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案

2023-07-21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

  1、结合课文学习学会生字词语

  2、发挥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词句学习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天地的艰辛

  3、积累词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词句学习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和开天地的艰辛

  教学难点

  神话故事毕竟是不真实存在的,怎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文字训练点,并从童话中走出来。

  一、词语导入

  1、出示词语: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美丽的宇宙 

  练习说(   )的(   )

  2、复习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图片师生

  3、整体感知课文

  接下来的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3-5节,如果把一篇文章能读成一句话,那么这篇神话能读成哪句话?画出来。

  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1、顶天立地

  师:盘古把天地分开后,是继续沉睡吗?他是怎么做的?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后请画出来。

  2、指名读

  出示: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盘古就这样,使劲的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一年过去了,他是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一百年,他---(生),一千年过去了,他---(生),一万年,他---(生),几十万年过去了,他是---(生)。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他依然————(生)用一个成语说,这就是——顶天立地。

  3、谈感受,体会盘古的艰辛

  师:能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指名说

  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顶着天,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学们,请你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英雄-盘古的边上。(学生在书上写:顶天立地)

  4、说话训练

  师:面对顶天立地的英雄,你想对他说什么?

  指名说

  师:盘古就这样站在天地间,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变得很亮很亮,终于有一天,生——

  出示:盘古累得倒了下去。

  三、学习第四节

  1、就在英雄倒下的一刹那,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变成了什么呢?好好读这一段,告诉大家盘古身体发生的变化。

  指名说

  2、指导朗读

  出示: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随机指导朗读

  a、师:柔柔的风和洁白的云朵原来是盘古呼出的气息啊

  谁也来读这句话

  b、 盘古发出的声音幻化成了春季那响彻山谷的春雷。

  男生读

  c、一句一句的出示,并范读

  d、师:所以我们说: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e、师生合作读,男生女生合作读,齐读

  3、拓展训练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有一个标点符号?

  生:省略号

  师:为什么要用省略号呢?

  生:因为还没有说完,盘古还有其他的部位发生了变化。

  师:对!展开你的想象,盘古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      )变成了(     )的(     )。

  4、你们的回答,终于让我明白了: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让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什么?

  指名说

  6、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盘古说?写下来。

  7、出示古诗:

  师:我也有很多话想对他说:

  出示:因为有了你,

  我们才告别了

  混沌一片。

  因为有了你,

  才有了厚厚的地,

  蓝蓝的天。

  因为有了你,

  才有了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因为有了你,

  才有了隆隆的雷声,

  滋润万物的雨露。

  因为有了你,

  才有了辽阔的大地,

  不息的江河

  ……

  美丽的宇宙,

  世间的万物,

  都是

  因为有了你——

  盘古开天地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师:这只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美丽的宇宙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以前,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候,有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民就创造了很多有趣的神话,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

  比如:

  出示图片

  《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

  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浊沉清扬。天高地厚,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星宿列张。江河行地,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夸父逐日,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五、结束语

  师:同学们,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也创造了这美丽的神话。课下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也来分享我们的感动吧!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宇宙混沌

  天地分开

  天地成形

  化成万物

  美丽宇宙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理念: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精卫、女娲、嫦娥、后羿、八仙( )、哪吒、大禹、愚公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神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美丽,从而带着一种美好的心境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学生自读)

  2、指名比赛读词语。(纠正字音:逐zhu、齐读)会读字同桌打开书互相检查,过关后打上★。反馈。

  3、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4、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5、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

  (设计理念: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既使整个教学活动能有机地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句话来展开,又使学生初步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没有。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师:巨人盘古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世界。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5、盘古创造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美丽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设计理念:围绕“混沌一片”,让学生想像当时宇宙的样子,感受到天地分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盘古开辟天地的重大意义。在这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统一。)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师:请同学们大声读读课文,然后同桌交流,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他发出的声音——。他的双眼——;他的四肢——;他的肌肤——;他的血液——;他的汗毛——;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发现,反馈:

  (1)他的,变成了的。(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师:的,课文中有哪些?读读,有什么感受。播放课件,再读课文。体会世界的美丽。

  4、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5、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四自然段)(点拨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6、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设计理念:通过排比句式的学习,了解了排比句的特点。在拓展想像说话中,更激起了学生对盘古的敬仰与赞叹。)

  五、拓展介绍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老师向大家介绍“盘古文化网”,下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感受盘古的英勇伟大,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2、作业:积累词语。(机动)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2.体会反义词和近义词的妙用,体会“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类词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积累和拓展。

  3.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故事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积累特色语言,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课前准备 推荐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等

  教具准备 写有词语、课文诗的小黑板各一块,背景音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盘古开天地 资料目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1.师: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生:喜欢)能说说你喜欢看哪些神话故事?

  生答:《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2.师:今天让我们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教师板书课题,叫两位学生念课题)。

  带着问题全班齐念课题:谁开天地?盘古干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吧。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同桌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新词

  小黑板出示:  

  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 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滋润、肌肤、混沌

  (1)自由读词语。

  (2)小老师带读,读中交流

  ①第一组是反义词。根据实际理解“清、浊”并给“浊”字组词(混浊),“投降”读作xiáng

  ②词,扩充此类词语3到5个。

  ③“血液”(流了一点血,血淋淋读作xiě)。

  ④“混沌”(理解“混沌”;找近义词“混浊”;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学习第一自然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本

  1.默读课文,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能读成课文中的哪句话?把这句话画出来。

  2.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请学生自由读此句并思考,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关键(创造)

  (1)教师板书“创造”,并提问:“创造”的“创”这为什么是力刀旁?(看字形并联系课文理解盘古是用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2)教师小结:是呀,创造,它需要工具,需要力量,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神奇的想象。那么,盘古创造了什么?又是怎么创造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进入神话天地好好研究吧。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生字书写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重视间架结构。)

  五、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研读第2自然段

  (1)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盘古醒来后,他看见周围一片漆黑,他拿起斧头准备……想象一下,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师:读书就要这样,请大家带着想象出来的画面,读读第2自然段。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3)交流: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教师送词:开天辟地。

  指导朗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重点指导“抡”、“猛劈”,可结合动作理解。)

  (3)研读“轻而清的东西……变成了地”。

  ①师生合作读此句;男女生合作读。

  ②师: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找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缓缓”、“慢慢”是一组近义词。)

  师:请大家思考,这些词的运用说明了什么?(天与地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师生、生生合作读,重读反义词,加深印象。

  4.研读第3自然段

  (1)师:天地分开后,盘古是怎么做的?

