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1、指名读思考练习1。
2、请同学们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自己试着回答,也可互相讨论。
三、逐题检查讨论。
1、第一题: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儿又多又好?
2、第二题: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该;完全不同)
3、第三题: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有了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觉的香甜。)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用较快的速度再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别做上记号。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个人自己练习。
2、指名当众朗读。
六、布置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数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奶奶朴实、善良的品质。
2、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学会8个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个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给课文分段,说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引路
师:通过学习杨朔大作家写的《可爱的小蜜蜂》,同学们肯定会为蜜蜂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与世无争、不辞辛劳而为之震撼。今天我们又一同来学习新的课文《杏儿熟了》(揭题),又一次登上新的心灵旅程,那么我们的心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畅所欲言,教师不必做任何评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每次杏儿熟了发生了什么事?
2、给课文分段。
四、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1、练读,争取做到“四个不”,读通课文。
2、找伙伴赛读。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不会的相互帮助。
五、课堂小结,抄写不会的或较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们知道《杏儿熟了》这篇课文中写了三次杏熟,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每次杏熟写了什么?
一、研读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质
1、快速读课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写哪次杏熟?又写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
3、检查反馈,说说段落大意。
4、研读第二段,“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想想。
5、学生自由研读。
6、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1)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淳朴善良)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有福同享、有价值、有意义)
7、小结:面对这样一位奶奶,你想说什么?
过渡:前后两次杏儿熟了又写些什么?跟这一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二、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自读,每段写什么?
2、说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这两段与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三、朗读全文,再悟深情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
3 、默读课文,有选择地复述课文内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奶奶宽厚、善良的美好心灵;懂得好东西要与人分享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在朗读与感悟的基础上,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学习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体验有快乐与大家分享的乐趣 。
教学准备:
1、教师:相应的课件。
2、学生:将课文内容读通顺。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出示课题:杏儿熟了(读题)
2、杏儿怎么样了?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课题。
3、出示杏儿图片。让学生简单描述看到的画面。
二、学习课文1~5节,了解描写杏树、杏儿的内容。
1、读课文1~5节,划出文中描写杏儿、杏树的内容并指名交流。
2、创设情境,说话练习:现在你就是这棵杏树的主人,请你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棵杏树。(学生准备,指名交流)
3、思考:如果你是过路人,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邻居家的孩子,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三、学习课文6~9节,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1、初读课文6~9节,说说课文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自由读,说话练习:杏儿熟了, ,奶奶不仅 ;反而 ,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 。
2、细读课文6~9节,感悟作者的前后变化。
(1)读课文6~9节,这件事中作者的态度或行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交流并出示相关句子解读
我没好气地说:“你们这些小馋猫,摔了活该!”
①“没好气”什么意思?让学生能没好气地再说一遍。
②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对小淘气他们来偷杏儿的态度怎样?
③作者不愿意让小淘气他们吃到他家的杏儿,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打这回起,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
这一句是写我怎样?
3、研读课文6~9节,感悟奶奶的言行与品质。
导入:那么作者前后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是谁在影响他?
(1)迅速默读6~9节,划出描写奶奶言行的句子。
(2)学生交流并出示相关句子解读
奶奶快步走过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她给小淘气揉揉屁股,看见他没有伤着,就转身往屋里走,快进门的时候,回过头来说:“你们先别走!”
①这情景讲奶奶干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如果你就是小淘气,你会对奶奶说什么?
③现在你就是那位小淘气,用你的语气说说奶奶当时是怎样做的?(注意人称的变化)
④看到这情景,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⑤齐读句子,表现自己的感动。
(3)过了一会儿,奶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根长长的竹竿,走到树下,挑树上熟透了的杏儿往下打。不一会儿,打了二十多个。她分给小淘气和他的伙伴吃。看着几个孩子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
①这段话讲什么?(打杏儿,分杏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孩子们吃着奶奶分给的杏儿,味道怎么样?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呢?
③看着孩子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心里觉得怎样?
④齐读句子,表现奶奶高兴的心情。
(4)奶奶看了看我,明白了我的心思,便搂住我,笑容可掬地说:“傻孩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
①这段话讲什么?
