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2023-01-05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继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名字叫:对对碰,碰对了的小朋友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

  离离原上草——

  野火烧不尽——

  春眠不觉晓——

  夜来风雨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指名对以上诗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一句多叫几个同学对)。

  3、齐读这些诗句。

  4、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吗?(春天)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引导学生吟诵《草》);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引导学生吟诵《春晓》);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引导学生吟诵《咏柳》)。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

  2、板书课题:村居

  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生字的读音。

  提示:

  平舌音的字:散、醉

  翘舌音的字:趁、纸

  后鼻音的字:莺

  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

  1.指名读古诗,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出诗歌的韵律美的。

  2.引导看图,诵读诗句,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句,边读边想像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头,小草还高兴地说:“春天真美呀!春风姑娘的手真温暖呀!”

  生2:我仿佛看见了黄莺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还唱着欢快的歌儿。

  (2)是呀!这就是“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3:我仿佛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儿竞相开放,仿佛听到了虫子的歌唱。

  生4:我仿佛看到了柳树姑娘垂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师:这时你想起了哪句诗呀?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拂堤杨柳醉春烟

  ……

  (3)、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请同学们把这美用你的朗读给读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4)、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

  生: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句诗中知道的。

  师:真会读书的孩子呀!知道从诗句中找答案!

  师:你喜欢放风筝吗?

  生:喜欢!

  师:请你把你的喜欢之情送进诗句中读出来,好吗?

  生:读诗。

  (多让几个同学读)

  3、小结:春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就让我们伴着音乐把春天的美好给读出来吧!(齐读《村居》)

  五、拓展延伸。

  其实,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老师再送同学们几句。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六、总结

  春天到了,花红了,草绿了,鸟儿唱着欢快的歌儿,鸭子们到水里嬉戏,孩子们也玩得正欢呢!多么美好的时光呀!让我们再次跟着诗人高鼎去感受着美好的春天吧。(齐读诗歌)

  七、布置作业

  1、背诵《村居》。

  2、和爸爸妈妈读其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早回家——放风筝。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词语的含义,学会会读会写生字。

  ★能通畅的背诵,熟练的读古诗。

  ★读古诗想象诗中情景,学会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几日呀?那是什么季节了?我们学过描写几首春天美景的古诗了,谁来背一背?(指名背《咏柳》等)

  2.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解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农村居住。)

  5.介绍作者:高鼎,清朝人。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过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呢?请看……(放课件)

  学生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所见。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你们喜欢这美丽的春景吗?同样,诗人陶醉了,他写下了这首有名的《村居》。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意

  1. 出示要求:借助拼音分组自由读诗句,划出生字词,给生字找几个词语,再讨论诗句意思。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识字。莺:后鼻音,中间是秃宝盖儿;趁:前鼻音。鸢:上面没有一撇。给生字找词语。

  3.指名读诗句,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再练读。

  5.请同学们马上描生字。注意每一笔写在哪儿。

  四、借助课件,加强朗读,感悟诗意

  1.学习古诗一、二两行诗句

  (1)师:同学们,春天到底在哪呢?其实就在我们的眼睛里。仔细看看图,再读读这两行诗句,从哪些字词可以找到春天呢?

  (从 “草长”、“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可找到春天;从图上杨柳长出绿芽也可找到春天。)

  “草长”是什么意思?“醉”呢?

  师:谁能把这句诗读一读?

  (指名读,如读得不理想,老师范读后再指名读)

  师:读得太棒了。让我们看着图轻轻地、有感情地再读一读。

  (生齐读一、二句)

  谁能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美景呢?(学生发言,说诗意)

  (2)展开想像的翅膀,把诗人描绘的景物具体化。(如“草”是什么样的草?“莺”是什么样的莺?“柳”是什么样的柳?怎样地拂?

