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偶像

2023-08-29

作为偶像 篇1

  【学习目标】

  1、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培养口语问答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问答的技巧

  【教学安排】

  一课时,课前学习预习准备阶段完成的作业:

  1、界定“偶像”。

  2、搜集不同角度、不同时代、身边同学关于“偶像崇拜”的事例。

  3、搜集不同人士关于“偶像崇拜”的看法。你自己“偶像崇拜”的事实及看法。

  4、熟悉课文,准备登台。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XX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二、外围问题

  1、什么是人物专访?本文记者专访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2、一般地说,人物专访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明确: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三、研究阶段。

  (一)情景再现(或放录像)

  选一主持人,一“记者”,“杨利伟”登台再现采访情景。将讲台搬走,用几个课桌并成采访桌。尽可能脱开课本。

  (二)研究课本

  1、学生分组讨论课后研讨题1—3题。

  2、分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答案

  明确: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

  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

  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

  (三)课本拓展

  1、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很多无名的科技人员,而杨利伟却是宇航员,实质上却不是科技人员,为什么说他是航天科技的偶像?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即可。

  2、我们该到底树立怎样的偶像观?

  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作为自己偶像无可非议,但作为偶像,我们更应注重他们内在的品质和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我们更应提倡以造福人类的科技人员作为自己的偶像。

  3、采访问话该注意什么?

  明确:(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3)问题要准确具体(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4、回答别人的采访该注意什么?

  明确:(1)善于倾听,把握问题准确。除了特殊场合,应该问什么答什么(2)态度在真诚(3)要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传递信息要明晰(4)注意一些原则的问题或机密的东西,回答要有分寸,可以闪烁其辞,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

  三、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某县的县委书记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的采访,试指出这位县委书记回答的优劣。

  记者:我们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因贵县某轮窑场占用农民耕地一事采访您。

  书记:哟,不得了,你们记者是无冕之王呀,又是中央电视台的,得罪不起。

  记者:书记先生您过奖了。说起“无冕之王”,社会上有不少人说县委书记倒是当地的土皇帝呀,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是您说了算,这xx乡建轮窑场的事您该知道吧。

  书记:知道呀。

  记者:也是经您批准的吗?

  书记:是啊。

  记者:可建轮窑场要占用农民的耕地。

  书记:不占耕地,那轮窑场要建到空中呀!

  记者:您觉得侵占农民的耕地合法吗?

  书记:我们苏北还很落后,要发展经济,就得变通一下保护农田法。

  记者:“变通”是否可以理解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书记:你怎么理解都可以。反正县里要发展经济,反正我们也没有违法乱纪。

  记者:发展经济就一定要以“变通”为代价吗?如果各地都像这样“变通”,那国家的法律不就变成一纸空文了吗?

  书记:不能这样类推,各地情况不同,中央不也是一再要求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吗?

  记者:“变通”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书记:是啊!

  记者:我们换一个角度,假如您不是县委书记,而是中央领导或执法人员或平民百姓,您认为“变通”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是合法的吗?

  书记:这个,这个,我不喜欢假设,更不喜欢换一个身份。……

  记者:建轮窑场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呢,如果农民没有了耕地,人们没有粮食,要钱又有什么用呢?

  书记:这是理论上的大道理,地方工作是很复杂的,记者小同志,你刚才说到要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互换一下,我也可以轻松地提出你这样的问题,但你是否像我这样干得出色呢?

  记者:我可没您这样的能力。

  书记:哈哈,怎么样,承认了吧!

