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理解当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政策措施。
【学习重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习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着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公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