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

2023-01-08

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 篇1

  一、活动目标:1.理解绘本内容,感受故事中温馨、充满爱意的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猜测,并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

  二、活动准备:

  Ppt

  三、活动过程:

  一、呈现封面和主题,引发思考

  1.告之幼儿绘本题目:“亲爱的小鱼”

  亲爱的是什么意思?谁是你的亲爱的?

  2.呈现绘本封面,引出主角,引发幼儿的猜测与联想:猫为什么会叫鱼亲爱的?

  二、师幼共读绘本的前半部分,体验角色间的真挚情感。

  1.呈现第三张图片:为了让小鱼快点长大猫是怎么照顾小鱼的?

  2.呈现第四张图片,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小鱼长大了,在鱼缸里呆不下了,怎么办?你觉得小猫会怎么做?

  三、完整倾听绘本内容,了解情节的发展,引发思考和讲述。

  1.教师完整讲故事一遍,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小猫是怎么做的?

  呈现第五张图片:你从哪里看出来小鱼呆在大海里更快乐?为什么?呆在大海里有什么好处?

  2.呈现第六组图片:小猫是怎么想念小鱼的?

  3.呈现第七组图片:小鱼是怎么做的?引导幼儿用较为完整的语言来讲述。

  四、完整欣赏绘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爱意。

  1.教师运用PPT完整讲述绘本内容一遍。

  五、迁移经验,体验情感。

  1.看完这本书后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2.结合幼儿入小学的事件,引发幼儿的讨论,达到情感的共鸣,然后请幼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告别。

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 篇2

  活动目标:

  一、理解绘本《亲爱的小鱼》的内容,根据故事的情节,大胆想象、猜测,并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

  二、感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王主任在课后点评时对此活动目标的表述提出质疑:“根据故事的情节,大胆想象、猜测”,教学的策略和手段,不应作为目标的表述。王主任又现场提问:绘本、早期阅读、幼儿园语言三者是怎样的关系,因此,经过再次学习幼儿园语言总目标,进一步的思考,将此次活动的目标修正如下:

  一、理解绘本《亲爱的小鱼》,并运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和表达作品的内容。

  二、体验作品中爱与被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故事ppt,绘本朗诵背景音乐《天空之城》

  活动过程:

  一、呈现封面和主题,抛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和联想。

  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这本书叫什么名字?(《亲爱的小鱼》)

  2.“亲爱的”是什么意思?谁是你的亲爱的?

  3.那么,谁叫小鱼亲爱的呢?

  4.出示小猫的图:原来小猫叫小鱼亲爱的,想想看,小猫为什 么会叫小鱼“亲爱的”呢?

  你看小猫是怎样照顾她的亲爱的小鱼的?

  5.小猫照顾小鱼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你从哪看出来的?

  6.小鱼受到小猫照顾的时候心里又会感觉怎样呢?

  7.原来照顾别人和被人照顾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们身边的人,谁会像小猫一样照顾着你们?

  8.出示图4,小鱼在小猫的照顾下,怎样了?(长大了,变胖了)小鱼长大了,小鱼在鱼缸里呆不下了,怎么办呢?为什么要给他换一个大鱼缸?你觉得小猫会怎么做呢?

  爱他就要让他到一个更舒服的地方。小猫到底会怎样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老师配乐完整地讲一遍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小猫对小鱼不舍的复杂心情。

  提问:小猫到底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下?为什么小猫要将小鱼放到大海里?小鱼游向大海的感觉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看出来小鱼呆在大海里更快乐?小鱼在大海里会遇到谁?为什么?呆在 大海里有什么好处?

  小鱼走了以后,小猫想小鱼吗?他是怎样想小鱼的?

  不管你到哪里,爱你的人都会想你的。

  小鱼会忘记小猫吗?

  出事图7,请你仔细看看小猫和小鱼到底是怎样做的?

  爱就是这样,这么的美好,这么的温暖。

  三、再次欣赏故事,感受浓浓的温情与爱意

  1.教师运用ppt完整讲述绘本内容一遍。

  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这个故事吧!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句话?请你说一说。

  这个幸福是谁给的?小猫和小鱼互相关爱,相亲相爱。

  四、结合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实际,引发幼儿讨论,达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共鸣。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谁像小猫一样照顾着你们?你喊过“亲爱的老师”吗?老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受到老师的照顾,你的心里觉得怎样呢?

  你想对亲爱的老师说什么呢?

  你们亲爱的老师就在那儿,孩子们,过去吧!对她说一句话或给她一个拥抱,她都会感到很幸福的。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

  为了让你快点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

  每天,我都会给你一个甜蜜的吻,

  而且我保证,永远都不会忘记。

  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

  你会大得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让你自由地离去。

  你是那么地快活!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我会一整天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

  我会一整夜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回到我的视线里。

  我会把我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里,

  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如果你带着它回到我这里,我将是怎样的惊喜!