②听着奶奶“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话,“我”似懂非懂,不过,在奶奶感召下,我照奶奶的吩咐,怎样去做了?
③说话练习:第二年,杏儿又熟了,我把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他们 ,我的心里 ;我把杏儿送给乡亲们尝个鲜,乡亲们 ,我的心里 。
④从说话练习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⑤说话练习:我给孩子们送去了熟透了的杏儿,也送去了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我收获了____________ ______,也收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明白了 。
⑥齐读奶奶的话。
四、总结课文。
1、作者通过这件事,他收获了一个道理,他长大了。作者用《杏儿熟了》为题,不仅写出了杏儿的香甜,还包含着自己的长大、成熟。再读课题。
2、出示下列名言,齐读
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分享劳动的果实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快乐与大家共享,快乐就会成倍增长。
成功大家分享才快乐,快乐大家分享才幸福。
板书: 19 杏儿熟了——→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我” 很不愿意 主动分杏儿
奶奶 扶小淘气 打杏儿,分杏儿
(善良,宽厚)
五、课后作业
1、文中的奶奶是个 的人。
2、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发生过许多类似“有果子大家吃才甜”的事情,请写一件。
3、仿照“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 吃才甜” 的句式写两句话。
如:有球大家玩才快乐。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4
王冰清
《杏儿熟了》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到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让“我”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今年……)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课文各写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活该,而奶奶却打下长熟的杏儿给“偷”杏儿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
二、再读课文,讨论课后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
(从树上结的,路过的人说的,“我”数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
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课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
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为什么?
4.课文中三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
(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
5.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果子大家吃才会感到高兴,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尤其是针对课文难点,把三个带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三、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学习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质,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
1、理解重点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奶奶朴实、善良的品质。
2、给课文分段,继续学习说段落大意。
3、学会8个生字,理解“依偎”、“吩咐”等6个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给课文分段,说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激趣引路
师:通过学习杨朔大作家写的《可爱的小蜜蜂》,同学们肯定会为蜜蜂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与世无争、不辞辛劳而为之震撼。今天我们又一同来学习新的课文《杏儿熟了》(揭题),又一次登上新的心灵旅程,那么我们的心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畅所欲言,教师不必做任何评价。
3、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再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每次杏儿熟了发生了什么事?
2、给课文分段。
四、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1、练读,争取做到“四个不”,读通课文。
2、找伙伴赛读。
3、交流生字学习情况,不会的相互帮助。
五、课堂小结,抄写不会的或较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子:上节课我们知道《杏儿熟了》这篇课文中写了三次杏熟,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读懂每次杏熟写了什么?
一、研读第二段,感受奶奶的高尚品质
1、快速读课文,三次杏熟中作者主要写哪次杏熟?又写了什么?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
3、检查反馈,说说段落大意。
4、研读第二段,“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你能感受到什么?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想想。
5、学生自由研读。
6、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1)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淳朴善良)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有福同享、有价值、有意义)
7、小结:面对这样一位奶奶,你想说什么?
过渡:前后两次杏儿熟了又写些什么?跟这一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二、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自读,每段写什么?
2、说段落大意。
3、理解段落中的重要句子。(略)
4、这两段与第二次杏熟有什么联系?
