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

2023-01-03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1

  《白天和黑夜》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黑夜的异同的原因及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地球仪,阳光(手电筒一防止那天没有出太阳)。红色五角星。

  用白色卡纸和黑色卡纸制成“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

  夜晚图片。

  活动过程:

  一、由图片引出话题。

  师: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什么呢?画的是什么时候呢?都画了些什么东西呢?你们觉得好看吗?

  二、讨论黑夜的秘密。

  1、引出话题。

  师:你们觉得黑夜漂不漂亮?可是他是怎么形成的呢?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形成了黑夜,(教师要讲解一下什么叫地球的自转)我们来一起看看是不是因为地球的自传才形成了黑夜和白天。

  2、教师做实验,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其中的现象。实验介绍:教师将打亮的电筒固定在离地球仪有一定的距离的一侧。在地球仪中国地域上贴上一个红星代表中国。

  师:地球仪表示我们生活的地球。老师用手去转动地球仪表示地球自转,手电筒则表示太阳光。老师转动地球仪,你们看会有什么样的现象?

  3、教师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讲出所看到的现象。

  师:当红星对着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那当红星背离阳光时,我们这里是白天还是黑夜呢?

  4、与幼儿一起讨论白天黑夜的转换关系。

  师:地球在自转,在自传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就能照到光,有些地方就没有了,当阳光照着一个地方时那它就是白天,远离时他就是黑夜。所以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三、出示“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卡片。

  教师左右手分别模拟“白天先生”和“黑夜小姐”说:小朋友们好!我是白天先生,我是黑夜小姐,(两者间相互提问)如:白天先生,你们那是什么样的啊?大人和小孩是怎么生活得啊?(相互问一下各自特有的东西)

  四、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美工——漂亮的夜晚

  《洁白的牙齿》

  活动目标

  1、知道龋齿形成的原因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2、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的卫生习惯。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活动准备

  牙刷、蛀牙图样、牙齿模型、一周刷牙记录表、儿歌、幼儿自备(牙刷、镜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了解牙齿的作用

  1、猜谜语:小小石头硬又白,整整齐齐排两排,天天早起刷干净,结结实实不爱坏。

  2请幼儿说说牙齿的作用。

  3、小结:牙齿可以吃饭、咀嚼食物、说话离不开牙齿、牙齿还影响美观等

  二、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1、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说说牙齿的形状、颜色。

  2、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认识龋齿,出示蛀牙图样加深幼儿印象。

  3、请有蛀牙的幼儿说说蛀牙了有什么感受。

  4、讨论并说说为什么会有蛀牙,应该如何预防蛀牙?保护牙齿?

  5、师小结: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

  三、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1、出示牙齿模型认识牙齿构造。

  2、教师示范刷牙并讲解刷牙方法。

  3、出示儿歌《刷牙》,幼儿手拿牙刷跟教师边念儿歌边模仿刷牙动作。

  4、总结:牙齿对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牙齿不好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食物消化,直接影响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刷牙、漱口的好习惯,天天刷牙,有个健康的身体。

  四、课外延伸

  1、幼儿在活动投放区利用牙齿模型练习刷牙。

  2、家长配合记录幼儿一周的刷牙次数。

  《可怕的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了解目前科学解决这种污染的方法。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教育幼儿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2、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白色污染物实物、白色污染的幻灯片、白色污染的再次利用视频。

  2、塑料袋、胶水、各种图片、毛线。

  活动过程

  一、出示物品引导幼儿讨论,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幼儿:(塑料袋、饭盒、蛋糕盘、一次性杯子、酸奶瓶、饼干包装纸)

  师:你们知道它们能做什么用啊?幼儿:(塑料袋可以装东西,饭盒可以装饭……)

  师:原来它们可以做这么多事啊,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这些东西用完之后,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幼(引导幼儿说出扔到垃圾箱里。)

  二、出示幻灯片,讨论塑料制品对人类带来的危害。

  在我们的周围,拍到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①到处是废旧塑料塑料制品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垃圾、塑料袋)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幼:(因为人们乱扔垃圾)

  师:那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行为啊?幼:(把吃完的零食的代在乱扔)

  师: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会怎样啊?幼:(生病)

  师:你们知道什么地方用塑料制品的地方最多吗?幼:(超市水果店等)