  (2)师:一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师:课文中时间久是怎么说的?(不知过了多少年)。

  师:是呀,盘古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板书:顶天立地)

  (3)感受盘古的顶天立地。

  ①师说词,生读盘古顶天立地的句子。

  ②生说顶天立地,师读盘古头顶天脚踩地的句子,感受盘古的精神。

  (3)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而盘古却……(生答)

  5.研读第4自然段

  (1)师:同学们,盘古累得倒下去了,随之天地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指读。

  师:如果老师让你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你能吗?(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是一个词呢?(变化)

  (3)诗化朗读,感受盘古创造的世界之美。

  ①出示诗化课文,教师配乐朗读。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大地上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_______,

  变成了_________的___________;

  ……

  ②学生自由练读,感受世界之美。

  ③指读,进行朗读指导。

  ④师:是呀,在这每一个词语的后面,都有着丰富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四季的风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

  (4)训练说话,感受神话魅力

  师:同学们,盘古的身体倒下了,难道他仅仅变成了这些吗?他的牙齿,他的脚,他的手指又变成了什么呢?你能用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吗?

  ①学生自由练写

  ②四人小组交流

  ③小组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4)小结:同学们,你们说了这么多变化,想象力真丰富。如果我们把这些变化写到书上,课文后面的省略号能擦去吗?(不能,因为省略号代表还有很多很多变化,用笔是写不完的)

  (5)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的积累。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小结全文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对盘古说什么?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

  第3课时

  一、熟读课文,练讲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四人小组讲故事。

  4.四人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盘古开天地》,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二、补充学习神话《后羿射日》(此环节,教师可根据实际另找材料)

  1.教师口述神话故事《后羿射日》。

  2.学生用简单的话概括教师讲的故事。

  三、交流课外搜集的神话故事

  1.四人小组交流课外搜集的神话故事。

  2.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附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天  轻而清     开天劈地

  盘古 劈开 创造美丽的世界   顶天立地

  ↓地  重而浊  

  教学反思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才能,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趁机出来残害人类。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这位擅长射箭的好汉,选择一处高地,张弓搭箭,对准天空一箭射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一连射了9箭,9 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来。当他还想再射时,突然想到,如果没有太阳,大地将一片黑暗,人类难以生存,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于人类。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4

  课题

  18、盘古开天地

  第二课时

  设计者

  费玉华

  使用者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重点词句的品味,朗读,想像,小练笔等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

  2、积累课文中偏正结构的词语,注意课文语言表达上的这个特点。并努力在语言表达上学着运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部分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盘古坚忍不拔,为了开辟天地身化万物的献身精神。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来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使用及修改说明

  一、复习导入

  1、读成的一句话——

  2、第一步总结:开天辟地

  3、谁有本事把这两个词语变成一个画面描述出来。

  二、学习创造的第二个部分

  1、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这个部分,这段话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盘古当时的感受,请你找出来,做好记号。

  2、根据回答,出示“盘古累得倒下了。”读准多音字。

  3、回忆生活,说说你曾累得             。

  4、回归文本,感悟盘古的坚忍不拔(师:盘古为什么会累成这个样子呀?请你读读课文,在重点词语下面加点)

  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顶天蹬地(一学生动作表演,其他学生猜猜盘古当时是怎么想的。请表演的同学说说你在想什么?引读: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一千年过去了,盘古——一万年过去了,盘古——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还是——

  b、 请同学们观察孩子,你看看盘古累成什么样了?

  c、采访:盘古,你刚才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有什么感觉?(读这个句子)那么累,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下呢?也可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是盘古,你会休息吗?为什么呀?

  d、老师引导:同学们,你们也许也曾经累得倒下去过,但是你们一定会站起来。然而盘古倒下去了,就再也——(回读盘古累得倒下去这句话。)

  e、 引导:同学们,盘古的努力没有白费,你们再读读第三自然段,经过盘古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什么了?(学生读出句子,老师先介绍“一丈”的意思)盘古你这个时候又想说什么呀?

  f、 总结:顶天蹬地 或者顶天立地  天地成形

  g、谁有本事把这个词转化成一幅画用自己的画说出来。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导语: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盘古倒下去的一瞬间,他还在想着:光有天和地可不行啊,我得造出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才好啊,可是盘古已经没有办法再完成这件事情拉,怎么办呀?他想到了,把我的整个身体留给这个世界吧!于是——老师激情朗读,——刚才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呀?——多么神奇的想像呀。

  2、自读文本,了解内容,感悟语言形式及盘古的献身精神。

  a、找“朋友”连线。

  b、 交流连线情况(一个学生说)

  c、盘古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美丽的宇宙,如果我们这样说,你感到美吗?读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感到这是一个美丽的宇宙。

  d、读读这些词语

  3、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4、是呀,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盘古身体上的每个细胞所变,故事没有给我们写完,课文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告诉我们了。

  5、“……”想像:他的        变成了          。(原文上还有这么几句话:发髭为星辰,,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身之诸虫,化为黎甿。你能不能也像课文中那样说?)

  6、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盘古身体神奇的变化。(能干的同学自己发挥)

  7、美丽宇宙画面展示。生再读句子,引导把美丽的读成重音。再引导另外的读法,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师:这样美丽的宇宙是——生接读这个句子的一部分。(引读这个部分)

  8、总结:老师给你们一个词:改天换地。读词。

  9、师:盘古改天换地,用自己的整个身体为我们创造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宇宙。而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盘古高大,健壮的身体,我们再也听不到他洪亮如雷的声音,孩子们,此时此刻,你们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样子写一写你在看到什么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

  10、            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写的话。

  11、            再读课题的时候怎么样读。

  四、总结:

  1、总结三个阶段,板书创造(引导课后根据这三个阶段把故事说给别人听。)

  2、这个故事是神话故事中的第一篇。后面还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你知道还有哪些?

  3、如果有时间把词语积累的题目做好。

  板书设计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创造

  改天换地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的: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 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像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二.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像力。

  2.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三.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

  1. “猛、肢、肌、辽、液”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

  2. “丈、宗”可以通过熟字“仗、踪”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

  3. “逐”也可以借助认识的汉字如“家”迁移识记。

  4. 多音字“倒”:三声和四声。

  5. “血”字的读音是四声,不是三声。

  (二)学习课文:

  你读过神话故事吗?你能把故事的名字告诉大家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1. 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 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的词)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c.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2.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总分段式:总是第一句。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3.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4. 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5. 找词语: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等

  6.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小结:

  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作者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整体读课文、练习复述:分三部分读和记忆

  1.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

  2.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

  3. 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模拟试题】

  一. 我会组:

  镜(   )   授(   )  朴(   )  寺(   )

  境(   )   受(   )  仆(   )  等(   )

  二. 我会填:

  我发现:大――小

  远――(  )      清――(  )

  轻――(  )      上升――(  )

  寒冷――(   )       张开――(  )

  三. 我填得最好:

  (  )的雷声       (  )的宇宙

  (    )的长江   (  )的变化

  (    )的雨露   (  )的树木

  四. 我会阅读:

  秋海棠的叶子很好看。叶面呈水滴形,上尖下圆,碧绿碧绿的,但仔细观察,却绿中透红,红中含绿,一条条叶脉清晰可见。叶边还有细小锯齿。秋海棠是靠叶子繁殖的。只要把一片叶子埋在花盆里,过些天,一盆新的秋海棠就会破土长出来。

  回答问题:

  1. 用“‖”给这段话分层。

  2.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     

  3. 填空。

  秋海棠的叶子的形状:                                 

  颜色:                                   

  叶脉:                                 

  叶边:                                 

  【试题答案】

  一. 我会组:

  镜(眼镜)   授(传授)  朴(俭朴)  寺(寺庙)

  境(环境)   受(接受)  仆(仆人)  等(等候)

  二. 我会填:

  我发现:大――小

  远――(近)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寒冷――(炎热)     张开――(合上)

  三. 我填得最好:

  (隆隆)的雷声       (美丽)的宇宙

  (奔流不息)的长江   (巨大)的变化

  (滋润万物)的雨露   (茂盛)的树木

  四. 我会阅读:

  秋海棠的叶子很好看。‖叶面呈水滴形,上尖下圆,碧绿碧绿的,但仔细观察,却绿中透红,红中含绿,一条条叶脉清晰可见。叶边还有细小锯齿。秋海棠是靠叶子繁殖的。只要把一片叶子埋在花盆里,过些天,一盆新的秋海棠就会破土长出来。

  回答问题:

  1. “‖”给这段话分层。

  2.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秋海棠的叶子很好看。

  3. 填空。

  秋海棠的叶子的形状:水滴形,上尖下圆

  颜色: 绿中透红,红中含绿  

  叶脉: 清晰可见   

  叶边: 细小

  【励志故事】

  每秒钟摆一下

  这里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啊!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1、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连线。这些成语有什么规律?

  2、大家喜欢神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3、读一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集体检查: 宇宙  黑暗  上升  下降  气息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创造   逐渐  混沌  祖宗

  3、强调“血液、逐渐、混沌、滋润”的读音

  三、研读课文

  答疑:盘古是个巨人吗?天地没开之前是合在一起的么?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

  第一自然段

  1、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混沌”,什么意思。

  2、盘古是一个“巨人”

  第二自然段

  1、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看到了什么?集体读一读。

  2、是的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板书“抡斧猛劈”把两个动词找出来,什么动作,请同学示范一下。

  3、这一劈可不得了,只听(一声巨响),混沌(渐渐)分开。“轻而清的东西……”

  (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近义词:漆黑——黑暗 缓缓——慢慢

  实验的方法解释“浊”是什么样子的。

  第三自然段

  1、分开之后,盘古休息了没有?他担心什么?于是他怎么做?把动词找出来,板书“顶天蹬地”什么动作,请同学示范。

  2、盘古累吗?他仅仅是举了一会吗?

  几百年过去了,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几千年过去了,……

  几万年过去了,……

  几百万年过去了,……

  3、天地逐渐成形之后,盘古终于倒下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4、盘古寄封友情卡。____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_________。

  5、再来读读,感受盘古的伟大。

  第四自然段 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一读。

  2、他的什么变成了什么,先用笔划一划,汇报交流。

  3、再读读,边读边想象,你有什么感受?

  4、盘古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美丽的景色,你的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他的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

  5、是啊,放眼大地,­­­­­­­_____________,我知道,这是盘古的­­­­­______________。

  第五自然段:

  看,天地从混沌一片到美丽的宇宙,谁起了关键的作用?(盘古)齐读中心句。创造什么意思?

  五、拓展外延

  1、再次齐读课文

  2、展示台:小组合作,深情并茂讲故事。

  六、概括总结

  盘古精神:坚持不懈、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归根结底,是一种创造的精神!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面对“创造”,不禁肃然起敬。怀着崇敬之心,敬佩之情去认认真真地写好它!(田字格再写“创造”)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一片混沌→混沌初开→天地逐渐成形→万物生成→美丽宇宙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7

  一、        课前导入:

  1、课前热身赛:看画面照样子说短语,例如:奔腾的江河、连绵的群山

  出示画面,学生说。( 画面有辽阔的草原、高大的树木、晶莹的露珠、壮观的五指山、璀璨的星空、洁白的云彩等)

  2、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的词语,大家可曾想过,宇宙间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都是怎么来的呢?

  看画面说短语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紧张心情,并由此引入课文,还为下面的说话训练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课题

  1、  闭上眼睛,我们让穿越时空,一同回到远古时代。

  2、      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大家睁开眼睛。

  3、      下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一同到《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里去寻找答案。

  创设神话氛围,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

  三、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读准,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在大家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词语的读音需要注意)出示词语:混沌  清浊  血液  滋润  指名读 ,齐读。

  3、  理解词义:混沌、清浊、在文中,你看到“清”这个字,首先想到了哪个词或那种事物?(清澈的河水,清楚)是啊!清澈的河水鱼、虾、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河水混入了泥沙、石子等其他东西,你还能看清楚吗?这时我们说河水浑浊。而清的和浊的混在一起,就是词语“混沌”

  4、  课文能读通吗?

  光能把课文读通那还远远不够。咱们得去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其实长长的一篇文章,经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想一想,《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请同学默读课文,很快找出来。

  多么伟大的创造啊!一起来读这句话。

  6、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概括了整个神话的主要内容。看来大家都读懂了。再简单点,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来,谁读出了什么词语? 

  指导书写“创造”

  由“清”入手,理解“浊”并由此而理解“混沌”一词。(此设计源于张祖庆的课堂实录,有改动)

  此设计是为了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也是检测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并由此提纲挈领,统揽全文。

  四、指导读、讲

  盘古经历了三个艰难的过程,才终于创造出这美丽的宇宙。是哪三个过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一)学习1、2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2、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劈开天地(1、2自然段)、顶天立地(3自然段)、化为万物(4自然段)}

  3、  分三步指导读讲

  1 指名一生读1、2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听,听后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是什么?

  2指名回答,相机指导评价

  3总结讲故事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讲1、2自然段。

  (二)运用加想象、动作,抓关键词来讲故事的方法练习讲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习讲。

  2指名讲。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盘古累倒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哪些变化呢?看屏幕,读答老师的问题:

  出示: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的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

  教师引读,完成填空。

  2男女生对答。

  3生问师答,故意答错。引出身体与变化部分的关系。

  4总结: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这就是想象的合理。

  5盘古倒下后,他身体的巨大变化,仅仅是这些吗?出示图片,这些也是盘古变来的,他又是盘古的什么变来的呢?指名回答。

  他的鼻子,耳朵,头发,手指,血脉------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6大家的想象太神奇了,把刚才说的这些加在省略号前,省略号是不是可以改成句号了?

  7是啊!盘古生时劈开混沌、顶天立地直至天地形成,倒下后又用他的这个身体化为万物,来装点这个美丽的宇宙。此时,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盘古说。先想一想,想好后举手回答。

  指名回答。

  点明三个过程,降低学习难度,便于不同段落变换形式来学习。

  目的是避开学生全照课文讲故事的倾向,便于用自己的话来讲,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课堂的验证,此设计有难度)

  目的是提醒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感觉此设计还不到位。

  出示游戏时的图片,为说句子降低了难度,但同时也拘束了孩子的想象。从学生的表现看,只有个别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说明说这样的句子难度不大,此设计是否多余?

