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德赛》教案

2023-07-23

《奥德赛》教案 篇1

  奥德赛

  教学大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了解《奥德赛》的有关知识

  2.体会奥德赛执著回归的情怀

  3.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注意问题:教师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努力提高课堂的点拨引导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相传盲诗人荷马,经常带着竖琴在各地吟唱特洛亚战争英雄事迹的歌。广征博采,巧制精编,荟前人之长,避众家之短,以大诗人的情怀,大艺术家的功力,创作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瑰美的诗篇。

  背景:奥德修斯在攻下伊利昂城后,就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它的故乡出发。但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独幕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克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的迷惑人的歌声,躲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整体感知

  节选部分几乎由对话组成,从神女接受旨意为奥德修斯放行写起,继而写忧郁的,“消磨着生命”奥德修斯听完女神的陈述后由不信到相信的过程,又写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及奥德修斯德坚定的归家信念,表达了作者对奥德修斯执著回归信念的赞美之情。

  三、课文分析

  ㈠课文的段意划分

  参考答案:

  第一节写高贵的神女为奥德修斯放行。

  本来神女要留下英雄的奥德修斯结为百年,,但执著的奥德修斯眷念着自己的国家和妻子,坚决不同意留下。宙斯命令信使赫尔墨斯代表他的旨意命令女神为奥德修斯放行,因此他“不得不听从宙斯的难以违抗的旨意”。这是前三行交待的内容。

  然后对奥德修斯进行描绘:“坐在辽阔的海岸边”,“两眼泪流不断”,“怀念归返”,“神女有情他无意”等等,刻画了一个思归心切的英雄形象。“消磨着美好的生命”“折磨自己的心灵”反映了奥德修斯欲走不能,无可奈何,但又坚守自己信念的内心。这是4至11行的主要内容。

  12行至本节的结束,是女神宣布放行的消息。

  第二节是奥德修斯对放行的怀疑的质问。

  “心惊颤”表现了奥德修斯复杂的心理,消息来得太突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是真的放行,还是真有企图?但归家的信念迫使他说出了“有翼飞翔的话语”,大胆的对女神的话质疑。“我无意顺从你的心愿”显示了奥的修斯的机智,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更难得问题让女神回答:“如果你不能对我发一个重誓,这不是在给我安排什么不幸的灾难。”机智的奥德修斯想还实消息的真假,所以急切的要求女神发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激动,机智的人物形象。

  第三节是女神的发誓。

  第四节是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并作最后的询问。

  1之10行是写饯行,11行到本节结束时仍抱有幻想的神女对奥德修斯德最后询问,他的询问很有水平。首先是赞美,“机敏的神裔”,接着是住院,“祝愿你顺利”;再接着是摆出归家之难,“经历多少苦难”;并写奥德修斯没想遇到苦难后的心理;最后把自己欲奥德修斯德妻子做了对比,亮出了自己的优势。

  第五节是奥德修斯的大胆表白。

  “我仍然每天怀念我的故土,渴望返回家园,见到归返那一天”,“我仍会无畏,胸中有一颗坚定的心灵。我忍受过许多风险,经历过许多苦难,在海上或在战场,不妨再加上这一次”。这些铿锵有力的话到除了一个信念坚定,执著追求的英雄奥德修斯德内心。

  附板书

  神女为奥德修斯放行

  奥德修斯对放行的怀疑的质问

  奥德赛      女神的发誓

  神女为奥德修斯饯行,并作最后的询问

  奥德修斯的大胆表白

  ㈡请分析奥德修斯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奥德修斯是一个热切思家,追求执著,机智勇敢的英雄人物,他眷念故土,思念棋子,报定能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思想,他知道,“温柔之乡”是他乡,所以他从内心抛斥女神的苦苦挽留,他“流泪不断”,“消磨着美好的生命”“用泪水,叹息和痛苦折磨自己的心灵”。这些语言可见奥的修斯内心之一斑。