  记者:我说的是“变通”的能力。

  书记:哈哈,你不行。“变通”学问可不是你们这些娃娃们学得来的。

  记者:是啊,我们学不来。谢谢您接受我们采访。

  书记:不客气。

  2、同座位分角色拟定采访提纲,互相采访。

作为偶像 篇2

  教学时间:_______月_______日     周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深刻了解偶像的内涵。

  2.掌握问答的技巧。

  3.在实践中提高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偶像的内涵

  2.掌握问答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1.导入新课

  XX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全中国为之骄傲的名字,成为载进历史的人物,也成为众多媒体聚焦关注的重要新闻人物。因为这一天,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杨利伟作为驾驶神五飞向太空第一人,所到之处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香港《大公报》评价说:“杨利伟是这次"神州"五号飞船成功载人航天的标志和代表。从杨利伟的表现,人民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精英一带的崛起,看到他们的素质、智慧和表现。”

  2. 文体知识 (人物专访)

  ①“人物专访”是以交谈和问答的方式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专门访问,是一种深层次的专题性的新闻报道方式。

  本文是在杨利伟遨游太空两个多月以后进行的,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力图通过一系列问题让杨利伟向公众敞开心扉,展示他们作为“偶像”人物的个性特色。这也是记者设计问题时所围绕的中心。

  ②对象:可以是社会名流、权威人士、也可以是新闻人物。

  ③内容:有的侧重观点采访,有的侧重信息采访,有的侧重个性采访。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的采访部分,分为三个层次,阅读记者的提问,分析问题都是围绕什么设定的?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者的提问和杨利伟的回答,归纳提问者和谈话者需要哪些艺术?

  提问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文章中的记者感言和你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你认为偶像应具备哪些素质?并说说你自己的偶像,以及选他做偶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阅读。(XX年,艺术人生张越采访谢霆锋(节选))

  …………

  张:我听说你是16岁出道

  谢:16、17吧,差不多差不多

  张:按岁数该上高中吧

  谢:恩恩

  张:算小孩呢

  谢:肯定(大笑)

  张:对于一个十六七的小孩来说,突然之间就给扔在灯光亮处那个台上了,接受所有人的考验,当时挺害怕吧

  谢:确实挺害怕的,确实挺害怕的,但是那个时候我记得是,其实我爸妈是演员,是香港演员,我记得那时侯我是当时香港第一个那么比较年轻的去进入娱乐圈,我每次站在台上都有恐惧感,第一,第二,第三年,只要我站在台上都只得到的是嘘声,都会让骂的很惨很惨。

  张:为什么呢,为什么骂你呢

  谢:那个时候也许第一香港观众很多,很多观众都觉得你谢霆锋是因为爸妈的名气而有机会可以站在台上,那这个可以了解。但是,我到现在,如果从十六岁开始,我还是会选坚守这两个字,就是我相信某一种东西,不是外来可以解释的,我觉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可以用来坚守的信念。那时候我的坚守的东西就是我相信努力好好的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且我是真的喜欢音乐,我觉得难得我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又喜欢,同时也可以,坦白说也可以赚钱的一份工作。 所以坚守到现在我觉得……不错!恩!不错!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应该这样说。

  张:十六七岁的小孩,如果是我们生活中的我们家里的小男孩,他做错事了他淘气了,我们就说他还小呢,以后就好了。如果他叛逆了,我们就说这岁数的小孩都这样,以后大了就好了,但如果是你,或者其他这个岁数的明星这样,你会被很苛刻的要求。

  谢:其实我们是在拿一些大人的东西嘛,但我觉得应该是平均的,你要付出多少你就能拿走多少,这个是一个代价

  张:你做了成年人做的工作,你获得了成年人、甚至成年都没获得过的那么大的收益和报酬,那你就要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你还得抗成年人的压力,尽管你可能心理没有完全准备好承担你要硬去承担 。

  谢:对(主持人理解赞赏的向锋连连点头,霆锋十分高兴又不意思的笑起来)没有,这种眼神是只可能是在一些,就是彼此双方都是在这个行内才会有的眼神,对,你们(指观众吧)不会懂的