  五、总结拓展

  是啊!我们感激盘古的这一伟大创造,更应该感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他们创造出这个美丽的神话。神话故事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的瑰宝。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不了解,比如:天地的形成,四季的更替,自然灾害的发生等。因为他们的知识水平低下,对这些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在指挥,控制的。他们在生产劳动中遇到心目中的英雄,就创造出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有:《女娲造人》、《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课下我们以多种形式去了解,走进这些神话故事。

  了解神话的起源,明白这个故事仅仅是神话,并由大家较熟悉的神话来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神话的兴趣。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很多神话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神话故事——

  二、初读

  三、学习词语,概括主要意思

  1、          出示九个词语,指名读。

  混沌  抡起  猛劈    蹬地   逐渐    累倒   变化  祖宗   创造

  2、          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简短的话,要求与课文内容相关。

  3、          连起来说一说。

  总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一段话,这就是概括。你能不能再把这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四、讲读课文

  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美丽的宇宙的呢?

  学习2-.4自然段

  1、          反复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学习第2段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讲读。

  (抡)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抡?(力量大)还有那里看出力量大?(出事句子) 读出来。出示图,你看到了这样的盘古,你能再看仔细些吗,你似乎还看到了什么?再读句子。这仅仅是普通的一抡吗?这仅仅是普通的一劈吗?他这是在——?用一个成语说(开天辟地)

  天地分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出示句字)齐读。也就是说,当宇宙混沌一片的时候,在这混沌之中既有轻的东西,也有——(   )既有清的东西,也有——( )既有厚的东西,也有——(   )既有软的东西,也有——(  )既有粗糙的东西,也有——(  )是呀,这一辟,劈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括号处为学生接说部分)

  3、你还看到了盘古在干什么?

  生说,出示图(用一个成语说:顶天立地)

  这是怎样的顶天,怎样的蹬地呢?(自读)

  (使劲、使劲?还从哪儿看出使劲?)读前两句。

  仅仅使劲就够了么?(时间长。多长多少年究竟是几年?)

  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一年过去了,他还是——

  十年过去了,他依然——

  一百年过去了,他仍然——

  一万年过去了,他坚持着——,最后累的到了下去。

  4、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读4段)

  那他的眼泪呢?他的牙齿呢?出示句式说。总之他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化为了宇宙万物。

  同学们,好好读读这段话吧!去感受盘古带给我们的美丽世界吧!(齐读)

  我知道,那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那是盘古呼出的气息。你知道吗?

  (生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段神奇吧。(播放动画,师生配乐齐读)

  盘古让整个宇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翻天覆地)

  五、总结提升。

  读到这儿,你心中对盘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带着感情读句子)

  今天我们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段话,一个句子、你还能不能再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哪一个词。——创造(板)偏旁让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写字(怀着对盘古创造宇宙的崇敬,恭恭敬敬地写下这两个字)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学生学习准备:预习课文,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教师教学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在课前交流中,了解学情,沟通师生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引起阅读期待

  (一)播放孙悟空,哪吒,葫芦娃的动画片断,导入新课。

  (二)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对那些有思考价值,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于黑板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去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解答。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

  (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四、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生词。

  2、有感情朗读全文,谈感受。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学生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可以感受神话故事想象的丰富、神奇;也可以感受盘古高大、雄伟的形象;还可以体会创造的过程;或者说说学习的收获……

  二、复述故事。

  1.提示复述的线索,鼓励学生复述时加入自己的想象。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复述的顺序和内容给学生做一些提示,如提示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进行复述;也可以边想象画面边复述;还可以按照上节课的板书进行复述;或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复述。

  2.学生自由练习。

  3.提名说,集体评议。

  三、书写生字。

  1.指导学生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①指导易写错的字,如“降”。

  ②指导写左右结构的字,如“液”“滋”等。

  2.练习书写。

  3.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4.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①积累文中喜欢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事物特点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宇宙的美丽。

  四、布置作业

  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准备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注:此设计获得全国小语会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别奖)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0

  【学习目的】

  1、知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技能:边读边想象,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3、情感:体会盘古的奉贤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深化故事的信趣。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深化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生1:牛郎织女、女娲补天

  生2:八仙过海、哪吒闹海

  生3:嫦娥奔月、西游记

  生4:大禹治水……

  2、你们的书读得真多,知识真丰富,老师要把下面这个神话故事奖励给爱读书的孩子们。

  二、由喜闻乐见的动画过度到课文的学习

  1、观看动画《开天辟地》。

  2、谁能说说这个神话的名字是什么?

  3、生:《开天辟地》。

  4、是谁“开天辟地”呢?

  5、盘古。

  6、你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三、小组互助,通读课文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互相帮助理解词语,纠正读音,扫清字词障碍。

  四、重点引入,在读中启动思维的发展

  1、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出来。

  2、生: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3、盘古真伟大谁能来读一读这段?

  4、读得怎么样?

  5、生:我觉得还可以,“猛劈过去”要读重一点,因为盘古很用力,我们也应该用力一点读。

  6、那你来读读这一句吧!(生读)真不错。

  7、生:我认为文中的清和轻应该轻读,要是读重了就会掉下去了。

  8、那你也来试试?(生读)真棒,谁愿意挑战刚才那位同学?

  9、学生踊跃举手。师抽生读。

  10、同学门的掌声已经告诉了你,你读的真棒,我们都忍不住要试一试了,就让我们一起来把盘古的英雄气概再现出来吧。(全班齐读)在读着段文字时你有什么发现吗?

  11、生我发现有三对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

  12、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老师奖励他一朵小红花)

  五、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丰富积累,感悟盘古的献身精神

  1、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得到下了,盘古倒下后,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第四自然段。

  2、生读。

  3、你读懂了什么?

  4、生1:我从中体会到盘古真伟大,不但为我们开辟了天地,死后还为我们作出贡献。

  5、生2:我知道了我们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盘古的身体变成的。

  6、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读一段呢?

  7、生齐:崇敬

  8、请全体同学起立,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吧。

  9、生齐读。

  10、课文里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这样的词语,我们来找一找,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下来,再抄到积累本上。

  11、学生勾画、摘抄。

  12、课件出示题目。

  13、谁能来填一填?(学生填。填后齐声朗读)

  14、同学们读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到下后身体变化的画面,你看到了吗?

  15、生齐:我们也看到了!