三、朗读全文,再悟深情
第三课时
读读课文,积累词句,完成作业 。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杏儿成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摘杏儿,不但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文中奶奶的话:“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是课文的中心句,这句话并不是就杏儿论杏儿,而是在说明一个道理:大家都领略到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奶奶的话实际上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倒愉快和喜悦。
文章浅显易懂,语言优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形象生动的描写富有儿童情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对奶奶的描写,表现了奶奶的思想境界。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朴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会分享,才会受到快乐的道理。
教学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我”对小伙伴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
理解奶奶说的“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谈谈自己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①自由朗读,读准生字读音。
②你读懂了什么?(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要求:
①想想文中写了几次杏儿熟了?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①表示时间的词语:麦收时节、有一天、每年、;
②夏天麦收时节,我家的杏树上就结满了橙黄橙黄的杏儿;有一天,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
教师小结: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
(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我和奶奶对待小淘淘偷杏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3)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1)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学生齐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由谈。)
(2)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
①教师范读: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②学生自由读、体会;
③指名分角色朗读。
教师小结: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 (3)交流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屁股,让他们别走。(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 ②为孩子们摘杏儿时挑熟的打。(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真心让孩子们吃杏儿,心肠好、朴实) ③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吃得香甜,嘴角上又挂上了微笑。见我不高兴,教育我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体会劳动果实大家分享,才能感受到的愉快和喜悦。)
思考:这件事可以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纯朴、善良)课文中对奶奶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处?(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淳朴、善良)
(4)指导朗读五至八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体会;
②小组比赛读。(通过“我”和奶奶的态度对比进一步体会奶奶的朴实、善良) 思考: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么做呢?学生举例说明
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的话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还学会了以下学习方法:
1.理解词语的方法:
(1)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体会重点句子的方法: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朗读方法:读人物的语言时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质,读叙述性语言时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1、写一写:把课文里的生字写2 遍。
2、说一说: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
3、背一背。(可选择其中一、二句)
◇少说漂亮话,多做些平凡的事情。——列宁
◇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
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谚语
六、板书设计
13杏儿熟了
多 好
杏儿熟了 奶奶分杏 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我 送 杏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
2、品悟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理解奶奶那种宽大无私的爱。
学习重点:
理解重点句,感受“有福同享”的宽大无私的爱。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小结归纳。
1、师说:请同学们简单地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杏儿熟了》主要讲什么?
2、你能用以下词语或词组来说说吗?(出示:成熟、偷摘、责备、不但……而且还……)
二、导入新知。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件事,这件事不但能舒缓舒缓我们的神经,还能延年益寿,猜猜看是一件什么事?(板书:笑)
2、笑的不同类型。(大家会笑吗?给我们展示一下你灿烂的微笑。补充说:笑是有不同的类型的,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笑吗?)
3、刚才同学们的笑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本笑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见见一位爱笑的主人公,猜出她是谁了吗?
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有关她笑的句子。
4、师说:她是谁?(奶奶)文中她总共笑了几次?谁愿意读一读?
三、学文。
1、从奶奶的笑中,你感受的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奶奶?(宽厚、善良、心胸开阔、和蔼可亲、宽宏大量……)
2、面对偷摘杏儿的小淘掏和伙伴们,奶奶是怎么做的,我又是什么态度?用括出有关语句。
我:
1)没好气地说:“……”
2)我心里想:“……”
奶奶:
1) 扶、揉……
2) 拿、走、打、站、颤颤巍巍……
3) 叫、分……
4) 笑着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为什么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大家都领略到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3、朗读《杏儿熟了》最后一段课文,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今年的杏儿又熟了”以后,“我”是怎么做的读最后一段。
1)“我”除了给乡亲们送去杏儿尝鲜,还给乡亲们送去了什么?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今年的杏儿又熟了”以后,“我”打了一些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还给他们送去香甜和喜悦。“我”这样做一方面说明奶奶再也不能来打杏儿了,另一方面说明“我”在奶奶的教育下,已经懂得了“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道理,“我”没有辜负奶奶的期望,把香甜和喜悦送给了乡亲们。
2)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激情深化。
1、本文有三个主人公——小伙伴、“我”、奶奶,虽然他们在故事里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三者都是幸福的.,你们觉得他们有什么样的幸福?谁会是最幸福的人?
2、交流讨论。
小伙伴:遇到如此宽容善良的奶奶,如若不然,肯定会免不了一顿批评。
“我”:有这样一位知书达理的奶奶,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
奶奶:把自家的杏儿与邻居分享,并以此教育了自己的孙孙,称得上是一种双赢,自然更觉得幸福。
3、听听老师的意见: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观,但就他们而言,他们都是幸福的。但是我觉得这里最幸福的人是奶奶,她为有这棵杏树而感到光荣,她为有这样懂事理的小孙孙深感幸福,为能让乡亲们吃上他们的杏树感到幸福,他的幸福都不是为自己的,是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的幸福,是无私的爱,她的幸福是无私博大的幸福。所以我觉得最幸福的人应该是奶奶,你们觉得呢?
4、朗读再次感受
5、课末质疑:现在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是想考考大家的问题要提吗?
