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2023-01-29

《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篇1

  专题二   知法守法、自立自强、学过安全生活

  二、拒绝诱惑,保护自己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2.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邪教等不良诱惑。

  3.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4.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5.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通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考点解读】

  1.我们身边的诱惑有哪些?

  领奖台的诱惑,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等。

  2.我们应该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去克服。方法如下:避开诱因法;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专时专用,改正不良的习惯。

  3.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法律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了哪些方面的规定?(要求学生会分类)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5、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保护自己。

  ①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②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自觉依法律己,做一个守法的人;

  ③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严格要求自己,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复习教学建议】

  1.让学生知道课程标准,清楚本课要达到目标。

  2.重点背会基础题。

  3.完成当堂检测。选择题学生“写做”,标出不懂的问题,其它题可熟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讲评:选择题着重讲解学生反映的问题,辨析题着重讲解从哪几个角度回答。其它题可让学生熟读。也可结合时政热点点评。

  【近三年的相关中考题】

  (一)选择题。

  (XX年)7.社会保护是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确定的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重要防线之一。下列规定属于社会保护的是(      )

  a.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c.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学校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违法被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分后,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二)多项选择题

  (XX年)13.虚拟网络游戏易使人产生在现实中不具备的超常能力的幻觉,导致陷入网瘾深渊、无心向学的青少年学生日益增多,个别青少年还因在虚拟网络游戏中的暴力争执发展到街头斗殴。这些事实警示我们(      )

  a.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良莠不齐,我们要远离网络

  b.网络交往要自觉遵守法律和网络,安全、文明上网

  c.青少年要提高自制力,自觉拒绝身边的不良诱惑

  d.家长和学校要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少年远离不良网站

  (三)问答题。

  (XX年)19.(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互联网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媒体,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但一些不法网站中充斥着暴力、色情、颓废等不良信息。据调查,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发病率”在10%左右,其中初中生最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为此,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广电总局等部委联合发起了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

  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说明国家有关部门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的重要性。

  (XX年)18. (10分)李某小学时品学兼优。上初中后染上网瘾并结识了一群“网友”。慢慢地,在“网友”的唆使下,李某瞒着家长经常旷课,甚至夜不归宿,经常流连于网吧和豪华夜总会。意志薄弱的李某还在“网友”的“示范”下吸食毒品摇头丸。由于囊中羞涩,李某多次持刀勒索低年级同学的钱物。在一次与勒索对象的争执中,他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对方刺成重伤,抢救无效死亡。考虑到案发时李某刚满十六周岁,当地法院对他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法予以刑事制裁。

  ⑴ 连线题:结合有关法律知识,判断李某行为的性质。

  ①不良行为                       a. 持刀伤人致死

  ②严重不良行为                   b. 吸食毒品、携带管制刀具

  ③犯罪行为                       c. 旷课、夜不归宿、出入豪华夜总会

  ⑵ 当地法院对李某伤人致死案进行不公开审理,属于国家对未成年人的          。

  ⑶ 李某从品学兼优的学生走向犯罪的过程对广大青少年有什么启示?

《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在生活、活动中容易发生危险的事,懂得避免的危险的简单方法。

  2、知道不做危险的事情,有初步的安全知识。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十只小猫咪》。

  2、36K卡纸,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听《十只小猫咪》的故事,初步知道在生活、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事情。

  教师出示挂图讲故事。

  教师:这些小猫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说说自己在生活、活动中发生或遇到过的危险的事情,讨论避免这些危险事情的简单的方法。

  教师:你曾经受过伤吗?

  教师:在我们生活和活动中还有没有不安全的东西和事情?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事情发生?如:那着小刀在打闹会怎么样呢?跑的时候鞋带散了会怎么样呢?等等

  3、寻找危险的东西教师和幼儿一起找找班上或者活动区存在危险的东西,如插座、电源开关等等。

  引导幼儿怎么样去打开它们,不让自己受伤。

  4、为危险的地方帖标志。

  讨论:有什么办法能提醒我们大家在这些地方要注意呢?

