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颂》教学设计

2023-08-15

《西风颂》教学设计 篇1

  (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一、预习指导

  《西风颂》是雪莱抒情诗中的名篇,但篇幅较长,意象密集,头绪似乎有些纷乱,先让学生各自默读此诗,再大声诵读,尝试把握诗歌展开的线索。

  二、作品解读

  1.介绍此诗的一些背景,包括诗人情况、历史条件、写作缘起等,为更好地理解作品作铺垫。

  2.这虽是一首抒情诗歌,但上天入地,空间、场景不断变化,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先让学生分头朗诵诗歌的各节,再细致讲授各节的内容,把握住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

  3.为了表现西风摧枯拉朽的力量,以及天空、大地、海洋之间自然的奇观,诗人使用了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让学生挑出相关的段落,分析诗人想像力的瑰丽之处。

  4.此诗的句式和用词非常有特点,多用重叠、复沓的句式,以及充满力度的动词,铿锵激昂,在语言的节奏上就体现了西风的强劲,要着重分析这些用句、用词的特点。

  5.关于这首诗,一般的解释是认为它表达了一种对革命力量的赞颂,但在此之外,还要为学生讲解诗人的自然观,在衰败与繁华的循环中,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得以展现。

  三、扩展与比较

  1.《西风颂》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在抒发强烈情感的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想像,境界阔大,组织学生讨论:它与我们一般熟悉的抒情诗歌有什么不同?

  2.这首诗在歌颂西风的同时,也描绘了很多自然的现象,其中包含了不少科学的因素,让学生找出相关段落,思考科学的知识经过诗人的想像,如何也有了“诗意”。

《西风颂》教学设计 篇2

  高考资源网   

  语文:2.1雪莱《西风颂》教案(新人教版07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课   题

  西风颂

  №10

  教

  学

  目

  标

  德育

  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智育

  把握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

  美育

  表达的雪莱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教学难点

  名句赏析

  教学关键

  重点语句的理解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朗读  分析  鉴赏

  教 具

  电脑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溺水而亡。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及政治诗,《致云雀》、《西风颂》、《自由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诗都一直为人们传唱不衰。

  二、名作赏析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全诗共五节,由五首十四行诗组成。从形式上看,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第一节描写西风扫除林中残叶,吹送生命的种籽。第二节描写西风搅动天上的浓云密雾,呼唤着暴雨雷电的到来。第三节描写西风掀起大海的汹涌波涛,摧毁海底花树。三节诗三个意境,诗人幻想的翅膀飞翔在树林、天空和大海之间,飞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形象鲜明,想象丰富,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歌唱西风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从第四节开始,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描写西风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抒发诗人对西风的热爱和向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而中心思想仍然是歌唱西风。前3节写“西风”。 后2段写诗人与西风的应和。

  三、艺术特点

  1、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题集中。

  2、《西风颂》采用的是象征手法。

  《西风颂》不是风景诗,而是政治抒情诗,它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描写革命,但整首诗都是在反映革命。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西风颂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课后记事

  把握诗歌展开的内在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