五、完成课堂作业。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8
在教学《杏儿熟了》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奶奶的三次微笑,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第三次微笑这一环节时,奶奶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奶奶微笑的与众不同之处,体会出奶奶笑声中饱含的宽容,笑声中饱含的幸福,从而实实在在地感受奶奶微笑地独特魅力。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体会奶奶和“我”让邻居分享劳动成果的欢畅心情。
2.会读会写会默本课的生字,区别指定的形近字、同音字、会讲本课新词的意思,并会用“羡慕”“笑容可掬”造句。
3.能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4.以“奶奶笑”线索,了解课文内容,进行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
1.读会写会默本课的生字,区别指定的形近字、同音字、会讲本课新词的意思,并会用“羡慕”“笑容可掬”造句。
2.能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联系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课文录音。
2.投影片、杏儿实物
教学过程:
(修改内容用红色)
环节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积累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二.预习课文,预习后检查
三.讲读课文。
四.作业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课文
三、
四、拓展
一、复习引入
二、讲读课文。
三、全文
拓展
第一课时
描写植物的词或句。
1.师出示实物或投影片,简单介绍杏儿,并板书。
2.把课题板书完整,杏儿成熟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听:课文写杏儿熟了之后的几件事?
1.出示书后“预习提示”,指名读。
1)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平翘舌音。
2)正确区分形近字。
3)生质疑。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指名读1—3节,画出描写杏树的词句,想想:作者哪几方面写出了杏树的特别?
2.朗读指导。
3.说话训练:这是一棵( )的杏树,( )。
4.看着自己亲手栽的杏树结满了杏儿,奶奶:( )。
第二课时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加点的词语:( )慕 依( ) 不知所( ) 笑容可( )
2.明确这节课的任务
1)奶奶笑了几次?理解每次为什么笑。
2)进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1.整体理解
1)听课文录音,思考:奶奶笑了几次?用直线划出表示奶奶笑的句子。
2.学习“第一次笑”重点理解这一句话: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1)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各自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2)奶奶到底笑什么?这句句子怎么理解?(出示学法一)首先读句子,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
3)(出示学法二)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关键词语的语句。
4)(出示学法三)联系找出的有关内容,理解句子意思。
5)理解句子的写法。
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有道填空题,你能做吗?出示填空题:我家有棵大杏树,有一回,我数杏儿,奶奶( )地笑了,她为( )而笑。一天,奶奶把杏儿分吃,为孩子们吃得( )而嘴角又挂上了( )。并( )地说服教育我( )。
1的说服教育下,“我”态度有什么变化?读第8节。
2展开想象,说一段话:“我”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以后,奶奶第三次笑了。出示材料:题目:奶奶又笑了开头:打那回起,我牢牢记住奶奶的吩咐:杏儿熟了,别忘了给乡亲们尝个鲜。今年,在我和奶奶的照料下,杏儿挂满了枝头……
板书: 7 杏儿熟了有一回 我熟杏儿 爽朗地笑 杏儿丰收一天 奶奶送杏儿 (微笑 笑容可掬)打这回起 我送杏儿
1.生自己按要求进行预习。
2.有重点地进行反馈。生思考:“杏儿熟了”以后三个不同的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其中主要写了什么?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指定词语。
2.摘录、积累所划的叠词。生边听边思考。用直线划出表示奶奶笑的句子。读以上划出的句子。
1.读奶奶“第一次笑”的句子,理解爽朗的意思。
2.指名读第3、4节,思考:第一次奶奶为什么会爽朗地笑?用曲线划出语句。奶奶笑什么?用虚线划出语句。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3—4节。学习“第二次笑”小组学习,交流。说话练习:看着孩子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嘴角挂上了微笑,心想: 。
1、从文中摘录描写笑的词语。
2、除了课文中这些词语外,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笑的词语?让学生扩散、积累词语。
3、把表示不同笑法的词语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请学生说说。生完成练习。全班交流。用课文中的内容说话:杏儿熟了,( )。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根据之一段的意思试着画一幅图。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0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淘淘等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浅显易懂,写得形象、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是本课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继续练习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读懂;二是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文的重点是,“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奶奶说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三、教学建议
1.朗读指导。课文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杏儿好、杏儿多;二是由杏儿引发的一段小故事。应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说杏儿好、杏儿多的部分,朗读的语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表达出“我”的童心、天真,以及人们对杏儿羡慕、喜爱之情。
由杏儿引出的一段故事,“我”对小伙伴们的态度是埋怨、责怪;奶奶对小伙伴的态度是亲切、关爱。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表达出“我”和奶奶的不同的情感。特别要注意读好奶奶的动作和语言。