  他机智勇敢。当女神告知为他放行时,他机智的探听出消息的确凿;当女神饯行最后询问时,他大胆表露自己的心迹,蔑视任何困难,表现他坚定的追求。

  四、课文鉴赏

  节选部分人物形象鲜明,得益于精练德对话描写和细致的行动描写。

  言为心声,对话描写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像奥德修斯的“女神,你或许别有他图而非为归返”,“如果你不能对我发一个重誓,这不是给我安排什么不幸的灾难”,这些语言描写,反映了奥德修斯及欣喜又不信的矛盾心理,被禁海岛,他多么想回归故里,但欲走不能;女神一改往昔的面孔,居然说出放他离开,并为他准备好行囊,这一切变化如此之快,奥的修斯又怎能相信呢?

  思之于内而现之于外,文章的几处动词描写也很恰当,如“坐”“流泪”“消磨”“无意”“望”等动词的运用表达出奥德修斯思家的心理;更为传神的是“惊颤”,这个动词的运用把他的内心展示的淋漓尽致:梦想一下子成真时竟怀疑它的真实。我们刻想象出英雄奥德修斯此时的复杂心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同学们更好的体会奥德修斯的人物形象和本文的艺术特点。

《奥德赛》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说

  《奥德赛》(节选)是接着《诗经•采薇》之后的一篇文章,单元讲解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裂变子题是“古典的乡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讲解中要努力使学生从内容上感知故园之思这一久远的主题,在形式上要着力于来自中西方诗歌源头的双峰对峙的诗歌的不同审美情趣的体悟。

  二、教学准备

  1.课前看《木马屠城记》或《特洛伊》影片(此两片略有不同,但要提醒学生影片拍摄得神话色彩较淡,情节与《荷》诗原文略有冲突),让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荷马史诗》的内容。不足处是此两片皆写到《伊利昂记》的结束,而《奥德赛》的内容没有涉及。

  2.所以第二堂课可用课件(大学课件)全程讲解《荷马史诗》的内容,此时学生对《伊》较为了解,所以重点讲解一下《奥德赛》的相关内容。

  3.介绍一下《希腊神话》的一些对今天较有影响的典故,三槐有这样的好贴,可以下载下来或在线给学生看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我非常看重导入,因为这牵涉激趣,或营造问题情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课同样要“凤头、猪肚、豹尾”。

  2.介绍一下课文背景和作者,这也是我最近较为关注的,我认为语文特别缺乏这些“知人论世”的东西。

  3.当堂朗读,对这篇文章尤为重要。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这首诗初读起来会感到极不适应,感觉不到什么美感,所以我要给学生一个要求:读,读,读,直到读出美来!——然后课堂交流!为此,要想方设法组织学生朗读,可以搞比赛,还可以录制下来播放.

  4.课堂交流:当堂交流读书体会,可以是疑问,可以是心得,可以是欣赏,总之是自己的体会。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点拨、引导,重点是从单元主题、课后练习(含本段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两方面着手。

  5.比较阅读:将此诗与《采薇》对比阅读。

  注:4/5两部分,教师要精心准备,否则课堂引导会无所适从,也不能突出重点。重点:内容方面,应该是乡愁,这种乡愁还跟战争、爱情以及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形式方面,它不像《采薇》那样工整,现实主义,含蓄,比较自由舒展,有一层浪漫色彩,更粗犷直白一些,但都一样地充满着深沉的苍凉。

  四、迁移拓展

  1.结合比较阅读,成一赏析短文。

  2.选读部分中西方神话,了解神话的隐喻结构。

  注:神话是对现实的一种虚拟性的解释,如命运女神总是带着一层薄薄的面纱,暗示命运不可捉摸,但又似乎能见到一些。《荷马史诗》中写争吵女神没有被邀请到,用金苹果挑拨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罗狄特,争吵女神真厉害,她的手法非常类似于晏婴的“二桃杀三士”。

《奥德赛》教案 篇3

  wanbaoyu

  学习目标:

  1.与文本对话,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通过文本学习,深刻领会作品中人物强烈的思乡情感,特别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认真阅读文本,品味作品中的重要语句,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家园之思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的理解。