  学生自由发言

  (春光明媚,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自由地长呀长;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自己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

  师:诗人用“长”、“飞”、“拂”、“醉”把明媚的春天写活了,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光里。突然,“噢——”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宁静,原来是------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四人一小组读这两行诗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之后,讨论:孩子们是怎样放风筝的?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男女比赛读。

  小组派代表说说。

  (欢快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扎小辫的孩子高高地举着一只五颜六色的鹰形风筝,跳着、叫着,一边跑一边放线。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儿,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在高高的云层中,各式各样的风筝似乎活了,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

  3.请同学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再背诵。

  五、解“醉”,总结全诗

  同学们,诗人看到这么迷人的春光,这么欢快生动的儿童竞放风筝的场面,他怎样?可用诗中的一个字来代表他这时的心情?(醉)

  那诗中到底谁醉?

  1、杨柳醉,醉在蒙蒙的春烟里。

  2、堤岸醉,醉在柳枝的轻柔的抚摸里。

  3、草儿醉,醉在痛痛快快的生长里。

  4、黄莺醉,醉在自由自在的飞翔里。

  5、儿童醉,醉在快快乐乐的放飞里。

  6、诗人醉,醉在迷人的春光里,醉在孩童的欢乐里。

  六、作业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迷人的春景,儿童竞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写出来吗?赶快动笔吧,看谁写得生动,谁写出了诗人的“醉”。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像,扩充古诗的内容,并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过程 :

  一、交流生活,铺垫感情。

  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选择材料)请你具体地说说有这种感受的经过。(练习表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二、复习《村居》,指导选材。

  春天的景色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历代的诗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赞颂春天,反映春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诗人高鼎是怎么来反映春天,赞颂春天的特点的呢?

  出示古诗,讨论要求学生说出两点:(1)作者选取一个典型的地方描写具体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丽。(2)他具体描写春天一群孩子放纸鸢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这理解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改写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来解决它,是对的。)

  三、指导改写,意译古诗。

  1、确定改写的人称。

  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

  2、想象经过,确定重点。

  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3、练习改写。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

  4、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了基本的语言表达。)

  四、欣赏例文,归纳方法。

  (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基本上,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认识“村”、“居”等7个字,会写“忙”。

  ★背诵古诗,能准确、清楚的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背诵课文。

  ★“醉”的识记、“忙”的书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凤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这是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认读生字

  3.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涌

  1.师范读,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忙”字

  七、作业

  1.有兴趣的小朋友亲手做个风筝和家长一起放一放。

  2.课外读背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7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实验小学 戚秋月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像,扩充古诗的内容,并写成一篇记叙文。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铺垫感情    

  阳春三月,同学们到野外去游玩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

  (确定一个表达的中心。)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选择材料。)

  请你具体地说说有这种感受的经过。

  (练习表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课题,实际上意义并不大。

  二、复习《村居》,指导选材    

  春天的景色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历代的诗人、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赞颂春天,反映春天的特点。我们学过的一首古诗《村居》,诗人高鼎是怎么来反映春天,赞颂春天的特点的呢?    

  出示古诗,讨论要求学生说出两点:

  1、作者选取一个典型的地方描写具体的事物,反映春天的美丽。

  2、他具体描写春天一群孩子放纸鸢的情景,反映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    

  这理解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改写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来解决它,是对的。

  三、指导改写,意译古诗

  1、确定改写的人称:

  假如你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情景,该怎么来告诉别人呢?

  通过讨论,明确可以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改写。

  2、想象经过,确定重点:

  写这个故事时,想一想,作者在春天去游览,静静地欣赏美丽的景色。他仅仅只是看了一处吗?不是的。但他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地方和事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那么,我们在描写春天的时候该注意什么呢?