奶奶扶起因“偷”杏儿而摔倒的淘淘,给他揉腿,还让孩子们别走。这里既要读出奶奶对孩子们的关爱,又要读出“我”对奶奶的表现不满。
奶奶身体很弱,可还是尽力为孩子们打杏儿。并且把杏儿分给孩子们,微笑着看他们吃。“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这句话表达了奶奶的心愿,要读得深情,亲切。
2.探究性学习。学生在自读中发挥主动性,能基本读懂课文,也可能发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1)课文中两次出现“颤颤巍巍”这个词,说明什么? (2)奶奶讲的“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等等。教师要借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课后拓展。以“我心目中可敬的人”为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 重点生字
澄:
chéng 水静而清:澄莹。澄酒(淡酒)。澄汰。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净。澄静。澄明。
澄dèng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浆。笔画数:15;部首:氵
造句:黄澄澄的麦穗随风摇曳。
偎:wēi
紧挨着,亲密地*着:偎傍。偎倚。偎依。依偎。小孩儿偎在母亲的怀里。
笔画数:11;部首:亻
造句:小白兔乖乖的依偎在兔妈妈的怀里。
巍:wēi
高大:巍峨。巍焕(高大壮观)。巍然。巍巍。崔巍。
笔画数:20;部首:山
造句:昆仑山巍峨雄伟。
婶:(嬸)shěn
叔父的妻子:婶子。婶母。婶娘。称呼与母亲同辈而年龄较轻的已婚妇女:张大婶儿。
笔画数:11;部首:女
造句:邻家的婶婶总是热心助人。
● 重点词语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偎依:亲热地*在一起。
吱声:指说话。
●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 课文重点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杏儿熟了,邻居家的淘淘等小伙伴来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语言浅显易懂,写得形象、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是本课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继续练习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读懂;二是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文的重点是,“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奶奶说的话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1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今年……)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课文各写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
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活该,而奶奶却打下长熟的杏儿给“偷”杏儿的孩子吃……
③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
二、再读课文,讨论课后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
(从树上结的,路过的人说的,“我”数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
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课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
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为什么?
4.课文中三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
(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
5.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果子大家吃才会感到高兴,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尤其是针对课文难点,把三个带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三、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学习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质,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四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学习重点:
“我”和奶奶怎样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偷”杏儿的孩子们。
学习难点:
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有人想去偷他们,你会怎么做?谈谈自己的经历。
有一个小朋友和他的奶奶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杏儿熟了》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读、正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查互评。
[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采用多种形式的检查与评价,有助于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整体感知
1、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
2、你觉得这个奶奶怎么样?从哪些内容感受、体会到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观察插图,选择你喜欢扮演的人物角色,给自己起一个好听好记的名字。
2、进入角色,朗读课文,想想奶奶是怎样对待你们的。找出相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一画。
3、在小组内交流句子,谈谈感受。(教师示范)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并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4、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5—8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进行课文分析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中的滋味,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做到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提升,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五、学习课文9—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奶奶的言行怎样影响着我?