  16、那再让我们把这雄壮而动人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读出对盘古的崇敬之情吧。

  17、生齐读。

  18、师引:这就是。

  19、生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开天

  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劈地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分工,拥有一定的人际效技能,收到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2、随文识字、写生字、词;

  3、策划下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3、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确立问题

    1、回顾学生自行策划的学习活动,提出“师生一起过中国神话日”的想法。

  2、引出“为什么邀请盘古”这一问题。

  二、自主阅读

  1、自己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理由。

  2、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表格提供的程序及内容来完成)

  三、汇报交流

  1、分组汇报,感情朗读。

  (点拨引导理解“混沌”、“创造”)

  2、组内讲述故事,合作评价。

  (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四、想象创编

    思考:

  1、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

  2、生写诗句(我想……)

  3、深情呼唤。

  五、总结

  板书:

  盘古开天地

  (学生板书)

  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2

  班级:三年一 时间:.10.25 姓名:

  【自主预习要求】

  1、个人预习要求:做到认真,仔细读课文。25—30分钟独立完成预习内容。

  2、组内预习要求:小组讨论时,每个人要认真倾听,10—15分钟内完成讨论内容。

  3、交流展示准备要求:预习完成后,组长布置好汇报任务,在5—8分钟内做好交流展示准备。

  【自主预习提纲】

  基本问题:

  1、解题:盘古开天地的“开”是什么意思?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下列词语。读一读。

  黑暗 猛劈 缓缓 下降 一丈 逐渐 四肢 肌肤

  辽阔 血液 滋润 老祖宗 创造

  4、从第3题的词语中,圈出本课要写的生字,再读一读,写一写。(提示:注意写字姿势,难写的字多写两遍。)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x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5、理解词语:(提示:可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混沌:

  奔流不息:

  基本习题: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提示:可以查字典解决)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 ) ( ) ( )

  倒 ( ) 血 ( ) 降 ( )

  【达标训练】

  要求 10--15分钟完成 独立做---自评---互评-----师评

  达标训练测试题:

  1、听写词语.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导学案 2、选择正确读音。

  (1)上周末我去医院献血( ),看到从血( )管里抽出来的血( )我心里很紧张。 (xiě xuè)

  (2)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创( )造奇迹。(chuāng chuàng )

  (3)心灵的创( )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治愈。(chuāng chuàng )

  3、根据下面意思写出词语。

  (1)湿润,不干燥。 ( )

  (2)发明,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

  (3)天地模糊一团。 ( )

  (4)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

  4、句子万花筒

  (1)改成“被”字句:盘古把天和地分开了。

  (2) 改成“把”字句:大斧头被盘古抡起了。

  5、学以致用,请横线上补充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内容。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 !

  18、《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三年一 时间:.10.26 姓名:

  【自主预习要求】

  1、个人预习要求:做到认真,仔细读课文。25—30分钟独立完成预习内容。

  2、组内预习要求:小组讨论时,每个人要认真倾听,10—15分钟内完成讨论内容。

  3、交流展示准备要求:预习完成后,组长布置好汇报任务,在5—8分钟内做好交流展示准备。

  【自主预习提纲】

  基本问题:

  1、默读课文,我能找到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更简单地概括: 。

  2、第___自然段是写盘古醒后,打开天地。仔细读一读,你会发现这段中,反义词有:

  ( )—( ) ( )—( ) ( )—( )。近义词有:( )——( )( )——( )这些词描写了天地的_____,我觉得它们用得非常恰当,非常好。

  3、第 自然段描写了天地分开后,盘古怕 ,就头____着天,脚 ________ 着地。不知过来多少年,天地逐渐成形了,盘古却累得_____________。通过这些词,我感受到盘古开天地非常_____________!盘古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我要有感情的读一读,读出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盘古不仅打开了天地,还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天地。文中的第___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一过程。

  (1)请你用“~~~~~”画出描写盘古身体变化的句子。读一读,再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他的 ,变成了 。(提示: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

  (2)这段中有不少像“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我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

  (3)这段描写的真美,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大地,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展示时,可以把画面画下来,也可以美美地读一读。)

  5、这一切都是人类的老祖宗——( )创造的,我想赞美一下盘古: 。

  基本习题:

  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提示:按照“盘古醒后——天地分开后——盘古倒下后”的顺序进行复述。)

  【达标训练】

  要求 10--15分钟完成 独立做---自评---互评-----师评

  达标训练测试题:

  1、这篇神话故事不仅想象丰富,而且语言优美,我还想美美地再读一读。

  2、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大地 ( )的宇宙 ( )的盘古 ( )的雨露 ( )的江河 ( )的变化

  ( )的( ) ( )的( )

  3、我能填:人类的老祖宗( ),用他的( )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和(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他的双眼变成了( )和( );他的四肢,变成了( );他的肌肤,变成了( );他的血液,变成了( );他的汗毛,变成了( );他的汗水,变成了

  ( )。

  4、神话故事太有意思了,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课后我还要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提示:先写一写你读过神话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3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是学生喜爱的一篇课文。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不难理解。但是要让他们能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好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是新课标对三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一项要求,而本课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因此,在本课教学时,我依据集体备课时老师们的建议,抓住了课文中的有关词语,从词语着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了词语的引导,学生也容易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2、制作相应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同学们都搜集了那些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2、学生汇报交流。

  3、师: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课件播放《盘古开天地》)同学们听说过这个故事吗?(生:……)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

  a、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c、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效果。

  a认读生字词并指导识记、书写。

  b指名读文。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中心句)

  3、盘古是怎样用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三、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二、研读文本

  (一)出示词语混沌一片一片漆黑轻而清重而浊缓缓上升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3、出示句子: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抡起猛劈顶蹬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想象。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隆隆的雷声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3、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4、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师引读。

  5、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

  三、拓展:同学们想想这后面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指名说)

  过度:是啊,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抬头看天,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仰望高山

  俯视江河

  走进溶洞

  ……

  板书设计

  混沌一片

  猛劈

  18 盘古开天地 天地分开  献身精神

  顶、蹬

  宇宙形成  身体变化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一、认识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14个生字。

  二、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揭题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很喜欢看课外书,是吗?

  3、揭题:今天,我们学学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让我们走进课文,自己去读读吧!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听清楚要求,课文中有一些生词,我们要读准他们,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字词,你就多读几遍。

  2、检查词语。(投影出示:你能读一读吗?)

  hùn dùn zhú zōng

  混 沌 逐 渐 祖宗

  xuè

  血 液 四 肢 肌 肤

  辽 阔 一 丈

  3、指导书写:难写的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三、品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感悟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的形象。

  1、找出中心句。

  师:会读书的人会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把这篇课文读成哪句话?指名说。

  2、找出中心词。

  师: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从这句话(指刚找出的中心句)里能读出哪个词?

  (创造)师板书“创造”,边写边帮助学生识记,创:像一把大刀;造:创造是艰辛的,要走很长的路。

  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孩子们端好书,再次读课文,用——划出有关词句。

  3、读后,根据回答,集体交流。

  ①、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屏示)

  a、请生边读边做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

  b、指导朗读。(自己练读,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c、盘古抡起大斧头,猛劈下去,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表示呢?(板书:开天辟地)

  d、有感情读这句话。

  e、师:在盘古开天辟地后,只听一声巨响,

  ——生接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了句子,你有什么发现?(在生回答基础上,有层次地帮助学生理清这两句话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写法特点,感受天地之不同。)

  f、指导朗读好这两句话。

  g、齐读第二自然段。

  ②、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屏示)

  a、指名读。

  b、 你们看,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你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顶天立地)是啊,这就叫——顶天立地。

  c、生练读,读出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

  d、激起学生情感:盘古为什么这样做?

  e、师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一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生接:盘古头顶着天,脚踩着地。

  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可盘古——

  生接: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过渡语:盘古累得倒下了,他是否停止不前了呢?读读课文第四节。

  1、读后先同桌同学交流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2、有感情读本段。

  3、将文本诗化,感动盘古的无私和伟大,感受排比句的音律美和气势美。

  师;读着读着,老师觉得盘古仿佛化成了赞歌。让我们以诗歌的语言去赞美他吧。(把第四段诗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4、男女生分句读;同桌同学互读;师生接读。

  5、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代进去可以将省略号去掉吗?

