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说课)

《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说课稿

海口一中 王珍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录入数据库的记录”及“使用sql查询语言”,本课“设计数据库的结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excel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数据库学习的基础,在数据库学习中有着奠基性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

  b、理解数据类型的划分及能熟练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教学重点:区分和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

4、教学难点:区分字段的数据类型;设置字段的大小;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总的指导原则,结合初中阶段学生自我表现力强,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我采用的方法如下:

1、教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传授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通俗化和直接性的特点,省时又省力。本课主要用讲授法讲解“记录”、“字段”等专业名词,使学生很快掌握新知识。

2)演示法:演示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征,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从中了解到教师口中的专业术语,使学生能更正确、深刻地理解概念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积极性,培养观察能力和对信息的思维、理解能力。本课在创建数据库时运用了演示法,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创建有一个直观完整的认识。

3)对比教学法:对比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异同点的思维方法,用对比教学法讲解概念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理解内涵,突破难点。本课将电子表格和数据库进行对比,以人或物品的属性与字段的数据类型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数据库的优点,轻松理解字段的数据类型。

2、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下两种方式来完成任务:

1)自主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字段的数据类型的内容,再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

2)协作学习:学生四人一小组,共同讨论设计数据库应用方案。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操作已经比较熟练。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比较归纳能力,同时反思思维也开始萌芽,但仍体现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特征。本节课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数据库,对数据库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因此概念在讲解和任务的设计都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结合,难度不宜过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