2、指名回答。(板书)
3、自由读。齐读。
六、回到课文第一部分,理解作者思路。
1、自由读1—4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杏儿多、杏儿好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3、分角色读。
[根据教学思路,打破逐段分析的常规,将课文进行整合与利用,有利于直奔主题,更好地把握中心。]
七、课堂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摘抄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词汇。]
板书设计
15 杏儿熟了
杏儿
奶奶 小伙伴
香甜
影响
杏儿
“我” 乡亲们
快乐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们家种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会不会拿这份喜悦和别人一起分享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五课《杏儿熟了》,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
(1)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音。
②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本文主要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杏儿,不仅没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奶奶送的杏儿,我从中受到教育,每年杏儿熟后都给乡亲们送杏儿的事。
2.再读课文
(1)要求:
①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①表示时间的词语:每年麦收时节、这一年、每年、今年;
②每年麦收时节,我家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奶奶却给他摘杏儿吃;以后每年杏儿熟时,我都按奶奶的吩咐给乡亲们送杏儿;今年杏儿熟了,我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
小结:从开始对偷杏儿的孩子们的气愤,到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自学提示。
(l)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交流第一个问题:从哪些部分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好?(学生读第一至四自然段,结合重点词句自由谈)
指导朗读一至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由读、体会;指名分角色配乐朗读。
小结:正因为杏儿好,杏儿多,不仅引来了那么多人羡慕,还招来了孩子们的“偷”。
引导学生从以下三部分理解:
①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腿,让他们别走。(引导学生体会奶奶安慰孩子,心肠很好)
②为孩子们摘杏儿时挑熟的打,脚站不稳,身子颤颤巍巍的。(理解“颤颤巍巍”:抖动摇晃,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老年人的样子理解)
思考:奶奶身子这么弱,为什么还尽力摘杏儿?
(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真心让孩子们吃杏儿,心肠好、朴实)
③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看见孩子们吃得香甜,脸上露出了微笑。见我不高兴,教育我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否儿熟了,让乡亲们尝尝鲜。”
思考: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理解奶奶的纯朴、善良)课文中对奶奶动作、语言的描写,对突出奶奶的品格有什么好处?(更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奶奶的纯朴、善良)
指导朗读五至九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揣摩人物的思想,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自由读、体会;指名分角色朗读。(通过“我”和奶奶的态度对比进一步体会奶奶的朴实、善良)
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为什么这么做呢?谁来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并说出原因:把自己家结的果子送给别人;请别人和自己一同欣赏自家美丽的花朵;自己考了好成绩去帮助成绩差的同学……)
4.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的话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提示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知道了自己在幸福、快乐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总结)
我们还学会了以下学习方法:(扩展)
1.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典理解;
(2)结合上下文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2.体会重点句子的方法:
先联系上下文或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再结合全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3.朗读的方法:
读人物的语言时要先揣摩人物的心情或了解人物的品质,读叙述性语言时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熟读本课。
2.预习16课《信箱》。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奶奶的慈祥、善良,教育他们懂得: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更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根据课后练习1的问题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奶奶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她的几次笑的词语与句子,边默读边思考,体会奶奶的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不知所措、一步一颤、颤颤巍巍、吩咐、分享”等词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本文所说明的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喜悦。
2、抓住描写奶奶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奶奶慈祥、善良和朴实的品质。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十课《杏儿熟了》。
二、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杏儿熟了的含义。
1、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大声地朗读全文,然后说说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非常善良。
生2: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小淘淘和伙伴们“偷吃”奶奶家的杏儿,奶奶非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摘杏儿给他们吃,所以我最喜欢奶奶。
生3:我最喜欢文中的奶奶。因为奶奶尽管年纪那么大了,但她还是摘杏儿给他吃,我觉得奶奶的心肠很好。
2、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奶奶。为了使奶奶的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再读课文,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关于奶奶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
师生交流。
3、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于奶奶行动的句子。
① 奶奶急忙走出去,原来是邻居家的小淘淘偷摘杏儿,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了。
指名读、齐读。(评价:读得不错,把奶奶那种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② 奶奶走过去扶起淘淘,给他揉揉腿。
指名读、男生读。
③ 过了一会儿,奶奶拿了一根长竹竿从屋里出来了。她走到树下,挑熟了的杏子往下打。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
动词:拿、出、走、打
“站不大稳”、“颤颤巍巍”说明了什么?
能否把奶奶的年纪读得再大一点。
指名读、齐读。
4、奶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呢?(笑)
交流:
① 奶奶忍不住笑了。
② 看他们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③ 我有点不高兴,奶奶却笑了。
从奶奶的这几次笑中,你觉得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慈祥、善良、心肠好、待人宽厚……)
5、关于奶奶说话的语句又有哪些呢?
①“多得数不清啊,要不,你数数看。”
②“你们先别走。”
③“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尝鲜。”
个读、齐读。
6、结合上面所说的,想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是什么意思?