  ②土壤里没有腐烂塑料制品

  师:大家看看,这些人在干什么呀?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为了促进庄稼的快速生长,许多农民在早春播种的时候就会蒙上地膜,种子在地膜的保护下,有了一定的湿度和温度就能快快的发芽长大。(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可是这些地膜用完之后会怎样呢?(没有腐烂影响塑料制品农作物的生长)

  原来废旧地膜也会造成污染啊,那小朋友等回老家的时候把这个危害告诉种地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提醒他们用完地膜要及时的清理干净。

  ③塑料制品污染河流:

  教师引导: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看到小河里到处是废旧塑料代,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引导: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呢?(鱼死了,水变成黑色了)

  师:呀!太可怕了,原来污染有这么大的危害,我们知道塑料制品、泡沫结实、不容易腐烂,如果人们用后到处乱丢,就会形成一种白色污染,污染着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健康,污染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由于这些东西大多是白色,所以用“白色污染”来形容。把他们叫做了“白色污染”。小朋友们你们记住了吗?

  三、讨论废旧塑料制品的再利用

  师:发散幼儿思维,找找说说还有哪些东西乱扔也会造成白色污染呢?除了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些东西是白色污染,还有哪些东?

  师:塑料袋污染这么严重,有没有可以解决的办法?(不用塑料制品减少使用等)

  教师小结:塑料制品带来严重的污染,可以用替代法和回收法。所以我们应推广用布袋、纸袋代替塑料袋。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废旧塑料袋送到工厂炼油,有的废旧塑料袋经过加工可以再生成油漆和新的塑料原料,但这一工作较难进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样废旧利用的。

  四、总结

  今天,小朋友了解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后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去买东西可以从家里拿着袋子,使用环保的袋子来减少污染,并要时刻提醒爸爸妈妈和我们身边的人,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好吗?

  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用废旧资料袋制作玩具,请幼儿自由选择制作:《塑料小背心》、《塑料热气球》。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2

  活动内容:学做小当家

  设计思路:自从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开展以来,孩子们参观了南京路步行街、外滩,人民广场以及各种商店之后,对于城市的设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家在共同搜集资料、创设班级学习环境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合作意识,今天以三口之家的形式进行关于数的活动,让幼儿既体会到“逛街”的乐趣,又培养了他们相互帮助,愉悦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更多的发展。

  活动目标:1、会运用简单的加减运算,和同伴合作游戏。

  2、了解钱的用途,知道要节约用钱。

  活动准备:班级环境布置,幼儿用记录纸,笔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今天我当家”

  1、今天我们来做家里的小主人,学一学自己的爸爸妈妈。

  2、发工资。(每户家庭10元钱)

  相互交流工资是不是10元钱。

  3、外出消费:

  指导语:外出消费时,三个人进行分工,每次消费完之后,都要做好记录。买一样记一样,算一算,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购物时买家里最需要的东西,合理用好工资。

  (二)、交流分享:

  1、汇总消费情况

  你们今天到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2、指导幼儿合理使用钱(收电费)

  提问:不够交费的家庭怎么办?想想办法。

  小结:平时我们要节约一些,省一点花钱,因为生活中还有很多地

  方需要用到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首先他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将数的分合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并且了解自己在活动中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买东西,而且还要记好自己的帐本和价钱,无形中又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第一个“拿工资”的环节中,小朋友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能够区分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计算出钱币的综合,如:5张2元,2张5元,1张5元、2张2元和1张1元等等。但不论是怎样的面值,大家都是拿到了10元钱。。进行逛街购物了,小朋友一个个兴致很高,由于现在是“一家三口”了,拿东西的人一多却反而出现了东西集中在一个人手里,而其他的却在左挑右选,感受买卖东西和在游乐场游戏的快乐,合作意识的加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还有,做好相应的记录也是一个关键点  <br><p></p>,有的家庭就发挥了记录的作用,他们一起算好用掉的钱,身边的钱是否够用接下来需要购买的东西……活动中发现,部分家庭都是有意无意地买光了10元钱,即使是剩下了钱的,他们在收银台那里也都能正确报出自己用掉多少,剩下多少。有些家庭还会精打细算,买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吃的和玩的花费不多,基本上所有的家庭都是以小当家的身份完成了今天的“逛街”活动。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讲出了自己选择商品的理由,体现了照顾家人和关爱别人的情感。

  整个活动都是贯穿着逛“逛街”的形式展开,将计算、情感、生活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孩子们在活动中情绪愉快积极投入,讨论也很热烈,这种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活动富有趣味,具有生活的气息,使幼儿在玩中掌握了知识技能。