  确立制作标志的内容,如红点、大红叉叉等。

  幼儿制作标志。

  教师和幼儿一起在容易危险的地方贴上做的标志。

《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个在家时的安全常识,知道陌生人敲门时不能开门。

  2、初步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重点难点:

  知道陌生人敲门时不能开门,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话《童话公主》碟片一张、DVD、电视机。

  2、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碟片,帮助幼儿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问题讨论:

  1、白雪公主几次都差点被谁害死?"(狠毒的皇后)

  2、为什么白雪公主没认出皇后来"?(皇后扮成了老太婆和农妇白雪公主不认识她)师小结:不认识的人叫"陌生人"。

  3、皇后没有小矮人家的钥匙,可是为什么她能进到小矮人的家中害死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忘了小矮人的话,自己给皇后开的门)师小结: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不恩那个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二、问题,引导幼儿了解独自在家的安全知识。

  "白雪公主被好心的王子救活之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不久,她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小公主。(出示布娃娃)刚才,小公主的爸爸妈妈出门去了,她自己独自在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想请小朋友告诉她。"

  情境一:师扮演水电工,以查看水表为名敲门。

  情境二:师以幼儿园新老师的口吻,说是来家访的,让小公主开门。

  情境三:小公主一个人没同伴玩,想玩小刀、剪刀等尖利的东西。

  情境四:小公主肚子饿了,想自己去厨房烧东西吃。

  情境五:小公主自己在床上翻跟斗。

  师小结:一个人在家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做危险的事,不乱摸电器插座、插头以及煤气开关,不到阳台上去等等。一个人在家可以安静地看书、画画、玩玩具等。要学会保护自己。

《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让幼儿了解火灾发生的几种原因,懂得如何防范。

  3、使幼儿掌握几种自救逃生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初步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难点:

  让幼儿知道如何防火,学会自救。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幼儿接触过火,能了解一些火的相关常识。

  2、实物投影仪,相关消防图片,火灾片段的录像。

  3、蜡烛、火盆、废纸等着火实物及沙子、水盆等灭火用品、湿毛巾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火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1、利用实物感受生活中的火,了解火能够发光,发热的特性。教师把蜡烛点燃,让幼儿适当靠近火焰来近距离地观察火、感知火,进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讲一讲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火的,教师以火的口气总结火的用途及危害:“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我是人人都需要又人人都害怕的火,我在你们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可以照明、烧水、做饭、发电、炼钢、治病。但是一不小心也有可能引起火灾,我一发火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

  二、利用图片,了解相关防火常识。

  1、播放火灾录像的片段让幼儿在感受熊熊大火的气势同时,猜一猜引起大火的原因。

  2、结合图片,说一说如何防火大火烧起来浓烟滚滚,火势冲天,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烧光,甚至会把人烧死,是多么危险呀,那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怎样做才能避免火灾的发生呢?

  ①、不玩火柴、火机。

  ②、不玩插座、插头和电线。

  ③、不在阳台及禁放区内放鞭炮。

  ④、不用明火照明找东西。

  ⑤、提醒爸爸不乱扔烟头。

  ⑥、电器使用后及时关闭电源等。

  三、尝试几种简单的灭火技能,了解自救逃生的方法。

  1、试着用沙子覆盖的方法灭火,用水浇灭火。教师在搪瓷盆中点燃木柴,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尝试用沙、用水来灭火。

  2、尝试用在地上打滚的方法压灭身上的火。

  3、观看相关自救逃生的图片,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教师边操作投影图片边提问幼儿,引导幼儿说一说自救逃生的方法:万一着火了不能躲在衣柜内或床底下,要马上大声呼救,并打电话(119)找消防员,告诉着火的详细地址。在消防车没赶到之前,不能坐电梯逃生,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同去,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被子,贴着地面爬出去。

  四、进行消防逃生演习

  1、模拟情景:大家正在位于南京路6号的红太阳电影院看电影,突然着起大火来了,大家该怎么办?

  2、指导幼儿试着拨打电话119,告诉消防员着火的地址。

  3、带领幼儿用湿毛巾握住口鼻,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进行自救逃生。

  4、幼儿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孩子们,由于消防人员急时赶到,大火已被扑灭,没有造成任何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们战胜了大火,我们胜利了!

  五、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看消防队员的消防演习,进一步了解火灾的危害,学习在危险面前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保护自己》教学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教育幼儿不玩、不接近危险物品,不做危险的事。

  3、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小朋友玩危险品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请个别幼儿讲讲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

  二、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或事情是危险的?.

  教师总结:尖锐的利器(剪刀、小刀、针、牙签)水、火、电、气。

  三、寻找危险品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在教室、院子、午休室及各个角落寻找不安全物品及玩具,然后大家一一记录进行交流,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不安全的预见能力。

  四、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鼓励幼儿讨论预防受伤的方法。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记住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

  五、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的自救方法。

  六、安全游戏

  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在游乐器材前停留,向幼儿说明这些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正确方法。

  2、请几位幼儿示范正确玩法。

  活动延伸:

  家园共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及时阻止危险行为,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反思:

  1、因为生活中的不安全物品和不安全隐患太多,在这节课中不能面面俱到。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有一定的不协调,教师应根据幼儿情况在调整教学。

  3、这节课还是很成功的,教师还有待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