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案

2020-01-08

【内容标准】

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识记a.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b.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c.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第二目“经济建设目标”。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导入新课:   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的同学可能要说:我们村早就是小康村了,我们滨州市早就是小康市了,怎么还有一个小康目标?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有关小康的话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到20世纪末,我们顺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滨州,感受它的巨变。

展示几组反映滨州巨变的图片

让我们来看看滨州新的城市面貌。(放视频)这是我们从网络上了解的滨州的变化,课前同学们都作了社会调查,相信你对家乡的变化更有深切的体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