  要求学生想像作者观赏的经过,提示突出写好诗中的两个情景。

  3、练习改写:

  学生用十多分钟的时间,自己动笔改写。

  4、交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指导、表达、批改、评讲揉合在一起。不仅要评讲学生所选择的人称、文章重点、还要注意基本的语言表达。

  四、欣赏例文,归纳方法

  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在具体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的基本上,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江苏省宜兴市徐舍小学 周 婕

  【目标预设】

  1、熟练背诵古诗《村居》,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说出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感受。

  2、根据古诗《村居》的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3、激发学生读古诗、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养成爱观察、勤动笔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探究中想象和幻想,抒发学生个体的内在生命体验和真情实感。

  【设计思路】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风光的有名诗作。该诗语言自然无华,诗情淳厚浓郁,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本设计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习作:1、以范文为例,让学生在习作初始阶段有模可仿,明确写作方法;2、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早春美好的景色及儿童放风筝的情境。3、让学生把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用笔写下来。4、赏析评价,将写好的习作让学生互评,全班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共同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过程展示】

  一、谈话:明确写法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要把握原诗的内容;第二要借助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抒发的感情具体地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明确写法。课本中的例文可以作为学生欣赏、比照的对象,欣赏归纳古诗、改写古诗的一般方法,让学生在习作初始阶段有模可仿,帮助他们提高改写的能力。)

  二、想象: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⑴ 同学们,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那么在你的眼中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⑵ 通过比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具体些、生动些,并可以加上适当的想象。

  教师相机点拨:想象并不神秘,只要你能把周围不会说话的事情看到是你最好的朋友,那么你一定会看到桃花在微笑,柳树在翩翩起舞;一定会听到小鸟在歌唱,小草在喃喃自语──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⑶ 那么面对这如诗如画的春光,此时你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⑷ 学生自由练说,并提醒学生:要忠实于原诗内容,不得随意大改、大动,也不能对原诗干巴巴的直接翻译和解释,应展开合理丰富想象。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⑴ 早春二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在这大好春光里你又想做些什么呢?

  ⑵ 是啊,你们瞧,一群放学早早归来的孩童在放风筝呢!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呢?他们又是如何放风筝的呢?放风筝时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叙述,可展开合理想象)

  ⑶ 多么美好的春景啊,多么无忧无虑的孩童啊!看到这一切,作为大诗人高鼎的你,又是怎样一种心情的呢?

  (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

  (设计理念:披文入情。古诗词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也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因此,我们在把学生带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引发相似联想,从而使学生把握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切身感受其意境之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勾起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他们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三、改写:激发表达,真情创作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随着诗人高鼎感受春天田园那迷人的风光和儿童放风筝的欢快情景。难道此时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这动人的场景写下来吧!

  2、如此动人的场景,我们可以给它拟一个什么样的题目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3、用我手写我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吧!让这浓浓的春意和洋溢着浓烈的儿童生活情趣在我们笔尖流淌,倾泻吧!

  (设计理念:情动辞发。正如叶圣陶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当学生充分感受到早春二月那迷人的风光和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时,他们的情感已完全融入古诗词的情境中,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丰富深刻的感受。学生心中的“意”已经到了“呼之欲出”的境地,此时用我手写我心,学生那浓浓的情感定能在笔尖流淌、倾泻。)

  四、评析:交流修改,完善作品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和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3、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跨越时空的界限,同古人同喜,与诗人同乐。获得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和对童年生活的珍爱。

  (设计理念:品读赏析。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语言表达上与例文不相同,与同学不一致的地方。学生互评,全班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共同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

  【相关链接】

  改写古诗为记叙文,这是人教版课标版编写的改革创新。在课文中这就属于“文包诗”型的课文,在这类课文中,文章(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文章(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从内容上看,体现了“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从学习方法上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8

  一、教材简析

  《村居》是长春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认识10个会认的生字,学会“火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录音带。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是个万物复苏,景色优美的季节,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2、解题:“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作者所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二、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看图。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a、读一读:村、居、堤、杨、拂、烟、趁、因、童、散、。

  b、找一找:下面的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些字最像村、堤、散、因。

  c、说一说:用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指名读课文,如有不正确的读音及时纠正。

  4.齐读课文。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一)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二月天”指春天。

  “拂”指轻轻地擦过。“春烟”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醉”指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师补充(“拂”指轻轻地擦过。“春烟”指春天里农家的炊烟。“醉”指沉迷,陶醉。)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二)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五、想象画面,朗读背诵

  1.分组练习朗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反复朗读.