  学习方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了解荷马和《荷马史诗》

  荷马生活在希腊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开始形成的时代,经他记载留下了两部长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最早的诗歌,因此,荷马被称为欧洲诗歌的鼻祖。

  现在西方学者根据史诗的语言和它的内容描写,一般认为荷马可能生在公元前9、8世纪之间。出生于爱琴海东边。古代传说又说荷马是个盲乐师。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部都长达万行以上;《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两部都分成24卷。这两部史诗开始时只是根据古代传说编的口头文学,靠着乐师的背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荷马如有其人,大概就是最后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职业乐师。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从前,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东方许多部族的霸主。当时在希腊地方的强大部族总称为阿凯亚人,有时在史诗中也称为阿尔戈斯人或达那亚人;阿凯亚人以迈锡尼的王阿伽门农为首。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腊,受到斯巴达王墨涅拉奥斯的款待,但他把墨涅拉奥斯的美貌的妻子海伦骗走,带回伊利昂城。阿凯亚人非常气愤,便由墨涅拉奥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倡议,召集各部族的首领,共同讨伐特洛伊人。他们调集1,000多艘船只,渡过爱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历时9年都没有把这座王都攻下来。到了第10年,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领阿基琉斯争夺一个在战争中掳获的女子,由于阿伽门农从阿基琉斯手里抢走了那个女俘,阿基琉斯愤而退出战斗。《伊利亚特》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集中描写那第10年里的51天的事情。由于阿凯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他们无法战胜特洛伊人,一直退到海岸边,抵挡不住伊利昂城主将赫克托尔(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厉攻势。阿伽门农请求同阿基琉斯和解,请他参加战斗,但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看到阿凯亚人将要全军覆灭,便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去战斗,打退了特洛伊人的进攻,但自己却被赫克托尔所杀。阿基琉斯感到十分悲痛,决心出战,为亡友复仇。他终于杀死赫克托尔,并把赫克托尔的尸首带走。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尔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到阿基琉斯的营帐去赎取赫克托尔的尸首,暂时休战,为他举行盛大的葬礼。《伊利亚特》这部围绕伊利昂城的战斗的史诗,便在这里结束。 《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尔的死为止,可是据《奥德赛》和古代希腊的其他作品的描写,围绕伊利昂城的战争还继续打了很久。后来阿基琉斯被帕里斯用箭射死,阿凯亚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领埃阿斯和最有智谋的首领奥德修斯争夺阿基琉斯的盔甲,奥德修斯用巧计战胜了勇力超过他的埃阿斯,使得后者气愤自杀。最后奥德修斯献计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拖进城,结果阿凯亚人里应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结束了这场经历10年的战争。离开本国很久的阿凯亚首领们纷纷回国,奥德修斯也带着他的伙伴,乘船向他的故乡伊塔克出发。从这里就开始了以奥德修斯在海上的历险为中心的另一部史诗《奥德赛》的故事。 奥德修斯回乡的旅程很不顺利,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诗采取中途倒叙的方法,先讲天神们在奥德修斯已经在海上漂游了10年之后,决定让他返回故乡伊塔克。这时奥德修斯在家中的儿子忒勒马科斯已经长大成人,出去打听他的长期失踪的父亲的消息。伊塔克的许多人都认为他10年不归,一定已经死去。当地的许多贵族都在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设法拒绝他们,同时还在盼望他能生还。奥德修斯在这10年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独目巨人吃掉了他的同伴,神女喀尔刻把他的同伴用巫术变成猪,又要把他留在海岛上;他又到了环绕大地的瀛海边缘,看到许多过去的鬼魂;躲过女妖塞壬的迷惑人的歌声,逃过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最后女神卡吕普索在留了奥德修斯好几年之后,同意让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阿尔基诺斯重述了过去9年间的海上历险,阿尔基诺斯派船送他回故乡。那些追求他的妻子的求婚人还占据着他的王宫,大吃大喝。奥德修斯装作乞丐,进入王宫,设法同儿子一起杀死那一伙横暴的贵族,和妻子重新团聚。 古代关于攻打伊利昂的战争和奥德修斯等神话传说还有很多,散见于古代希腊作家的著作里。而这两部史诗只选了伊利昂城战争第10年中的51天,集中叙述了阿基琉斯的愤怒这一段,和奥德修斯在海上飘游了10年之后终于回到故乡这一段,这样处理显然是一位会讲故事的古代诗人精心设计的结果。从这方面来看,古代有一位名叫荷马的天才诗人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荷马史诗一方面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同时表明在远古地中海东部早期这个古代文化中心,它的文学曾达到相当高度的繁荣。史诗开始用文字流传下来之后,又经过许多世纪的加工润色,才成为现在的定本。这种特殊优越条件是与古代爱琴海文明以及后日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时代几百年间奴隶制文化的繁荣分不开的。它既是古老的民间流传的史诗,又是达到高度艺术水平的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采用六音步诗行,不用尾韵,但节奏感很强。由于这种叙事长诗是由艺人说唱,因此常常重复不少惯用的词句,甚至整段重复,一字不改。有时有些形容词的重复使用,只是为了音节上的需要,并不一定对本文意思有多少加强。而许多重复词句的一再出现,象交响乐里一再出现的旋律,又能给人一种更深的美的感受。使用比喻来加强气氛,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是荷马史诗里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此外荷马史诗还善于用简洁的手法描写,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很深的感情。 荷马史诗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艺术技巧或者从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东西。它在西方古典文学中一直享有最高的地位。从公元前8、7世纪起,就已经有许多希腊诗人摹仿它,公认它是文学的楷模。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二、阅读文本,了解大意