  6、师:孩子们,我们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7、小练笔:

  抬头看天,

  那飘动的云,格外洁白。

  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放眼大地,

  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

  我知道,这是(         )。

  ……

  五、再现画面,复述课文。

  六、课堂延伸,使学生情感再次升华。

  我多想

  盘古啊!盘古                          我多想

  人类的祖先                            在辽阔的大地上纵情奔跑

  享受你每寸肌肤的美妙

  我多想

  靠近茂盛的花草树木                     我多想

  轻轻抚摸你的汗毛                       痛饮滋润万物的雨露

  浇灌我生命的分分秒秒

  我多想

  走遍东西南北天涯海角                   盘古啊!盘古

  将你的四肢紧紧拥抱                     人类的祖先

  是你,用整个身体

  把美好的宇宙创造

  七、介绍神话,亲近母语。

  课后反思:

  《盘古开天地》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的引入比较简洁明快,通过词语引入课文,然后抓住学生的话引入教学。

  2.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 “慢慢”、“缓缓”的先理解后表达都进行了较为扎实的指导。

  3.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学生动作演示,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盘古他顶天立地站了这么久,脚痛了,脖子酸了,他快倒下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意境。导致整体情感基调失控。

  2、在教学“天地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一句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发现里面藏着的几对反义词,并引导学生从反义词的变化中去理解盘古这一劈的神奇,并从自己的朗读中反映出来.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于天地分开用上“慢慢、渐渐”体会的不到位。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这一文体,体会神话英雄人物的魅力。

  2、读悟全文。用推进式朗读法,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朗读,体验情感,理解语意。尝试背诵第四自然段。

  3、逐步掌握利用中心句、关键词理解课文。

  4、在原文的基础上展开拓展和想象,续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并创作歌颂盘古的诗歌。

  电教准备:

  1、课文配动画朗读cai课件。

  2、演示文稿(生词复习检查、重点句、课文插图、第四段、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以读代悟、以悟促读,发挥文本的最大功用。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情感,深化对盘古的认识,写出对盘古赞扬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家昨天都预习了课文,让我们一起来回忆这个故事。

  出示cai课文配动画朗读

  2、除了这篇激动人心的神话,平时通过课外阅读,你了解了哪些神话?

  (学生分别谈,老师相机指导字音等问题)

  这些神话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盘古开天地,都是古代人民通过想像创造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好吗?

  3、出示课题。

  读前指导,盘古开天辟地是多么壮烈啊,你们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让我们通过读课题读出这种轰轰烈烈。

  二、检查预习。

  1、读词语就是要像刚才这样用心去读出词语的含义,大家还想接受老师的挑战吗?看看大家昨天预习的成果。

  出示词语投影: 混沌  滋润  血液

  分别指名读,达到音准、意会

  2、大家有信心读好吗?一起来。

  看投影齐读。

  3、谁通过读发现了藏在这3个词里的规律?

  生答三点水时,师追问:表示和什么有关?

  4、概括: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

  三、整体感知,抓住关键。

  1、想知识课文写了什么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将全文浓缩成一句话的精华,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

  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2、大家仔细听。谁能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板书:创造

  我们一起来写。创是什么旁?表示和什么有关?造是什么旁?表示和什么有关?3、创造离不开工具的行动。拿起我们手中的工具——语文书,行动起来,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学习新天地。

  三、学习一、二自然段

  1、接下来就要考验大家了,认真听老师读,将文中描述的想像成一幅画面,能做到吗?

  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和二自然段前两句。

  2、请你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对想像到的画面的感受?

  追问:你能将这种感受代入课文中读出来吗?

  3、“十万八千年”这段时间长不长?谁将这句再读一遍,读出漫长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句。

  4、谁愿意接着读?

  依照他的语气,老师想把抡起大斧头改成拿起大斧头,可以吗?

  为什么不行?请你上台为我们做的抡的动作,好,大家请看,当他抡起大斧头,使劲劈出去时,脸上是怎样的表情?

  5、师读此句,生上台做动作。

  让我们像盘古一样,拿出所有力量,读好这一句。

  6、谁愿意再接着读,创造属于你的成就。

  “巨响”是怎样的声东击西音?再试一次,好吗?

  “渐渐”指导读出缓慢感。

  7、刚才这些同学都能充分运用手中的工具语文书,勇敢地挑战自我,行动起来,创造了奇迹般的进步。大家想读吗?

  很好,请看大屏幕,自由读,看看天和地有哪些区别?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生说区别

  师板书:轻  清       上升

  重  浊      下降

  大家能读出这些词的不同意思吗?

  指导:轻比羽毛还轻      清澈如泉水

  指导:重比泰山还重      浑浊如浓墨

  师相机总结:这就是天,这就是地。板书:天   地

  通过读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反义词)拿起笔,给课文中反义词做记号,找对子。让我们的思考在课本上留下痕迹。

  8、天地开辟成这样容易吗?从这句话的哪些词中看出来的?“缓缓”“慢慢”,再试一次,读出盘古的艰难。

  这句话既要读出天地截然不同的特征,又要读出盘古的艰难,大家有把握读好吗?好,女生读写天的部分,男生读写地的部分。

  五、拓展想象第三自然段

  1、天地分开可真不容易啊!盘古很担心,他担心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个别问题读第3自然段,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2、他担心什么?于是,他怎么做?这位同学,请使劲顶住,你头顶的是整个天空啊!请再用力蹬着,你脚下瞪着的是整片大地啊!读得真好,你的读让我们看到了盘古正在顶天立地。

  3、出示课件,盘古顶天立地图

  盘古这样的顶天立地有多长时间呢?100年?1万年?十万年?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不知过了多少年。)

  不知过了多少年,无法计算的时间啊!谁有勇气挺起脊梁,站起来,和刚才这位同学一样,和盘古一样顶天立地。

  4、听好老师的时间提示,你们代表盘古回答我。

  1万年过去了,盘古……?十万年过去了,盘古依然……?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还是……?

  5、由于盘古的努力,盘古的坚持。天,每天……?(上升一丈)地,每天……?

  (下沉一丈)谁来告诉我100天过去,天升高……?地下沉……?1万天过去,天升高……?地下沉……?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升高……?地下沉……?