  张:找到共鸣了

  谢:对,有共鸣了。

  张:然后呢,以前,说实在的,我岁数跟你差的好多,我是把你放在小孩那一类的,我没怎么听过你的歌开始,然后听了你的一些事,不特别好的事,我当时脑子里有个概念,我就觉得这孩子啊,不是对他的工作很负责任的。 后来我有一次就听到,你可能是接受采访的时候,跟别人说,说的你上场前演出前,你会特别紧张,一直到现在你腿哆嗦。因为你知道我做节目上场之前我也哆嗦,(霆锋忍不住插嘴:没错。激动的坐不稳当,看来他又找到共鸣了呵呵)我做这么多年了我都哆嗦,然后我就出汗,我就开始有个疑虑,我想,他可能不是我以为的那样,那么拿工作不在乎的一个花花公子,他拿这事可能挺认真的

  (霆锋的脸突然抽搐,想来有人说他认真他是百感交集死也无撼了,然后眉毛一扬的笑开)

  谢:我真的没想过会有人从这个点去看……就是,这种东西我刚才也说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一个行外的人会感觉到的,就是我在上台之前,我真的手脚都挺……就特不听话,真的会抖,到现在为止都一定会有,但是我是希望自己下台之后不要后悔,不要说,要是我这样那样就好了,因为在台上没有那么多次的要是我那样就好了,没下一次,只有一次,只有一个机会,也是我对自己要求的。

  张:有一个词叫成长的烦恼,好多人都说,谢霆锋这几年好象能看到他在成长哈,反正我觉得我们的成长的过程充满了烦恼,我不知道你觉得,你的成长烦恼吗

  谢:我没有想过,我觉得……随缘吧,也不要去想烦不烦恼,看你的功力,就是所谓成不成熟,或者是怎么去处理每一件事情,让这个烦恼减少,这世界就不可能没有烦恼。

  张:你看,你刚才给我的回答让我得到两个词,一个词:感恩,一个词:平和。我觉得这两个词都是比较中年人心境的才会有的状况(霆锋傻笑+晕倒中)这个23岁的小孩怎么就开始有了这个心境了,经历的早、经历的多。

  谢:也许吧!但是还是23岁,所以还是……那也好那也好,要是一辈子都……就这样过了之后,还能跟自己说,我真的没试过怎么样怎么样,那就惨了。

  张:那我想问你啊,这种成熟真是建立在那种内心的平和,刚刚你说的平和、感恩、宽容、了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还是建立在我都学会了,我现在知道你们怎么回事了,我学会这套应付你们的技巧了,我在江湖里走久了,我变油了,建立在哪个基础上。

  谢:肯定不是第二个,因为要说到应付啊,我能说,就算我是十六岁,我都知道所谓的应该去怎么应付是最好听,最能打动人心,但是……(不自觉的嫌弃的摇头)。我那么小,我家里出没的人,都是当今香港影坛乐坛,在唱歌的所谓的天王啊巨星,我爸妈都跟他们非常熟。那小时候都是坐在成龙大哥旁边吃大闸蟹,一边就是周润发哥哥,都是很认识了,他们真的都是从我那么小就看着我长大,要所谓的去了解这个行业,去理解去怎么应付,我觉得我懂,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我是否选择走别人走过的路?我觉得在这个行业,就譬如说五加五是最平均的等于十,你有一点点实力,你有一点点的包装那就好了。但是谁说九加一,七加三,六加四或者是十一减一也不等于十吗,都一样,只不过看你怎么样去达到最后一个共同点。 但是我希望我相信音乐,香港少乐队,我自己喜欢摇滚,我觉得我不想跳舞,我第一第二年提出这个点,哇,我跟公司翻脸翻的很惨,结果一个人跑回加拿大去,坐在沙发三个月,看着我妹妹每天上学。那年她八十八岁,我奶奶,就每天很慢的走来走去,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那个是98年吧。 但是我还是相信,我觉得,我喜欢的音乐为什么我不会表达出来,我看电视每个人都是用同一样的表达方式,你不是唱歌就是跳舞,你不是跳舞就是唱歌,你到底闷不闷啊!我必须要打破这个所谓的习惯,一个惯性的定律,我觉得我能做到。但结果,我觉得我自己在浪费时间外,也没有帮到家庭的经济上的问题,觉得自己真的是冲动了。回到香港,跟我公司说,我现在不再…….不听话了(直到现在,说出这句话仍是满艰难的),我现在妥协.... 结果换来的,让我选择变成一个弹吉他写歌的,一个模式的一个歌手,而不做一个跳舞型的歌手的代价就是我多签了六年的合约,是没有续约费的。反正我现在要做到起码三十岁,但是,换来的回报是到二十二岁就已经停了,所以我要为了我的坚持再做八年。所以肯定不是第二个!

