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经济常识》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误区一 企业劳动消耗越小 , 企业经济效益越高
【剖析】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 使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反之,则经济效益低下。如果企业偷工减料 , 生产的是伪劣产品 , 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 , 但这是以摸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 是不可取的 ,最终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脱离社会效益、脱离国民整体效益而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想方设法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 , 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水平。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 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误区二 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 , 经济效益就越好
【剖析】(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 , 首先必须面向市场 , 生产出能适合市场需要 , 适销对路的产品 ,以便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2) 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 降低成本 ,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生产出最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可见 , 用同样数量的劳动消耗 , 生产的适合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越多 , 经济效益才越好。反之 , 如果生产消耗多 , 成本高 , 产品质量差 , 则生产的产品越多 , 企业经济效益就越差 , 甚至会亏损破产。
误区三 劳动生产率越高 , 经济效益就越高
【剖析】(1)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 ,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
(2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 ,以最少的活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 ,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要提高经济效益 ,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 , 同时生产的产品必须造销对路且产品质量好。否则 , 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效益 , 反而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误区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 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剖析】(1) 要增强企业活力 , 提高经济效益 , 就必须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 ,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起产权清晰 ,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 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 有利于扩大企业资本的支配范围 , 实行股份制改造 , 实践证明 ,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股份制的实行是有一定条件的。条件不具备 , 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实行股份制是一个过程 , 总是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 战略性改组 , 加强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 并不是 “一般就灵”。所以 .要搞好国有企业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除了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 , 还要依靠科技进步 , 采用先进技术 , 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 ,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 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 ,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以最少的劳动消耗 , 生产出 更多的优质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来 , 另外 , 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建立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并且需要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争创名牌 ,保名牌 ,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以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