  2.指名背、齐背。

  六、写字指导

  书空,指导书字3个生字。(注意间架结构、笔顺)

  七、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回忆诗中描写了春天农村什么样的情景,并说一说。

  2.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并书写。

  1.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复习生字。

  2.师生共同总结识字方法。

  3.鼓励学生用生字组词语,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5个生字。

  三、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巡视,及时肯定或纠正学生的书写)

  四、背诵课文

  五、扩展练习

  结合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象,自己画一幅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

  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

  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1、学习一、二句:

  ① 指名读第一句:

  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② 指名说,老师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③ 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④ 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⑤ 全班读第二句。

  ⑥ 看课件师配音说:

  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⑦ 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⑧ 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⑨ 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河堤/杨柳/醉/春烟。

  ⑩ 全班齐读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① 指名读。

  ② 老师解释:

  “纸鸢”就是指风筝。

  ③ 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

  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④ 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⑤ 男女比赛读。

  ⑥ 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

  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散、归、趁”3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

  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

  3、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防纸鸢

  4、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5、指名读、齐读。

  6、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7、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8、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

  9、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

  四、背诵全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11

  长春版二年上册第一板块《快乐地玩》及《村居》教学建议

  [板块分析]

  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不尽的魅力。刚刚结束了愉快的暑假生活的学生们,重返校园便能接受《快乐地玩》这样一份殊的礼物,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一件再高兴不过的了。

  本组教材正是抓住了儿童喜欢玩的天性,以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一首构思新奇的诗歌和一篇极其贴近学生实际的现代文呈现给了他们一方触手可及的游戏天地。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回味起儿时的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带着一颗童心,与学生们一起去品其间的乐、感其中的趣。

  教学本组教材,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做到朗读与感悟交融。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了解同学们都喜欢玩什么,怎么玩会更有趣,也可以自己动脑创编适合自己的游戏。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把读书与生活结合起来。

  《村居》

  一、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火”字旁,掌握两个多音字“散”、“长”。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情分析

  1、这是学生开学后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许这个时候学生还沉浸在愉快的暑假生活中,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学生在假期里体验到的快乐,把学生带入古诗的意境之中。

  2、刚刚开学,许多学生的写字姿势一定出现许多问题,在指导写字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姿势,为下一步的写字奠定基础。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读诗、背诗、识字,写“村、居”两个字。

  第二课时:复习古诗和生字,写六个字,处理课后练习。

  六、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生字卡片

  七、几点思考:

  1、关于古诗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一、二年级教学重点是识字,对古诗的讲解究竟把握到什么程度?我的体会是,把握识字这个重点无可非议,但并不是说在识字的同时我们什么都不做了,像高鼎的这首《村居》,描写的是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一定要让学生跟诗人一起饱览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但是因为我们重点要完成识字任务,古诗的内容又不适合一句一句枯燥的讲解,怎么办,所以我在一开课,就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把学生带入到古诗的意境之中。(寒冷的冬天终于被温暖的春风吹走,在浓浓的春意中,有一个人在悠闲的散步,享受着春天的美景,他就是诗人高鼎。小草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吐出一点点被春风染绿的嫩芽。晴空万里,刚过冬的黄莺展开柔嫩的翅膀,无忧无虑地飞翔着,仿佛在赞美春天,歌唱春天。堤岸上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梳理着细长的秀发,沉醉在春天的美丽中。高鼎被这千姿百态的春天所迷住,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啊------”一阵欢呼声打破了春天的安宁,原来学堂早早地放学了,欢乐的孩子们跑着、跳着,露出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快!快!”一个孩子高高举起一只风筝,跳着、叫着从高鼎面前窜过。高鼎的目光被吸引过去,那孩子拉着风筝线,另一个孩子展着风筝,只见风筝在孩子的牵引下越飞越高,在蔚蓝的天空中舞动,似乎在与云朵比高。不一会,天空中陆续飞起了许多纸风筝,纷纷炫耀着自己的美丽。春天的气息与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春天的美丽与孩子们的身影融合在一起,使高鼎仿佛回到了儿时,情不自禁的笑了。)想象一下,老师绘声绘色的讲完这段故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接下来就向学生交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学习高鼎的这首《村居》,同时认识“村、居”这两个字,并指导写这两个字。

