寓意,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1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法学法〗

  练习法。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发现事物的相似特点,用“……像……”的句式说清楚自己的发现,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根据读读认认中字的特点(熟字加偏旁),自主识字,读背对联,搭配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像……”说句子是难点;

  2、自主识字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小天使飞来,配音:“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语文园地──小小观察台,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联想,发现相似之处:

  大家看一看,画上的哪些景物能成为朋友?说说你的理由。

  3、练习表达:

  例如: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先说给同位听,再说给全班同学听。

  4、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和日常生活中,……像……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导语:走出观察台,我们又来到字词宫。下面让我们一起合作闯关。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记字,看谁记的快、记的准。

  ⑵ 教师组织学生抢答汇报学习结果。

  ⑶ 游戏检查读生字。

  (开火车、接龙等)

  ⑷ 生字搬家考考你。

  2、读读背背:

  ⑴ 轻声读对联,不认识的字,借拼音帮忙。

  ⑵ 将对联大声的读给伙伴听。

  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对联。

  3、我会说:

  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句子,那你会用学过的词语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1、读词:春光、天空、阳光、田野、小溪、枝条。

  2、口头补充(可以找合作伙伴互相帮助)。

  3、完成练习。

  三、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祝贺大家在“日积月累”中满载而归。

  2、作业: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你心中美丽的春天。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我的发现:我发现……像……

  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熟字加偏旁

  2、读读背背:剪 胆 瞒 拂

  3、我会说。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引导法。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加找春天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春天里的新发现,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普通话自然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具准备〗

  卡片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口语表达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同学们可以自由表演舞蹈,进入情景。

  2、从《春天在哪里》这首歌中,你知道了春天在哪里呢?把你听明白的告诉同伴。

  小结:春姑娘悄悄的告诉我们,春天在草地上、花丛里、河水中、在田野里、在绿叶间,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在春天里的新发现吧?

  3、回顾春景,感受春天:

  导语:春天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在春游中,同学们有许多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春天,回味一下春天里的快乐。

  ⑴ 播放关于春景的多媒体图片。

  ⑵ 分小组,把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新感受,说给别人听(注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感受):

  如:在校园里我发现小草露出了嫩嫩的小芽,好象在向我们报信。

  我发现太阳是暖暖的。

  4、自由交谈、赞美春天:

  和同学们互相说说,在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希望。

  二、写一写(作业)

  1、读学习伙伴的话。

  3、结合口语交流的内容,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不会写的字查字典)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引导、自主、合作学习法。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展示与本组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与同学们共享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从其他途径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赞美春天:

  写一写,画一画。

  导语:春姑娘就想一位魔术师,把大地打扮的万紫千红。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

  2、分组练习:

  ⑴ 喜欢写作的同学为一组,讨论练习写诗、写话。

  ⑵ 喜欢书法的同学为一组,练习写关于春天的词语。

  ⑶ 喜欢积累诗句的同学,抄写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

  ⑷ 喜欢画画的同学,描绘春天的景物。

  ⑸ 喜欢歌舞的同学,在一起唱歌、跳舞。

  3、展示时间:

  ⑴ 请画画的同学把你的画摆在教室中间让大家都看看。

  ⑵ 写诗、写话、写书法的同学把你的作品也摆上让大家看一看。

  ⑶ 唱歌跳舞的同学到台上表演一下。

  二、宽带网

  导语:宽带网上告诉了我们一些城市的市花。

  1、读一读宽带网上的信息。

  2、说说你还知道一些什么花?

  3、用对歌的形式朗读《十二月花》。

  4、交流你知道的关于花的知识。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展示台(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跳一跳)

  宽带网(市花、校花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 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过程: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篇13

  优点:

  1.本次练习课认识了数量词及其他一些生字新词,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了《春晓》。

  2.本堂课,给了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通过他们自主、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

  由于是练习,应该多给学生训练的'时间,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