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二、使用计算器
1、 计算器介绍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着急,这个数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算?那我们就从简单的做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计算: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是呀!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为自己骄傲吧!但是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计算器就没有一点作用吗?
师:是的,他 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其实,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位数少不能计算,但是还是有工具可以计算出的,比如我们教室现在就有的——电脑师演示
师、现在64位计算器已经在许多行业使用。尽管这样,是不是计算器就能够解决所以的问题呢?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始!
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
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
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
二、观察认识
1、整体认识
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
2、认识键盘
(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2)互动生成
①有0、1、2、3、4、5、6、7、8、9这些有数字的键叫数字键,(板书:数字键),自己指一指你计算器的数字键。
②有+、-、×、÷这些运算符号的键叫运算符号键,(板书:运算符号键)。自己指一指你的运算符号键。
③有ON这些字母的是开机键。(板书:开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开机键吗?和老师不同的上来指给大家看看。你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还有其他功能吗?(清零)
④有OFF这些字母的是关机键。(板书:关机键)你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到关机键吗?有些计算器上没有关机键又是怎样关机的呢?(自动关机)
⑤其它一些键的名称和功能又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慢慢认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阅配套的说明书。
三、尝试应用
1、按数
(1)先开机,显示器上显示了几?表示可以开始计算了。
(2)请你在计算器上任意按一个自然数,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看?他是怎样按的?按照数字顺序按键就可以显示要按的数。
(3)现在请你清除自然数后再按出一个自然数892,谁愿意上来边说边按给大家看?他是怎样按的?先按开机键清除原来的自然数,再按一个自然数。没做对的同学再试一遍。
(4)同学们都已经会按数了,你们会用计算器计算吗?38+27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他是怎样按的?他算得对吗?请你用口算、笔算验证一下,请你在自己的计算器上试一下。
(5)加法算的很好,咱们再来算一道乘法题,好吗?30×15,等于多少?谁愿意上来演示验证一下。
2、计算(同学们已经能够利用计算器正确地计算了,你能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苏宁电器购物中心的发票,从发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帮张叔叔算一算,带30000元钱够不够呢?请你估算一下
(2)怎样才能知道张叔叔究竟花了多少钱呢?
① 要先求出每种电器的总价,再求三种电器的总价。
怎样用计算器求三种电器的总价呢?谁愿意到上面来演示一下。(计算连加时,我们可以按顺序按键输入数字和符号进行计算)
②用计算器算一算,把答案填在发票上。校对。营业员阿姨是怎样填写发票的呢,和你填的有什么不同?
③如果想知道大家算得对不对,该怎么办?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计算器进行验算。自己选择一个算式后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延伸问题:你还能根据这张发票中的信息提出一些用减法或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老师选择两个问题请大家用计算器算一算。
①电脑的总价比VCD的总价多多少元?
②电脑的数量是照相机数量的几倍?你为什么不算?对,像这样比较简单的题目是没有必要用计算器计算的,计算器是用来计算数字比较大、比较复杂的题目的。
(4)“人机挑战”,“比比谁最聪明”。
师:是人聪明呢还是计算器聪明呢?我们来进行一次挑战,你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挑战队”还是“计算器队”,每次比赛后都可以重新选择下一次参加的队伍。
10+20= 45÷9= 27-16= 80×50= 29×42= 457÷7= 3569+1427= 8737-3210=
师: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培根的名言)。
3、找规律
想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下列问题吗?
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142857×1= 142857×4= 142857×2= 142857×5= 142857×3= 142857×6=
我们可以用计算器验算,也可以找到规律进行推算。
4、用计算器算出得数,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1111111×11111111=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是我们错了,还是计算器错了?你能想办法解决吗?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解决方案。”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
11111×11111=
(1)用计算器计算,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校对。
(2)这组题目中隐藏着哪些规律呢?
(3)你能照样子继续写出几个算式吗?你能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吗?
(4)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复杂的又有规律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也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再推算出比较复杂的算式。
5、小挑战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
22222222×55555555= ?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迎接了挑战,取得了胜利。祝贺你们。
四、观察拓展
1、想了解一下计算工具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吗?