  2、关于识字

  (1)建议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采用定位识字,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短小的韵文或古诗。(介绍韵语识字:韵语教学的全称为“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简称:韵语教学)。它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兆臣同志于1982年在全国首创的一种快速、高效启蒙汉语教学法。韵语识字法是将同韵的字编写成简短有趣的韵文,让儿童容易掌握“整体”的语言环境,然后再在“整体”的基础上认识“部份”的生字。先整体后局部、先轮廓后内涵,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关注字义。在教学中老师们有一个误区,认为识字就是学生会读这个字的字音就行了,其实不然,了解字形,理解字义,这三者的结合才算真正认识这个字了。我们想想,学生的错别字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关注字义的理解,所以学生在运用汉字的时候,同音混淆的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在古诗中识字,因为古诗中的生字比较孤立,缺少具体、直观的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就更容易忽略对字义的理解。针对这一课的11个生字,怎么去关注字义,我的想法是主次分明,轻重缓急。像“居、拂、堤、醉、散”这几个字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诗的意境来理解,有的还可以结合字形来理解,如“拂、居”等,还要关注多义字,如“醉”。在这里是“陶醉”的意思,本意是喝醉酒的意思。多音字“散”可以用扩词法来处理。像“杨、烟、童”等字不用讲解,学生也明白。

  3、自编短文,复现生字,巩固生字:

  在一个小山村居住着许多人。春天到了,堤岸(àn)两旁的杨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yáo)来摆(bǎi)去,像喝醉了酒。几个孩子因为放学很早,就趁着家家户户冒起炊(chuī)烟的时候,在一起散步。

  4、关于写字:很多老师反映,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总是指导不完,有的就让学生回家自己去写,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

  (1)分散写字。把要写的字落实到两节课来写。第一节写“村、居”两个字,要注意“居”的里边写的要宽一些。

  (2)重点指导,归类把握。指导“烟”,因为这里有一个新部首,“散”和“放”在一起指导,有相同的偏旁,但写法不一样,一个是左大右小,一个是左小右大。

  (3)放手观察,自己摩帖。对于笔画少,字形比较简单的字,建议让学生在独立观察中完成,老师加强巡视。

  还需强调的一点就是,写字的要求要高于一年级,不仅写对,要写美观。

  5、关于课后练习:

  增加成语积累:居安思危居高临下居心不良安居乐业后来居上因小失大前因后果。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村居》教案 篇12

  教师自编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常规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很有意义的。下面谈谈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在《村居》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景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由于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如果此刻进行逐字逐词的讲解,课就会上得索然无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学生不再有畏难的情绪,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分步教学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先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画面,先是动画设计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然后黄莺飞过天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面,重点体现春天蒸腾起的烟雾,帮助学生理解“醉”字的含义。第三句由学生自己理解。最后展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突出孩子们高兴的神情。

  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

  三、拓展想象

  多媒体课件还能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诗中的“二月天”在动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画面体现,是由“草长莺飞”联想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也是“忙”的前提,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开启思维,以了解内容。

  四、形象识字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可以适时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课件中,“趁”字的字音、字形结构、笔画顺序,意义等都以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我选取读音键,学生可以听到“趁”字的标准读音;“醉”字比较难写,多媒体课件中的活动拆分又可使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