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歌唱祖国》教案

2023-08-02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歌唱祖国》教案 篇1

  一)《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2、作者简介:

  王莘  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3、全班有表情地齐唱《歌唱祖国》。

  (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2、  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底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新的一天的来临。第一段从开始到“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为止,共四句,类似起、承、转、合的传统乐段,由于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婉转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一般歌曲常常在高潮时拉开节奏,用衬词“啊”来进行咏叹,而这首歌的高潮处歌词节奏却是紧密型,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地祝愿,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高潮乐句变化重复了一次,然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的深情的表达,最后翻高八度结束全曲。

  3、  作者简介:

  谷建芬  1935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她1942年随家人回国。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著名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谷建芬的作品影响了两代人,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作品有: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采蘑菇的小姑娘》、《校园的早晨》、《思念》、《妈妈的吻》、》《我多想唱》、《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等800余首;舞蹈音乐《草原春雨》、《长白春来早》、《欢乐的琴声》、《马铃》、声乐套曲《凳山》;二胡独奏曲《泪雨》;电视连续剧音乐《三国演义》等。

  4、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小组活动:

  (1)讨论:上述歌曲还可分哪些形式唱?

  (2)选择一两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演唱,形式不限。

  (3)演唱比赛开始。

  (4)评价:自评、互评、师生评。

  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课后记:还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歌唱祖国》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板书设计:

  歌唱祖国

  音乐知识:

  1、二段体A+B

  2、三段体A+B+A或A+B+C

  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也正因为他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来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须多加注意和练习!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课

  1、复习歌曲《游击队歌》

  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新授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B:生跟琴视唱歌曲

  C:完整演唱歌曲

  D:及时纠正

  (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指导学生将附点音符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向下一拍靠拢是很必要的。

  (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常唱的软弱无力、缺乏感染力。

  如:“祖国”“家乡”“人民”

  (3)歌曲中学生的节奏掌握

  如:“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

  三段都存在演唱第一个字时的八分休止符,每个字对准那一个音符一定要看清、听清、唱清。

  (4)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进入情境

  这是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但同学们根据原来的欣赏自己学习后避免不了存在很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虚心欣赏跟随老师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