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化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课堂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要走向自然界去调查资源、调查环境;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进化工厂调研化工生产;去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访问专家、教授,获得指导;进入图书馆、因特网查阅资料。可谓处处是课堂,处处有教材。

6 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力,即: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作能力、音乐艺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认识自我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如有的学生擅长于化学推理、而有的学生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有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具有化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因此,用单一笔试的方式作为化学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局限的,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和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应该走向多元评价,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笔试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观察、访谈与测试相结合;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观察日记、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作品(小论文、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小制作)等。
  当前,化学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动向:“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课题报告、小论文)进行评价;“开放性和情境性试题的开发”;“综合级和评价级试题的编制”。

7 网络教学走向普及化  数字化时代已初露端倪,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和新的挑战。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这为网络教学创造了条件。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不过是把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与网络时代的互动式教学是大不相同。网络教学至少具有如下特点:网络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网上可以最新教学资源,并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作为一种学习的媒体,可实现跨越进度、跨越时空的教学,可实现与他人合作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全新的互动式的教学,可完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网络环境下,每个人是信息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共享者。   单向传播式学习与互动式学习比较 单向传播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

序列、固定、渐进式

不连续、多任务、跨跃式

单向指导、很少互动

双向或多向互动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吸收教材知识

学会如何学习,探究式学习

只在学校学习

可终身学习

一体通用

量身订做

上学很痛苦

上学很有趣

老师是传播者

老师是协助者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学是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元素周期表”的网络教学至少可以考虑:
 ① 利用网上资源探索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② 通过网上检索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
 ③ 通过检索查阅网上各种元素周期表,并比较评价;
 ④ 小组合作设计新型元素周期表,并与他人共享成果。

8 创新教学走向课堂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应局限在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而应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把创新教学真正带入课堂。化学教学应把化学知识的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化学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创造性氛围。其次,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我们的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产生更多的问题,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第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阶段着重要培养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第四,构建化学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体系,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通过文本知识背景或实验或生活实践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学习或研究的课题;将问题分解成一定序列的子课题,有利于小组分工研究;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对子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查阅资料,以获取化学事实;然后运用归纳、演绎、类比、联想、 分析综合方法等加工化学事实, 进而科学抽象、建立模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最后,将结果表述,写成小论文,并与别人交流、分享成果,在比较、批判、评价中,提出新的课题。
  此外,化学教学的大众化、人文化、个性化、综合化和自主化,也是化学改革的趋势。21世纪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化学教育不单是化学学科的教育,将是以化学学科作为载体的德育、科学和人文的教育。

[1] 胡学增.论两大课程观的融合及其对化学教育的影响.化学教育.1992,1:7-11
[2]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07-175
[3] 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2001,4:1-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