  6、此时,当盘古就屹立在我们面前,他有多高?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读出这神奇的画面。

  7、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六、品读、续写第四自然段。

  1、盘古倒下后,天地间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读第4自然段。

  2、这段话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在写?谁能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

  板书:巨大的变化

  3、谁有信心读出这些巨大的变化?那么我们来一人读一句,开火车读下去。

  相机指导要点(风:长。云:轻柔。隆隆:响亮。大阳:明亮。四方:注意停顿

  辽阔:宽广无比。奔流不息:巨浪翻滚,滔滔向前。茂盛:生机。雨露:轻柔)

  4、哪些同学有信心读好所有的变化?

  出示第四自然段投影。站起来看屏幕读。

  5、大家能把盘古的功绩牢牢记在心底吗?我们来考考自己。

  出示第四自然段只有每句上半句的课件。

  左边的同学读上半句,右边的同学来接下半句。

  6、这些仅仅是巨大的变化的一部份,他的牙齿、眉毛、手指、头发等等又会变化成什么?请大家展开自己的想像和创造。

  7、相机评价(新颖、浪漫、形象、奇特等。)大家刚才描述得这么全面,我想用你们的话代替课文中的省略号,可以吗?

  请用你的理由说服我。

  8、是的,因为他身分的一切化作宇宙万物,化作我们身边的一切,时间,千言万语也难以说尽。所以省略号在这里提醒我们还有很多功劳不可忘记。

  七、个性化体验读最后一自然段

  1、学到这里,我想采访一下大家,盘古以什么打动了你,让你们读得如此深情。

  2、让我们带着各自对盘古的情感,真切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将这句话,这份情,这种感动献给盘古。

  八、深化认识,写赞扬盘古的诗。

  1、我想问大家一句,盘古死了吗?为什么你们认为他没死?是的,他已化作万物,化作一切,伴随着我们,让我们细心,地从万物中寻找盘古的痕迹。

  课件出示:抬头看天,

  白云朵朵,

  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气息。

  放眼大地,

  一片生机,

  我知道这是盘古的(   )。

  2、老师带来一首没写完的诗,谁能为我们朗读第一小节。

  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小节。齐读,并口头填空(肌肤)。

  让我们再从万物中仔细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这是盘古留下的什么?请拿起笔接着写下去。

  3、诗是情感最浓烈的文字,读诗的时候要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听众。谁愿意当领头羊,读出自己写给盘古的诗?

  相机评价:优美,神奇等。

  九、升华总结

  1、还有话想写给盘古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尽情写下去,在刚才写诗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创造的美好?

  2、远古的人民创造了神话,盘古大无私无量的精神又打动了我们,我们用自己创造的诗仰慕英雄,继续谱写神话之歌。

  3、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只要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和笔,积极行动,一定能创造更多的学习新天地,是吗?下课。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a、知识点:

  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b、情感目标:

  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c、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

  设计主旨:

  设计理念:《盘古开大地》一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设计方法:

  1、品读发现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使他们在品读中获得丰富、充实的感受。在学习“盘古顶天蹬地”部分时,边读、边想,找“发现”;再各抒己见,说“发现”----生成预设:学生可能从表达的特点、语言的优美、想象的合理、句式的特点、标点符号的意义等角度说发现。

  2、引读赏析法:。如:第四节通过三次的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盘古的气息、声音、双眼、四肢、肌肤、血液、汗毛、汗水”等词,让学生在不断升温的朗读中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3、角色演绎法: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4、画面激活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例如:在描述“万物生成”的画面时,可以依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将“风、云、雷声、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通过自己的语言,变成生动的画面。

  设计特色: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实施要领: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及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一、动画导入,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片后,揭题:盘古开天地。

  2、用简要的话概况这个神话故事。

  二、交流预习,识字

  1、 快速默读全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同桌合作学习)

  ①互读生字,注意更正对方读错的字音。

  ②说说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范写容易写错的字如“降、液、滋”,学生书空练习。

  4、齐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再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a、指导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2、说说他在读时你脑海中感受到的天地是怎样的?板书[一片混沌]

  3、用自己的话来说一片混沌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4、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

  b、指导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2、他在读时,你的脑海中就象在放电影一样。 感受到的天地是怎样的?板书[混沌初开]

  3、这段话中哪句话告诉我们混沌初开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4、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并找出这段中几组反义词、近义词。

  反义词: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

  近义词:漆黑——黑暗 缓缓——慢慢

  c、学习课文第三节:描写 “盘古顶天、蹬地”部分。

  (1)师范读。说说这一节讲什么?板书:[顶天立地]

  (2)借助课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试当盘古来读课文,体会盘古顶天蹬地的艰辛。男女读,同桌读。

  (3)出示句子:“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累得倒下去了。”读句子说说盘古是个怎样的人。

  (4)继续朗读,填空感悟。

  [漫长的时间————十万年,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二十万年(          ),一百万年(           ),不知道多少年(           )。]从上面的内容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了呢? [正是有了他的这份坚持,才有了美丽的宇宙]

  d、画面激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节。

  (1)盘古的身体变成了哪些宇宙万物?    

  板书: [万物生成]

  气息 变成 风和云

  声音 变成 雷声

  双眼 变成 太阳和月亮

  …………

  (2)小组合作复述。

  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让学生分小组复述。(再现“四季的风、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变成生动的画面。)

  (3)指名复述,其他同学评评。

  (4)三次引读,让学生在不断升温的朗读中感受盘古的高大形象,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e、指导学习第五节。

  1、过渡语:看,天地从混沌一片到美丽的宇宙,谁起了关键的作用?

  2、交流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板书:[美丽宇宙]

  3、读这句话,说说你有什么感受?从什么词语当中感受到的?再次有感情地读这中心句。

  四、再读课文,小结感悟。

  1、按照课文的线索,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个人读、小组读、邀请读、引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这篇课文处处充满了丰富想象。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的神奇、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受到感染。

  [ 课文的线索(板书)可用以下的流程图归纳:

  盘古开天地

  混沌初开→顶天立地→万物生成→美丽宇宙]

  2、小结:奇特的构思、生动的形象,这将是一组多么吸引人的连环画呀,真想早点欣赏到你们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读生字词,巩固识字。再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

  2、解释课文词语。  文中哪些词语你不懂的?把它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理解。

  需要解释的词: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滋润:含水分多,不干燥。

  混沌:本课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辽阔:辽远广阔或宽广空旷。

  奔流不息:不停息地急速流淌。         

  3、指名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二、研读课文,想象感悟。

  1、过渡: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是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自由朗读,边读边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盘古开天地的奉献精神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自己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3、交流汇报:(每组汇报时要补充自己的看法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1)“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哪儿看出来呢?)  [不容易啊,听的出来开天地还真是不容易啊!]

  (2)“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累得倒下去了。”(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演示:漫长的时间————十万年,盘古(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二十万年(  ),一百万年(  ),不知道多少年,你又体会到什么了呢?[正是有了他的这份坚持,才有了美丽的宇宙]。

  (3)第四节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师生和男女合作背诵第四节。(一个背盘古的身体,一个背变成的部分。)

  思考问题: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两次)    都变成了宇宙的哪一部分呢?