  进一步反思:

  在活动中发现家庭中的爸爸妈妈有了能力有了发展,孩子却是在一味地跟从,以后进行此类活动家庭成员应当不断更新和变换。还有,在这样的活动中,对于最后出现的“如何节约用钱”这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的认识不够,经验不足,老师在组织过程中也是草草带过,没有请幼儿进行细致深刻的讨论,这也是我们老师在活动中容易产生虎头蛇尾的共同弊病。所以,如何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能帮助孩子提升经验,这种能力还需要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活动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3

  【活动意图】

  “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势在必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利用孩子的“蝴蝶效应”,去感染带动身边的人,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萌发环保意识。

  2、通过变废为宝活动,加深幼儿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从而落实到行动中去。

  【活动准备】

  1、图片《地球爷爷哭了》;ppt展示《变废为宝》图片。

  2、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牛皮纸、牛奶盒、蛋糕盘、雪糕棒、毛线、旧光盘……

  3、变废为宝作品:制成的收纳盒,贝壳制成的风铃。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展示图片《地球爷爷哭了》,请幼儿猜一猜地球爷爷怎么哭了呢?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大胆发言,教师小结:

  向幼儿介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遭破坏等带来的严重后果,告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树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低碳意识。

  二、基本部分:

  1、作品展示:

  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收纳盒、风铃,引导幼儿观察:它们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你还见过废旧物品做成的作品?

  2、材料展示:

  在我们生活中每天也有许多废品,前几天我们还收集过各种各样的废品,请与你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说说你收集了哪些废品,在收集过程中发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说一说。

  提问:收集来的废品你打算怎样利用?(有的废品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有的废品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3、动手操作,变废为宝:

  谈话: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动脑试一试,把我们收集来的这些废品变成各种有用的东西呢?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互相交流制作中的经验、协商遇到的难题想办法解决。

  4、作品展示:

  互相欣赏作品,将幼儿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互相交流,体验制作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5、欣赏提升:ppt展示《变废为宝》图片,提升幼儿知识经验。

  三、结束部分:

  向孩子介绍低碳生活的小知识,并号召孩子向家长发出倡议:绿色生活,从低碳做起。

  措施:

  1、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筷子等;

  2、少乘坐电梯,多爬楼梯,又省电又锻炼身体;

  3、每天少抽一根烟,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4、多种植树木,减少噪音,产生氧气;

  5、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活动延伸】

  继续在区域内投放废旧材料,供幼儿探索、操作。

大班主题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热爱花卉的情感。

  2.要求幼儿在较长时间观察春季花卉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培养幼儿口语表达力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习用圆形纸、折叠粘贴的方法、创作美丽的花朵,共同布置“春季花卉”图,进一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

  活动准备:

  1.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认识它们的名称及特征,并用彩笔画下来。

  2.各色彩纸、彩笔、剪刀、胶水、大小不同的瓶盖等圆形物;范例一份。

  教学流程:

  活动一:科学——春天的花卉

  (一)教师启发谈话。

  师:“前几天我们在幼儿园里欣赏了许多春天开放的花,还把它们画了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看,并互相交流:你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有香味吗?

  (二)互相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花。

  1.让幼儿互相交换看画,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

  2.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描述花的名称、颜色及特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上好听的词(如:散发淡淡的清香等)。

  (三)个别讲述。

  1.请个别幼儿示范讲述:展示自己的画,并对大家说说自己找到了春天的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闻起来有什么感觉?

  2.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较完整地讲述。

  (四)请幼儿给自己的画上彩,并剪下

  活动二:手工——花开了

  (一)出示范例“美丽的花”让幼儿自由欣赏,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研究怎样制作美丽的花。

  1.请幼儿认真观察,这朵花用什么做的?数数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圆形组成的?

  2.你想用什么方法剪圆形纸?

  3.教师补充并示范粘贴花和叶的方法:浆糊只要涂一半就可以。

  (三)交代要求:将剪下的纸扔在指定的篮子,及时收放好工具材料,注意安全和卫生。

  (四)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多做几朵不同色彩的花,提醒幼儿多贴一点花瓣。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各种形状的花瓣组合成各种美丽的花。

  3、提醒幼儿制作时注意良好的操作常规。

  (五)活动结束。

  1.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交流制作心得。

  2.将幼儿制作的“美丽的花”与布置春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