(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果子要一起吃才好吃;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三、抓住“我”对杏儿熟了是否要分给他们分享这件事的态度转变,体会奶奶对“我”的影响。
1、奶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小淘淘他们“偷”摘杏儿一事,“我”开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划出“我”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
2、读好这些句子,说说“我”是怎样的心态。
没好气——幸灾乐祸——不高兴、怪——疑惑、似懂非懂
3、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从这件事后,“我”对“杏儿熟了”是怎样处理的?
4、从“我”前后的不同态度中,谈谈“我”对奶奶的这番话是怎样理解的?
出示: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①杏儿熟了的香甜。
②分享劳动的愉快。
四、总结全文
是啊,快乐有时候其实很简单,与人分享,快乐更多。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份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两句话: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
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板书设计:
20.杏儿熟了
奶奶 “我”
行动:走、扶、揉、 开始:没好气、幸灾乐祸
拿、出、打
神态:笑
语言:“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后来:主动给乡亲们送杏儿
有快乐要与人一起分享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后面奶奶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课文。
1、提出要求:认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再读课文。
1、指名读思考练习1。
2、请同学们按要求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后自己试着回答,也可互相讨论。
三、逐题检查讨论。
1、第一题: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的杏儿又多又好?
2、第二题:邻居淘淘偷摘杏儿,“我”是怎么想的?奶奶是怎么做的?(摔了活该;完全不同)
3、第三题: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有了好吃的东西大家分享,看大家吃得香甜,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更觉的香甜。)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用较快的速度再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别做上记号。
2、讨论课文分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9);第三段(10)]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先个人自己练习。
2、指名当众朗读。
六、布置作业 :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板书设计 :
12杏儿熟了
奶奶
分 栽 教育
杏
偷 数
小伙伴 送我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奶奶把杏儿分给孩子们、乡亲们尝鲜的故事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道理。
3、 学习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后面奶奶说的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家中也许都有种植物吧?如果你家的果树结了甜美的果子,蔬菜长出了喜人的果实,花草开出了漂亮的花朵,那么你在高兴的同时还会怎样做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儿熟了》这篇课文,看看文中的小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与“杏儿熟了”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在杏儿熟了的这几次时间里,各写了哪些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讨论、交流: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杏树上结的杏儿又好又多?
(2)奶奶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理解“颤颤巍巍”;奶奶身子这么弱,为什么还尽力摘杏儿?)
(3)理解句子意义:“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4)这件事看出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总结全文
小作者从奶奶身上受到了启示,那么我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朗读全文,再一次体会奶奶说和话的意义。
小结学习方法。
(四)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 预习16课。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杏儿熟了》教案 篇17
《杏儿熟了》是一篇阅读课文,讲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到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让“我”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一、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找出课文中与题目有关的表示时间的词。
(每年、这一年、今年……)
2.在这些时间里,杏儿熟了的时候,课文各写了什么事?
(①每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家大杏树上就结满了黄澄澄的杏儿……②这一年杏儿熟了的时候,邻居的一个小孩子“偷”杏儿时从树上摔下来,我说活该,而奶奶却打下长熟的杏儿给“偷”杏儿的孩子吃……③今年杏儿熟了的时候,我挑熟透的杏儿送给乡亲们……)
通过讨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
二、再读课文,讨论课后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家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
(从树上结的,路过的人说的,“我”数的这三个方面来回答。)
2.邻居小淘淘“偷”摘杏儿摔下来时,“我”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奶奶又是怎么做的?
3.找出课文中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讨论:
你认为哪句话说得最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为什么?
4.课文中三次出现“香甜”这个词,把它们所在的句子用“ ——”划出来,读一读。
(1)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
(2)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3)于是,“我”挑熟透了的杏儿打下一些来,给乡亲们送去——给他们送去香甜,也给他们送去喜悦。
“香甜”这个词在每个句子中各是什么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中的“香甜”意思是又香又甜,津津有味;“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中的“香甜”,一语双关,既指又香又甜的杏儿,又指快乐、幸福……)
5.你是怎样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这句话的?
(果子大家吃才会感到高兴,有了幸福要大家共同分享……)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尤其是针对课文难点,把三个带有“香甜”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三、讨论“我”前后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
讨论“我”的思想变化过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渗透了思想教育,学习奶奶的好思想、好品质,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