2、你知道吗?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人们一直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到了周代,人们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 算筹。这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在数学问题时,人们还编了一套歌诀。到了汉代,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是计算工具的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于所有人的使用。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64位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它每秒钟可计算1000万亿次,过去需要数代人计算的题目,现在片刻间就有了答案。
3、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想象一下未来的计算器是怎样的吗?(这些美好的想法,都有待于同学们今天好好学习才能实现呢!)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4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分类》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 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5
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由于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计算器,大部分学生都已接触和使用过。针对学生对计算器的有关知识和简单使用已有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我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确定为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认识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简单操作和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于是我选择了这样的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在学习使用计算器时,以学生自练为主,在自练中摸索按键的顺序。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学完了这节课,学生能否合理使用计算器,能否达到以上具体目标,能否用计算器计算出家庭收支情况、仓库物品进出情况等,是我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要使已经熟悉计算器功能和操作的同学能在课堂 上感受到用计算器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设计,我觉得整堂课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学生成了课堂的真主人。而我做了穿针引线的工作,或者充当了他们的“秘书”。先由我为他们安排好工作流程(也即设计教学环节),至于每一个程序要达到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实现。整堂课学生很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交流中来,包括交流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介绍自己的计算器的部分功能,说明操作计算器的过程、技巧……俨然一副主人翁的姿态,在学生的自我展示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高兴的是,整堂课下来,没有出现大量学生中途“退学”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致在一个一个环节中保持得还不错。并且也能利用计算器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正是这“秘书”的角色和已经设计好的预案,让我在课堂上陷入了被动,失去了活力;也让部分学生的学习热度还没有完全上升。其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每个环节尽情地说?甚至是漫无目的地说?不是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的信息,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一点“劲”,抓住时机,利用一个学生所说的引发更多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让课堂热起来,火起来!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篇6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计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100页的“用计算器计算”及相关练 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突出以下三个特点:①注重计算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②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③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情发展方面出发,我拟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① 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
② 能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体会计算器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③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4、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主次轻重处理好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初步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观察,勤于动手操作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从小能博采众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之初步建立起团队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课始时多媒体课件情境引入。教师根据课件加以叙述,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开展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佳境。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让学生在“试一试”“想想做做”等活动中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还让学生在“找一找”的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规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激趣法。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本课设计了“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我设计了下面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生答)咱们今天再去逛一下金江的百惠超市,好吗?
2、出示收银情境。师:这位收银员是小丽阿姨,她每天要收上千人的购物款。你们看小明买了4支铅笔。(出示小明拿了4支铅笔,并标明每支2元),谁能帮小丽阿姨口算一下,小明应付多少钱?指名回答后,一位叔叔买了一部电视机2859元,一台电冰箱2507元,一个消毒柜628元)师问:谁又能口算出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呢?(让学生稍做思考,体会口算时的困难。)师紧接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用计算器计算)
(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情境中,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认识、使用计算器。
1、师:大家认识计算器吗?你们知道计算器面板上有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适当小结:计算器面板上有显示器和键盘)
2、师: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键盘上各个按键是做什么用的?(学生介绍后教师和学生一起重点认识:开机、关机、清除、数字、运算符号等按键。)
3、师:你们知道计算器有什么作用吗?会使用它进行计算吗?(
(三)梯级练习,巩固提高
1、“试一试”
765+469 3028-2965 58976
41600÷128 765+469-296 816÷6827
然后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准确、快捷)。
(这一活动,放手让学生单独练习,使他们在操作中熟悉键盘,在操作中养成技巧,并从中体会到计算器在计算中的优点,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就有使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识。)
2、比一比:课文第101页的第32 题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防止学生情绪冷却和学习疲劳,又达到逐步熟练使用计算器的目的)。
3、找一找。
①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式子。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
②小组讨论找出式子的规律。
(以上题目,让学生通过利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比较得数找规律填第六个式子。既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来参与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扩展延伸。
①回到情境引入的最后一道题(多媒体展示)
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计算器帮小丽阿姨算一下,买电视机、电冰箱、消毒柜的这位叔叔应付多少钱?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回应了开头的引入。)
(四)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
(这样的总结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显示器 例题:38+27和3018
面板构成 开机键(on)
关机键(off)
键 盘 清除键(ce)
数字键
运算键
优点:准确、快捷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人一目了然,耳目一新。)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通过反复的操作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整节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我在学生学习时只是给予适可的帮助,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课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发挥,进行表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学而不厌,体验学数学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