  你会成为我最爱的小船,和我一起去远航。

  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青青棕榈树的小岛。

  我们就住在那里,一直玩“接帽子”的游戏。

  我明白你对我的爱,我给了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这里。

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 篇3

  《亲爱的小鱼》是一节早期阅读的诗歌欣赏活动。这首诗歌篇幅较长,内容具有情节性、意境深远。在整个欣赏的活动中,孩子们比较浓厚,但是,仔细回想活动中师幼的各种问题的抛接方面,存在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活动中,开始我出示了小鱼的图片,提问“你为什么喜欢小鱼”结束后,可以将该图片展示在黑板上,而不是放在一边,让孩子们产生脱节的感觉。这样也使环节一和环节二的对接比较死板。    在环节二中,我先完整朗诵诗歌,孩子们倾听。针对第一遍的完整倾听我提出问题“诗歌的名字”叫什么?孩子们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明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课后细想才发现自己在完整朗诵前并没有要求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所以,导致了孩子们各有所答的现象。同样,在逐幅欣赏图片并理解诗歌中的情感的过程中,我没有意识到在帮助孩子理解新词汇时,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比如理解“视线”的意思,孩子们说是“很喜欢小鱼”的意思,回答了大概三个孩子,我试着用自己理解的视线来告诉幼儿意思,效果不好。其实,我可以直接说“现在小朋友都在我视线之内,如果有一个小朋友去了寝室,那个小朋友就不在老师的视线内了。”就像诗歌中小鱼去了大海,离开了大家的“视线”,这种方法简单明了。活动中,老师还可以采用追问的形式来提问幼儿,比如,同样在欣赏过程中,我有一个提问“你们知道惊喜”是什么意思吗?馨馨马上告诉我“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惊喜”,当时我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又请了多个孩子来回答他们心中的“惊喜”。活动后回忆才发现,当时如果我继续追问馨馨“你的大大的惊喜是什么?”那馨馨可能会把自己有过的惊喜告诉大家,直接帮助其他孩子一起掌握新词汇“惊喜”。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发现课堂中不要总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孩子回答这么机械的问答形式,可以用更多的、灵活的、巧妙的形式抛接各种问题来吸引孩子。 

大班语言教案《亲爱的小鱼》 篇4

  活动意图:

  《纲要》中指出 “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亲爱的小鱼》是一本很令人感动的绘本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在让孩子感受爱与被爱的同时,不仅感动于猫和鱼本来是两个对立的动物如今是那么的相亲相爱,也感动于故事中小猫为了爱在小鱼长大时毅然选择把小鱼放进大海,给它自由,而小鱼为了爱却又回到了小猫的身边。通过让孩子读图感受故事中小猫对小鱼的爱,迁移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体验爱感受温馨,知道自己应该用爱去回报。所以,一定要和孩子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哦!

  活动目的:

  1、感受故事中猫和鱼之间深深的依恋之情。

  2、感受、分享生活中浓浓的亲情

  3、能勇敢的对同伴说声“亲爱的”。

  活动大纲:

  1、导入活动:

  请幼儿分别欣赏两段音乐:高兴的和悲伤的。并请幼儿表达自己听到音乐后的感受。

  2、根据故事内容中1—13幅画面,让孩子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相互依恋的感情

  —爱。但是在小鱼长大时,小猫却忍痛选择把小鱼放回到宽广的大海里,给

  它自由,终于获得自由的小鱼却在小猫的期盼中游回到它的身边,最终小鱼

  和小猫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着------。

  3、分享活动:

  (1)分享生活中浓浓的亲情,请幼儿讲一讲在生活中谁是小猫谁是小鱼,为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自己的,自己应该怎样回报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4、体验活动:

  (1)请幼儿走到同伴面前勇敢说一声“亲爱的”并相互拥抱。

  (2)手语表演《让爱传出去》,体验身边处处有爱。

  延伸活动:让孩子回家后勇敢表达自己的爱,对爸爸妈妈说一句“亲爱的,我爱您”

  效果分析:《亲爱的小鱼》教学活动结束了,我的思绪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面对孩子们我才发现有时自己的引导语是那么的贫乏,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所回答的问题的完整性和理解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在故事中让孩子感受爱与被爱,并且能把自己心中的爱勇敢的告诉身边的同伴使活动达到高潮。通过《亲爱的小鱼》的故事问题一点点的深入,使识字不多的孩子们通过读图获得更多的感知,并从中给孩子们带来一些触动—爱的触动,这是我所想给予孩子们的,我想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