  盘古的身体还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从哪里看出来?(省略号)

  三、想象创编。

  1、课文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我们来想象补充省略号(同桌讨论)

  2、指名说说盘古身体的变化。

  3、提高题:

  现在,如果离开句子你能试着看画面说吗?同桌互相说说,如果实在讲不出来了可以看看书,也可以把自己刚想象的讲进去。

  4、我们做一个大胆的想象,如果没有盘古,就没有(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的宇宙就是开头说的——混沌一片,和你们的想象一样吗)?有了。。。有了,。。有了这一切,宇宙才是——美丽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盘古的贡献啊,让我们再次来读读重点句

  5、提供仿写思路和句式,学生尝试仿写(放音乐)

  我想   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  这样就能     摸摸盘古的汗毛   。或

  我发现 原来那茂盛的花草树木,        就是 我们人类老祖宗盘古的汗毛。

  我想 ……    ,      这样就能 ……  。    或

  我发现 ……  ,       就是  ……   。

  6、先自己读修改,再指名学生读自己的话。

  四、复述深悟,朗读回味。

  1、细读课文,理清线索。

  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你准备用哪几幅画来展现这个故事。(可以按板书说,为了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它们的意思。)

  2、再次感受课文,谈谈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吗?(可以用课文的话来说)

  3、读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4、边读边想象。

  ①浮想联翩。放音乐学生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选择自己最喜欢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课件尝试复述。

  5、分小组进行讲述故事。

  6、分组汇报,指名讲故事。(利用讲故事评价表)

  五、课堂小结

  1、跳出神话: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和我们以前说过的那些故事,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哪些是

  2、什么叫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过渡: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无法解释风雨等现象,所以这些神话故事就古人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故事中盘古这个人并不存在,美丽的宇宙是靠劳动人民的双手去创造的。这篇课文带着我们走进了神奇,极富幻想色彩的神话天地。)

  六、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其它神话故事,下周第二堂课开展“神话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7

  《盘古开天地》精彩教学片断实录

  执教:宋诏桥小学 张晶晶

  点评:鄞州教研室 赵培敏

  片断一、尊重学情,体现主导

  实录: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认真地自由读,教师巡视,随时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混沌 缓缓 逐渐 肌肤 辽阔 血液 祖宗 四肢)

  师(指着屏幕):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圈出了这些词语,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着重指导学生读正确:逐。)

  师:我在读课文时发现这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

  (课件逐行出示: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请学生自由读——分行读——齐读。朗读中发现“抡起”、“重而浊”学生读不正确的颇多,颇花了些功夫来读正确。)

  师:词语都读对了,句子呢?有难读的句子吗?

  (学生交流,指导读通学生提出的句子。)

  师: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圈画,并认真朗读)

  点评:

  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而教师的主导又能适时引导学生朝即定的目标努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本环节做到了两者的有机整合,从而使初读环节扎实并富有成效。

  片断二、引导发现,感悟语言对仗美。

  实录: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这个句子很有意思,你仔细读读,就会发现其中的秘密了。

  (学生自由读句子)

  生1:我发现了句子中有一对近义词:缓缓和慢慢。

  (师点击课件,使这一组词变成蓝色。)

  师:读得真仔细。还发现了什么?

  生2:“轻而清”对“重而浊”。

  师:你一下子发现了两对反义词,轻对重,清对浊。

  谁能给“浊”组个词?

  生:混浊。

  师:混浊就是“不清”。谁说说:清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得混浊?

  生:在水里放些细土,搅一搅,水就混浊了。

  师:是的。

  像这样相对的词,这句话中还有吗?

  生3:上对下,升对降。

  师:哦,连起来也可以说上升对下降。

  生4:东对西。

  师:东和西表示方向的时候,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在这里是连起来的一个词语:东西。不表示方向,表示一样物体。

  生5:还有,天对地。

  师:对了,这也是。(点击课件,使四对反义词变成红色。)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短短一句话中,竟然藏着如此多的奥秘,作者的语言多精妙啊!这些词语一一相对,多有趣啊!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

  (学生用心朗读,读出了句子对仗的节律美。)

  点评:

  语文教学是以学习语言为主要任务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很好地实践了这一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句子的语言特色,发现了句子的奇妙之处。这样,就能克服语文教学中十分普遍的“得意忘言”的弊病,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提升。

  片断三、改变形式,体悟语言诗意美。

  师:这些词真是美啊!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以诗的形式出示第四自然段。)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师配乐朗诵。学生个个眼睛发亮,有的还微微张开嘴,轻轻地发出惊叹:哇!)

  师:你能像诗人一样来读读它吗?

  (教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自由地、十分投入地读了起来。)

  师(在学生的朗读声音渐渐轻下去时):你最喜欢哪段就把这段读得最美。

  (学生又一次有感情地自读。)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小诗人的风采。

  (指名读自己读得最好的段落,学生大多数读得极有韵味。)

  师:听大家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读了。我们来合作读吧,比比谁更像诗人!(教师读每段的第一行,学生接着读。)

  点评: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的2、3两句话共有八个分句,这八个分句对仗比较工整,具有诗歌的节律美。教师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这些句子,学生不但很容易地感受到了这段语言的诗意美,而且其阅读兴趣被大大激发。相信通过这样一遍遍的朗读,这段文字已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语言了。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8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站在这里,心中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三峡库区农村学校走出来的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赛课是我不曾敢有的梦,但我还是走来了,走上了全国赛课的讲台。是全国小语会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是关心我、帮助我、培养我的老师和领导,陪同我一路走来,圆了我这神话般的梦。面对上帝赐予我的这一切,我无限感恩。。

  山里的孩子纯洁,山村的教师纯朴。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一些朴实的想法:

  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利用教材,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努力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而且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借助教材编排这一特点,我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神话这一文学体裁,了解神话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能初步感知神话故事富于想象的特点,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神话的窗口。

  其次,根据三年级年段特点,我借助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有提示全文主要内容的作用,设计了一个词串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语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读文中捕捉关键词语的意识。

  第三,本文第四自然段语言极具特色,总分关系的构段方式、颇具气势的排比句式,以及大量形容词偏正结构短语,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极好范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整体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排比句式的特点,通过想象画面诵读,让学生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将文中的句子变换方式读,让学生感悟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通过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有效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吸收,激活了思维,发展了语言。

  最后,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刚才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课堂上,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我以为这正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完美体现。

  反思这次参赛的过程,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在磨练中经历成长,在成长中获得智慧。为了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我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衷心希望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有你与我同行!谢谢!

《盘古开天地》教案 篇19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6、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节全文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苏醒——分开——倒下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有:混沌、血液。反复再现,学生才达到了全部读准。第二课时中学生的朗读很充分,而且每一次朗读都有进步,这是一大收获。在动画激情下,学生的感受很多,通过朗读充分表现了出来。仿说不错,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课文,再加上自己的联想来表述。但是复述的指导不足,虽然学生能说上,总觉得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