  可以说,《奥德赛》整个就是一首归家的叙事长诗,而节选部分是奥德修斯归家的转折点,叙述了奥德修斯有家难回的痛苦,以及决定返家的决心,显示了人物“坚定的心灵”。

  第1小节写女神卡普索向奥德修斯传达宙斯的旨意。女神虽然不愿奥德修斯离去,无奈难违宙斯的意志,当她来到奥德修斯的身边时,看到的是一个人思念故土、渴望归去而不能,因而备受煎熬的场景。

  第2小节写奥德修斯在获许返乡时的疑虑和机智应对。在节选部分之前,作品有许多情节写到奥德修斯与众神的周旋,与女神的冲突,加上离开故土后参战的遭遇,使奥德修斯对一切充满了戒备,为什么他听到女神让他返回故里时没有欣喜若狂,这正是特殊环境之下人物特殊的行为与心理的反应。

  第3小节写女神再一次劝说奥德修斯留下。女神还在作最后的努力,她首先为奥德修斯摆下丰盛的筵席,实际上是在显示神的生活的高贵,紧接着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述归途的艰难以动摇奥德修斯返乡的决心,并把自己与奥德修斯的妻子进行对比,表明自己的心迹,企图用女神的美丽挽留他留下。

  最后一节写奥德修斯义无反顾的返乡决心。女神的努力在奥德修斯这儿落空了,他的回答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他不畏惧归途的千难万险,也不稀罕神界浮华奢侈的生活,他承认凡人的妻子与女神无法相比,但他宁愿与妻子长相守。为什么奥德修斯如此决绝,作品说因为他有一颗“坚定的心灵”,这个坚定的心灵就是他对故土与亲人的忠贞、热爱,是故乡赋予他的精神、智慧,这是理解人物的关键。

  三、诵读体会,感受人物心情

  节选部分虽然不长,但对奥德修斯思乡的愁苦与返乡的决绝描写得非常充分。

  四、了解本诗的特色

  《奥德赛》在艺术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节选部分看,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通过场景、动作和对话去刻划人物的性格,描写人物的心理,如第一节女神到海边看到奥德修斯的情形,再如奥德修斯与女神的对话,进退有方,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再现了作为英雄机智而又刚烈的性格;二是语言朴素与叙述流畅,具有一种清新质朴的风格。

  [1]