  张:就是说你不是以前不会应付,现在学着应付!你知道怎么应付,你根本就不打算这么应付

  谢:对(这个对他说的很吃力)以前我记得,没有一个艺人会说,我不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只会用一个……就变成刚才你说的耍大牌啊,讨厌啊,叛逆啊,那个时候是最觉得自己最糊涂的一个时候,但是也是那个时候让我有今天,我觉得,一直坚守到现在 。

  张:我想跟你说,就是特别希望你日后能走得很好,事业很成功,自己很幸福(我一直是这样期望的),这不是通常的跟一个嘉宾的客气话。

  张:谢霆锋呢,会让我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他跟我们大多数的俗人是一样的,这个人有弱点、有毛病,有放纵的时候、有固执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不管经历多少麻烦和毛病,这个人有自己的坚持,然后喜欢做自己的事,努力的往前走。

  张:所以呢,假如他走得好,他做的好他生活的好,那么他会代表我们一种期待,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有弱点的(霆锋插嘴道:有毛病的。然后两个人一起开怀大笑)我们都有机会做的好和走的好,就是每一个普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共同都会遇到的这些问题,我希望,我们和你都有一个好的结果 。

  谢:我也希望,我也希望(笑)

  张:最后呢,就是剧组准备了一个小礼物,让我送给你,因为听说你是特别喜欢手链,不是特贵重的手链啊

  谢:没有没有,谢谢,谢谢,谢谢

  张:听说明年是你的本命年

  谢:对、对

  张:那我们中国人很讲究,就是本命年要戴点红的东西会带来好运,所以我们请人编了两条红色的手链

  谢:为什么为什么会是两条呢

  张:一条送给你,一条随你送给任何一个你关心的人不管他是谁,那是你的事,我们不问谢:谢谢,谢谢,谢谢,真的。那我现在戴上

  张:好的,可以伸缩的,我帮你戴上。你看我还以为谢霆锋是不干活的呢,手还挺粗,看来也干了不少事(霆锋傻笑)好了戴上,勒吗,这条你留着

  谢:谢谢,谢谢,谢谢

  张:好,最后还有一个环节,我们的每一位嘉宾要在一张纸上写下他对XX年的心愿和期待

  谢:我写英文有问题吗

  张:都可以,你写吧。中文不好是吗

  谢:不会写

  张:不会写呀?

  谢:不会写,我一年级完了之后就移民到加拿大

  张:我是中文老师出身,有空得教教你(霆锋继续傻笑)写吧,我可以不看。好了,我们的访谈结束了,我们一块记住你自己选的词:坚守 !

  谢:我也要记住

  张:祝你好运,坚守

  谢:谢谢 !

  《作为偶像》答案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一组问题围绕“偶像”的影响来设计。

  第二组问题围绕超人的心理素质来设计。记者巧妙的提出第二个问题,用首飞前的一个细节――-起飞的早晨唤醒起床叫了两次――来引出问题,具体而巧妙。第四问,先用细节引入,再援引国外的 事实,避免了直接提问的唐突,问题提得入情入理。

  第三组问题围绕非凡的意志品质来设计。

  归纳提问的艺术:

  1、提问前要了解对方

  2、必须有明确的意图和目的

  3、问题要准确具体

  4、问题要简洁口语化

  四、杨利伟的回答的特点

  1、善于倾听,把握问题准确。

  2、准确作答,传递信息简洁明晰。

  3、得体应对,语言分寸把握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